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贞观之治是谁开创的 贞观之治表现在哪些方面?

贞观之治是谁开创的 贞观之治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399 更新时间:2023/12/7 11:59:14

贞观之治是哪个皇帝开创的?所谓的贞观之治,其实就是指唐朝出现的太平盛世,因为唐太宗任用贤能,虚心纳谏,还采取一系列的农耕措施,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因此,贞观之治就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所开创的。

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代仁君,他的一些主要政绩也是被后世所传诵。因为李世民登基之前,亲眼目睹隋朝的灭亡,所以李世民常常以此来警醒自己的一些做法。

他意识到“谁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李世民对待百姓就采取了一些宽待政策,比如休养生息,比如减轻赋税甚至减免赋税等,以此获得了百姓的大力拥戴。

唐太宗对于贤能的任用也是令人敬佩的,他不考虑有才能人的身份地位等一些外在条件,他更看重这个人的内在品质。

对待魏征,李世民对其是十分敬重的,魏征对李世民前后直谏两百多件,唐太宗从来不会怪罪,只是对魏征的建议进行采纳,等到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伤心的说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一面可以知道得失的镜子。

当然,除了以上的一些政策措施,唐太宗还特别关注农业生产,施行均田制,使得百姓有粮食吃,安居乐业。完善科举制度后,唐朝出现了人才济济的景象。对外,唐太宗还平定突厥、征讨高丽等地,使得大唐的名声远播四方。终于,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盛世出现,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提到唐太宗,很多人就会想到贞观之治,说起贞观之治,就会联想到唐太宗,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已经成为相互联系的关键词,其实这从侧面就显示了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对当时的社会和后世都有着极大地影响。那么唐太宗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包括哪些方面,又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贞观之治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军事以及外交方面,经济上李世民伯薄赋尚俭,遣散宫中很多宫女,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还下令免去四方珍贡,从而使得农业不断发展。

不仅如此唐太宗还救灾恤贫,扶持商业,从前一直都有“重农抑商”的特点,唐太宗不歧视商业,还提供很多便利,因此,大唐的经济发展也是史无前例的繁荣。

政治上,李世民选贤举能,从谏如流,为了寻求人才,李世民还完善科举制度,只要有治国安邦之才,不计较他的出身和地位,这也使得大唐出现人才济济,化发展加快的局面。军事上李世民平定突厥、远征高丽、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等,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

外交方面,李世民接受大批的外国移民,还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这也使得大唐的文化得到史无前例的大融合,文化发展迅速。

正因为唐太宗英明仁德,为中国开创了一个长达一百三十年的黄金时代。

贞观之治的表现有哪些呢?大唐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带领下,出现了贞观之治,使得百姓生活安定,社会政治清明,正因为如此,唐朝也成为世界上文明强盛的国家。

贞观之治的表现主要有六点: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以及中外交往频繁。唐太宗李世民以史为鉴,将隋朝的灭亡教训时刻谨记,因此对百姓施行优待政策,施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百姓得以有田耕作,有充足的粮食,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除此之外,李世民对人才的培养也是颇具心得,完善科举制度培养大批人才,任用贤能之人也从不计较人才的出身和社会地位,而且唐太宗还大力奖励学术,组织文士修史,设立国子监,鼓励各国人前来留学,这样的举措也促使了文化的繁荣。

之后,唐太宗平定突厥、远征高丽,而对待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对依附大唐的那些各族人民都不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并且尊重各族的习俗,还进行与少数民族和亲,使得民族出现大团结,因此,唐太宗也被称为“天可汗”。

唐太宗李世民加强对西域地区管辖的同时,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因为当时的大唐是世界最为闻名强盛的国家,而唐太宗的治理下更盛,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开放朝,因此吸引了大批的外国移民和外国留学生,进一步促使中外交往频繁。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贞观之治到底有多繁华 贞观之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很多帝王都开创了属于自己这个朝代的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弘治中兴、康乾盛世都是我们所知道的封建王朝盛世。不过,在这些盛世中,贞观之治却有了不同的一面,今天我们的话题就将围绕贞观之治展开,贞观之治到底有哪些不同呢?贞观之治,指唐朝初年,由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一个时代,公元7世纪初

  • 玄武门事变后,李渊为什么没有处罚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自己的御林军为什么没有镇压李世民。第二,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心腹大臣为什么没有起兵拥护李渊。玄武门之变时,李渊的御林军已经被李世民控制了,李渊是光杆司令。玄武门的防务,李渊交给太子李建成了,李建成又把这个职务交给了常何。常何,瓦岗军出身,后来先后投靠王世充和李世民,成为李世民的部下

  • 玄武门事变成功后李世民为什么杀光太子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建成决定入皇宫,和李世民对质。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亲自带100多人

  • 李世民杀过哪些功臣 真的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建凌烟阁,命阎立本做二十四功臣像,以纪念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平定天下又开创贞观之治的文臣武将。李世民文治武功,雄才大略,对这些开国功臣向来是善待有加的,但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六的张亮和第十七的侯君集却被李世民处死了,原因并不是所谓的“飞鸟尽良弓藏”。大家都知道,侯君集是真的参

  • 司马炎是如何逼迫曹奂让出帝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咸熙二年(265)四月,司马昭中风而亡,他的儿子,三十一岁的司马炎继承了父亲的丞相职位和晋王的封号,同时还获得了司马家族对曹魏朝廷的控制权。这时曹氏家族创建的魏国,已经完全被司马家族掌握,就像当年曹操掌控汉室江山一样。据说司马炎的头发长得垂到地上,而普通人能留到腰际也就很不错了;而且他站立的时候,不

  •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为什么被活活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有很多权臣,但权臣无非两种:第一种韬光养晦羽翼渐丰谋反篡权;第二种顾忌君臣礼法难以逾越心中障碍。王敦就属于第二种,他一生都摇摆于权臣和皇帝两者之间。这位敢囚开国君王并将皇帝气死的权臣,他到底是个怎样的呢?他那欲壑难填的一生又都有哪些事迹?王敦字处仲,琅邪临沂人。为东晋丞相王导的堂兄。王敦出身琅

  • 秦琼为什么排凌烟阁最后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很多帝王都会给予自己的功臣的排行榜,似乎也就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传扬功臣们的功绩,同时也能够让功臣们的功绩让后代子孙能够铭记。其实在刘邦大封群臣的时候,也就有了谁的功劳高低的区别,毕竟如果不能够明确这样的事情,也就不能给予这些人一个准确的依据了,这个时候的刘邦就说过这样的话,那就是萧何的功劳最

  • 《一代名相陈廷敬》:仕途平淡的陈壮履历史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电视剧《一代名相陈廷敬》让我们看到波橘云诡的朝廷变动,也让我们领略封建王朝里清官爱民,明君爱国的大格局。科举是封建王朝里最能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方式,科举舞弊却是官官相护的衍化物。剧中陈廷敬的儿子陈壮履就被诬陷科举舞弊,虽然最后获得清白,但对仕途到底产生了影响。历史上的他,比电视剧多了一点淡然,致力于自

  • 《一代名相陈廷敬》:皇贵妃佟佳氏的历史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电视剧《一代名相陈廷敬》虽然说的是康熙年间的朝堂格局,但也涉及到后宫嫔妃。剧中最先出场的是孝庄皇太后和皇贵妃佟佳氏,前者是清朝奠定国本的太后,后者也是康熙生命里宠爱的女人。剧中的皇贵妃佟佳氏显然是中年康熙最得力的后宫嫔妃,她的历史原型更不简单。历史上的佟佳氏,不仅是康熙生前首位贵妃和皇贵妃,她也是康

  • 《一代名相陈廷敬》:权臣明珠到底有几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一代名相陈廷敬》这部剧中,明珠可以说是头号反派了,他在朝中广结党羽,呼风唤雨,就连索额图都在他手里吃过几次暗亏。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语形容纳兰明珠,那一定是“笑面虎”。明珠此人看起来非常好说话,是个大好人,可实际上他却是一个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的权臣,在他眼中,儿子的婚姻都是可以当作政治筹码的。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