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恩来在国共三大战略决战过程中发挥何特殊作用?

周恩来在国共三大战略决战过程中发挥何特殊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86 更新时间:2024/1/16 12:10:25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后,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彭德怀担负起西北解放军的指挥工作,以少数兵力抗击胡宗南部队的进攻。周恩来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那时,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带了一支八百人的小队伍转战陕北。为适应当时的紧张局势,这个时期中共中央的领导是高度集中的,在中央决定问题的只是毛、周、任三个人。周恩来后来对外宾说:“在中央只有三个人,毛泽东、周恩来与任弼时同志。所谓中央,就是这三个人嘛!”在他们转战陕北的一年内,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战争形势发展之快是惊人的。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曾说过:“胡宗南进攻延安以后,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指挥了全国的战争。”

周恩来接着说:“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他没有提到自己,但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

三大战略决战时,中共中央已集中在河北西柏坡,周恩来继续担任着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他的工作是最忙碌的。每晚都是工作到次日凌晨才去睡觉,到上午9时又准时起床,一天休息不过五个小时。他和毛泽东住的院子靠得很近,随时见面,一有什么问题,两人就交换意见,商议解决办法。20世纪80年代初,笔者曾访问当时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张清化。他说:那时军事上的问题,主要是由毛泽东和周恩来商量解决。毛泽东是挂帅的,周恩来参与决策,并具体组织实施。除了军委作战部外,周恩来还有个小作战室,由张清化任主任,相当于他的军事秘书。每天根据局势的变化负责标图。周恩来经常到军委作战室了解情况。他对敌我双方的战争态势、兵力部署、部队特点、战斗力强弱,以至国民党方面指挥官的简历、性格等,可以说了如指掌。有了什么情况,周恩来总是仔细地核实并弄清,然后毛泽东报告。两人经过研究确定对策后,多数由毛泽东起草电,少数由周恩来起草,而所有军事方面的文电都经周恩来签发。

从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当时军事方面的文电来看,由于军情紧急,除很少数经过书记处五位书记共同商议后做出决定外,其他大多数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商议后为中央军委起草发出的。发出时大抵是两种情况:一种,比较多的是在文电上由毛泽东或周恩来批有“刘、朱、任阅后发”,经三人圈阅后发出;另一种,军情特别紧迫时,就批有“发后送刘、朱、任阅”。由于文电都是毛、周两人共同商议后用军委名义起草的,不能说毛泽东起草的只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意见,只有周恩来起草的才是周恩来的意见。在重大战略问题上,究竟哪些意见是周恩来提出的,由于当时只有他们两人商议,没有别人在场,现在已难以辨别,以后恐怕也无法再说清楚了。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军事从来不能同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分割开来孤立地考察。李德·哈特说:“胜利是累积而成的。在此,所有武器包括军事、经济以及心理皆有所贡献。胜利的获得,唯靠善用与整合现代国家中一切既存资源。成功则需依赖各种行动的圆满协调。”毛泽东在军事指导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始终把军事同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起来考察,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和决策。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天安门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一首歌曲让所有来北京的人第一站就是天安门,从小就有一种错觉就是天安门是毛主席建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天安门的真正来历!天安门,作为北京和中国的象征,为全国和世界人民所瞩目和向往,它的庄严肃穆的图形是我国国徽的主要组成部分。天安门始建于明永

  • 时常会想念那些抗日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40年2月22日,弹尽粮绝、孑身一人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在辽宁省濛江县(现靖宇县)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路上,拦住四个进山砍柴的中国人,与其中一名叫赵延喜的人谈了话,请对方回到山下给自己买双棉鞋和一些吃的。这个叫赵延喜的中国农民答应了,回到屯子里,迎面碰上日本特务李正新,后者也是个中国

  • 彭德怀抗美援朝最危急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场,彭德怀既是统帅,也是率先踏上朝鲜前线的志愿军成员。为抢在渡江部队之前入朝和朝鲜领袖金日成面商,1950年10月,彭德怀带着警卫率先入朝,在同金日成面谈时,两人置身敌军包围圈内,差点被俘。电台车掉队失去联系10月19日(一说18日)傍晚,彭德怀在鸭绿江畔与前来送行的东北军区司

  • 周恩来如何指挥国共战略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后,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彭德怀担负起西北解放军的指挥工作,以少数兵力抗击胡宗南部队的进攻。周恩来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那时,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带了一支八百人的小队伍转战陕北。为适应当时的紧张局势,这个时期中共中央的领导是高度集中的,在中央决定问题的只是毛、

  • 红军旅长黄克功枪杀女学生案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黄克功(1911 -1937),江西南康人,少年时代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经历过井冈山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中立过大功,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时,他已是身经百战的红军旅长。他在抗大学习后留校任职,1937年,他是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但是,“他自恃年轻有为,立过战功,比较骄横

  • 知青是什么群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68年代开始一直到1978年代末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去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

  • 上山下乡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上山下乡并非始自文化大革命,它从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体力与脑力劳动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上山下乡有两大模式:农场(包括兵团、干校)和插队。与农场模式不同:插队属于集体所有

  • 宋庆龄宋美龄与继子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氏三姐妹中,宋庆龄与宋美龄均没有孩子,她们分别是孙中山、蒋介石的妻子。那么,她们与继子相处的怎么样呢?宋庆龄对孙中山的子孙们非常好,与他们相处一直都很融洽,宋庆龄称孙中山的儿子孙科为“孙博士”。孙科称宋庆龄:“孙夫人”。在二、三十年代孙科时常带着他的

  • 陈果夫为组建黄埔军校居然贡献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24年,孙中山任命蒋介石筹备组建黄埔军校。当时,陈果夫正在上海从事证券交易活动,颇有理财之道。此外,陈果夫还和戴季陶、陈布雷等人交往密切,其观点让蒋介石颇为满意。在黄埔军校筹备期间,蒋介石就曾电邀陈果夫到广州协助工作,但此时陈果夫因病未愈,想到广州医疗条件不如上海,便没有应召前往。建校之初,蒋介

  • 尼克松登上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访华,只要要求游览长城,礼宾司会尽力给予安排。一夜之间扫光积雪礼宾官为国宾游览长城尽力的事例不胜枚举。最为突出的是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登八达岭长城。礼宾司全力以赴,后勤部队为公路破冰苦战的事,至今传为佳话。尼克松访华,计划在离开北京的最后一天登八达岭长城游览。不巧,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