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良智献一计:刘邦最终没敢废太子

张良智献一计:刘邦最终没敢废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250 更新时间:2024/1/29 14:49:34

晚年刘邦宠爱戚夫人,一度有废除太子的想法。惊闻于此吕后惶惶不可终日,最终问计于张良。张良智献一计,吕后趁此翻本,太子才得以继位。那么张良向吕后献的一计是什么?汉高祖刘邦从一个亭长(相当于派出所长兼邮政交通站长)开始发迹,直至称王称帝,一生中几乎没有啥越不过的坎儿。但刘邦在晚年,却遭遇到难以逾越的“四座大山”,由此也改写了西汉的一段历史。

刘邦登大位后,封发妻吕雉为皇后,立吕雉所生之子刘盈为太子。话说定陶女子戚夫人娇柔迷人,能歌善舞,深受刘邦宠爱,并生下赵王刘如意。刘邦觉得刘如意更像自己,故虽封为赵王,却把他长年留在长安。时间一长,这戚夫人便产生夺嫡之心,日夜在刘邦跟前哭泣,要立如意为太子。刘邦也感到刘盈天资平庸,生性软弱,便有废立之念。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刘邦不顾群臣的反对,突然宣布要废掉太子刘盈,立赵王刘如意为新太子。当时很多大臣都出来劝阻,但未能说服刘邦。幸好御史大夫周昌原本口吃,盛怒之下说话更是结结巴巴,弄得刘邦哭笑不得,只好暂且作罢。

吕后深知刘邦更换太子心意已决,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于是求助留侯张良,张良告之若能请来皇上也没能请动的“商山四皓”辅佐太子,或许尚有回旋的余地。这

“商山四皓”是秦末隐于商山的四大隐士,名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刘邦久闻四皓大名,曾请他们出山为官,却遭拒绝。吕后即命人捧着太子的亲笔书信,以恳切的言辞,丰厚的礼物,请来了“商山四皓”。

标签: 张良智献一计刘邦最终没敢太子晚年刘邦宠爱

更多文章

  • 古代趣闻:御医行业 收入比太监还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趣闻,御医,行业,收入,太监,古代,医生,俗称,御医

    古代的医生俗称御医,御医并不好当,伴君如伴虎不说,薪水比太监还低。薪资待遇方面,太医院的院使月银三两,左右院判、七品御医均月银二两二钱,吏目、医士月银一两五钱(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二百五十)。雍正元年(1723年)规定:医士月给公费饭银一两五钱、米九斗。而一个普通太监月银二两,可见御医的俸银是偏低

  • 楚汉传奇:揭秘刘邦为何认“龙”做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楚汉,传奇,揭秘,刘邦,为何,amp,ldquo,rdquo

    据史料记载,刘邦出生于今天的江苏丰县,父亲刘太公和母亲刘媪都是地道的平民,没什么靠山,刘邦出生后就是他家的老三。少年时的刘邦在乡里的口碑还算不错,但是自从十几岁之后,刘邦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读书,整日游手好闲,在乡里寻衅滋事,不务正业,成了百姓心中典型的“地痞无赖”。可想而知,刘邦四十多岁时仍旧是

  • 揭秘:胜利者刘邦为何不被后人看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揭秘,胜利者,刘邦,为何,不被,后人,看好,刘邦,汉朝,开国

    刘邦是大汉朝的开国皇帝,此人自从芒砀山斩白蛇起义以来,亡秦灭楚,遂有天下。这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英雄事迹经过史记、汉书等经典文章的传播,早已家喻户晓。不过有一点,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似乎对刘邦没有好感,即使那位南宋看起来婉约的女词人也把目光投向项羽,用一种近乎女汉子的声音,慷慨地宣布:生当作人杰,

  • 一箭双雕:破解曹操行刺董卓献刀连环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一箭双雕,破解,曹操,行刺,董卓,献刀,连环,三国演义,曹操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究竟是不是一革命一保皇的关系?不是。法与儒只是他们表面的手段,实际都心存“异志”。曹操是先拟传矫诏,后挟持天子;刘备是先违规吸收外姓兄弟,后放弃宗亲刘协诏封的左将军、宜城亭侯等官爵,另作他图。那么,罗贯中为什么要对两位篡逆者大书特书,还通过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 不要脸是种天分:刘邦和王莽谁更不要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不要脸,天分,刘邦,王莽,谁更,不要脸,一种,天分,未必,每

    不要脸是一种天分,未必每个人都具备。而且,这种天分必须细心呵护,否则真叫暴殄天物。这方面,王莽就是一个典型的败家子。我认为王莽具备和刘邦一样的天才,就是脸皮厚得可以防弹,他本来可以像刘邦那样,做新朝的太祖,血食个几百年,然后被中国人永远当做成功的典范。可他竟把这天才给浪费了,以致成为千古笑料,真可惜

  • 揭秘:刘邦杀死大将韩信的真正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揭秘,刘邦,杀死,大将,韩信,真正,缘由,韩信,功劳,确实

    韩信的功劳确实大,在刘邦与项羽对峙期间,韩信一口气扫平了赵国、魏国和燕国,成功的摧毁了项羽的后方。在垓下大决战中,韩信又将项羽死死的困在了这片地区之内,最后项羽走投无路,只能在乌江边自刎。客观的说,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缺一不可,刘邦的成功全仰仗这三个人。其中萧何和张良属于间接指挥者,而韩信是直接指挥

  • 揭秘宋朝是如何对流浪乞丐进行救助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揭秘,宋朝,如何,流浪,乞丐,进行,救助,如果,展开,清明上

    如果你展开《清明上河图》,仔细些看,可以在画中的城门外,找到三个乞丐,一个似乎是残疾人,坐在地上乞讨,另一个是孩童,还有一个是位老妇人。可谓很有代表性。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人口流动急剧,贫富分化悬殊,城市里出现大量流浪乞丐,是不必意外的事情。《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是北宋汴梁城清明时节的繁华市井风情,这时

  • 萧何为什么要自污来避免刘邦的清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萧何,为什么,自污,避免,刘邦,清算,两军,交战,粮草,至关

    两军交战,粮草至关重要。留守关中的萧何集中力量进行粮草的筹集。萧何体谅百姓之苦,不忍心靠增加赋税来筹集军粮。他推出了垦荒扩种的办法,把狱中的犯人也带到山地开荒种上高粱、玉米,犯人垦荒超过十亩地可获减刑。萧何在农忙时节也下田耕种。关中城北的北峰山经过垦荒成为一个大粮仓,军粮筹集到了,萧何也嬴得了百姓的

  • 历史趣闻:司马迁是如何神化刘邦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趣闻,司马迁,如何,神化,刘邦,司马迁,神化,刘邦,首

    司马迁神化刘邦,首先是给刘邦父亲带个漂亮的绿帽,刘邦出生乃是刘母在梦中与蛟龙交合而生。想想也是挺厉害的,只是不知刘老汉知道后会不会跳出坟墓暴打司马迁呢。不过因为《史记》没被封,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他的后人们必定不反对,毕竟这是妥妥的“龙的传人”,没得跑,当然也就不会纠结自己究竟是什么动物的后代了。刘邦

  • 赵普智答宋太祖:天下何物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普智,答宋,太祖,天下,何物,最大,说是,有一天,宋太祖

    说是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忽然心血来潮,问大臣赵普说:“天下何物最大?”一时问住了赵普。皇帝并不罢休,又追问下来。赵普想了想说:“道理最大。”这话有些风险,为什么不是皇帝最大,而是“道理”最大呢?如果,宋太祖是个不讲“道理”的人,事情麻烦就大了。好在这位皇帝还懂道理,便连连称善,夸赵普答得好。这段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