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大臣李严为何被诸葛亮废弃?

蜀汉大臣李严为何被诸葛亮废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940 更新时间:2024/1/23 4:57:18

同年冬天,二次北伐开始,蜀军围陈仓,但是由于军粮耗尽再次无功而返。

次年的建兴七年(229),三次北伐开始,诸葛亮遣大将陈式攻魏之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军迎战,诸葛亮出建威,郭淮退军,亮取二郡。至此,后主诏诸葛亮复丞相职。然而这数次北伐中,依旧不见李严等一干东州和益州集团骨干人士的踪影,相信李严他们对此肯定是会有意见的。

李严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也没有闲着,他积极地策反原蜀汉降将、曹魏的上庸守将孟达,在其中的一封信中曾以这样的语句来招降孟达:“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从这里可以知道,他一直以来对自己与诸葛亮并列为托孤大臣这一重要的政治地位,是时刻不忘的,也是时刻以此为己任的。但蜀汉前后三次北伐这样重大的行动,诸葛亮都没有一丝让他参与的做法,也是肯定让他十分不满的,因此他除了发出前面所说的“求以五郡置巴州”等等表示不满的信号外,还以另一种方式展开了对诸葛亮一直以来排挤他这一举动的反击。

他在一次给诸葛亮的信中“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这和孙权曹操称帝相仿佛,但又很难说清楚他是想把诸葛亮摆上众矢之的位置,还是在嘲讽诸葛亮。总之不管怎么样,诸葛亮很清楚李严这一举动绝没安什么好心,因此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上这个当:

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三国志·蜀书·李严传》。

不过诸葛亮这话却有点前后矛盾,前面他说“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似乎对目前位极人臣的状况已经心满意足,但后来话锋却急转直下,称王受九锡,就成了有着自己封“国”的诸侯,乃是那个时代人臣所能达到的巅峰,诸葛亮在回绝了这一不知道是有着什么居心的建议后,在结尾时又偏偏来上了一句“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这话就与他前面表现的心满意足的态度产生了矛盾。

这样的话出自诸葛丞相之口,与他历来被说成“谨慎谦恭”的风格是极不相称的,但我却以为这才是他个性和思想的真实写照,他虽然拒绝了李严的建议,但却不自觉地流露出了他自傲的乃至于漠视刘禅的态度。陈寿对他的评语,有几句是相当中肯的:

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这几句,一说出了诸葛亮的生平抱负是“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二说出了诸葛亮对自己的评价,表现出他自视极高、当世不做第二人想的态度,实际上诸葛亮的一生,都是围绕着这几句话而展开的。

建兴八年(230),魏大将军曹真三路攻蜀,诸葛亮拒之,随即准备第二年出军进行第四次北伐。这回他再次要求李严率军北上汉中受他节度,诸葛亮在后来列举李严罪状的表章中,对李严当时的反应是这样写的:

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三国志·蜀书·李严传》。

李严这个时候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显然正如诸葛亮所言的那样是“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而李严以司马懿等开府辟召为借口向诸葛亮逼利,也并不是随便拿来就用的借口,他对诸葛亮开府而他没能享受同等待遇一直是耿耿于怀的,此刻他看似随便地举了这么一件事情做例子来逼诸葛亮,事实上正是表达了他北上汉中的条件,是要得到他这个和诸葛亮并列的托孤重臣所应该享受的待遇,也就是要和诸葛亮一样,可以开府选拔官吏。

诸葛亮当然是不可能答应也不会允许发生这样的事情的,但他也明白,在面对曹魏势力强大的压力下,与李严这样长期僵持下去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李严和他二人,虽然在权力斗争中互不相让,但在对维持蜀汉政权生存的这一根本点上,却是绝对没有分歧的。因此他做出了妥协,“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继续把江州一带保留给李严;而相对他的妥协,李严也作出了对应的姿态“将二万人赴汉中”,同时接受诸葛亮的任命,担任中都护署府事《三国志·蜀书·李严传》。,并将自己的名字由严改为平。按那时的解释,平字含义大致为行事有序、平定乱事,这相当符合当时的形势。

李严终于去了汉中,在刘备死后首次与诸葛亮共事,看上去似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就此握手言和了。

建兴九年(231)春,蜀军在诸葛亮的统帅下第四次北伐,兵出祁山与魏军对峙。然而诸葛亮这次依然运气不太好,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碰上了连续的暴雨天气,导致汉中的粮运不继。而后的整个事件就显得比较富有戏剧性了:

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之所以说这次的事件有戏剧性,是因为以李严这样一个极富政治经验和军事能力的人物,居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仅仅由于暴雨而导致粮运不继,他就先让参军狐忠、督军成籓等一群人去前线以朝廷名义召诸葛亮撤军,然后上表后主说诸葛亮撤军是诱敌之计,而当他在汉中听说诸葛亮开始撤军时,却又假装吃惊地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种种互相矛盾的漏洞前后非一,导致最后“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不过这件事情,虽然因为蜀国“国不置史”和各种原因造成资料不足,因此不足以让我们有理由做出其他的解释,但从逻辑上来讲,以李严这样的人物,犯下这样的低级错误未免显得过于愚蠢了些。如果说他设计这个圈套的目的是在于“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的话,那么他又焉能想不到他这一大堆公文全都捏在诸葛亮和后主的手中,“前后手笔书疏”都“违错章灼”历历在目,他这个目的显然是不可能得逞的。断粮退军在蜀汉北伐中并非首次出现,况且由于天降暴雨导致道路不畅的粮运不继,也并不会对他政治生涯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在如此小的问题上去冒如此大的风险,而且还明显是把自己的把柄拱手送到对手和皇帝面前去让他们来处理自己,这样的错误和圈套也实在过于弱智了些。要是李严连这些都意识不到的话,那他这个跟头栽得一点都不冤,因为这完全不像是他这样一个拥有几十年军事、政治斗争经验的人所应该犯的错误。

不过,不管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李严最终被贬为平民,在与诸葛亮的权力斗争中败了下来,这标志着蜀汉政权中再没有可以威胁荆楚集团地位的势力存在,而诸葛亮也再找不到一个有足够分量和他分庭抗礼的对手,彻底地巩固了他的地位。在蜀汉政权中,甚至将皇帝包括在内,他也都是唯一掌握着蜀汉最强实权的第一人。

标签: 李严

更多文章

  • 常遇春的儿子是谁?常遇春的老婆真的是被朱元璋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常遇春

    了解国明朝历史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身边有一位好帮手叫做常遇春,是明朝的开国功臣,论功绩可以排到第二名。在常遇春的一生中只有蓝氏这么一个妻子,所以子嗣并不是很多。那么明朝大将常遇春有儿子吗?若有话又是谁呢?是继承父亲的遗志,和父亲一样成为一代将领,还是有别的出路呢?明朝大将常遇春有

  • 高欢为什么会被韦孝宽气死?韦孝宽到底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高欢

    一说到高欢,相信大家马上就会想到与宇文泰之间的对决了。不过宇文泰在与他交战的期间去世了,导致高欢没有了对手,于是韦孝宽出现了,也就是这样一个人愣是把高欢给气死了。那么韦孝宽到底做了什么吧高欢给气死了呢?下面小编就带着小伙伴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在三年后,546年,第五次东西魏大战爆发,这场战争是高欢最

  • 晋惠帝稳坐皇位10年谜:丑皇后贾南风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贾南风

    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这几乎是公论。不同的是,有人“为尊者讳”,比如卫瓘,只说“此座可惜(白白糟蹋了这天下头一把交椅啊)”;还有人只说事实,光是“何不食肉糜”、“此(蛤蟆)鸣者,为官乎?为私乎”,这两个经

  • 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做为魏国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

    曹操生性多疑,就算选个继承人也需要考量多方面的因素。曹植做为曹操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写的一首好诗。可是就这样的一个才子最后却没有被曹操选为继承人,这是为什么呢?曹操为了册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看法。崔琰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

  • 吕后和审食其到底有没有私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吕后

    我们都知道吕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也就是汉朝的皇后,是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吕后可以说是刘邦的发妻,刘邦当年在外打天下的时候,吕后就在家中主持家务。关于吕后在这期间有着很多种传闻,说是跟审食其有私情,那么这是真的么?唐朝的一首诗却给出了真相。刘邦自立沛公后,将父亲刘太公托付给兄刘喜和审食其。从

  • 古代造一扇门有多少道工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

    古代的门和现代的门完全不一样,古代大院正门一般都是双扇,远观气势磅礴,近看细节精美绝伦。实际上,古代造一扇门有着非常多的讲究,需要10种左右的部件才能组成一扇完整的门。而每个部件都是精心设计,有很多小细节暗藏其中,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看到其中的用心之处。所以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古代的门到底是有哪些讲究,感

  • 古代真的有鲛人吗?鲛人的传说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鲛人

    可能有很多人曾经听说过有关“鲛人”的传说,印象中这些鲛人都是能够流出眼泪,而眼泪会化为珍珠,也正是因此,贪婪的人就会想要去捕捉这些鲛人,从而引发出了一段段悲剧故事。不过,这些传说自然可信度不高,但是古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一些传说,塑造出这样一种鲛人形象呢?古代是不是真的曾经存

  • 为何不能招惹鲁班传人木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鲁班

    风水说在我国古代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流传了,而且发展的非常的兴盛,各地都有流传出来很多经典的风水故事,玄乎其玄,令人惊叹。在风水故事中就流传着这么一类故事,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木匠祖师鲁班的鲁班术。大将想知道关于鲁班术的一些神器故事吗?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一鹤老家有一户人家,家里老人都早亡了,只

  • 古代道士为何一直剑不离身?不仅仅只是降妖除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道士

    我们经常可以在很多影视作品以及民间传说当中看到道士这个角色。在历史上,道士与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就比如《水浒传》中入云龙宫孙胜使用松纹七星剑,金庸武侠世界中那些武当派鼎鼎大名的太极剑,道教祖师爷吕洞宾更是随身都带着一把纯阳剑等等。似乎道士与剑是寸步不离的。实际上,如果我们再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道

  • 三大亡国宠妃:妺喜,妲己,褒姒,哪个最受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妺喜

    说起妺(mò)喜、妲己、褒姒这三人,都有着一个共性,那就是都被最高统治者们所宠爱,是那么的幸运,但却又是那么的不幸运。幸运的是,他们都是备受最高统治者的宠爱,不行的是她都是被亡国之君的宠爱,最终也随着王朝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三人都是出了名的大美女,当然,后世也都给她们冠名为&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