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上的八大铮铮铁骨大盘点 他们刚正不阿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铮铮铁骨大盘点 他们刚正不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707 更新时间:2023/12/9 8:56:02

中国历史上有数不清的英雄人物,他们都留有芳名于后世,也有动人的事迹,而如果要盘点历史上八大刚正不阿的铮铮“傲骨”们,会有哪些人入选呢?

一、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商周时期,商末贵族孤竹君在其晚年,因偏爱小儿子叔齐,有意推翻嫡长子制度命次子继承家业。孤竹君去世后,叔齐执意将家业由兄长伯夷继承,然而伯夷也不愿继承,为了避免叔齐为难,遂于夜深远走他乡,但叔齐也是恪守礼制之人,见兄长不告而别,二话不说便寻他而去。

皇天不负有心人,叔齐终寻得其兄长,二人便决定不再回归故里,于是投奔周国,过上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但不久周国举兵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周国属于商朝的附属国家,以下犯上,视为不仁,便上朝劝谏,二人秉持仁心并未阻止此次讨伐,反倒激怒周武王,惹来杀身之祸,被下令拘禁。

后来周朝建立,伯夷、叔齐仍为出去心中的芥蒂,认为周朝的建立违背礼制,发誓不与周人往来,不食周朝土地上的食物,最后守着心中的执念,饿死在首阳山。伯夷、叔齐的典故被史记撰写者司马迁列入了列传之首,兄弟二人也作为商周时期恪守仁义的典范流传至今。

二、屈原:纵身一跃,千年一叹!

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秦国尤甚,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在合纵抗衡的政策下,各国的实力都不同程度的被削减,能够和秦国抗衡的只有楚国,因而有“得天下者,非秦必楚,非楚必秦”的说法。

楚怀王即位之初,就任用屈原,下令改革,可见也是雄心万丈。屈原在他的支持下,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但改革必然会触及贵族利益,于是设计陷害屈原,对楚怀王说:“屈原居功自傲,每次起草法令,都要张扬说是没有我的话就不能成功。”屈原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国家无望,在破城之日自沉汨罗。

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屡屡被流放,但其心虽九死而未悔,最后以身殉国,屈原的纵身一跃,将自己定格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悲剧英雄。

三、苏武牧羊,持节不失

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以中郎将出使匈奴。但不幸的是,就在苏武即将完成出使任务准备回国时,匈奴缑王图谋劫持单于母阏氏归汉,副使张胜卷入这一活动。事发后,苏武受到牵连,被扣押在匈奴。

当时,匈奴单于为诱逼苏武投降,先将他幽闭于大窖中,苏武以雪和旃毛为饮食,不为屈服。单于决定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而单于只送给他几只公羊。

苏武持着汉节,在风雪交加的北海牧羊,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汉节和几只羊。年复一年,使节上挂著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但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

后来,汉武帝驾崩了,当得知这个消息时,苏武他面向南方,扑倒跪地,放声痛哭,鲜血顺着嘴角流在了地上。从那以后,他终日悲恸的哭泣,谁都劝他不了。

汉昭帝登位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苏武终于能够回到故乡。孔子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正是苏武最真实的写照。

四、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官职,但到了陶渊明时,家境早已破败。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就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41岁时,在朋友的劝说下,陶渊明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一个人每月有五斗米也就可以饱了,我去过田园生活,虽然劳苦些,还是可以够吃,何必要做县令,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后有人劝他再度出仕为,可他宁愿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也不愿再涉官场。可以说,陶渊明归隐得真守拙得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五、黄庭坚:“凡有问,皆直辞以对”

宋朝在王安石变法之后,士大夫因支持或反对变法而形成了新旧两党,并逐渐演变成了党争,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相互间水火不容,你死我活。黄庭坚曾参与编修《神宗实录》,因为他曾反对变法,被划归旧党。

宋哲宗绍圣间,新党重新掌权后,便在《神宗实录》中摘出千余条内容,控告他诬蔑宋神宗。双规、禁闭,诸多手段一齐上。但是,无论怎样威逼利诱,黄庭坚却始终不承认有诬蔑之辞,“凡有问,皆直辞以对”,不折腰、不惧怕、不屈服,其嶙嶙傲骨、凛然正气,令士大夫莫不叹服。

黄庭坚不会低头认罪,不会忍辱偷生,所以,他受到的打击比其他旧党人士更大,结局也更悲惨。他先贬涪州,后贬黔州,再贬戎州,后来还遭除名,被踢出了干部队伍,羁管宜州,成了阶下囚,最后惨死他乡。

在黄庭坚生命最后一段岁月里,他与宰牛的案板相对焚香读书,用三文钱买的毛笔为朋友写跋,把在城墙上淋雨当成平生快事,永远站着傲笑而不跪着哭泣,哪怕为此颠沛流离,困苦一生。

六、方孝孺:“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方孝孺绝顶聪明,六岁能诗,十三岁善作文,千言立就,于明建文初年任翰林侍讲学士,成了建文帝的文胆。燕王朱棣反叛要挥军南下,朝廷议定讨伐,诏令、檄文皆出于方孝孺的手笔。据说那檄文竟连朱棣都连声叫绝。

朱棣占领南京后,方孝孺果然不肯归附。因姚广孝事先嘱托过,“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朱棣没有杀他,而是将他投入狱中。

其实,朱棣也有意借用方孝孺的威望来收揽人心,所以燕军攻破南京后,朱棣屡次派人到狱中向方孝孺招降,希望由他撰写新皇帝即位的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朱棣又派孝孺的学生廖镛、廖铭二人前去劝说,反被孝孺痛斥一顿。最后朱棣强行派人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披麻戴孝而入,悲恸而极,哭声响彻大殿。

孝孺接过笔,写上“燕贼篡位”几个字后,随即掷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就死!诏书绝不能写。”朱棣勃然变色,提出警告:“你难道不怕灭九族?”“灭十族又如何?”“好!”朱棣恶狠狠地说,“我就灭你的十族。”

朱棣下令将其朋友门生也列为一族,连同祖宗亲戚合为十族。株连十族的行动持续了多天,杀死了873人。临到最后杀方孝孺时,方孝孺谩骂不止并作《绝命词》一首,随后处以凌迟之刑。

七、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在民族危急的关头号召各地起兵抗敌,誓死卫国,后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牢。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

忽必烈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末四大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的真实酷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乃武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涉及到拶子、笞杖(板子)、天平踏杠和炮烙之刑等多种酷刑刑具,那么这些刑具中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呢?1.拶子是我们经常在电视电影中看到审讯女犯时所用的夹手指刑具,在五根竹子上穿上绳子,用刑时把人的十个手指放在五根竹子中间,两边绳子用力一拉,竹子便收紧压迫手指。有书说:“

  • 1925年11月28日 (乙丑年十月十三) 李大钊领导“首都革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大钊

    在92年前的今天,1925年11月28日 (农历十月十三),李大钊领导“首都革命”。李大钊1925年11月28日(距今92年),李大钊领导“首都革命”1925年11月28日(距今92年),在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爆发了以推翻段祺瑞执政府和建

  • 1943年11月28日 (癸未年冬月初二) 美苏英三国德黑兰会议开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德黑兰会议

    在74年前的今天,1943年11月28日 (农历冬月初二),美苏英三国德黑兰会议开幕。斯大林(左)、罗斯福(中)、丘吉尔(右)在德黑兰为尽快打败德日法西斯,早日结束战争,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于1943年11月28日(距今74年)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首次

  • 明代妖书案是怎么回事 妖书案与党争的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妖书案

    明代妖书案是怎么回事明代的时候发生了著名的妖书案,《闺范图说》这本书的出版成为了妖书案的原因和引火线。那么明代妖书案是怎么回事呢?参与者都有哪些呢?影响又是什么呢?《闺范图说》作品明代末年,在明神宗时期发生了妖书案。这个案件是因为两本书的出版而引发出来的。这两本书都是《闺范图说》,一本是由明代大儒吕

  • 马日事变的真相:土地运动引发的反共情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马日事变

    马日事变为什么会发生对于马日事变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史料上有众多记载。马日事变发动者许克祥剧照因为当时事变的发生地湖南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掌控之下,国共两党处于合作阶段。事变前共产党在湖南领导的农民运动开始兴起,当时中国的军官大多都是来自地主家庭,共产党在北伐时期引领农民们发动了土地改革,这次农民运

  • 金匮之盟是什么 金匮之盟真的有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是什么金匮之盟是宋朝初期发生的事件,关系到了整个宋朝的领导者的选定。在金匮之盟中,主要参与其中的有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和他们的母亲杜太后。那么金匮之盟是什么呢?其中到底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呢?赵光义画像在宋太祖赵匡胤死后,接掌他地位权力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这一点让很多人产生

  • 雍正帝为何除掉登基大功臣年羹尧? 年羹尧的罪状大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帝,年羹尧

    雍正为什么对年羹尧、隆科多翻脸?年羹尧、隆科多本来是雍正对付胤禩集团的两把利刃,没想到先于胤禩集团走向覆灭。到底原因何在?以往一些清史研究者多以年羹尧、隆科多“骄纵不法”作为唯一的答案,这是不准确的,也没有道出年、隆遇难的真相。年羹尧(资料图)本文摘自《帝国杀戮:宫廷斗争史》

  • 揭秘雍正帝驾崩无头案:刺杀 中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雍正帝

    雍正皇帝(资料图)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去世。雍正皇帝死的十分的突然,无论是他的皇后皇子,还是身边最得宠的大臣都没有丝毫心理上的准备。据雍正朝大学士张廷玉的《自订年谱》中记载,雍正帝在临终之前,没有丝毫一病不起的迹象,张廷玉在雍正帝死之前不久,还曾“每

  • 郅都为何得罪窦太后 窦太后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郅都

    郅都被称作“苍鹰”,他担任济南太守后,济南郡路不拾遗,担任雁门太后后匈奴也不敢来犯,但因得罪窦太后而被其处死,他死后,匈奴重踏雁门关。郅都为何得罪窦太后 窦太后为什么要杀他?公元前148年,刘荣因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犯罪,汉景帝召刘荣觐见。临江王刘荣被召到中尉府受审问,郅都责

  • 乔治五世死亡之谜:医生对他实施了安乐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乔治五世

    1936年,乔治五世驾崩,享年71岁。当时,乔治五世一直被认为是自然死亡的,但是一份国王医生的报告在50年后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一份证据披露出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乔治五世被他的医生实施了安乐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乔治五世的医生又为何做出这样的行为呢?乔治五世(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祖父)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