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仁宗是怎样平定任得敬叛乱的 两人分别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

仁宗是怎样平定任得敬叛乱的 两人分别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923 更新时间:2024/2/8 12:01:00

仁宗时西夏虽进入了全盛时期,但是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太平盛世的背后正酝酿着一场篡权分国的政治斗争。以任得敬为首的后党与以仁宗为首的帝党之间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围绕着皇权进行的权力之争,实质上仍是西夏社会落后势力与封建进步势力之间的斗争。

说到任得敬,其实他是个汉人,原任朝西安州道判,夏大德三年(1137年),夏崇宗乾顺攻打西安州时,他战败投降于西夏。任得敬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为了自己的仕途,他将自己17岁的女儿献给崇宗李乾顺。李乾顺对任氏十分宠爱,与曹氏并立为妃。

后来,任得敬贿赂朝中大臣,使李乾顺立任氏为皇后。李乾顺死后,李仁孝就立任氏、曹氏为两宫太后。任敬德的势力随着其女地位的变升而壮大。李仁孝继位后不久,西夏国都兴庆府和夏州境内发生了强烈的地震,由于地震持续时间长、震级高,兴庆府和夏州两地“地裂,涌出黑沙,阜高数丈,广若长堤,林木皆没,陷民居数千”。灾难造成数以万计的人和牲畜死亡。

李仁孝虽采取了轻徭薄赋、修复民舍的措施,但是仍然不能改变老百姓衣不蔽体、流离失所的悲惨境遇,物价上涨和严重的饥荒袭卷了整个西夏。灾民们开始集结造反,多的上万人,少的也有上千人,他们杀富济贫、攻打州县,使西夏政权陷入困境。

李仁孝刚刚继位,面对这一棘手的情况,他一边下令各州赈济灾民,一边派兵镇压农民起义。西平都统军任得敬受命镇压起义。在任得敬的大肆屠杀下,起义被镇压,起义军的领袖哆讹被杀。任得敬因镇压饥民起义有功被授予“翔庆军都统”,封爵“西平公”。

随着官制的提升,任敬德的政治野心也越来越大,他已不满足于只做朝外的官,曾上书朝廷,请求入朝为官,但遭到朝中的御史大夫热辣公济和濮仁忠等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夏人庆五年(1148年)十一月,中书令濮王嵬名仁忠卒,任得敬见有机可乘,便行贿于晋王嵬名察哥,察哥仁宗提出请召任德敬入朝,仁宗答应,并任命任德敬为尚书令。

借着与晋王的关系,任德敬在仁宗面前日渐得宠。天盛二年(1150年),任德敬升为中书令。天盛八年(1156年),晋王嵬名察哥卒,任得敬被任命为西夏国相,从此,西夏的国政大权逐渐落入任得敬手中。

任得敬采用一系列阴谋手段窃取西夏国政大权之后,并没有满足,反而更加贪婪。天盛九年(1157年)六月,任得敬任用其弟任得聪为殿前太尉,任得恭为兴庆府尹,直接控制了皇宫与都城的行政大权,其他大臣们对此都是敢怒不敢言。大权在握之后,任得敬开始在各方面显示自己的权高位重,出入俨然一个帝王的排场。他在朝中排除异己、广结私党;在治国方略方面,公然与仁宗李仁孝唱反调。

由于仁宗兴办学校、科举取士选拔的措施妨碍了任得敬网罗亲信,独霸朝政,他曾上书于仁宗,要求废除学校和科举取士。李仁孝主张以儒治国,而任得敬则代表的是西夏国内崇尚武力的旧贵族的势力,他的治国理念与以仁宗为首的夏国新兴地主阶级以儒治国的思想格格不入。他主动发动了对西夏金边境上的庄浪族的战争,以此来表明他欲以武力征服天下的理念。

与此同时,他开始迫不及待地进行篡权分国的准备工作,公开征发民夫10万人营建灵州城,并在他所驻的翔庆军监军司修建宫殿,梦想着能与仁宗李仁孝平分天下。

李仁孝对任得敬的政治野心已有所觉察,为了扼制任得敬的私党势力,仁宗在设学校、实行科举的基础上又设立了翰林院,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廉洁正直的学子任命为翰林院学士。

仁宗还将梁元辅、王佥等一大批蕃汉治国人才安置在西夏朝廷的重要官职上。然而,任得敬倚仗自己是太后的父亲,又身居要职,手握重兵,全然没有把仁宗放在眼里。他甚至向仁宗提出分国的要求:自己分据灵、夏一带,李仁孝去瓜、沙一带为王。

面对任得敬的公然挑衅,仁宗求助于金国,他派人赴金国以为任得敬请封为名,向金国通报任得敬的篡权分国阴谋。金世宗听了此事说:“有国之主,岂肯无故分国于人,此必权臣逼夺,非夏主本意。”任得敬得知金国拒绝册封,有了惧怕之心,于夏乾祐元年(1170年)八月,与他的弟弟任得仁、任得聪等密谋宫廷政变。但是政变被仁宗觉察。

仁宗在金兵的帮助下,采取果断措施,将任得敬及其同党一网打尽。至此,在西夏仁宗时期酝酿了近12年的政治危机,以党项新兴贵族地主阶级的胜利而告终。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好水川之战:文学家范仲淹人生中的第一场败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好水川之战的介绍好水川之战是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西夏军进攻宋泾原路,在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地区,击败宋军的一次伏击战。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李元昊率兵10万从折姜南下,直抵好水川地区。李元昊为发挥骑兵优势,采用设伏围歼的战法,将主力埋伏于好水

  • 西夏灭国后西夏后裔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夏后裔的历史记载公元1038年,党项族在中国西部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西夏立国190年,传10代帝王,先后与宋、辽、金鼎足而立。1227年西夏国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所灭,其典籍、文书付之一炬,文物、古迹毁坏殆尽。在中国二十四史里,辽有《辽史》,宋有《宋史》,唯独没有西夏史,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难解之

  • 河曲之战:小国西夏居然击败大国辽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河曲之战的起因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春,由于连年征战,西夏国国力已臻衰竭,元昊就乘机派出使臣上书宋国商谈和议。宋仁宗密诏庞籍与元昊谈判,“元昊闻之大喜”。关键问题仍然是元昊称帝的问题,宋国坚持要元昊自削“僭号”。元昊恼怒,大言:“(我)如日方中,止可顺天西行,安可逆天东下。”经过拉锯谈判,元昊派

  • 铁鹞子:虽死不坠马的恐怖西夏重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铁鹞子的介绍铁鹞子,西夏景宗李元昊所创立的重装骑兵部队。除了用它作为西夏最高统治者的护卫、仪仗外,后来发展成为西夏的主力军,作为冲锋陷阵、突击敌阵的“前军”。西夏以武立国,军队以骑兵和山地重步兵最为著名,骑兵中尤以重装铁骑平夏铁鹞子战斗力最强。铁鹞子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

  • 二战各国战死的最高将领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战死的最高将领是张自忠将军,在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轻率部队和日军交战,不幸中弹身亡。美国战死的最高将领是麦克奈尔中将。在诺曼底登陆时,这位中将亲自前往前线视察,结果被飞过头顶的美国轰炸机误以为是敌人,于是炸弹便往麦克奈尔中将的脑袋上招呼……苏联战死的最高将领是瓦杜丁大将。1944年2

  • 没藏讹庞:借刀杀人谋害李元昊的西夏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没藏讹庞的介绍没藏讹庞(?—1061),夏景宗李元昊宠妃没藏氏之兄。西夏权臣之一。夏国自李元昊死,三大将各拥强兵,讹庞犹知顾忌。此时独揽朝政,手握兵权,也不把年幼的谅祚放在心上。李谅祚即位时,年纪实在太小,西夏的大权掌握在他的生母没藏太后和舅舅没藏讹庞的手里。没藏讹庞掌权后派兵侵占了宋朝麟州西北屈野

  • 李煜降制示尊:向宋太祖示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降制示尊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屯兵汉阳,李煜非常恐惧,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遣其弟郑王李从善朝贡,上表奏请罢除诏书不直呼姓名的礼遇,太祖同意,但扣留李从善。同年,有商人告密,宋军于荆南建造战舰千艘,请求派人秘密焚烧北宋战船,李煜惧怕惹祸,没有批复。时国家形势紧迫,李煜忧心似

  • 五代十国到底有多乱 没有几个人可以了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而到了唐末,前面说过,各地节度使各自为政,唐王朝已经是名存实亡,契丹开始蠢蠢欲动,希望借着各藩镇混战之际能谋得些渔翁之利。在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首领后,契丹战士们更是摩拳擦掌,想要南下掠夺一番。然而阻隔在他们面前的还有一道天堑,那就是幽州。幽州古称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其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河北

  • 徐庶不愿意回来辅佐刘备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徐庶不回刘营有三条理由徐庶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次要人物,是为诸葛亮的出山作铺垫的,但他的形象被写的十分生动,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关于他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字元直,少时好学击剑,曾为人报仇杀人,被官府缉捕,逃脱后化名单福,折节学文,大成之后,刘备拜其为军师,小显身手,即退了来攻的曹

  • 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代十国在907年—979年之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的时期。在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960年,后周赵匡胤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同时在唐末、五代及宋初这个阶段,中原之外存在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