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的壮缪侯谥号到底是什么谥号?

关羽的壮缪侯谥号到底是什么谥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650 更新时间:2024/2/2 17:41:40

关羽(161-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兵困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为此,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结果,曹操与东吴联手夹击关羽,关羽腹背受敌、首尾难顾,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但是,关羽牺牲初年,人们对他的态度是相当淡,以至在他去世年后,才被刘禅追谥为壮缪侯 。

“壮缪侯”是个啥谥号?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所谓谥号,是指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谥法在刚兴起的时候,没太严密的规定,一般只是后人对先人功绩的怀念,没有恶谥。谥号的善恶,是在周召共和时产生的,如当时的厉王“厉王”乃暴虐之君王。再者如隋朝的杨广,其死后被李唐追谥为“炀帝”,这个“炀”在谥法中可不是好字。按照古代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觽曰炀。逆天虐民为炀。也就是说,不讲究道义,残暴无良众叛亲离的君主称为炀。这是李唐为了“黑”前朝君主的手段,其实,杨广并不仅仅是一个“炀”字能概括的吧?

而关羽的“壮缪侯”,就是当时蜀汉君臣对其一生的综合评价。根据谥法解释,“壮缪”并不是个好词: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当时蜀汉君臣给予他的评介就是,在领军方面有能力,没有发挥好(武而不遂),有些名不符实(名与实爽)。这虽不算恶谥,但也绝不是人们想像中的高大上的好评价。

一位勇冠三军的上将军,死后为何会落得如此评价呢?这同关羽的为人有相当大的关系关羽的一生是孤傲的,把谁都不放眼里,不论是同一战线的战友,还是分分合合的盟友。关羽听说马超投奔刘备,就要放下守城重任,赶去成都和马超比试,结果被诸葛亮劝下了。还有他对待老将黄忠,也是要打要杀一万个不服。刘备攻占汉中之后,自称汉中王,封五虎上将。当关羽接到命令,看到五虎上将名单中有黄忠之名时,很是气愤,说:“大丈夫当不与老兵同列!”

这些内部矛盾都让刘备与诸葛亮给化解了,不会给蜀汉带来什么严重恶果。但是,在与对手交往时,关羽也同样是眼高于顶,结果,在关键时刻,把蜀汉的战略要地荆州给弄丢了。事情的前因是,孙权为加强和巩固吴蜀两国的联盟,向关羽提亲,要替他的儿子讨关羽的女儿,不嫁就不嫁嘛!还来了句:“虎女焉能配犬子!”什么人嘛!孙权再不济,也是六郡八十一州之主,三足鼎立有其一,竟被关羽骂做是狗,这一骂不要紧,惹得江东之士人人愤慨,个个同仇!这才有了吕子明白衣渡江,关云长败走麦城。

另外,关羽对自己的手下也是天天吊脸子。比如,关羽攻打樊城,水淹七军,杀庞德,俘于禁,迫操徙许,中原草寇望风归羽,形势一片大好。可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孙权准备袭取荆州,而在这时,做为关羽同事的麋芳、傅士仁,因为关羽平素轻视,肆意侮辱自己,在粮草上怠慢,不配合,关羽又发下恨话,回来之后再来找你这两个小子算帐!麋芳、傅士仁对老领导彻底死心了,干脆直接投靠孙权,夺了江陵,断了关羽的后路。牛了一辈子的关羽,没想到就这样栽了。死后身首异出处。

[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这还没有完,到了后来钟会邓艾攻蜀的时候,庞德的儿子庞会把关羽的后代一一斩尽杀绝!

[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钟、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荆州一失,蜀州的东大门就毁了,蜀汉随之就进入了败局局连连的塌方期不开城门让关羽他们进城的那些小将也被处以军法,导致后来复仇过程中张飞被部下所杀,刘备执意东征,陆逊营烧蜀军七百里,蜀军死伤无数,身心交瘁的刘备病死白帝城。从此,士气狂跌,国力空虚这些都是关羽失荆州引起的连锁反应。

关羽死后40年(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在追谥几位重要大臣时,才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南宋思想家陈亮评价关羽时说:“夫关羽好勇而无谋,恃气而骄功,此其势甚易谲也。”就连一代巨人毛先生也曾说:“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

关羽“舍我天下其谁”的傲慢使他失去了人心,俗语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如果没了帮手,都想把你置之于死地而后快,你便成了孤家寡人,岂有不败之理?关羽最后落得“里无粮草,外无救兵”,败走麦城本来就在情理之中。有句话“骄兵必败”,关羽正中其言。常人所谓的“大意失荆州”应该改一改,叫做“关羽傲慢失荆州”才更准确。

标签: 关羽

更多文章

  • 司马昭为什么一定要杀了嵇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昭

    嘉平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皇帝曹芳和大将军曹爽外出扫墓之际,突然发动政变,控制了整个京城。占据了主动之后,司马懿一边整顿军队,一边派人稳住曹爽。当时,虽然曹爽的家人被司马懿扣押,但他毕竟有天子曹芳在手。如果曹爽和天子逃到许昌,然后号令许昌一带的军队,那么,司马懿的处境将极为危险。为了避免曹

  • 陶渊明的家世如何?陶渊明为何选择归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陶渊明

    《晋书·陶潜传》中,开篇这样介绍陶渊明:“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也就是说,他的曾祖父陶侃曾做到大司马,可谓东晋顶尖权臣,所以陶渊明是个不折不扣的官宦世家子弟,出身绝算不上差。但是,他却仕途不顺,半生困苦,一点没有陶侃手握荆江二州,同“江

  • 长安为何改成西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长安

    说起西安,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了,一座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都,是中国古代13个王朝的古都,也是中国历史上建朝最多的一个城市,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首,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有的人或许会疑惑,既然西安拥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那么为何在古代的诗歌作品、历史记载中,西安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呢?这就必须要说到西安的

  • 弓箭真的能射死人吗?一箭射死人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弓箭

    相信古装片我们也看过不少了,我们经常能在古装剧中看到弓箭手嗖的一箭就能把士兵直接射到死亡。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很多人都存在疑问,感觉非常的夸张,怀疑弓箭真的有那么大威力吗?能够一箭就把人给射死了。经过分析后这种情况都要根据实际来看,但都不乐观!古代弓箭射程平均大概在150米左右,千万别觉得射程太近,就没

  • 陈圆圆最后是出家为尼了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圆圆

    话说,在吴三桂所部和清军的联系夹击下,李自成农民军遭受重创,仓皇逃离北京,尽弃所掠辎重、妇女于道。吴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陈圆圆,军营团圆。此后,陈圆圆一直跟随吴三桂辗转征战。吴三桂平定云南后,圆圆进入了吴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宠冠后宫”但吴三桂独霸云南后,阴怀异志,穷奢侈欲,

  • 鬼谷子的真名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鬼谷子

    “鬼谷子”神秘而又变幻莫测。在明清的小说中,鬼谷子被塑造说成了神仙一般的人物。实际上历史上的鬼谷子同孟子、荀子一样,是一位学者,他聚众讲学、著书立说,并留下了一部《鬼谷子》传世。鬼谷子的真实姓名“鬼谷子”的称呼最早见于西汉晚期刘向编辑整理的《说苑》,

  • 蜀汉中护军李严被废是因为粮草问题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严

    白帝城托孤可以说是一个流传至今的故事,其中刘备与诸葛亮的直接交代,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刘备在白帝城不仅任命了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大臣之一。既然诸葛亮能临危受命,成为与诸葛亮平等的托孤大臣,那他一定也有非凡的才华和影响力!他是谁?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因病去世的。

  •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猫奴?为何人们喜欢撸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猫奴

    一说到撸猫,很多人都对此非常感兴趣,人们对于猫的喜爱,其实真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在古代也有很多人非常喜爱猫咪,而猫在古代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狸奴”。那么在古代,有哪些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也非常喜欢撸猫呢?古人对猫的喜爱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都喜欢猫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

  • 汉初三杰之中为什么只有张良能够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良

    韩信、英布不是跟随刘邦打天下,英布是跟随项羽打天下,韩信是跟刘邦借人自己单独打天下,并没有跟随刘邦打天下。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是萧何、曹参、周勃、灌婴等这些人,他们从沛县起兵,到消灭异姓诸侯王,一直跟随刘邦,一个人都没有杀。韩信、英布只是刘邦打项羽时的盟友,韩信本来可以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不过他自己退出

  • 孙权为什么能成为孙策基业的继承人?孙策的儿子后来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权

    孙策是孙吴政权的第二代创始人,作为孙坚的长子,孙策堪称有勇有谋,在父亲死后他先是继续为袁术效力,后趁机带兵带兵进入江东,开启了自己的宏图霸业。孙策在江东很快击败了刘繇、许贡、王朗、陈瑀、太史慈、华歆、黄祖,割占江东五郡,为孙吴政权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爆发大战,孙策闻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