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半面妆”典故背后的婚姻围城

“半面妆”典故背后的婚姻围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276 更新时间:2024/2/13 5:33:02

何为半面妆?何人作过半面妆?又是为何作妆只作半面?半面妆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这是唐人李商隐的《南朝》七绝,说的是梁元帝萧绎与半老徐娘典故主人翁徐昭佩的故事。

翻看南朝历史,一奇葩凄惨的女子跃然纸上。此人正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原配正室,史上有名的“半面妆”、“徐娘半老”典故均出自她徐昭佩!

据史书记载,徐昭佩,南朝梁元帝萧绎的正妻,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祖父徐孝嗣曾做过太尉,父亲徐琨为侍中,拜信武将军,可谓名门之后,元帝与妻子一向不和,故称帝后,不愿立徐昭佩为后,只称徐妃。

元帝瞎了一只眼,徐妃便以半边脸对他,史书这样记载: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这个女人也真绝,从上文可看出,“每知帝至”,说明她的行为由来已久,并非一次两次,面对帝王敢这样做为的妃子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且皇帝不是不怒而是大怒,放到现在,也许帝该高唱:算你狠!狼狈走开.....

这样的女人敢以妃子的地位叫板皇帝老儿,不得不让人心生几许佩服,她就不怕灭顶之灾、诛连到九族么?抑或是她娘家很有势力,她的后台很硬?!

皇帝老儿身体有缺陷,别人多看一眼都恐招来杀身之祸,她居然明目张胆加以嘲讽,而皇帝气归气还继续去找她。

这是怎样一种夫妻关系啊?我纳闷复好奇,萧绎可不是普通老百姓,他是一国之君哪,皇宫佳丽不说三千,少说也有几十,为何甘愿受徐妃的嘲讽还忍气吞声?换了别的皇帝只怕早把徐妃给贬为庶人了,然而元帝虚空后位,可见他是颇重情意的,在男人的心目中,元配毕竟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萧绎脱了皇袍,也就一男人,古今又有何不同?

皇帝和凡夫俗子一样,也许内心也渴望收获一份真情,不因富贵而邀宠,不因贫贱而移情,不管他们身份如何尊卑,如何天渊之别,“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永远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人们心中最真最纯的念向!

由此看来,萧绎对她,并非全无感情,数年夫妻,患难与共,徐昭佩远在萧绎还是湘东王时就嫁给他了,所以在萧绎内心也许感慨:你这样一个女人,让我欢喜让我忧!有时候,爱与恨一念之间,计较与隐忍一念之间,沉默与爆发还是一念之间。

终于到了元帝爆发的这一天,徐妃的火玩大了,甚至已经烧到自己,元帝的宠姬王氏生子,产后去世,元帝悲痛不已,借口徐妃毒死了王氏,赐徐妃投井自杀,徐妃死后,元帝余怒未消,又将徐妃的尸体还给她娘家,曰:休妻!

其实,徐妃之死,真正的导火线是她与人偷情,古书记载,徐昭佩淫荡风流,从遥光寺的智通和尚到萧绎的随从美少年暨季江,美男子贺徽,元帝本想睁只眼闭只眼,可惜,徐妃越闹越离谱,当皇帝的绿帽子满天飞时,当徐妃;徐娘半老,犹尚多情的艳名远播时,是可忍孰不可忍?

最终,谁负了谁?谁又成全了谁?谁做了飞蛾,谁做了火?

不能说萧绎无情,他可以容忍徐妃对他眇目的嘲讽,甚至,伊始,徐妃的公然偷情,他也打算睁蛤眼闭只眼,不是迫于舆论,我毕竟是皇帝哪,你让我情何以堪?又该用何面目去见我的子民?与其说是对王氏之死痛心,不如说对夫妻之情最终沦为冷漠和相敬如冰痛心!

而徐妃对萧绎的哀怨呢?从你宁愿空着后位都不愿给我开始,我心已凉透,对我们的关系绝望到极点,我自此后的所做所为都是出自于报复你,甚至不惜搭上性命!

是的,行为出轨,仅仅为了报复,连死尚不惧,何况虚名?你肯赐我一死,说明你还看重你给我的名份,只是徐妃“机关算飞,反误卿卿性命”,空欢喜罢了,死后,仍被萧绎休妻,这是她所料不及的吧?

554年,萧绎卒,不知,这对冤家在九泉下还会不会继续纠缠、彼此报复?

标签: 半面妆

更多文章

  • 古人纳妾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穿越古代你能纳得起妾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纳妾

    古人可以三妻四妾,被不少今人羡慕嫉妒恨着,可真是享受齐人之福啊。那么在古代真能三妻四妾么?纳妾也是明码标价的,以你现在的存款够纳几房妾呢?对于纳妾也是有相关规定的,王公可以纳八个妾,官居一品、二品的则可以置妾四人,依照官品递减,到最底层的八品官就只能纳一个妾了。但是对于一般的老百姓,可就没有这个规

  • 奏折如何传递到皇帝手上 程序太多易泄露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奏折

    古代皇帝每天的任务之一就是批阅奏折,知道地方每天都发生了哪些大事需要怎么应对和解决,而少有人好奇,这些奏折都是怎么最后传送到皇帝的手上的,现代有秘书处之类的机构,其实古代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机构。就拿明朝来说,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传送奏折:通政司。明朝的奏折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个人名义上奏的奏折,

  • 古代官职和现代官职的比对 分管什么一目了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

    古代官场也是画风三六九等,不同等级的官员有不同的权限,我们经常在古装剧中能听到这些官职的名称,但是却不清楚到底是负责管理什么的,而如果将古代官职和现代官职一一比对,就可以清楚很多。宰相国务院总理大将军军委主席兵部尚书国防部长吏部尚书中组部部长礼部尚书外交部部长户部尚书财政部长工部尚书建设部长刑部尚

  • 反其道而行之:道光帝选择储君的规则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道光帝

    清朝自雍正以后的皇位继承制度,是所谓的“秘密建储制”,即在老皇帝还活着的时候,秘密定下储君人选,写好密诏,藏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背后,等到老皇帝翘了辫子,再由辅政大臣当众打开密诏宣读。此法一向为史家所称道,说它既让诸皇子有盼头,又弄不清到底是谁,

  • 残忍的刑罚方式之一劓刑 到了西汉时期才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劓刑

    我国的刑罚历史悠久,各种刑罚方式都能出乎常人想象,受罚者的痛苦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夏商时期,我国的刑罚就已经极其完善了,甚至还划分了类别,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劓刑就是夏商时期的五刑之一。所谓劓刑就是指割掉受刑人的鼻子,这种刑罚虽然不会像其他酷刑一样取人性命,但却是一种使人长久痛苦的刑罚。人的呼吸和嗅觉都

  • 中国古代早有指纹识别技术 成最早发明并使用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

    盖手印指纹识别如今运用于各个重要场合,以至于现在办理重要文件还需要用手指盖章,因为具有独一性,在古代,也能经常听到签字画押一说,原来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指纹识别。虽然在近代刑侦司法领域,指纹识别技术的应有,也就只有一百来年时间。但早在1927年时,德国学者海因德尔就在其著作《世界指纹史》里就做出重要

  • 开国典礼为何选择在天安门 原来背后故事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开国典礼

    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这个日子也成为历史上最庄严和最值得被铭记的日子之一,这么多年过去了,想必很少人会突然好奇,为什么当年的开国典礼选择在天安门进行呢?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典礼上要举行阅兵式, 这个设想早在1949年7月底就确定下来了。可是,开国大典的地点

  • 历史上的镖局到底是怎么样的 保镖六戒需要戒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镖局

    现如今的物流往回倒历史的话前身就是镖局,古代镖局就是受人钱财,凭藉武功,专门为人保护财物或人身安全的机构,又称镖行。在武侠小说中,也经常出现镖局,那么在真实历史中,镖局又是如何呢?旧时交通不便,客旅艰辛不安全,保镖行业应运而生,镖局随之成立。镖局有镖旗、镖号。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复杂,镖局承担的工作越

  • “理学名臣”丘濬是怎么得罪刘吉的?丘濬与王恕又有什么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丘濬

    丘濬丘濬被誉为明朝中期一个全才式的人物,史称他“三教百家之言,无所不涉猎”,有着“理学名臣”、“有明一代文臣之宗”、布衣卿相等赞誉。丘濬作为明朝中期大臣,除了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外,在文学、经济方面也不逊色,他是最早提出劳动价值论

  • 故宫太和门匾额上的错别字为何多年不改 背后真相让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故宫

    细心地人可能会发现故宫太和门的匾额上“门”字是没有勾的,并不是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而是特地让其留到今天,其实这个“门”字,一开始是有勾的,后来删除又恢复,恢复又删除,其间还出过人命,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一开始,秦汉时代,皇宫门字是有勾的。到了南宋,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