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周学校制度及主要教育内容简介

西周学校制度及主要教育内容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241 更新时间:2024/1/29 13:25:28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

西周国学教育内容以礼乐为中心,附以射、御、书、数。

礼教是有关政治、宗法、人伦道德规范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教育。礼是西周立国的准绳,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礼记·经解》谓“礼之于正国”,犹如衡之于轻重,绳墨之于曲直,规矩之于方圆,所以礼的教育在西周六艺教育中占有核心的地位。

西周的礼教除了规范祭神祭祖等宗教观念和礼节之外,还在于灌输尊卑上下的等级观念和宗法观念,以强化西周王权的政治地位。

西周国学教礼包括吉、凶、军、宾、嘉五个方面,文献记载中的乡学有冠、婚、丧、祭、飨、相见等“六礼”。礼教在国学中由师氏主掌,乡学中由大司徒主掌。

乐教主要是学习有关宗教祭祀乐舞的知识,包括音乐、舞蹈、诗歌及雏形的戏剧、作文,概言之为乐德、乐语、乐舞的教育。乐教是国学主课之一,由大司乐总其责。

“乐德”教育内容包括中和祗庸孝友六个方面,也是政治宗教和人伦道德的综合教育,其核心也是张扬等级名分的观念,所谓声音之道,与政相通,西周各种重要的国事活动,如:尝大祭,宗庙朝觐、会同、乡饮酒礼等活动都配以乐,并通过不同的乐舞表达现实世界的尊卑名分观念。所以,《祀记·乐记》注重“乐观”,认为“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

西周之乐称德也有广泛的社会含义。《诗·周颂·清庙之什》称颂文王之功烈德泽,称颂内容就包括文王之德在天,而为济济多士的楷模;《烈文》称颂成王即政,诸侯助祭,审明刑典,勤明王德;《天作》称颂文王在岐邦推行文明之政,废除狄夷旧俗;《时迈》称武王“载戢干戈,载橐弓矢”,征服天下,又能惟才是举;《臣工》则反映了西周诸侯朝觐天子,参加宗庙祭祀的情景。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季札使鲁,称《小雅》之乐,“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反映了“周德之衰”;《大雅》“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体现了文王之德;称韶箭之舞,“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

显然,音乐所表现的广泛深奥的哲理不仅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而且反映了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各种观念,因而成为西周学校教育必不可缺的内容。

所以,后代学者认为:“通检三代之书,乐之外无所谓学”。而西周乐德之理的精微,“也必得大学始可教授,而学者亦必知此,可与于祭射之列,故学者之学乐,亦为用世之具。”

西周的乐语教育包括兴、导、讽、诵、言、语六个方面,而乐舞教育又分作大舞和小舞,其中“大舞”有“六乐”之称,分别为《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大武》,相传是黄帝、唐舜,禹、汤、文武6代史诗性配乐舞蹈,分别颂扬了上述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

通过乐舞教育,使学生了解到民族的创业历程和社会的沧桑有变,增加爱国的情感,并通过舞的动作和韵律,使学生活动血脉,陶冶性情,提高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的能力。

礼教与乐教互为表里,相辅而行:“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移俗,莫善于乐”。礼教配合乐教,可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调和尊卑贵贱之间的冲突,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王权统治,这也是西周重视礼乐教育的根本原因。

六艺中的射御是培养武土的教育,西周礼法中规定士子要习“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学“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日趋衰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官学是什么官学是指中国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以及历代官府按照行政区划在地方所办的学校系统。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官学教育制度。春秋官学衰微的原因《诗·郑风·子衿》曾描绘过一幅东周时代因官学颓败而使士子浪荡街头的情景,郑玄认为此诗讽刺了乱世学校不修的社会现实。官学急剧衰败

  • 春秋战国私学的蓬勃兴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私学简介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由私人授徒办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孔子生活的时期,私学已经出现了。从一些零散的古籍记载来看,在孔子之前或孔子的同时期,即有一批有识之士在开办私学。在孔子之前授徒讲学的相传有周室的老聃,楚国的老莱子、伯昏无人,郑国的列御寇、邓析、壶丘子林;与孔子同时在鲁国讲学的有少正卯

  • 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学术中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稷下学宫简介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稷门附近。“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这与东汉时期的“鸿都门

  • 孙坚历史简介:江东之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孙坚,姓孙名坚,字文台。汉族人,出生于155年,死于191年,是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孙氏世代在吴地作官。家在富春,祖坟在城东。孙坚少时为县吏,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以武勇成名,17岁便敢独击群贼,还斩杀了一名。“阳明皇帝”许昌造反后孙坚开始带兵,参与平乱。黄巾起义后,孙坚正式开始了统兵

  • 隋朝简介:隋朝是怎样建立又是怎样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隋朝建立背景1.北周灭北齐后国力兴盛,但是北周宣帝宇文赟奢侈浮华,沉湎酒色,政治腐败,朝政逐渐由杨坚掌握。2.北周宣帝病死,杨坚平定叛乱。3.南北朝末年,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南北分裂后,人民普遍渴望统一。二、隋朝的建立杨坚出身北周贵族,周宣帝时拜上柱国、大司马。后来周静帝年幼即位,坚为大丞相,总揽军

  • 小说中隋朝的开国功臣有哪些 他们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开隋九老”是清代长篇讲史小说《说唐演义全传》,评书《兴唐传》中的人物,他们是大隋朝开国的九位功臣。小说广泛吸取民间传说而加以敷演,不拘泥于史实,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下面就让我给大家盘点一下“开隋九老” 隋朝九大开国功臣:开隋九老之一:忠孝王伍建章九老兴隋中的第一名,当山洼一战,连挑南陈十几员上

  • 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基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帝国始皇帝嬴政,他能统一六国,多半是这三位祖宗的功劳秦始皇所创立的秦朝,严格来说虽有秦始皇之功劳,但实际上若将功劳全算到他一个人的头上的话,那么未免就比较牵强了。严格来说秦帝国能够统一,那是“奋六世之余烈”的效果。当然如果细细来算的话,主要是三任秦国国君打下的基础。这第一位自然就是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 秦始皇兵马俑是用真人做出来的吗?兵马俑是怎么做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兵马俑是用真人做出来的么?专家分析破碎兵马俑,为世人揭开谜题!中国古代人留下了很多奇迹,除了对于现代人依旧有借鉴意义的各种文献古籍之外,还有很多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文物,比如古代墓葬中出土的各种有千百年历史积淀的文物,这些都是现代人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物。我国的考古学界有很多惊人的发现,比如各项世界

  • 隋朝短命的原因 隋朝为什么和秦朝如此得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短命的王朝,而隋朝是在秦之后的第二个短命王朝,如流星一般,来也快去也快,但尽管短暂,还是拥有非常传奇的历史特性——统一,富强,文明和暴虐造反,短命共同存在。看似这么不协调的几个关键词,但历史就是这样发生了。说到隋朝大家的印象就是短命,前后正经的说就两人皇帝,这个朝代寿命其实说是很

  • 阿房宫是谁修建的?为什么要建阿房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建立了庞大的秦朝帝国,为了树立皇帝的至高权威,于是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峻法严刑。极端残暴的统治搞得哀鸿遍野,怨声载道。秦始皇在兼并六国时,每灭一国,就命人把该国宫殿绘制图样,在咸阳仿造。在秦始皇兴修的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宫殿是阿房宫。阿房宫究竟有多大是难以确估的。据载,阿房宫殿堂,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