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阿旁宫谁烧掉的_是谁火烧了阿旁宫_真是项羽烧了阿旁宫吗

阿旁宫谁烧掉的_是谁火烧了阿旁宫_真是项羽烧了阿旁宫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202 更新时间:2023/12/13 19:21:45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阿房宫建于2000多年前的秦代。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每征服一国,就绘制该国宫室图,在秦国都城咸阳的渭水南岸仿造宫殿,称“六国宫殿”。相传当时共有宫室145种,著名的有信宫、甘泉宫、兴乐宫、长杨宫等宫殿。想当年,咸阳宫可谓殿宇林立,楼阁相属,曲廊幽径,花香景深。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秦始皇在消灭六国一统天下以后,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以前的皇宫又小,于是下令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人伐运四川、湖北等地的木材,开凿北山的石料,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宫殿。

阿房宫规模空前,气势宏伟,《史记》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汉书》中也记载:“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钟鼓帷帐,不移而具。又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骛驰,旌旗不挠,为宫室之丽至于此。”

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若是根据《史记》记载推算: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根据《汉书》推算,规模则更大。

但是据传说,这样一座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极度奢华的阿房宫;却在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时,一把火烧掉了,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

2002年,为了寻找曾经的辉煌,考古学家们来到了今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的阿房宫遗址上,开始了探索。

考古队员在第一次挖掘了探坑之后,并没有找到任何东西,然而大家并没有气馁,决定继续挖掘,随着勘探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大家决定从夯土层入手开始探测,古代建筑的地基都是夯土打成的,铺一层打一层,从夯土台基的侧面看过去就像千层饼一样。

夯土和普通的耕土不同,它非常坚硬,也很密实,普通的平头铁锤都很难砸进去,这个夯土层虽然经过了2000多年的岁月,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依然坚硬。然而就在考古队顺利地打进了探杆以后,结果却出乎人们的意料:没有发现阿房宫被火烧的痕迹。

没有找到大火过后的残留物,考古队开始猜测可能是挖掘的地方较少,刚好错过了阿房宫被烧的那一部分。于是,考古队开始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勘探,这次考古队改进了方法,他们采用的是梅花点位法。所谓梅花点位法是每一平方米就以梅花点的形式打5个探测孔。梅花点位法是一种比一般性的勘测更加缜密的方法。但是,钻探了数万个孔和对地层的土样进行了元素分析后,都没有发现火烧的痕迹。

会不会因为2000多年过去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侵袭,已经把大火留下的痕迹抹去了呢?为了进行比较,阿房宫考古队来到了汉代长乐宫的遗址,这里曾经是汉朝首都长安城中最为华美的宫殿之一,是汉武帝母亲的居所,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金屋藏娇”风流韵事就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这个宫殿中,东汉末年,长乐宫也和汉代其他宫殿一样,逃不过被焚毁的命运,2000多年过去了,这里被火烧过的痕迹却仍然历历在目。

那么,是不是流传了2000年的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的说法不真实呢?

考古学家发现,人们通常所说的阿房宫遗址实际上是阿房宫的前殿遗址,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1270米、南北426米,台基上面西、北、东三面已有夯筑土墙,墙顶部有瓦的铺设;夯土台基上面没有建筑南墙。三面墙里面没有发现秦代文化层和秦代宫殿建筑遗迹。从路土分布的情况来看,人们是把夯筑台基用土从南面运到北面,再从北面开始往南逐渐夯筑台基。专家就此大胆的推测,阿房宫的所有工程只有前殿建成了台基,其他工程尚未动工,阿房宫没有建成,也没有像史书记载那样被项羽放火焚烧!

那么,历史记载难道错了吗?《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项羽是对咸阳采取了烧、杀、抢掠的政策,然而这里并没有明确提到烧阿房宫。《史记·项羽本纪》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在这里也只字未提火烧阿房宫。火烧的很可能是秦朝的其他宫殿。《史记》中的另一条记载也从侧面证明了阿房宫并未建成:“四月,秦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骊山。骊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复作阿房宫。”但是这年七月陈胜吴广就反了。前后就这么点时间,显然建不成阿房宫。

既然阿房宫连前殿都没有建成,前殿夯土台基上面没有宫殿建筑,项羽也就没有必要渡过渭河来放火烧一个没有宫殿建筑的夯土台子,所以传说认为项羽烧了阿房宫是错误的!

标签: 阿旁宫

更多文章

  • 韩信死的冤吗_韩信是不是被冤杀的_韩信是被谁杀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信

    韩信(?~前196年),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

  • 历史上真的有狸猫换太子吗_狸猫换太子真相_狸猫换太子真实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狸猫换太子

    宋仁宗赵祯(1010~1063年),是宋真宗第六子,乾兴元年(1022年)即位,由刘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死后,他开始亲政。在位时间为1022年至1063年,共42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关于宋仁宗赵祯的身世,有一种流传至今的说法,这就是“狸猫换太子&rd

  •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_历史上杨家将很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家将

    在中国戏剧舞台上,演绎杨家将故事的剧目可谓数不胜数,能查到剧名的大概有几十种之多,其中较为著名的如《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百岁挂帅》、《李陵碑》、《清官册》、《杨八姐游春》、《三岔口》、《挡马》等等,这些故事,以宋辽战争为背景,刻画了杨家一门忠烈的故事。杨家将的故事有历史原型,但又经过夸大

  • 花蕊夫人究竟有多迷人_花蕊夫人如何迷倒了两朝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花蕊夫人

    熟谙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学的人都知道,中国自古就不缺乏奇女子,但是才华和美貌却仿佛在女子身上互不相容。李清照、谢道蕴,虽才华横溢,但面容只能称得上是平凡;鱼玄机、薛涛,虽容貌娇艳,却在文才和智慧上又稍逊一筹。唯一例外的,是一个叫花蕊夫人的女子,她美丽却摒弃妖娆,聪颖而博识强记,在亡国之后,还写出了&l

  • 千古悬棺之谜_悬棺是怎么放上去的_千年悬棺有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悬棺

    悬棺是古代一种奇特的葬俗。葬址一般选择在临江面水的高崖绝壁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悬棺因此而得名。同天葬、水葬一样,悬棺葬是一种古老神秘的丧葬形式,它分布于四川、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福建和台湾等13个省区。悬棺目前分布最集中

  • 梁祝是故事还是真实存在的_梁祝的故事真的吗_梁祝故事真实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梁祝

    《梁山伯与祝英台》(下简称《梁祝》),是一个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具有神话色彩的民间传说故事,说的是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户主被人称为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

  • 古代有高考吗_古代高考怎么进行的_古代高考这么考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高考

    高考,是现代才有的名词。但实际上,科举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中国古代的“高考”。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在隋唐时期,在隋唐之前的魏晋时期,官吏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选官以家族、门第为标准,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入朝做官,而且升迁快速,公卿机要职务全被他们占据。出身

  • 杨贵妃为什么没有做皇后_杨贵妃为什么没当皇后_杨贵妃没立后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贵妃

    白居易《长恨歌》生动地描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杨贵妃生前,有“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诗句;杨贵妃被赐死后,有“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rd

  • 唐玄奘取经竟然是偷渡的_唐僧竟然偷渡取经_唐僧西天取经是偷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玄奘

    玄奘(602~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祎,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他曾于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前往天竺取经求法,前后历尽千难万险的17年,精研当时大小乘佛教的各种学说,携带回许

  • 隋炀帝杀父弑兄究竟是为了什么_隋炀帝杀父弑兄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炀帝

    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共有五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长子杨勇被立为太子,次子杨广被封为晋王,其余三个儿子也被分封为王。隋文帝曾经骄傲地对群臣说:“前代帝王,都有很多宠妃,嫡庶纷争,遂有废立,甚至亡国。我旁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说是真兄弟。哪能有嫡庶纷争的忧虑!”其实,他未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