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弘农杨氏家族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弘农杨氏家族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99 更新时间:2023/12/10 14:49:34

弘农杨氏家族

弘农杨氏,即华阴杨氏。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置,辖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陕西渭河下游关中平原南岸以及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

弘农是杨姓郡望,西汉丞相杨敞,玄孙杨震官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四世三公”。杨震子杨奉后代世居高官。

从“西晋三杨”到北魏杨播兄弟,无不显赫。隋朝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越国公杨素及子杨玄感等。

唐朝的“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杨妃、武则天之母、唐玄宗杨皇后等。弘农杨氏,文的有杨修、杨炯、杨凝式、杨时、杨万里、杨大异。


弘农杨氏家族发展历史

晋以后,弘农郡的辖境逐渐缩小,但从陕西华山到河南三门峡一线,始终是弘农郡令人瞩目的地区,因为这里是天下杨姓第一望族—弘农华阴杨氏的策源地,而弘农杨氏在天下杨姓族人的心目中,是最崇高、最受人尊敬的。许多杨姓家谱都把远祖追溯到弘农华阴杨氏。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弘农杨氏,即是春秋羊舌氏后裔。《氏族略》的《杨氏》条说:“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曰杨石。党于祁盈,盈得罪于晋,并灭羊舌氏。叔向子孙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

据《史记·晋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书记载,晋顷公十二年,晋国大夫祁柔之孙祁盈的家臣祁胜和邬藏交换妻子,被祁盈发现,把他两个囚禁起来。有个大夫叫荀跞,因受了祁胜的贿赂,状告祁盈私自抓人,结果晋顷公逮捕了祁盈。

杨食我是祁盈的好朋友,认为晋顷公处事不公,一气之下帮祁家杀死了祁胜和邬藏。晋顷公大怒,晋国的其他几家公卿正想削弱公族势力,于是乘机杀死祁盈和杨食我,并攻灭祁氏、羊舌氏两族,

分祁氏之田为七县、羊舌氏之田为三县,作为这些公卿子孙的食邑。《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亦载:“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

羊舌肸的子孙逃到华山仙谷隐居,居住在华阴。至汉朝华阴属弘农郡,称为杨氏,此即弘农杨氏由山西徙居华阴的历史过程,亦即弘农杨氏之由来。

晋国灭了,“祈盈之难”无踪了,没有政治上的阻碍后,杨家发展壮大了。华阴杨氏文化研究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杨氏自杨道走出山林,重新进入政治舞台后,十余代皆为周室命官,或为大夫、司马,或为太傅、州牧。

秦末,华阴杨硕率其八个儿子随刘邦征战,其第六子杨喜因击杀项羽有功而官封赤泉侯,其他七子皆封为将军,杨硕本人封为太史;杨喜第四代孙杨敞也官至宰相,并娶太史公司马迁之女司马英为妻。这个时候,弘农杨氏在朝廷位在列卿,爵为通侯,乘朱轮者十人,史称“西汉十轮”。

东汉杨震50岁前穷究学典,设馆授徒,时称“关西孔子”,后入仕,官至司徒、太尉,为官刚正清廉,史称“清白吏”;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继承杨震遗风,均官至太尉,被后人称为“东汉四世三公”。

此后历朝历代,弘农杨氏也是人才辈出,如魏晋时期分掌军国大权的“西晋三杨”;北魏政权中的公室大族杨播兄弟;李唐时“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政治集团中的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南宋大理寺丞杨大异等,其由东汉杨震肇始的“廉垂四知”、“清白传家”和杨家将“忠烈报国”的家门遗风,对后世历代影响深远。

东汉时期,世居弘农郡的杨氏家族从杨震起,四世连任宰相,成为了当地望族。杨震为官清廉,德高望重,在他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昌邑县令王密感念其“察举”之恩,特备黄金十斤欲趁夜赠予杨震。

此后,便有了杨震的那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的名言,杨震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四知先生”。弘农杨氏,从此也将杨震奉为开基之祖,并取堂号“四知堂”。


以上关于弘农杨氏家族的介绍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标签或通过中国历史栏目查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兰陵萧氏家族的起源与家族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兰陵萧氏家族简介兰陵萧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兰陵萧氏是开基于东海郡兰陵县的望族,初次兴起是在西汉宣帝时期大臣太子太傅萧望之开始的。而自东汉至西晋末年二百余年中中落,至西晋末年南迁之时,因家族之大而被安置于江苏武进,并侨置兰陵郡,史称“南兰陵”,故仍以兰陵萧氏相称,为南朝“四大侨望”,贵

  • 五姓七望中五姓与七望分别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姓七望中五姓指什么?五姓七望中七望又指什么?以下为您介绍五姓七望。五姓七望简介隋唐时代是身份制的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尊贵。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

  • 林徽因生平故事成就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林徽因简介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祖籍福建闽县(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徽音”,故改名为“徽因”。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选官制度简介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选拔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夏、商、周时代“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破坏后,出现了“大人世及以为礼”

  • 林徽因的三段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林徽因的爱情故事一、与徐志摩1921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也都是以书信来往。在

  •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冯云山简介冯云山(约1815年—1852年),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禾落地村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是拜上帝会的始创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1852年6月太平军路经蓑衣渡时,冯被

  • 冯云山为什么被称为太平天国的完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冯云山出生于清朝末年,少年时住的家与洪秀全老家是邻村,又和洪秀全是同班同学,两人还有些亲戚关系,所以年少时就相处的很默契,这就为以后的共同事业奠定了基础。冯云山是什么王呢?冯云山从小就喜欢读史书,对于之前发生的文化研究很深,考过几次试,不幸都落榜了。更因为他看不惯清政府旧制,一直不想留在清政府工作,

  • 冯云山为什么排在杨秀清和萧朝贵之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冯云山,广东花县人,自幼好学,曾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干脆在村里当起了私塾老师,冯云山的家距离洪秀全家仅仅三里地,两人自早就相熟,据说关系还不错。1843年洪秀全参加广州院试失败,看了《传世良言》,想起自己多年前梦见的一个老人,曾要他到人间斩妖除魔,于是乎洪秀全彻底和儒家决裂,并决心传播上帝福音,而冯

  • 冯云山对太平天国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852年6月10日,太平天国第一人,七千岁南王冯云山中炮身亡。冯云山(1815—1852年),拜天主会的始创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早期的主要领袖之一。他与洪秀满是同窗密友,配合创建了天主会。独自一人在广西,深化深山布道,开展教众数千人,奠定了太平天国的中心主干。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太平天国。他是太平

  • 中俄蒙协约的内容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俄蒙协约简介《中俄蒙协约》是1915年6月7日中国北洋政府及外蒙自治当局与沙皇俄国在恰克图签订的有关外蒙古的不平等条约,又称恰克图协约。协约在形式上取消了外蒙的“独立”,代之以“自治”,但外蒙仍有权与外国缔结有关工商条约,俄蒙商约依然有效。《协约》签定当天,袁世凯宣布册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汗,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