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夏文学水平如何 西夏文学是怎样发展的?

西夏文学水平如何 西夏文学是怎样发展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739 更新时间:2024/1/13 5:05:41

西夏学是西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党项羌族为主,兼有汉族、回鹘、吐蕃等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中国文学园林中的一朵奇葩。一定的文化现象总是以相应的经济为基础而生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

西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与同时期的辽、金相比,在文学领域内取得了更为丰硕的成果,这源于西夏所统治的河西陇右地区自古就受到中原文化的熏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史料记载,早在汉、魏、晋时期,河西一带就多有儒学之士,这里的官学、私学繁荣,人才辈出,学风浓郁,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西文化。

党项羌族内迁之后,在中原文化的浸润之下,文学艺术有了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元昊建国后,西夏的文学艺术水平大大提高,到夏仁宗李仁孝时期,呈现了五彩缤纷的繁荣局面。西夏的文学作品虽然受到汉族文学的影响,但是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中宗教色彩和民族精神是西夏文学作品的灵魂。

西夏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公文、碑文、序文、民谣、谚语和诗歌等,其中以诗歌和谚语居多。西夏谚语集《新集锦合辞》中一开始就说到“夏国辩才数不尽,弭人谚语说不完”。西夏灭亡后,承载文学的书籍也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留存下来的文学艺术作品不多,后来出土的西夏文学作品也大都流落于异国他乡。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部分西夏诗歌和谚语作品中看出西夏文学的艺术作品具有很高的欣赏水平和独特的审美观点。西夏的文学作品大部分没有署名,以西夏文字创作的文学作品更多表现的是党项民族固有的风格和特点,尤其是部分民族特色浓厚的西夏文诗歌、谚语。如《月月乐诗》《夏圣根赞歌》《新修太学歌》等诗歌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是西夏文学的精华。我们读过西夏的《月月乐诗》后就能体会到这一点。

一月里,黑头顶人和红脸汉子用过去一年的收入欢度节日,国内到处都在摆酒席。

白色巍峨的住宅里温暖如春,母绵羊正在产羔,房子里洒满阳光,羊羔一排排躺着,酣畅入睡,聪明的人早就准备好喂养牦牛和羊只的青稞嫩叶,绵母羊咩咩叫着,小羊羔大声地喊着,

他们成双成对,月儿斜挂在蔚蓝色的路边,正要出发踏上自己那遥远而永恒的路程,旅人在大步迈进,他的衣服已无御寒之物。

所有冻成白色的东西都在融化,

一切落入冬季威力的东西都又开始裸露,闪着白光。

月亮在西山丘的上方闪烁,鹤唳声声,在(相互)打听着春汛时的美景。

鹤群是春汛的美人。无论悬挂在西方的月亮,还是鹤群,还是大片的春水,都不会消失殆尽!

……

三月里,

鸽子和斑鸠在树丛中咕咕叫着,宣告国家的兴盛,在充满阳光温暖的强大光荣的国家里,流水潺潺,在辽阔的草原上,绿色的嫩芽破土而出,迎风摇曳。

杜鹃在东面的山上咕咕啼鸣,快快植树——杜鹃声声,阳光透过长枝吐蕊的树林!

人们喝着豆粥,欣赏着花卉——这不是一个饥饿的国度。

月儿度入第四个月,万物开始变绿,树木花卉,使名人赏心悦目。

上天慈悲赋予我们众多丰富的宝藏,全国上下享用着丰盛的早餐。

杜鹃啼鸣,意味着万物复苏,山的威力永存,阳气上升,男人们注视着女性的秀丽姿容。

芳草如茵——大地一片美景,群芳竞相吐艳,塔脚下杂草丛生,草木葱茏,高可盈尺,它们(草)像羚羊皮做的皮带,像马的绊绳,在同水搏斗,

它们同水和解,出现了成片的低洼湿地,这是龟的自由驰骋的天地。啊,不可思议的土地。

四月里,

夏季的第一天降临。草木茂盛葱笼。

论功(行赏)各色珍贵的礼品,王国中在举办盛宴。

杜鹃在绿茵丛中啼鸣,宣告夏季已经来临。

没有荒废不耕的山丘和平原,庄稼汉魂牵梦萦的只有土地,只是它的美人。

……

十一月里,

白高(国)的臣民由山上迁徙到浓密的丛林中。河流开始结冰,覆盖着白色坚冰的道路笔直。

唐古特的儿女们小心翼翼地探查道路(四处张望)往前走着,但(道路崎岖)并不影响他们的爱情!

马儿的牙齿冰凉,深夜里鹿儿喃喃谵语。

时光凉飕飕地流逝,将近十二月。错过了第五天连小鱼也抓不找。

土金牛时刻敲响了鼓,人们纷纷寺院走去。

新年将到,国内的黑头顶人和红脸汉子大摆宴席。

无论青年人还是老年人的生命又长了一岁,向亲戚们磕三个头拜(新)年,两个年头交接,各个月又重复起来。

各个寺院,家家户户,连国内最遥远的角落,到处都一片欢乐,在乡村茅舍的窗户里(能看到)紧挨在一起的脑袋。

……

新年到来之际,国内的黑头顶人和红脸汉子们大摆酒席庆祝,

在月末和岁首把像多节竹子一样的三代人中老老少少都团聚在一起。

在族长的家里没有缺席的人,包括最遥远地方的统治者在内都已来到,那就让大家尽情地欢度(新年)吧。

这首诗描述了一年十二个月西夏境内的自然气候、生态的变化和西夏国内人民生产生活的状况,是西夏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西夏社会中那种温馨和谐的气氛。这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篇措辞恰当、意境优美的散文。

西夏的谚语“旌高举云端,剑悬挂风中”“有志族女不厌嫉,参战独子不惜命”“肝虽坠,未曾倒,箭已尽,不会降”“肠流出,缠于腰,肚已穿,以草塞”等,真切地反映了西夏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的强硬民风,体现了西夏民族尚勇重武的精神。

另外,在《新集锦合辞》和西夏文《圣立义海》中也有一些哲理性很强,寓意深刻的谚语,如“该学不学学饮酒,应教不教教赌博。树梢置食喉已断,井深有水嗓已干”,“聪明人珍视妇女品行,愚蠢人注意妇女容貌。占有牲畜不富,怀有智慧才富”,等等。

而西夏文学作品中的另一些用西夏文或汉文写作的作品则明显地受中原文学传统的影响,代表性的有《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它最能反映西夏文学的特点。此碑铭是西夏文与汉文合璧,两种文字相比,内容虽然相近,但不雷同,各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我们摘录碑铭来进行体会。

五色瑞云,朝朝更复金光飞;

三世诸佛,夜夜必绕圣灯现。

一劫完毕,先地获道心喜跃;

七级悉察,福智得人佛官至。

天下黑头,苦乐二种求福处;

地上赤面,势力两面是柱根。

十八地狱,受罪众生得解脱;

四十九趣,安乐慈人爱到来。

三界昏暗,智灯一举悉见显;

众生爱海,惠桥已建皆渡运。

圣宫造毕,功德广大前无比;

宝塔修完,善缘圆满识量高。

人身不珍,潮湿□帐如麻竹;

人命无常,安城秋明同夏花。

施舍特殊,三轮体空义皆解;

志心坚固,二边不执证彼岸。

我们可以看出,西夏诗歌一般字数相等,韵脚整齐,音律明快,大都用排比句式直抒胸臆,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博大胸怀和民族自豪感。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夏桓宗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李安全为什么要篡权夺位 ?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九月二十日,夏仁宗李仁孝卒,终年70岁,谥号“圣德皇帝”,庙号“仁宗”,陵名“寿陵”。李仁孝在位54年,是西夏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死后,皇位由他的长子李纯佑继承,这就是西夏历史上的夏桓宗。李纯佑继位时年17岁,在位共14年,实际执政12年,乾祐二十四年(119

  • 西夏经济发展水平怎么样 发展模式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兴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党项族在内迁之前以及内迁之初,完全依赖于畜牧业和狩猎业为生,这两项是他们传统的经济部门。党项族过着“不知稼穑,土无五谷,俗尚武,无法令赋税”的生活。随着内迁后与当地各族人民,尤其与汉族人民的相处交融,党项羌族人民逐渐吸取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部分党项羌人民开始定居并从事

  • 儒学儒士们西夏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夏在立国之前的李继迁时期就曾“曲延儒士”,李德明也曾大兴中原之风,此后的西夏历代君主也都十分注意对汉人儒士的任用。这些汉人儒士在西夏国家封建化的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张浦、张元、吴昊、张陟、张绛、杨廊、杨守素、张文显、张延寿等,原来都是宋朝的官员,西夏开国之时,他们中有的人就分别担任中书、枢

  • 西夏手工业发展水平有多高 西夏手工品有什么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党项羌族人民早年以游牧为生,手工业在经济生活中所占比重不大,主要有简单的皮毛、木器、酿酒等家庭作坊式手工业,生活所需的手工用品都是从邻近的汉族那里交换获得。随着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李继迁、李德明统治时期,西夏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党项民众、统治阶层对手工业产品的需求量加大,促进了西夏手工业的发展。西

  • 西夏灭亡之后,党项族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夏灭亡时,蒙古军队焚烧其城,并对其境内的居民进行了灭绝性的屠杀,使境内的郡县废于兵,土地荒芜,造成长达30年难以恢复元气的境况。西夏的遗民何去何从了?这是一个长期为人们所困惑的问题。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西夏灭国之时,依然有许多人躲过了这场灭顶之灾,西夏遗民不仅在西夏故地继续生息繁衍,而且,随着蒙元王

  • 《贞观玉镜》的内容是什么 《贞观玉镜》有什么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贞观玉镜》是西夏贞观年间(1101年~1113年)颁行的军事法典,以西夏文书写。该法典出土于我国内蒙古黑水城遗址,属于20世纪初俄国的科兹洛夫在黑水城发现的众多文献中的一部分,今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这一文献最初被归类于西夏文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在经过苏联西夏文学者整理

  • 夏崇宗通过哪些措施来推行汉学 佛教为何在西夏能广泛传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惠宗李秉常卒,他的儿子乾顺继位,年仅3岁,为崇宗。崇宗年幼,大权又操纵于其母梁氏(昭简文穆太后,是梁乙埋的女儿)和梁乞逋手中。因此在西夏历史上梁氏一族接连出了两位皇后,而且是连续性地把持西夏政权,西夏母党专权的局面又维持了十多年。在这期间,梁氏仗着“一门二后”的威势,迫害李秉常的亲信和老臣。但是,这

  •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是怎样创制的 有什么特点及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法律历经了至少3000年的发展,有着独立发展、脉络清晰而自成体系的传统,每个朝代的统治者出于争夺政治上正统地位的考虑,一般在开国之初总要制定律典来安定人心,稳定政治局势。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政权的立法活动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曹魏于229

  • 仁宗是怎样平定任得敬叛乱的 两人分别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仁宗时西夏虽进入了全盛时期,但是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太平盛世的背后正酝酿着一场篡权分国的政治斗争。以任得敬为首的后党与以仁宗为首的帝党之间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围绕着皇权进行的权力之争,实质上仍是西夏社会落后势力与封建进步势力之间的斗争。说到任得敬,其实他是个汉人,原

  • 好水川之战:文学家范仲淹人生中的第一场败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好水川之战的介绍好水川之战是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西夏军进攻宋泾原路,在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地区,击败宋军的一次伏击战。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李元昊率兵10万从折姜南下,直抵好水川地区。李元昊为发挥骑兵优势,采用设伏围歼的战法,将主力埋伏于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