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后宫妃子在皇帝逝世后能进行改嫁吗 如何处置已逝皇帝的后妃

古代后宫妃子在皇帝逝世后能进行改嫁吗 如何处置已逝皇帝的后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681 更新时间:2024/1/20 0:58:52

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而皇帝的寿命长短不一,而如果皇帝逝世的话,后宫的妃子们是如何处置的呢?他们能否再进行改嫁呢?

先秦时期:偶尔释放宫人

早在商周时期,君主后宫的人员数量已经比较庞大。商纣王除了宠妃妲己之外,后宫“妇女衣绫纨者三百余人”。武王灭商后,将纣王的后宫美女“取而归之诸侯”。此后历代君主,大都维持一定数量的宫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贵族阶层竞相豪奢,后代君主的后宫规模越来越大,很多佳人终生未能受到皇帝召见。对此,一些文人墨客常有“一入宫门深似海”、“白头宫女在”、“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的悲惨描述。

先秦时期虽然偶尔释放宫人,但总体来看,宫人的处境和出路比较凄惨。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妻妾殉葬现象。随着君主的死亡,其生前的妻妾宠姬面临陪葬的结局。即便后来人殉制度受到强烈批判,仍然发生不少宫人陪葬事件。秦二世胡亥篡位后,残忍下令将“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全部处死。

两汉至唐:出宫人制度化

如果说先秦时期君主解放宫妃的行为具有偶然性,西汉以后,此举逐渐形成制度。该制度被史学家们称为“出宫人制度”,其首倡者是素来以阴毒狠辣著称的吕后。吕后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将本家女子嫁给刘家男子为妻,实行吕刘联姻。但是,吕氏没有足够多的适龄待嫁女子。于是,吕后想出了新的办法她将前夫刘邦的宫妃嫁给刘姓诸王,每个刘姓王分配五名宫人。吕后这个办法,一方面可以笼络人心,密切吕刘两家关系;另一方面,经过吕后亲自挑选的宫女们,到达王府后,暗中观察诸侯王的思想行动,实际扮演了美女间谍的角色。曾经以良家子入宫服侍过吕后的窦姬,被吕后分配嫁给代王。这位窦姬,就是后来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的祖母大名鼎鼎的窦太后。

西汉立国之前,由于长期战乱征伐,男性人口死亡率很高;西汉立国以后,统治者实行黄老之术,社会风气比较开通。西汉最出名的寡妇要数卓文君。卓文君丈夫刚死不久,她就和司马相如私奔,成就一时佳话。丞相陈平的妻子张氏,也是一位改嫁名人。根据《汉书·陈平传》记载,陈平娶张氏之前,她已经改嫁了五任老公,陈平排第六位。

不仅民间和朝廷官员的观念比较开通,就连皇帝家,也不计较妇女改嫁问题。汉武帝的母亲,就是带着前夫的孩子改嫁给汉景帝。汉宣帝的外祖母王妪,十四岁时嫁给同乡;丈夫死后,改嫁广望人王乃始,生下二男一女,这个女儿便是宣帝的母亲。而且,宣帝的女儿敬武长公主,死了老公后也改嫁他人。

实行“出宫人制度”比较积极的是汉文帝,他曾经两次放出宫中妇女,将皇后以外的嫔妃全部改嫁,而且并不强制分配婚姻,允许她们自由婚配。汉文帝的行为被视为皇家的德政善行,受到世人的称颂,对以后的君主产生重要影响。东汉时期,皇家对部分宫妃实行奉陵制,品位较高的宫妃需要为先帝奉陵,但一些品位较低的宫人、采女无须奉陵,或者奉陵一段时间后就放出去嫁人。

唐代继承了西汉以来的出宫人制度,释放宫人的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有学者统计,前后达十数次之多,解放宫人总人数至少在一万人以上。唐太宗曾经对臣子说:“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他批评隋炀帝不仅荒淫放荡,而且劳民伤财。他将宫妃放出,允许她们“任求伉俪”,这一行为不仅为宫室节省了经费,而且赢得了民间的赞赏。有了唐高祖、唐太宗出宫人的模范行为,后面登基的新皇帝都要放出宫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古代“由汉至唐也并没有鼓吹节烈”,宫妃改嫁并不是稀奇事。但唐以后,逐渐压制束缚妇女的婚恋自由,节烈观念被鼓吹。

两宋至明清:对宫人控制愈加严厉

北宋建立初期,后宫人数相对较少。但是,放出的宫人一般是年纪较大而又“无职掌者”,曾受到皇帝宠幸的嫔妃已不可能再被放出改嫁。放出的宫女,有的会得到皇室的经济援助,有的需要自谋生路。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的后宫佳丽在金军蹂躏之下遭受灭顶之灾。

明清时期,礼教压迫达到顶峰,对妇女的控制愈加严厉。明代前期的几位皇帝推行宫妃殉葬制度,以各种残酷手段处死生前的女人。明太祖朱元璋将宫女殉葬定为祖制,为他殉葬的宫妃是有明一代人数最多的。凡是被皇帝宠幸过的宫女、从殉嫔妃以及高丽国进贡的美女,都要为大行皇帝陪葬。殉葬制度在明英宗时被废除,但宫妃们的处境与地位仍然很凄惨。到了清代,据历史学家黄一农先生考证,仅有康熙皇帝的两个妃子,在乾隆时期因年迈得以回家省亲一次。更多的人终其一生不能出紫禁城一步。皇帝的嫔妃们连人身自由都要受到严格约束,改嫁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标签: 后宫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铮铮铁骨大盘点 他们刚正不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有数不清的英雄人物,他们都留有芳名于后世,也有动人的事迹,而如果要盘点历史上八大刚正不阿的铮铮“傲骨”们,会有哪些人入选呢?一、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商周时期,商末贵族孤竹君在其晚年,因偏爱小儿子叔齐,有意推翻嫡长子制度命次子继承家业。孤竹

  • 清末四大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的真实酷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乃武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涉及到拶子、笞杖(板子)、天平踏杠和炮烙之刑等多种酷刑刑具,那么这些刑具中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呢?1.拶子是我们经常在电视电影中看到审讯女犯时所用的夹手指刑具,在五根竹子上穿上绳子,用刑时把人的十个手指放在五根竹子中间,两边绳子用力一拉,竹子便收紧压迫手指。有书说:“

  • 1925年11月28日 (乙丑年十月十三) 李大钊领导“首都革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大钊

    在92年前的今天,1925年11月28日 (农历十月十三),李大钊领导“首都革命”。李大钊1925年11月28日(距今92年),李大钊领导“首都革命”1925年11月28日(距今92年),在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爆发了以推翻段祺瑞执政府和建

  • 1943年11月28日 (癸未年冬月初二) 美苏英三国德黑兰会议开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德黑兰会议

    在74年前的今天,1943年11月28日 (农历冬月初二),美苏英三国德黑兰会议开幕。斯大林(左)、罗斯福(中)、丘吉尔(右)在德黑兰为尽快打败德日法西斯,早日结束战争,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于1943年11月28日(距今74年)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首次

  • 明代妖书案是怎么回事 妖书案与党争的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妖书案

    明代妖书案是怎么回事明代的时候发生了著名的妖书案,《闺范图说》这本书的出版成为了妖书案的原因和引火线。那么明代妖书案是怎么回事呢?参与者都有哪些呢?影响又是什么呢?《闺范图说》作品明代末年,在明神宗时期发生了妖书案。这个案件是因为两本书的出版而引发出来的。这两本书都是《闺范图说》,一本是由明代大儒吕

  • 马日事变的真相:土地运动引发的反共情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马日事变

    马日事变为什么会发生对于马日事变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史料上有众多记载。马日事变发动者许克祥剧照因为当时事变的发生地湖南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掌控之下,国共两党处于合作阶段。事变前共产党在湖南领导的农民运动开始兴起,当时中国的军官大多都是来自地主家庭,共产党在北伐时期引领农民们发动了土地改革,这次农民运

  • 金匮之盟是什么 金匮之盟真的有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是什么金匮之盟是宋朝初期发生的事件,关系到了整个宋朝的领导者的选定。在金匮之盟中,主要参与其中的有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和他们的母亲杜太后。那么金匮之盟是什么呢?其中到底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呢?赵光义画像在宋太祖赵匡胤死后,接掌他地位权力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这一点让很多人产生

  • 雍正帝为何除掉登基大功臣年羹尧? 年羹尧的罪状大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帝,年羹尧

    雍正为什么对年羹尧、隆科多翻脸?年羹尧、隆科多本来是雍正对付胤禩集团的两把利刃,没想到先于胤禩集团走向覆灭。到底原因何在?以往一些清史研究者多以年羹尧、隆科多“骄纵不法”作为唯一的答案,这是不准确的,也没有道出年、隆遇难的真相。年羹尧(资料图)本文摘自《帝国杀戮:宫廷斗争史》

  • 揭秘雍正帝驾崩无头案:刺杀 中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雍正帝

    雍正皇帝(资料图)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去世。雍正皇帝死的十分的突然,无论是他的皇后皇子,还是身边最得宠的大臣都没有丝毫心理上的准备。据雍正朝大学士张廷玉的《自订年谱》中记载,雍正帝在临终之前,没有丝毫一病不起的迹象,张廷玉在雍正帝死之前不久,还曾“每

  • 郅都为何得罪窦太后 窦太后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郅都

    郅都被称作“苍鹰”,他担任济南太守后,济南郡路不拾遗,担任雁门太后后匈奴也不敢来犯,但因得罪窦太后而被其处死,他死后,匈奴重踏雁门关。郅都为何得罪窦太后 窦太后为什么要杀他?公元前148年,刘荣因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犯罪,汉景帝召刘荣觐见。临江王刘荣被召到中尉府受审问,郅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