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代的教育及其内容

商代的教育及其内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050 更新时间:2024/1/29 13:26:16

见于文献记载的殷商学校除有庠、序、学外,又有“瞽宗”这一新型的教育机构。

商代的“庠”在文献和卜辞中均有记载,同夏代一样以养老为主要职能。按照《礼记·王制》的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郑玄注此“左学”即为下庠、小学,位在国中王宫之中。孔疏以养老在学,是为了宣扬孝悌之道。

殷人举行养老之礼,先要进行隆重的祭典,届时参祭者服素白缟衣,其后一为礼食,以饭觳款待老人而不设酒;二为燕食,即在养老宴会结束后,文武百官与宾客彻夜共饮以合欢。

这种养老之礼,一方面是显示尊师敬老之意,另一方面也在显示王室的恩泽。庠的教学内容如何,文献记载很少。商代的序也是讲武习礼的场所,目前也没有具体的史料说明序的教学情况,但从《孟子·滕文公上》、《礼记·王制》等文献记载来看,商的序与夏学之序没有多少区别,均兼有养老、习射等职能。

所谓“殷学瞽宗”,原为乐师的宗庙,用作祭祀的场所。祭祀中礼乐相附,瞽宗便逐步变为对贵族子弟进行礼乐教育的机构。商代颇重礼乐教育,故有“殷人以乐造士,其学为瞽宗”说法。

按照先秦文献的记载,商学瞽宗位于国都南郊明堂西门之外,故也称为“西学”,《礼记·文王世子》谓周承殷制,世子求学,“礼在瞽宗,书在上庠”。《周礼·夏官·大司乐》曰:“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为乐祖祭于瞽宗。”郑玄注:“祭于瞽宗,祭于庙中。”

根据周人祖述商制而立四学的历史,可以窥见商学瞽宗大体有三个特征:

其一,以礼乐教育为宗。礼的教育传授有关宗教祭典方面的礼仪知识,礼乐一体,而非分科设教。

其二,瞽宗依附于商代宗庙重屋阳馆之侧,也是宗庙群落的组成部分。因此,文献中“乐祖祭于瞽宗”也即“祭于庙中”。乐祖配食于庙中,则是因为典乐为宗祀、告朔、朝觐等宗庙大礼必备的设置,故而不仅作为宗庙祭典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尊祀先祖神灵的象征。商代之乐教作为宗教教育的组成部分,这种乐教是以宗教敬祖观念为主旨的。

其三,商代崇尚天命,教育之中虽也包含道德因素,但未分解出纯粹意义上的伦理学教育。殷商置瞽宗,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这种“德”也只在于强化顺从天命和先祖意旨的观念行为。在《尚书·盘庚》、《高宗肜日》、《微子》等有关商代历史文献中虽屡有“德”及“厥德”,但其旨意也基本限于上述范围。

卜辞的发现,证实商代学校已有某种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但目前还不能证实卜辞中的殷“学”及其教学活动与文献中的序庠瞽宗等教育机构是否属于同一范畴。惟卜辞中的“囤”,经考证即《说文》之“”假借为养或庠,是习射的场所,这与文献记载基本相同。

按照清代学者的考证,先秦文献中之“学”、“大学”为殷代学校的总名,发而言之则有庠序瞽宗等称。但无论名称如何,文献所记殷商学校的教学活动内容与卜辞所记殷学教学活动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在卜辞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丙子卜,多子其祉学,版不大雨?”说的是丙子日卜问上天:子弟们上学回来,会不会碰上大雨?

还有一片记载商王命伊负责教育王族成员的文字:“乎持竿状物者为最高权力的旌节多伊自于教王族。”另有“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其意在讲殷时学校已有“多方”子弟来学“戒”。“戒”字在卜辞中象人手持戈之形。

“教戒”是教授持戈警戒、舞蹈的技能技巧,属于军事技术和武术训练方面的教育。“多方”一辞在卜辞中屡有出现,经学术界多年研究证明即《易·既济》爻辞“高宗伐鬼方”之“鬼方”,也就是后世之昆夷、獯鬻、俨狁、匈奴,在商代卜辞中有舌方、土方、羌方、鬼方、危方诸称,通指殷商西北相邻的游牧部落民族。

商代同西北边陲的游牧民族频繁征战,军事技术也相应发达起来。这些“多方小子”既称“小臣”,当属于已臣服于商朝的那些游牧部族,商王朝对这些已臣服的方国子弟(或战俘)进行军事技术教育,参加对外征伐战争,成为殷商重要的军事力量。

殷人已有典册可作教材,《尚书·多士》“唯殷先人,有典有册”。笔册工具的出现,标明商代学校已有读书习字的教学条件。商代教育活动充满神秘的宗教色彩,几乎无事不占不卜。由此,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数术,就成为殷人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卜辞中看,商代最大的数字已达8万,数术的发达及其一般运算形式的出现,与商代盛行占筮活动直接相关,商代之数术教育实际是宗教占筮活动的附产品。

从卜辞中还可看到商代已有事教的老师,“学多口父师于教”,清代学者王引之考证:父师即《周官》之“师氏之属,掌以美教国子以三德三行。父与大通,父师即大师”,也即《礼记·文王世子》之“父师司成”,主持大学教学事宜。是说虽为周初之制,但正如《尚书·洛浩》屡言“王肇称殷礼”,“大悼典殷献民”。

西周初期大量使用了“殷遗多士”,周公制礼也大体沿用殷礼而略有损益。故西周之父师与卜辞中殷商父师竟名称职责完全相同。陈祥道《礼书》卷四十九也引《尚书大传》谓大师主大学之事,论学在东序。东序为夏商周三代学校之共称。

就《史记·周本纪》记商末太师、少师主掌礼器而言,商代“父师”身兼双职:或赞掌国家宗法祭典大礼,或以礼乐执教于学校。这反映了商代教育也具有官师合一的特征。

卜辞中所见殷商“大学”,是用于献俘祭祖的场所,并且与宗庙之神坛并列连举,这说明商代大学也是宗庙聚落的组成部分,兼有祭祖、献俘、讯馘、养老等职能,以教授有关宗教祭典等方面的礼仪知识为主要内容,这与夏代学校的性质基本相同,与郑玄考证《礼记·王制》所言殷人“右学”为“殷大学”的结论,也完全相符。

所以,商代“大学”绝非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机构,与叙利亚境内发掘的埃伯拉大学相比,也非同类文化遗存。

正如清代学者金锷所言:“所谓大学在郊者,即郊学,对小学而言大矣。”不能因献中片断零散的“大学”字样,贸然推断商代已有完整意义上的大学教育机构。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商朝的学校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国古代教育知识请关注中国历史栏目。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周学校制度及主要教育内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西周国学教育内容以礼乐为中心,附以射、御、书、数。礼教是有关政治、宗法、人伦道德规范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教育。礼是西周立国的准绳,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礼记·经解》谓“礼之于正国”,犹如衡之于轻重,绳墨之于曲直,规矩之于方圆,所以礼的教育在西周六艺教育中占有核心的地位。西周的礼教除了

  •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日趋衰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官学是什么官学是指中国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以及历代官府按照行政区划在地方所办的学校系统。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官学教育制度。春秋官学衰微的原因《诗·郑风·子衿》曾描绘过一幅东周时代因官学颓败而使士子浪荡街头的情景,郑玄认为此诗讽刺了乱世学校不修的社会现实。官学急剧衰败

  • 春秋战国私学的蓬勃兴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私学简介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由私人授徒办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孔子生活的时期,私学已经出现了。从一些零散的古籍记载来看,在孔子之前或孔子的同时期,即有一批有识之士在开办私学。在孔子之前授徒讲学的相传有周室的老聃,楚国的老莱子、伯昏无人,郑国的列御寇、邓析、壶丘子林;与孔子同时在鲁国讲学的有少正卯

  • 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学术中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稷下学宫简介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稷门附近。“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这与东汉时期的“鸿都门

  • 孙坚历史简介:江东之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孙坚,姓孙名坚,字文台。汉族人,出生于155年,死于191年,是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孙氏世代在吴地作官。家在富春,祖坟在城东。孙坚少时为县吏,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以武勇成名,17岁便敢独击群贼,还斩杀了一名。“阳明皇帝”许昌造反后孙坚开始带兵,参与平乱。黄巾起义后,孙坚正式开始了统兵

  • 隋朝简介:隋朝是怎样建立又是怎样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隋朝建立背景1.北周灭北齐后国力兴盛,但是北周宣帝宇文赟奢侈浮华,沉湎酒色,政治腐败,朝政逐渐由杨坚掌握。2.北周宣帝病死,杨坚平定叛乱。3.南北朝末年,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南北分裂后,人民普遍渴望统一。二、隋朝的建立杨坚出身北周贵族,周宣帝时拜上柱国、大司马。后来周静帝年幼即位,坚为大丞相,总揽军

  • 小说中隋朝的开国功臣有哪些 他们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开隋九老”是清代长篇讲史小说《说唐演义全传》,评书《兴唐传》中的人物,他们是大隋朝开国的九位功臣。小说广泛吸取民间传说而加以敷演,不拘泥于史实,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下面就让我给大家盘点一下“开隋九老” 隋朝九大开国功臣:开隋九老之一:忠孝王伍建章九老兴隋中的第一名,当山洼一战,连挑南陈十几员上

  • 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基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帝国始皇帝嬴政,他能统一六国,多半是这三位祖宗的功劳秦始皇所创立的秦朝,严格来说虽有秦始皇之功劳,但实际上若将功劳全算到他一个人的头上的话,那么未免就比较牵强了。严格来说秦帝国能够统一,那是“奋六世之余烈”的效果。当然如果细细来算的话,主要是三任秦国国君打下的基础。这第一位自然就是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 秦始皇兵马俑是用真人做出来的吗?兵马俑是怎么做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兵马俑是用真人做出来的么?专家分析破碎兵马俑,为世人揭开谜题!中国古代人留下了很多奇迹,除了对于现代人依旧有借鉴意义的各种文献古籍之外,还有很多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文物,比如古代墓葬中出土的各种有千百年历史积淀的文物,这些都是现代人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物。我国的考古学界有很多惊人的发现,比如各项世界

  • 隋朝短命的原因 隋朝为什么和秦朝如此得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短命的王朝,而隋朝是在秦之后的第二个短命王朝,如流星一般,来也快去也快,但尽管短暂,还是拥有非常传奇的历史特性——统一,富强,文明和暴虐造反,短命共同存在。看似这么不协调的几个关键词,但历史就是这样发生了。说到隋朝大家的印象就是短命,前后正经的说就两人皇帝,这个朝代寿命其实说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