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朝已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校

夏朝已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024 更新时间:2024/1/29 13:25:51

夏朝教育内容的重点是什么

中国在史前文化时期,就已孕育了学校的胚胎。从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所见的由老人与儿童合居的大房屋,便是最早的教育场所。

与半坡大房屋相似的氏族聚落布局在陕西临潼姜寨母系亲族居住区域、洛阳湾、甘肃大地湾等母系亲族居住区域,均有完整的遗存,并与近世部分少数民族的公房制度相近。它是母系氏族社会晚期普那路亚式族外婚向对偶婚姻过渡时期的民居定式。

在摩尔根所描绘的母系家庭公社中,对这类公房制度的生活细节有较多的介绍。从《诗·豳风·七月》描述周族公刘时代的公堂生活可以推知,这种以养老慈幼为主旨的原始教育形式,至少在夏代的中原区域,仍然普遍存在于农居猎居氏族群落之中,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对此也有简略的介绍。

如《礼记·王制》、《明堂位》所载夏时代的上庠、下庠及米禀,就是这类可以称作“公堂”的大房屋,这种原始教育的形式一直延续至殷商西周,才逐步消失。

另外,由于原始宗教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出现了卜史巫觋等神道设教人员。而在整个夏、商、西周的历史时期,礼拜自然神灵及祖先灵魂等宗教祭祀活动,都被当作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王室及所属邦国部落的重要国事活动。

卜史巫觋等神道设教人员不仅是氏族部落的宗教领袖,同时也是最初的有闲文化阶层,他们不仅专司文化教育方面的知识,并有较多的时间精力从事天文、历法、卜算、农业、医术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和知识准备。


夏朝学校的名称是什么

见于古代文献记载的夏代学校,有序、校等称谓。《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庠”字下解:“礼官养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汉书·儒林传序》也引孔臧等议:“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据此可知,三代学校名称虽有出入,但养老职能相通,这与《礼记·王制》有关三代居学养老泮池跃鲤的记载相符。夏代学校除养老之外,兼行习射、视学、合乐、释奠、择士、讲武、讯馘诸典,并有望气治历之事。

《礼记·王制》所记夏代学校的东序与西序,其建制有堂无室,也即《尔雅·释宫》之“无室曰榭”,序与榭通。《国语·楚语》:“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

台榭对举连文,是因其相邻而其处明堂泽宫之内。所以,清代学者金锷《求古录礼说·明堂考》认为明堂为“洵大教之宫”,并考远古之灵台辟雍俱在明堂范围之内,夏学之东序居世室东门这外,世室即为夏代明堂之名。

惠栋《明堂大道录·明堂灵台》也谓夏学东序与辟雍、灵台、灵囿同处明堂四门之外,故蒙明堂之名。以此可证夏代学校既是政治、军事、宗教祭典等项活动的中心场所,同时也是文化教育的活动中心。这反映了夏代学校教育的设置,尚未从一般的社会部门中分离出来。

夏代称为“校”的教育机构,据《说文》解释,为“木囚”、“交声”。原意为木制刑具,在于匡正人为,交与教谐音,即含有教化之意。正人、教化意义的延伸、演变,使“校”逐渐成为专门化的教育形态。

从夏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来看,已具备了学校产生的一般条件。以文字为例,从殷商甲骨文的成熟程度来看,夏代至少已有了原始的汉字。

文字作为教育的媒介,使传授知识、技能的教材有可能产生。但是,由于有关夏代学校的记载,迄今未得到考古出土文物的实证,所以我们至今无法详细追述夏代教育的细节。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夏朝的学校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国古代教育知识请关注中国历史栏目。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代的教育及其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见于文献记载的殷商学校除有庠、序、学外,又有“瞽宗”这一新型的教育机构。商代的“庠”在文献和卜辞中均有记载,同夏代一样以养老为主要职能。按照《礼记·王制》的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郑玄注此“左学”即为下庠、小学,位在国中王宫之中。孔疏以养老在学,是为了宣扬孝悌之道。殷人举行养老之礼

  • 西周学校制度及主要教育内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西周国学教育内容以礼乐为中心,附以射、御、书、数。礼教是有关政治、宗法、人伦道德规范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教育。礼是西周立国的准绳,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礼记·经解》谓“礼之于正国”,犹如衡之于轻重,绳墨之于曲直,规矩之于方圆,所以礼的教育在西周六艺教育中占有核心的地位。西周的礼教除了

  •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日趋衰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官学是什么官学是指中国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以及历代官府按照行政区划在地方所办的学校系统。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官学教育制度。春秋官学衰微的原因《诗·郑风·子衿》曾描绘过一幅东周时代因官学颓败而使士子浪荡街头的情景,郑玄认为此诗讽刺了乱世学校不修的社会现实。官学急剧衰败

  • 春秋战国私学的蓬勃兴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私学简介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由私人授徒办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孔子生活的时期,私学已经出现了。从一些零散的古籍记载来看,在孔子之前或孔子的同时期,即有一批有识之士在开办私学。在孔子之前授徒讲学的相传有周室的老聃,楚国的老莱子、伯昏无人,郑国的列御寇、邓析、壶丘子林;与孔子同时在鲁国讲学的有少正卯

  • 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学术中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稷下学宫简介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稷门附近。“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这与东汉时期的“鸿都门

  • 孙坚历史简介:江东之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孙坚,姓孙名坚,字文台。汉族人,出生于155年,死于191年,是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孙氏世代在吴地作官。家在富春,祖坟在城东。孙坚少时为县吏,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以武勇成名,17岁便敢独击群贼,还斩杀了一名。“阳明皇帝”许昌造反后孙坚开始带兵,参与平乱。黄巾起义后,孙坚正式开始了统兵

  • 隋朝简介:隋朝是怎样建立又是怎样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隋朝建立背景1.北周灭北齐后国力兴盛,但是北周宣帝宇文赟奢侈浮华,沉湎酒色,政治腐败,朝政逐渐由杨坚掌握。2.北周宣帝病死,杨坚平定叛乱。3.南北朝末年,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南北分裂后,人民普遍渴望统一。二、隋朝的建立杨坚出身北周贵族,周宣帝时拜上柱国、大司马。后来周静帝年幼即位,坚为大丞相,总揽军

  • 小说中隋朝的开国功臣有哪些 他们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开隋九老”是清代长篇讲史小说《说唐演义全传》,评书《兴唐传》中的人物,他们是大隋朝开国的九位功臣。小说广泛吸取民间传说而加以敷演,不拘泥于史实,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下面就让我给大家盘点一下“开隋九老” 隋朝九大开国功臣:开隋九老之一:忠孝王伍建章九老兴隋中的第一名,当山洼一战,连挑南陈十几员上

  • 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基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帝国始皇帝嬴政,他能统一六国,多半是这三位祖宗的功劳秦始皇所创立的秦朝,严格来说虽有秦始皇之功劳,但实际上若将功劳全算到他一个人的头上的话,那么未免就比较牵强了。严格来说秦帝国能够统一,那是“奋六世之余烈”的效果。当然如果细细来算的话,主要是三任秦国国君打下的基础。这第一位自然就是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 秦始皇兵马俑是用真人做出来的吗?兵马俑是怎么做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兵马俑是用真人做出来的么?专家分析破碎兵马俑,为世人揭开谜题!中国古代人留下了很多奇迹,除了对于现代人依旧有借鉴意义的各种文献古籍之外,还有很多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文物,比如古代墓葬中出土的各种有千百年历史积淀的文物,这些都是现代人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物。我国的考古学界有很多惊人的发现,比如各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