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神宗赵顼对熙宁变法的态度

宋神宗赵顼对熙宁变法的态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822 更新时间:2024/1/16 23:00:30

赵顼(xū),英宗之子,二十岁登基即位,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即位后,宋神宗对“积贫积弱”的局面忧心忡忡,想励精图治,振兴祖业。为此,他没有流连宫闱,也不四处出游,而是小心、谦逊、低调,敬畏辅相,虚心下问,体察民情,多方征求治国方略。

宋神宗素来欣赏王安石的政治抱负和才能。即位不久,他就让王安石出任江宁知府。几个月后,又召王安石为翰林学士兼侍讲。这引起了在朝老臣的不满。三朝元老宰相韩琦甚至愤然辞去相位。神宗问他:“卿去职后谁可以顶替你的位置呢?王安石怎么样?”韩琦说:“王安石做翰林学士就可以了,做宰相则不可。”

元老富弼也不同意任用王安石,而推荐文彦博。其他大臣也都以各种理由反对王安石为相。面对种种阻挠,神宗不以为意,力排众议,于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果断拜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委以重任,准备改革。

为了论证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宋神宗在熙宁四年(1071年)三月的一天亲自主持了一场“听证会”。“保守派”的领军人物、元老级人物文彦博底气十足,据理力争,坚持认为:“祖宗法制俱在,多年运转良好,国力正在增强,根本用不着做什么变动,如执意变动,只会失去民心。”

宋神宗一意改革,当然不爱听这话,于是毫不留情地答道:“这场改革,会影响到一些官员士大夫的利益,所以有人不愿意;但是对天下老百姓来说,却是一个福祉。”这话点到了元老文彦博的痛处,他有些气急败坏地顶撞宋神宗:“陛下请您别忘了,您是在和官员士大夫们治理天下,而不是与平民百姓治理天下!”

这场“听证会”后,宋神宗顶住压力,继续重用王安石。有大臣以功名和道德不合理义抨击变法。宋神宗反驳道:“你们只会满口道德仁义,却没有实在的功名成就,这样有什么用!”

为扫清改革道路上的绊脚石,宋神宗先后罢退了一批反对变法的官员。熙宁三年(1070年),神宗任命王安石为相。王安石有了更大的权力,于是,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先后颁行天下,变法进入了高潮。

保守派利益受损,加强了反对的力度。宋神宗转换策略,希望在平衡各派势力的情况下,维持新政。他很注意抚慰罢退的守旧派元老重臣。韩琦罢退河北,上疏反对青苗法,神宗虽没有接受,但却特意赐他汤药,还夸他:“真是个忠臣,身在外,却不忘王室。”对元老文彦博,他也十分照顾,赐宴琼林苑,让文老荣耀无穷。

熙宁七年(1074年)春,守旧势力以天灾大旱作为“天变”的口实,又一次掀起对变法的围攻。对神宗有较大威慑力的仁宗曹后、英宗高后等也加入了这一次围攻。四月,在曹后、高后再次哭诉“王安石乱天下”之后,怕得罪两宫太后,又怕出乱子的神宗终于招架不住,罢免了王安石。

第二年,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宋神宗又重新起用王安石,但这时他对王安石的信任度已大大降低了,对王安石的进言,也开始有些不厌烦,很多事情都没有听从王安石的意见。熙宁九年(1076年),天上出现彗星,守旧派又以“天变”对变法提出非议,神宗更加动摇。他对王安石说:“闻民间殊苦新法”。十月,王安石不得不复求罢相。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神宗任用貌似中立,实则守旧的吴充为相。

宋神宗为保住新法,决定严惩那些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大臣。大文豪苏轼素来喜欢讽刺时事,得罪过好些人,这次正好撞到了风口浪尖上。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苏轼被捕入狱,与之关系密切的亲友多受牵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元丰年间,神宗把注意力放在整顿冗官和强化军兵保甲问题上。他有抱负,想灭西羌,发起的两次进攻都无功而返。壮志未酬的他,于元丰八年(1085年)抱憾而亡,享年三十七岁。

推行了十六年的改革变法,随着宋神宗的病故戛然而止。这场变法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改善了宋廷的财政情况。某种程度上改革是失败了,但其对于后世的发意义却十分深远。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纲保住大宋江山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宣和七年(1125年)冬季的一天,一匹快马来到东京汴梁城外。马上人风尘仆仆地跑到宫门前,将怀中的信函交给卫士,说:“边关急报!”卫士连忙将急报送入宫中。宋徽宗赵佶看完,变了脸色,一把拉住身边大臣蔡攸的手说:“金人要打来了!”说完就昏了过去。御医们一顿折

  • 中兴四将指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幅相传为南宋绍熙年间(1190年1194年)画院待诏刘松年所绘的《中兴四将图》。图上描绘的四个人为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岳飞,他们是南宋中兴时期,也就是宋高宗赵构重建宋王朝及南宋初年宋军抵御金军入侵这段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的出

  • 刘锜是谁刘锜资料刘锜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刚到不惑之年的金主完颜亮,将满朝文武召集到面前,宣布了他的重要决定南征。这位弑君夺权,又为了整顿吏治而杀人无数的第四代君主,决心发兵六十万,灭南宋,一统天下。大殿之上,他精心布置作战任务,将负责攻击南宋各路军队的统帅一一落到实处。金国的将士们也是铆足干劲儿,争先恐后,要为

  • 宋微宗为什么是亡国之君靖康之变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在位期间,所重用的多是奸佞之辈。这些奸臣为讨好皇帝,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欲,荒淫无度。这宋徽宗也不懂知人善用,哪个讨他欢心,让他玩得高兴,他就让谁高升。有名的奸臣高俅曾奉命到还是端王的赵佶府上送礼,正逢端王在园里踢球

  • 揭秘靖康之耻的耻辱程度:皇室被俘银子议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桓(huán),原名赵亶,又名赵煊,是宋徽宗赵佶的长子。赵桓原来也没有想到可以做皇帝。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大举入侵汴京时,宋徽宗仓皇逃跑,就把皇位禅让给了儿子赵桓。赵桓一头雾水,就被推上了帝位,是为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眼见父亲宋徽宗等逃走,宋钦宗性命难保,哪里还在乎什

  • 宋朝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历史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共计将近320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稳固权力和江山才是最重要的耶律阿保机生平简介成就和历史结局义社十兄弟简介最后怎么样了曹彬是谁曹彬的故事曹彬结局花蕊夫人究竟是谁最后结局怎么样李煜为什么是千古词帝李

  • 宋高宗为什么忍耻偷安宋高宗是怎么样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高宗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个儿子,也是宋钦宗的弟弟,曾被封为“康王”。他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康王赵构虽生长于深宫,却能挽强弓、骑烈马。东京第一次被金军围困时,金军要求宋廷派出亲王与宰相到金营作人质。宋钦宗问诸亲王:“谁可出行?”众

  • 崖山海战:宋朝与元朝的最后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宋晚期,蒙古势力崛起,不断南下威胁宋廷,双方拉锯了四十余年,最终襄阳、樊城成为了宋蒙两军的争夺焦点。持续六年的襄樊之战的失败,直接将南宋推入了死亡之境。襄樊失守后,蒙古铁骑很快兵临临安城下。宋廷于德祐二年正月主动向元军请降。二月,元军进攻临安,在城内举行了受降仪式,宋恭宗被迫逊位。谢太后为保住赵宋

  • 元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根据中原知识分子的建议而定的。蒙古自从成吉思汗建国以来,一直用族名充当国名,称大蒙古国,没有正式建立国号。忽必烈登上蒙古汗位后,建年号为“中统”,仍然没有立国号。随着忽必烈统治日益巩固,他决定在“

  • 宋朝三个被坑上位的皇帝是哪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你知道吗?宋朝有三个皇帝是被坑上位的,其实他们是发自内心拒绝的。第一个,赵曙。因为宋仁宗生育能力不佳,看弟弟的儿子挺好的,好吧,就愉快地提前内定赵曙为接班人。殊不知,宋仁宗竟然生了个儿子,赵曙被原路退回。后来太子挂掉了,赵曙第二次定位接班人。宋仁宗看闲着也是闲着,再努力生一个吧,好!居然成功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