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尼克松登上长城

尼克松登上长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617 更新时间:2024/1/6 7:49:19

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访华,只要要求游览长城,礼宾司会尽力给予安排。

一夜之间扫光积雪

礼宾官为国宾游览长城尽力的事例不胜枚举。最为突出的是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登八达岭长城。礼宾司全力以赴,后勤部队为公路破冰苦战的事,至今传为佳话。尼克松访华,计划在离开北京的最后一天登八达岭长城游览。不巧,前一天下了大雪,温度突降,上八达岭的公路都被大雪覆盖,路面被冻住了。

尼克松访华登八达岭长城是经过反复研究定下来的,不能更换、取消。根据领导的指示,接待办公室会议讨论后,决定动员群众扫雪、在结冰的公路上撒盐化冻,众多的后勤兵连夜扫雪撒盐,一直战斗到黎明。幸好,次日阳光普照,上午9点左右,当尼克松一行从钓鱼台国宾馆出发前往八达岭长城时,路面已无积雪。

当天叶剑英元帅陪同尼克松登长城。八达岭一片银装素裹。尼克松站在长城上赞叹着说:“这的确是一座伟大的建筑、人类的奇迹。”又说:“我们今天到了长城,成为主席说的‘好汉了。但是,今天是爬不到顶峰了。”叶帅笑着说:“我们不是已经在北京进行着顶峰会谈嘛?!”

尼克松夫人帕特听了,笑着说:“为什么主席写诗只讲‘好汉,不讲‘好女呢?我们妇女不是也到了长城吗?”尼克松和叶帅听了都哈哈大笑。“不到长城非好汉”已经成了每位国宾心中的座右铭。

扫雪的故事

2月23日晚,北京开始下雪,雪很大,天气预报说第二天的雪会更大。这让中方的接待人员很揪心。按照计划,尼克松总统第二天的行程是去长城。虽然25日是机动的,“但那时《上海公报》分歧还很大,还要留一天讨论”,留给尼克松的只有24日了。此间,中方接待人员都知道,尼克松夫妇“最看重的是长城”,眼看着雪越来越大,唐龙彬和大家一样,焦急不安。

当天晚上的活动安排是周总理陪尼克松总统去体育馆观看体育表演。唐龙彬注意到,周总理一点都没有表现出焦急的样子,神色如,只是在21点半左右出去打了一个电话,然后又一脸平静地回来继续看演出。待表演结束,从首都体育馆出来时,唐龙彬透过车窗外看,他惊奇地发现,沿途已经有或扛着锹或拿着扫帚的军人和老百姓在扫雪。

第二天一大早,尼克松夫妇很惊讶地发现,昨天夜里厚厚的大雪骤然“消失”了,而路边堆着高高的雪堆。尼克松夫妇仍然按原计划向长城出发。那一天去长城的气氛格外热烈,尼克松告诉陪同的叶剑英,自己从此也是“好汉”了。美方许多工作人员爬到烽火台上照相,兴奋异常。唐龙彬后来才知道,周总理是出去给北京市领导打电话布置扫雪任务。

他听说这一天北京连夜出动了100多辆洒水车,60万到80万人,从钓鱼台一直扫到烽火台。尼克松对中国发生的这一切觉得不可思议,他对下面的官员说,在美国,他根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动员那么多群众。“那时候也没有电话,是怎么在短时间内动员出了那么多人的?”唐龙彬现在想起来也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登顶象征攀权力高峰

欧洲一些国家的执政党或在野党领袖访华,都争着登长城,在长城亮相,甚至在游览长城时也不忘他们的竞选活动,把攀登长城当作他们攀登权力的象征。

1975年10月31日,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由交通部长叶飞陪同游览了长城。施密特总理爬上长城的烽火台后问道,“施特劳斯先生爬到了什么高度?”有人说,他爬到了最高处,成为中国人所说的“好汉”。尽管施密特身体不太好,但仍奋力爬到了长城的最高点,并笑着说:“我只会比他高,绝不会比他低。”原来联邦德国的大选将在1976年9月举行。难怪有德国记者说,“联邦德国大选的竞选活动已在中国长城开始了”。

1981年,密特朗作为社会党领袖率领社会党政治代表团访华。其间,密特朗把登长城当作攀登法国权力高峰的象征,情不自禁地快步而上。不料,途中突然喘不过气来,脸色发白,休息片刻后他又继续攀登,终于登上最高处。他事后自称,登长城让他坚定了法国大选中必胜的信心。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毛泽东最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毛泽东非常擅长演讲,他的演讲教育了千千万万的老革命家,是国家和群众的引导,在建国之前,毛泽东曾发表过一篇著名的演讲《为人名服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演讲稿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演讲背景:张思德1933年参加革命,任劳任怨;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备团张思德在陕北山中烧炭,炭窑崩塌,因奋力将队友推出窑

  • 南斯拉夫使馆被炸-江泽民演讲的背景及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99年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江泽民主席发表《要卧薪尝胆》的演讲。这篇演讲是我国加快今天成就的起点。对于这篇演讲你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他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背景: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至少使用3枚导弹悍然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四位中方人员死亡,使馆严重损毁。消息传

  • 邓小平包产到户的谈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邓小平的讲话很多,其中邓小平在1980年5月31日同中央负责同志作了一次谈话,在关键时刻专门表态支持阻力重重的农村包产到户政策。这篇讲话定名为《关于农村政策问题》。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这篇讲话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讲话背景:人民公社体制弊端日益严重,农民生活处于极低的水平。生产积极性不高粮食不多。而19

  • 习近平演讲“一带一路”背景内容影响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发表“一带一路”演讲,“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于许多国家有益的。对于“一带一路”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一带一路”演讲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介绍。背景:2013年9月7日,习近平

  • 我国五位国家领导人的演讲汇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演讲是自由的歌唱,演讲是和平的号角,演讲是不同铁枪同炮的武器,那些给你心灵震撼的声音,我们现在难以亲身聆听,但是却依然可以通过文字和历史背景来感受。下面是我国五位领导人最为著名的演讲。小编给大家介绍演讲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毛泽东最著名的演讲邓小平演讲关于农村政策问题江泽民演讲《要卧薪尝胆》胡锦涛演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家百废待兴,需要做很多建设,同时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被就业以及粮食问题严重。下面是上山下乡运动背景的详细介绍。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诞生不久,即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新的政府便制定了“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r

  • 知识青年为什么要上山下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虽对广大的农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城乡差别不可能在共产党打下江山的一夜之间就缩短了距离。那么要怎么缩短这种距离呢?建国初,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家,我们的祖国有近10亿亩的荒地在边疆闲着睡大觉;我们的国家有6亿人口,其中就有5亿是农民,农业人口几乎占了全国人口的 80

  • 政府呼吁知识青年到农村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面对城市升学与就业的压力,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文化的渴求,我们的国家向广大的有文化的青年学生发出了呼吁。1954年当时的农业部部长刘瑞龙在《中国青年》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积极参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是农村青年的光荣任务》,他呼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是新的事业,首先参加这个斗争的始终

  • 毛泽东“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1955年下半年开始到1956年年底,已经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高潮。但同时又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与矛盾,失学与就业这两大问题是当时最令党和政府棘手的问题。为了解决在迅速实现农业合作化这个关键时刻所显现出来的问题,毛泽东于1955年9月至12月,亲自主持编辑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

  • 国家为让知识青年到农村做了哪些努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为解决我国的城市就业问题,毛主席曾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来号召在城里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建设祖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幅员辽阔,的确是一个广阔天地。 但这个天地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天堂”,它是一块贫瘠的土地,它的耕地面积还只有16亿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