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功臣于谦被冤杀后是怎么被后世平反的?

明朝功臣于谦被冤杀后是怎么被后世平反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506 更新时间:2024/1/29 14:43:54

1449年,明朝差点灭亡了。

当年,瓦剌首领也先率领大军来犯。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带着20万大军御驾亲征。当他们来到山西大同时,听到前线各路明军纷纷溃败的消息,不敢继续前进,跟着撤退。也先部队迅速地追上来,将明英宗朱祁镇等人包围在土木堡。

结局是:明英宗朱祁镇被俘。

连皇帝都被敌人俘虏了,明朝顿时陷入灭亡边缘。也先以朱祁镇为人质,挥师南下,直逼京师。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被任命为监国,主持朝政。当时,京师人心惶惶,许多大臣主张迁都于南京。兵部侍郎于谦站出来,坚决反对这种观点。在皇太后的支持下,廷议乃决定固守北京。

于谦负责主持北京保卫战。他本是一名书生,本无任何军事指挥的经验。但在国家陷入危难之际,于谦体现了有勇有谋的一面。他采取了一系列作战部署:提拔有才能的将领,日夜操练守城军队,从外地调集勤王军队, 加紧修固城外大小关隘,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做好后勤保障,发动城全城军民参与北京保卫战……

最终,在于谦的策划指挥下,明朝军队打赢了北京保卫战,迫使也先率军退至塞外。于谦让明朝度过了立国以来最危险的时刻,为明朝续命200多年。

然而,“好人未必有好报”。1450年,也先释放了朱祁镇。朱祁镇回到京师,被已经继位称帝的弟弟朱祁钰关押了几年。1457年,朱祁镇趁朱祁钰生病,重新夺回皇位。朱祁镇不顾于谦在北京保卫战中为国家立下大功,将他抓捕下狱。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的诬陷下,于谦被处以斩刑,死在他曾经拼命保卫的这座城池下。

于谦死后,皇太后最初不知道消息,后来知道后,颇为叹息。朱祁镇也颇有悔意,说过“于谦实有功”之类的话。但是,他们都没有为于谦平反。

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去世后,他的长子朱见深继位,是为明宪宗。

朱见深是一个英明、宽仁的皇帝。当年,朱祁钰曾经废除他的太子地位,他以德报怨,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身份,为他重修陵寝。在如何对待于谦的问题上,朱见深依然非常宽厚。

朱见深首先赦免了于谦的儿子于冕。于冕回来后,上了一道疏,请求朝廷为父亲于谦平反。朱见深亲自过问这件事情,恢复了于谦的官职,颁发诰文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于谦)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朱祁镇)在时已知道了他的冤屈,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

此外,朝廷还将于谦的故居改建为“怜忠祠”,以资纪念。

这是明朝第一次正式为于谦平反。

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去世,他的第三子朱祐樘继位,是为明孝宗。

明孝宗朱祐樘继位的第二年,大臣孙需建议,继续给于谦平反。朱祐樘同意了,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并在位于西湖的墓旁建造旌功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官员在春秋两季进行拜祭活动。

朱祐樘如此评论于谦:“(于谦)气禀刚明,才优经济,兼资文武,茂着声猷,当皇祖(朱祁镇)北狩之时,正国步难危之日,乃能殚竭心膂,保障家邦,选将练兵,摧锋破敌,中外赖以宁谧,人心为之晏然,回銮有期,论功应赏,不幸为权奸所构,乃陨其身,舆议咸冤。”

这是明朝第二次正式为于谦平反。

有了这两次平反,于谦虽然已经死了30个年头,但他的声誉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臻于顶峰。

这还不算完。1590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又将于谦的谥号改为“忠肃”。“忠肃”比“肃愍”高了好几个档次。朝廷还在于谦的“怜忠祠”中立于谦塑像。

到了清朝时期,于谦依然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清朝官方编撰的《明史》,称赞于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当时,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因为都安葬于西湖,被大家称为“西湖三杰”。

1751年,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期间,为于谦亲笔题写匾额“丹心抗节”。

在顺治年间,于谦的“怜忠祠”和塑像曾经被损毁。到了光绪年间,朝廷又进行了重建。

标签: 于谦

更多文章

  • 元末小明王韩林儿死亡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小明王,韩林儿

    元末明初的小明王的离奇死亡的确是一桩奇案,这个奇字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他的死因是去应天的水路上翻船而死的。这本是不可避免的潜在因素,这是人为无法控制的。可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件事情的元凶被大多数人认定是朱元璋。能够直接证明的是:公元1366朱元璋派遣廖永忠去“接”小明王韩林

  • 春秋时期首霸齐桓公为何结局悲惨:被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争夺君位,取得胜利,做了齐国国君,即位后,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苦心经营数十年,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最富有的国家。在外交上,齐桓公首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借以团结中原各诸侯,受到中原各诸侯的信赖,他曾九次召集诸侯会盟,任盟主达四十年之久,成为春秋时期最有实力的第一个霸主,被誉为作为一代霸王的齐

  • 为什么古代女子都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

    自古以来都说女子“红颜薄命”一次来形容女子长的漂亮,就比如说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个个都是薄命。那么为何古代女子为何大多数都非常的短命呢?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这其中主要有着三大因素,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吧。一、古代婚假的年龄。根据《礼记》中的记载,古代女子出家的年龄大多都在

  • 历史上真的有赢华这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赢华

    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一部裂变中,公子赢虔的小女儿也就是嬴驷的堂妹嬴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早年被接到太子嬴驷宫中。但是,到了电视剧第二部纵横当中,的嬴华公主竟然变成了驰骋沙场的猛将,号称秦国战神。这种男女身份的变化让观众。历史上是否真有嬴华其人,身份究竟是男是女呢?据史料记载,,即赢华。之子,之

  • 韩信和郦鸢在一起了吗 历史上有郦鸢这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韩信,郦鸢

    说到汉朝其实故事太多太多了,能说的故事得说很久很久,但是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个韩信和这个郦鸢的故事吧,看看这个郦鸢最后有没有和韩信在一起,话说在真正的历史上是否有这个郦鸢的存在,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在《楚汉传奇》里面,这个韩信和郦鸢并没有在一起,而这个郦鸢又有什么样的结局剧中没有介绍,

  • 身为藩王的嘉靖帝是怎么继承大统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嘉靖帝

    在明朝的这些皇帝中,嘉靖帝的身份非常特殊,因为他根本不是皇子,而是兴王世子!在嘉靖帝即位的过程中,他有两位恩人,一位是内阁杨廷和,另一位是当朝的皇太后张氏。按理说,嘉靖帝即位后,应该非常感激两位恩人,可现实却不是这样。可以说嘉靖帝是忘恩负义,将杨廷和免为庶民,张太后也受到冷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

    在中国民间,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七擒孟获则是他为后人津津乐道、充分体现他高深智谋的一个经典案例。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陈寿的正史三国志却对此只字未提,只简单写到“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最早提到七擒孟获故事的是《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比《三国志》晚成书六七十年;然后

  • 宋钦宗为什么成为宋朝唯一一个没有功臣配享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钦宗

    对于在朝堂上的大臣来说,死后能够配享太庙那是非常高的荣誉,因为太庙是祭祀皇帝的家庙,能够配享太庙意味着能够跟皇帝一起享受香火,而对于皇帝来说,给功臣配享太庙是拉拢大臣的一个手段,还有皇帝出于私心的表现,不想太孤独,最好有个大臣能够陪伴一下。功臣配享太庙之礼俗仪制,自古有之,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尚书

  • 樊哙为何惧怕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樊哙,韩信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汉高祖刘邦的一首诗,直抒胸臆,气势雄浑。看看他这首诗,再回想他起兵之前还是一个乡村无赖,人生的际遇无常,真让人感慨万千。刘邦之所以能从一个酒徒无赖,奋斗成一代帝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慧眼识人,善于识别驾驭人

  • 古代驸马的婚后生活是怎样的?驸马可以纳妾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驸马

    “驸马”这个称谓,本身就充满歧视,甚至屈辱。我们先讲一个罕见的故事,大致可以照见这个群体的尴尬生存状态。两汉有个伟大的家族班氏,出了若干名人。比如《汉书》的作者班固,女文学家、史学家班昭,军事家、外交家班超等等。本故事的主人公叫班始,班超的孙子。班始因为祖先的荣耀,娶了汉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