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征和李世民的真实关系_魏征直谏李世民不杀他吗_李世民把魏征当做明镜的真相

魏征和李世民的真实关系_魏征直谏李世民不杀他吗_李世民把魏征当做明镜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174 更新时间:2023/12/6 18:37:35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总是保有这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犯错误。现在魏徵死了,朕失掉一面明镜了啊!”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一代名臣魏徵病逝。与他相知甚深的唐太宗李世民颇为痛惜,流着泪说出了以上名言。

魏徵,字玄成,生于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年),比唐太宗大十八岁。他与李世民最初不是君臣,而是死敌。当年,李世民还是秦王,魏徵却是太子李建成的手下智囊,常劝李建成先下手为强,除掉李世民。当李世民在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兵变,杀兄夺权后,便以胜利者的姿态责备魏徵等太子旧部说:“你们这些小人,为什么一贯离间我兄弟关系?”

魏徵慷慨自若地回答道:“皇太子殿下要是一早听从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祸事了!”

秦王李世民听完瞬间就被震住了,觉得这家伙是个人才啊!于是效仿齐桓公重用仇人管仲的例子,赦免魏徵之罪,让他在自己手下做事。

这时,魏徵已将近四十七岁,从此才开始了与李世民合作的生涯。随后,李世民做了皇帝,改元贞观。几年之间,魏徵不断得到提拔,历任给事中、谏议大夫、尚书右丞;到了贞观三年(629年),魏徵被拜为秘书监,成为唐太宗宰相团的一员。

贞观一朝人才济济,名臣云集。当时,房玄龄李靖为左右仆射,王珪为侍中,温彦博为中书令,戴胄为户部尚书,再加上魏徵,六名宰相共掌国事,都是极具才干、声望的名相。贞观四年(630年)的某一天,君臣宴会,唐太宗一时兴起,命素有知人之明的王珪点评在座诸人的优劣。王珪欣然应命,对诸相一一评价,结果大家都认为他评得公道。对魏徵,他的评语是:“每以谏诤为己任,耻君不及舜。”魏徵也的确如王珪所评,敢谏善谏,甚至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谏臣。

魏徵深信,明君、暗君的区别,不过在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所以,魏徵劝谏太宗,小到他的生活起居,大到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可谓无所忌讳,知无不言,随时压抑太宗过分的欲望,纠正他的过失。太宗曾经感慨地对魏徵说:“你所劝谏我的,前前后后有两百多件事,如果不是你以至诚之心为国,哪能做到这样呢?”

简单举一个例子:贞观十二年(638年),四十一岁的唐太宗添了一个皇孙,在东宫宴请五品以上官员。席间,太宗对魏徵大加赞扬。他说:“贞观以前,跟着我打天下的人,立功最大莫过于房玄龄;贞观之后,尽心于我,时时进献忠言,安国利民,乃至于成就我今日功业者,那就要数魏徵了!”过了一会儿,太宗又问魏徵,“近来所行得失政化,与往年比怎么样?”

按理说,正当嘉庆宴会,太宗春风得意之际,而且他几分钟前才狠狠表扬了自己,怎么着也得卖个面子吧?但魏徵毫不犹豫,当头就给太宗浇了一盆冷水:“如果要说行德义而使民心悦服,现在远不如贞观初年!”

接着,魏徵就滔滔不绝地直指太宗的错处,说他不再像早年间虚心求谏,功业虽盛,却比不上往年。结果,唐太宗由衷感叹,说除了你魏徵以外,没有人敢和我说这番话。我一定听你的,虚心改过。

除了就事论事,魏徵还常常创作长篇大论的专题论文,进献太宗御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贞观十一年(637年)所上的《谏太宗十思疏》。文中反复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详细提出十个君主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唐太宗非常重视这篇奏疏,向魏徵表态说要把它长期放在桌案,经常阅读,引以为鉴。

然而,曾经多次表示会不忘初心,善始善终的唐太宗,却在晚年决策错误频现。一方面是因为太宗功成名就,逐渐骄逸自满,一方面是因为魏徵等元老重臣相继过世,再没有够分量的臣下能影响甚至改变唐太宗的决定。

最显著的例子是东伐高丽之役。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不顾群臣反对,统军亲征高丽,最终铩羽而归。悔愧交加的唐太宗因而感慨地说:“若是魏徵还活着,一定不会让我有这次亲征之行的。”

有魏徵这面明镜在,便能少犯错误。贞观前期的政治之所以胜过后期,魏徵等谏臣功不可没。

标签: 魏征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明朝后妃一年化妆品的费用 竟达如今30亿人民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后妃

    古代皇宫后宫佳丽三千,但是要供养这些后妃也是一笔庞大的开销,据《国朝宫史》反映,明代后宫开支巨大,“有明之季,脂粉钱岁至四十万两,内用薪炭,巧立名色,靡费更甚”。有鉴于此,清朝皇家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后宫经费使用制度,“我圣祖仁皇帝鉴往规来,禁浮返朴,垂为诫谕,家法昭

  • 郭嵩焘左宗棠为何反目成仇? 左宗棠死后写挽联骂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郭嵩焘,左宗棠

    郭嵩焘郭嵩焘作为晚清名臣、中国近代重要人物、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他能发迹与曾国藩是离不开关系的。此外,他的一生与左宗棠纠缠颇多,两人原本是同乡、同僚、好友,甚至是姻亲关系,但最终却反目成仇,就算左宗棠死后,郭嵩焘也没有真正原谅他。郭嵩焘与左宗棠都出生于湖南湘阴,两人是同乡,又是同朝为官的好友;而且左宗

  • 房事禁忌有什么 对于性的研究不再讳莫如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房事禁忌

    性自古以来都是充满神圣而令人向往的,对于性的研究不再讳莫如深,而是更加深入,那么在性生活中,有什么禁忌呢?房事禁忌是一种远古的禁忌,从图腾时代直到现今,这一禁忌始终存在。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类、族群的繁衍、生息,所以历来被人们所重视。1、婚恋房事禁忌房事是指性行为、性生活。婚姻是性行为、性生活的合法

  • 古代厕所长什么样 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

    厕所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地方,今人无法想象没有厕所的话怎么生活,但自古至今,厕所在国人眼中似乎是个污秽不堪的地方,多不愿提及。然而,透过中国古代厕所诸名称及其意义,可以窥见这一事物所折射出的历史文化状况,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重要的意义供人大小便的地方即厕所。据考古发现,厕所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

  • 慈禧临终的遗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慈禧

    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是同治帝的生母。咸丰帝驾崩后,叶赫那拉氏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清朝末期,她垂帘听政,干预朝事,她的一生过大于功,为后世所记,她的临终遗言为人惊叹,下面为什么网为您详析慈禧太后的临终遗言。 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太后病势沉重,进入弥留状态。御医们手忙脚乱,开

  • 雍正帝胤禛是怎么死的?揭开其死亡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雍正帝

    雍正帝胤禛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他死于公元1735年10月08日,享年58岁。对于他的死,说法很多,其中有种说法说他是因痴迷炼丹最终丧命。下面为什么网为您详析。 雍正在与道士们打得火热的同时,皇家园林圆明园开始升火炼丹了! 皇帝炼丹,这当然是绝密事件,在官书正史上不可能有记载。可是,在清宫秘档中仍

  • 东汉末的将才为什么都称王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

    大家多少都知道些关于三国的事,三国里,在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中,诸侯都觊觎着皇帝的这个称号,但不敢公然犯规,只敢称王,不敢称帝。这是为什么呢?下面为您解惑。袁术,染指了一下,当了几天皇帝,谁知犯下致命的错误,结果失败得最惨。这也是所有那些一叶障目,利令智昏,而且自以为是的人物,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

  • 清朝乾隆年间浙江巡抚王亶望为何非死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亶望

    说到王亶望其实大家应该知道这个人其实就是清朝乾隆年间浙江巡抚了,能做到这个位置你会发现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了,而且权利也非常的大,大家也知道最后他也还是死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呢?乾隆为什么一定非常要杀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因为王亶望的捐监冒赈大案是清国入关百年里最大的案

  • 盘点那些历史上并不存在的虚构人物,你知道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小说,它即便有很大一部分的历史真实,却也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历史,其中的一部分人物、情节也都是虚构出来的。其实在其他地方,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传说中,都有很多虚构出来的人物,然而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这些人物真的是存在过的。那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究竟有哪些很出名,

  • 历史上乾隆的令妃原名是什么?历史上的令妃是怎么成为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令妃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清朝的历史,说到清朝其实还是有很多的人都是在议论纷纷的,清朝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朝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关于清朝的记载还是有很多的,在着,清朝最为有趣的就是清朝后宫的宫斗了。 说到斗字就少不了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情形了,那么,现在也是有很多的宫廷剧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