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国民党抗日名将霍守义

国民党抗日名将霍守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565 更新时间:2024/1/29 13:30:39

张学良部下:

张学良手下有一个忠心又耿直的将领,名叫霍守义。霍守义1898年生于辽宁本溪,21岁时去了大帅张作霖的奉天兵工厂当个录事,随后又在张作相的15师26旅16团当团副,跟张学良关系很好。

大家都知道,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轻易不能见人。但有一回,经蒋介石特许,六名东北军高级将领在溪口见到了张学良。

张学良对他们说:“只要你们掌握兵权,蒋介石就不敢杀我。”

霍守义回到南京后,对蒋介石说:“委员长要我打仗可以,但你必须保证副总司令(张学良)的安全,否则我不敢保证我的部队不会反你。”

之后,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宴请这六位将领,其中当然也有霍守义,桂永清对霍守义说:“老弟现在守渭南,如果我再进攻一次,你一定守不住。”

霍守义喝了一口酒,笑道:“你要有种,带兵再来打,看我不把你打出花来!”

国民党抗日名将:

张学良带着东北军在陕北“剿共”,霍守义就不太愿意,说咱们的枪不打日本人,却打自己人,弟兄们都不高兴。

霍守义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和共产党的关系很好。

霍守义是东北军112师师长,一般的国民党宪兵还不敢动他。张学良给他一个任务,在延安通往西安的要道上加强保卫,务必保证共产党人的来往安全,霍守义就亲自带人来往于这条秘密的红色交通线,发现国民党宪兵盘查共产党人,他就立刻上前解围。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第二天,密调霍守义带112师去驻守渭南。桂永清的教导总队进攻渭南,被霍守义打得昏头转,一天之内狂攻三次,全部被打退。这也是霍守义敢硬怼桂永清的底气。

全面抗战爆发后,霍守义担任第57军112师师长,率部奔赴江苏两淮地区阻击日军。

在江阴保卫战中,霍守义主动请缨,连夜由靖江渡江,坚守江阴3个多月。仅11月25日就击毙日军近千名,摧毁坦克数十辆,达到了牵制日军西进并消耗其兵力的目的。

蒋介石亲电嘉奖令:“刘兴总司令转霍守义师长,该部坚守要塞,奋战多日,使后方友军从容布防,南京可保无矣,特电嘉奖,中正。”

后来,霍守义带着112师进驻山东,和八路军山东纵队成为邻居,两支部队经常互通有无,好得就像一支部队一样。

大家熟悉的开国中将万毅,当时就在霍守义的师里当团长。

国民党方面说万毅是共产党,要进行调查,霍守义当然不会交人,说:“我从来没听说过万毅有什么不好的言论,只知道万毅打鬼子非常积极。”

抗战胜利后,霍守义荣升第12军中将军长,驻扎在鲁南地区,蒋介石给他的任务是守住鲁南,并消灭当地的解放军。霍守义当然不会听他的,每次上前线都找各种借口拖延,气得第二绥靖区副司令仙洲直拍桌子。

不过,霍守义毕竟是国民党军高级将领,这仗逼到头上,还是要打的。

华东野战军进攻兖州时,霍守义真刀真枪地和解放军大战了一场,但结果可想而知,第12军28000人几乎全军覆没。霍守义见已无退路,只好向解放军投诚。

像霍守义这样打光了军队才投降的,是可以当成战俘的,不过,霍守义毕竟和共产党有深交,共产党也没把他当成战俘。

解放后,霍守义去了军事学院训练部当研究员,还是江苏省政协委员,于1967年病逝,享年69岁。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潘素与张伯驹的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江南才女潘素与北国公子张伯驹四目相对之时,已缘定终身,张伯驹填了一首《浣溪沙》:“隔院笙歌隔寺钟,画阑北畔影西东,断肠人语月明中。小别又逢金粟雨,旧欢却忆玉兰风,相思两地总相同。”以词表达心声,以才情打动少女的芳心。张伯驹出生贵胄,早年与袁克文、张学良、溥侗并列为民国四公子,

  • 新中国六大土匪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土匪现象土匪现象是旧中国的国情之一,乡下的土匪多如牛毛。毛泽东长期从事农民运动,在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中,也许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农村,更了解土匪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剿匪斗争中,我军共剿灭土匪260余万。从毛泽东关注过的6个土匪身上,集中体现了剿匪斗争中党对各类不同土匪的不同政策。新中国土匪有哪些1、藏

  • 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爱情 宋庆龄回忆相爱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爱情,已成为民国年间广为流传的佳话,也是20世纪的伟大爱情故事之一。宋庆龄冲破父母、世俗的偏见,不顾年龄的障碍,毅然与孙中山成婚,成就了一对革命伴侣。大家都知道,年龄相差近30岁的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结合,当时是遭到宋庆龄父亲激烈反对的。那么,孙中山到底是有什么巨大的个人魅力,迷倒了花容

  • 鲁迅逝世葬礼 鲁迅遗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鲁迅,一直都是中国人们引以为傲的一个文化标识。尽管历史上的人对鲁迅的评价并不相同,有赞扬的声音当然也有贬低的声音。但无论如何,他确实是20世纪的一位文化巨人,用自己的笔为自己发声。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气肿病逝于上海。鲁迅先生曾留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不在此例。二

  • 袁克文简介:民国四公子的精彩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国的四大公子,有“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的张学良,有皇亲国戚的溥仪堂兄溥侗,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大藏家张伯驹。还有一个人,他是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袁克文唱戏喝酒,写诗收藏样样精通。一生吃喝玩乐,但国民党大佬于右任老先生却评价他:“风流同子建,物化拟庄

  • 宋庆龄与孙中山的定情信物—手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年宋庆龄不顾家人反对嫁给孙中山,而孙中山送给新婚妻子宋庆龄的结婚礼物,不是钻戒珠宝,而是一把毛瑟手枪。宋庆龄孙中山结婚礼物为何不是钻戒而是手枪?据了解,宋庆龄不顾父母反对,和孙中山在东京完婚,并亲笔签下婚姻誓约书,誓约书有3份真迹,本来都因战乱遗失,后来1份失而复得。据上海宋庆龄故居管理人员介绍,

  •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袁克定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16年6月6日的北京,酷暑难耐。袁世凯的三女儿袁叔祯上街买菜,看到报纸上写着“袁贼倒行逆施,窃取革命果实!”。三女儿拿报纸给父亲看,袁世凯懊悔不已,他顿觉大势已去,英雄暮年,在极度失落之中,便病倒了。临终前,袁世凯叫来大儿子袁克定,只留下三句遗言:“是你害了我

  • 袁克文在袁世凯死后的生活 钱花在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急忙分家产。袁家有32个子女,都担心分多分少。去问二哥袁克文,袁克文一推帽子:“爱咋分咋分,你二哥我呀,看戏去喽!”1916年6月28日,袁世凯出殡,32个孩子都应送父亲一程。唯缺二公子袁克文。家里人满世界找,怎么找也找不到。不曾想,就算是父亲出殡这么大的

  • 民国名妓赛金花与小凤仙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封建社会对女子的要求是三从四德,几千年来从没有改变过,所以女人在封建社会中备受压迫,而有的女孩更加悲惨,被送进青楼,在命运的逼迫下实在无路可走,对她们来说活着就已经是一种最大的奢侈了。青楼女子在任何一个社会中身份都是非常低贱的,几乎和街上的乞丐沦为一样的等级,但是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却出现了两位

  • 民国爱情故事-林淑华徐惠民的生死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林淑华原名方德闳,生于1919,祖籍浙江平湖,幼时生活在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是一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大小姐,但是这样的日子只持续到她十六岁。原来,她的所谓父母是自己的姑父和姑母,而亲生父母却是贫寒的舅舅和舅母,在她得知真相后的那个深秋,亲生母亲贫病交加离开人世,留给她无尽的悲凉。正是那个深秋,比她大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