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献帝生母到底是谁?

汉献帝生母到底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446 更新时间:2024/4/9 20:24:32

汉献帝刘协被董太后抚养长大,是刘协的父亲汉灵帝刘宏为了保护他,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刘协之母是谁?

刘协的母亲是汉灵帝刘宏的妃子,名叫王荣,是五官中郎将王苞的孙女,以良家子身份被选入掖庭,封为美人,成为汉灵帝刘宏的妃子。史书记载她能诗擅画,谈吐优雅,举止端庄,而且会书写算数。

汉灵帝的第一位皇后是宋皇后,由于不得汉灵帝的宠爱,又得罪了中常侍王甫。同时,后宫其他妃子为了取代她,联合起来诬陷、诋毁她,中常侍王甫又诬告宋皇后用巫蛊的办法诅咒别人,最终被汉灵帝废黜了皇后之位,忧郁而死。

在宋皇后被废后,光和三年(180年),为汉灵帝生下儿子刘辩的何贵人被封为皇后。这何氏,出生于一个屠户的家庭,据说身高七尺一,算得上人高马大,而且她性格倔强忌妒,所有后宫中的嫔妃、宫女没有不害怕她的。

王荣在一次被汉灵帝宠幸后,发现自己怀了身孕。这在何皇后看来可是大逆不道的事,王荣就非常害怕,她知道何皇后不会放过她的。就准备服药打掉胎儿,但是服了几次堕胎药,胎儿却安稳不动。她为了不让何皇后看出她怀了孕,就采用帛束住腰部。这期间,王荣多次梦见自己背负着太阳行走,认为自己怀的这个孩子应该不简单,于是就准备冒着危险将他生下来。

在王荣小心翼翼,时刻防备的情况下,最终这个孩子得以出生。汉灵帝对这个儿子的出生非常高兴,因为他前面几个儿子很小就夭折了,只有何皇后生的刘辩,现在又多了一个儿子,汉灵帝当然很高兴,给儿子取名为刘协,对王荣也更加宠爱。

刘协为何被董太后抚养长大?

何皇后当然不能容忍王荣的得宠,她要寻找机会“修理”王美人,何皇后让人在王荣喝的药中,用鸩毒代替药物毒死了王美人。汉灵帝得知王荣的死讯,前去查看时,发现其四肢青黑,明显是中毒身亡,知道一定是何皇后所为。愤怒的汉灵帝准备废除何氏的皇后之位。汉灵帝怀念死去的王美人,还写了《追德赋》与《令仪颂》两篇辞赋纪念她,看来汉灵帝对王荣的感情还比较深的。

平时嚣张惯了, 胆大包天的何皇后也害怕了,她连忙贿赂宦官曹节张让等人,让他们为自己求情。当时宦官的势力很强,而且汉灵帝非常信任宦官,在宦官的劝阻下,汉灵帝才放弃了废后的打算。但汉灵帝担心何皇后不会放过王荣所生的儿子刘协,刘协这时尚未足月,灵帝怕将刘协留在后宫再遭到暗害,于是将他抱到永乐宫,请自己的母亲董太后抚养。

董太后是汉灵帝刘宏的母亲,因为她的老公刘苌并不是皇帝,属汉室皇族,承袭解渎亭侯的爵位。而汉灵帝刘协是在汉桓帝刘志驾崩后,由于无子继位,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成为皇位继承人。在刘宏继位成为皇帝后,才尊其母董氏为皇太后。

在董太后的精心养育下,刘协得以安全地长大。谁养的孩子谁疼,董太后对自己亲自抚养的孙子刘协,要比另一个孙子刘辩要亲的多,她多次在儿子刘宏面前劝说立刘协为太子。而汉灵帝刘宏也有这个想法,因为,这个刘协在董太后的教育下,远比那个由粗俗的母亲何皇后抚养的刘辩要聪明得多。而且汉灵帝认为刘辩行为轻佻,没有帝王的威仪,不适合做皇帝,而刘协说话、举止都非常大方得体,深得汉灵帝的喜爱。

于是,汉灵帝就有了立刘协为太子的打算,但是“立嫡、立长”在当时非常被看重的,而立幼不立长就是“大忌”了。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何皇后的兄长何进因为破黄巾军有功,被封为慎侯,当时以大将军的身份领兵在护卫京城,所以汉灵帝也不敢轻易做出立刘协为太子的决定。导致立太子之事久拖不决,一直到汉灵帝驾崩时都没有立太子。

刘协命中注定要做皇帝

汉灵帝临终前,他知道何皇后和其哥哥何进势力大,又有兵权在手,刘协是没有可能继承他的皇位的,现在关键的是如何保命。汉灵帝将刘协交给自己最信赖的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宦官上军校尉蹇硕,让他保护刘协的安全。

蹇硕计划对汉灵帝之死秘不发丧,诏大将军何进进宫,然后将其杀死,再立刘协为帝。但这个计划被蹇硕手下一个司马向何进告了密,当诏令何进进宫时,何进不上当,称病不去。无奈之下,蹇硕只得放弃杀掉何进的计划。随即刘辩继位为帝,史称汉少帝,而刘协被封为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

刘辩成为了皇帝后,其母何皇后和舅舅何进就大权在握了。何皇后首先报复的就是抚养刘协长大的董太后,她指使大臣上表说董太后只是藩王的妃子,不适宜在宫中居住,将董太后赶回了家乡河北河间,就这样她还是不放过她,不久,董太后就被毒死了。

这时候的东汉政权已经是摇摇欲坠了,朝廷内部不断发生内乱,内宫宦官和朝中重臣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斗争。先是何进捕杀了蹇硕,接着是宦官张让、段珪等人又杀死了何进。这时候,著名的董卓出场了,他以进京勤王为由,带兵进入京城。

董卓第一次见到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就讨厌汉少帝而喜欢刘协,觉得汉少帝只知道哭,连个话都说不清楚。而刘协虽然年纪小,但回答问话时,说的头头是道。再加上刘协是董太后养大的,董卓攀亲戚认为和董太后是同族,董卓就有了废掉汉少帝,另立刘协为帝的打算。实际上,这只是董卓掌权以后,为自己立威的一种手段而已。

中平六年(189年),九月初一,董卓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废掉了汉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汉少帝刘辩在位时间不足半年,被废后改封为弘农王,不久又被董卓派人用毒酒毒死。

汉献帝刘协真是命中注定就是要做皇帝的,在他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堕胎药都没有打掉他。出生后,其父汉灵帝刘宏是准备立他为太子的,但没有成功。上军校尉蹇硕也曾准备杀掉何进,奉他继位的,但是也没有成功。但是到最后,还是在董卓的操作下,刘协终于成功坐上了皇帝的位子。但他做这个皇帝也是够悲催的,从汉献帝刘协继位开始,做了长达31年的傀儡皇帝,直到禅位给曹丕,意味着东汉历史的彻底结束。

标签: 汉献帝

更多文章

  • 明朝功臣于谦被冤杀后是怎么被后世平反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于谦

    1449年,明朝差点灭亡了。当年,瓦剌首领也先率领大军来犯。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带着20万大军御驾亲征。当他们来到山西大同时,听到前线各路明军纷纷溃败的消息,不敢继续前进,跟着撤退。也先部队迅速地追上来,将明英宗朱祁镇等人包围在土木堡。结局是: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连皇帝都被敌人俘虏了,明朝

  • 元末小明王韩林儿死亡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小明王,韩林儿

    元末明初的小明王的离奇死亡的确是一桩奇案,这个奇字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他的死因是去应天的水路上翻船而死的。这本是不可避免的潜在因素,这是人为无法控制的。可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件事情的元凶被大多数人认定是朱元璋。能够直接证明的是:公元1366朱元璋派遣廖永忠去“接”小明王韩林

  • 春秋时期首霸齐桓公为何结局悲惨:被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争夺君位,取得胜利,做了齐国国君,即位后,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苦心经营数十年,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最富有的国家。在外交上,齐桓公首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借以团结中原各诸侯,受到中原各诸侯的信赖,他曾九次召集诸侯会盟,任盟主达四十年之久,成为春秋时期最有实力的第一个霸主,被誉为作为一代霸王的齐

  • 为什么古代女子都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

    自古以来都说女子“红颜薄命”一次来形容女子长的漂亮,就比如说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个个都是薄命。那么为何古代女子为何大多数都非常的短命呢?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这其中主要有着三大因素,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吧。一、古代婚假的年龄。根据《礼记》中的记载,古代女子出家的年龄大多都在

  • 历史上真的有赢华这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赢华

    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一部裂变中,公子赢虔的小女儿也就是嬴驷的堂妹嬴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早年被接到太子嬴驷宫中。但是,到了电视剧第二部纵横当中,的嬴华公主竟然变成了驰骋沙场的猛将,号称秦国战神。这种男女身份的变化让观众。历史上是否真有嬴华其人,身份究竟是男是女呢?据史料记载,,即赢华。之子,之

  • 韩信和郦鸢在一起了吗 历史上有郦鸢这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韩信,郦鸢

    说到汉朝其实故事太多太多了,能说的故事得说很久很久,但是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个韩信和这个郦鸢的故事吧,看看这个郦鸢最后有没有和韩信在一起,话说在真正的历史上是否有这个郦鸢的存在,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在《楚汉传奇》里面,这个韩信和郦鸢并没有在一起,而这个郦鸢又有什么样的结局剧中没有介绍,

  • 身为藩王的嘉靖帝是怎么继承大统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嘉靖帝

    在明朝的这些皇帝中,嘉靖帝的身份非常特殊,因为他根本不是皇子,而是兴王世子!在嘉靖帝即位的过程中,他有两位恩人,一位是内阁杨廷和,另一位是当朝的皇太后张氏。按理说,嘉靖帝即位后,应该非常感激两位恩人,可现实却不是这样。可以说嘉靖帝是忘恩负义,将杨廷和免为庶民,张太后也受到冷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

    在中国民间,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七擒孟获则是他为后人津津乐道、充分体现他高深智谋的一个经典案例。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陈寿的正史三国志却对此只字未提,只简单写到“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最早提到七擒孟获故事的是《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比《三国志》晚成书六七十年;然后

  • 宋钦宗为什么成为宋朝唯一一个没有功臣配享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钦宗

    对于在朝堂上的大臣来说,死后能够配享太庙那是非常高的荣誉,因为太庙是祭祀皇帝的家庙,能够配享太庙意味着能够跟皇帝一起享受香火,而对于皇帝来说,给功臣配享太庙是拉拢大臣的一个手段,还有皇帝出于私心的表现,不想太孤独,最好有个大臣能够陪伴一下。功臣配享太庙之礼俗仪制,自古有之,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尚书

  • 樊哙为何惧怕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樊哙,韩信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汉高祖刘邦的一首诗,直抒胸臆,气势雄浑。看看他这首诗,再回想他起兵之前还是一个乡村无赖,人生的际遇无常,真让人感慨万千。刘邦之所以能从一个酒徒无赖,奋斗成一代帝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慧眼识人,善于识别驾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