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管仲的主张是什么 历史上管仲是怎么死的

管仲的主张是什么 历史上管仲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930 更新时间:2024/1/2 0:15:07

管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商人,到治理齐国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的丞相。功高当世,影响深远,世人称其为 “第一相”、“第

一流人物”、“最伟大的政治家”,他的改革对齐国影响深远。

诸葛亮曾经在《隆中对》里说:“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这里提到了管仲,诸葛亮

将自己比作管仲,说明的个人能力是无可争议的。齐国的强盛管仲功不可没,他的一生功绩卓著,扶助齐桓公“九合诸候”、“一匡天下”、“尊王

攘夷”,作为中国最出名的政治家之一,管仲开创了自周统一以来,中原少有的安定团结局面。管仲(约前725——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号 敬,史称管子,出生于

颍上(今安徽颍上县),春秋时代的政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 被尊称为“春秋第一相”。《论语》、《史记》、《 管子》、《左传》、

《管仲传》等都有大量关于他的记载。

管仲和齐桓公可谓不打不相识,二人因为代表的国家利益不同而大打出手,管仲差点就把齐桓公给射杀了,但就是这个管仲却给齐国带来了新的活力

和生机,齐桓公接受鲍叔牙的举荐,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才使管仲的才华得以施展。

作为一个大臣,他知人善任,筛选出了大批的贤能之士;他改革政治,稳定了齐国的社会秩序;他发展经济,使齐国的国力大大增强,民富国强;他修治

甲兵,壮大了军事力量;他“尊王攘夷”,扩大了齐国的政治影响;他礼法并用,确立齐国的霸主地位。一系列的对内对外政策,使得齐国很快在各个 诸侯国之间崛起。

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管仲的重商政策,无疑是各国改革里难能可贵的做法。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十二个实干派政治家,他主张改革以

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要国家发展好了,天下人自然会归附于齐国。管仲

的重商政策,使齐国的工商业繁荣发达,靠国家垄断商业及其经营而致富成了强国。

管仲是历史上著名的管理学大家,《管子》一书,是他毕生管理经验的总结,在治理过程中管仲最核心的是“以商止战”,就国家内政而言,“以商

止战”就是发展商品经济,让国民富裕起来,而不至于造反。而与各诸侯国的关系而言,“以商止战”就是加强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并以军

事的威慑力维持军事力量的均衡。管仲有很强烈的民本思想。他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他不主张用严酷的刑罚来威慑百姓,因为“刑罚不足

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

大力发展经济的管仲,让齐国的经济很快就得到了发展,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让他继续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管仲继而在全国划分政区

,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人才的选拔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按照土地的大小来征税,禁止贵族掠夺他人的私有财产;发

展盐铁业,铸造货币,应该说垄断了国家的盐铁业,为齐国带来了最大的效益。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

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管仲说的“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认周天子的共同领袖的地位;联合

各诸侯国,共同抵御戎、狄等部族对中原的侵扰。攘夷于外,必须尊王。尊王自然而然就成为当时一面正义的旗帜。“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

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攘夷”,就是对于长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侵扰进行抵御。既抵御了游牧民族的侵袭,又提高了齐国在各

国之间的威望。这一外交战略成功得以实施。后来孔子感叹说:“要是没有管仲,我也要成为被蛮荒之人统治的披头散发的百姓了”。

更多文章

  • 吴起和孙武比较谁更厉害 吴起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吴起,孙武,比较,谁更,厉害,最后,怎么,死的,吴起,孙武

    吴起和孙武都是军事大家,太史公在《史记》里将他与兵圣孙武一同列传,可见吴起的军事能力,他和孙武一样著书立说,军功卓著,二人被人称为“孙吴”。若将二人加以比较,又是谁更博人眼球?吴起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卫国,此时的战国正是风云激荡的时代,天下大国纷纷追逐雄霸中原的入场券,作为一个小国,卫国没有什么实力跟人

  • 《儒林外史》竟藏贾宝玉 拒绝做直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儒林外史,竟藏,贾宝玉,拒绝,做直男,贾宝玉,红楼梦,一号

    贾宝玉是《红楼梦》里的一号男主角,这是稍稍有点古代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的事,怎么忽然从《儒林外史》里冒出一个贾宝玉呢?这不是出于猎奇,也不是为了噱头,而是在熟悉明清小说人物的基础上作出的结论。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开始由历史演义、传奇故事向世情化的方向发展,从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和才子佳人向普通的世俗生活

  • 大禹治水的故事只是传说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禹治水,故事,只是,传说,大禹治水,故事,你肯,定有,听过

    「大禹治水」的故事你肯定有听过,研究学家包括包括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吴庆龙、台湾大学人类学系助理教授高德 (David Cohen)、普度大学 (Purdue University) 教授葛兰杰 (Darryl Granger) 等人已经找到证据,这份报告将会发表在《科学》期刊上,让大禹治水不只是

  • 纪信的人物生平 多年后被郑州人民奉为城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纪信,人物,生平,多年,后被,郑州,人民,奉为,城隍,公元前

    公元前206年十月(秦历以十月为首,接着是十一月、十二月,端月、二月到九月岁终),沛公刘邦率军至灞上,秦王子婴出降,刘邦进入咸阳后,采纳了樊哙、张良的意见,封闭了秦朝的府库,把军队撤到灞上。十一月,他与诸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朝的严荆苛法一律废除。赢得了民心,提高了声誉。同时,

  • 维特根斯坦论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的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生活,形式,内容,维特根斯坦,上个世

    维特根斯坦是上个世纪中最出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分为前后两期,在后面的哲学思想中,维特根斯坦最为重要的两个概念是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其中,语言游戏是对他前期思想中语言观的批判,生活形式是对他前期思想中世界观的批判。维特根斯坦图片对于维特根斯坦论述的关于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曾经这

  • 郡国并行制实施后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并行,实施,产生了,怎样,后果,西汉郡,并行,弊端,很多,汉

    西汉郡国并行制弊端有很多,汉文帝继位后把齐国分成六个小王国,把淮南分为三个小王国,为的是削弱宗室诸侯的势力,从而壮大中央力量,达到国家长治久安。不过这项举措并没有实现长治久安,当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由于不满国家削减他们手中的权力,发兵反抗中央政府。景帝在位第三年七国之乱爆发。刘邦画像平定七国

  • 摄政王多尔衮是怎么死的?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摄政王,多尔,怎么,死的,他的,结局,如何,多尔,生于,公元

    多尔衮,生于公元1612年,去世于公元1650年,享年38岁,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多尔衮全名为爱新觉罗·多尔衮,万历四十年出生于赫图阿拉,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大妃阿巴亥第二子。天命十一年被封贝勒,天聪二年因征讨蒙古察哈尔部有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从此获得战功无数,从

  • 鳌拜是奸臣还是忠臣?他与多尔衮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鳌拜,奸臣,还是,忠臣,他与,多尔,什么,关系,一些,影视

    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如今的人对于鳌拜,就是一个和皇帝做对的奸臣,甚至有人认为鳌拜要谋朝篡位。首先,电视剧是一种对历史进行再创造的艺术,撰写剧本的编剧就有可能对真实的历史并不了解。就算了解那一段历史,有些时候为了吸引观众的目光,也会肆意放大既有事实,这些都是正常的。因此我们在看历史电视剧的时候,只把剧

  • 郡国并行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并行,主要,特点,是什么,西汉郡,并行,弊端,很多,汉文帝

    西汉郡国并行制弊端有很多,汉文帝继位后把齐国分成六个小王国,把淮南分为三个小王国,为的是削弱宗室诸侯的势力,从而壮大中央力量,达到国家长治久安。不过这项举措并没有实现长治久安,当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由于不满国家削减他们手中的权力,发兵反抗中央政府。景帝在位第三年七国之乱爆发。刘邦画像平定七国

  • 庞涓打过胜仗吗他算不算是名将 庞涓之死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庞涓,打过,胜仗,吗他,算不,算是,名将,之死,怎么回事,围

    “围魏救赵”,这个成语妇孺皆知,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庞涓和孙膑。提到庞涓,大家都会想到孙膑过人的军事才能,而同样是科班出身的庞涓却一直活在孙膑的光环下,还一直背负着气量狭小的罪名,那庞涓算不算是个名将?庞涓是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庞涓是河西庞城人,只是个平民,他和孙膑早年曾是同学,一起在鬼谷子门下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