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夏灭亡之后,党项族去哪里了?

西夏灭亡之后,党项族去哪里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12 更新时间:2024/2/8 12:00:32

西夏灭亡时,蒙古军队焚烧其城,并对其境内的居民进行了灭绝性的屠杀,使境内的郡县废于兵,土地荒芜,造成长达30年难以恢复元气的境况。西夏的遗民去何从了?这是一个长期为人们所困惑的问题。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西夏灭国之时,依然有许多人躲过了这场灭顶之灾,西夏遗民不仅在西夏故地继续生息繁衍,而且,随着蒙元朝统一战争的继续,他们的活动空间逐渐扩大到了中原地区。

在元代,西夏遗民被称为“唐兀人”,是色目人中的一种,且分布地域较为广泛,涉及9个省区。他们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相濡杂处,读儒书,通法,重礼仪,生活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融入了华夏民族的大家庭中。

从整体上看,元代的西夏遗民分布主要存在4种情况。

第一种是留在西夏故地的西夏遗民。西夏故地的遗民来源有两种:一部分是战争结束后,元对西夏故地实行了有效的管制,大力开发当地的农业。部分西夏遗民在这一政策的号召下重新返回宁夏和河西一带定居。另一部分是在蒙古灭夏战争中受降于蒙元政府的西夏人。

生存繁衍于河西一带的昔里钤部之兄举立沙一族,就是因为在蒙古灭夏战争中以城出献而得到成吉思汗的信任,举立沙之子被元太祖封为肃州路世袭“达鲁花赤”。在鄂尔多斯台地的边缘,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的布拉格苏木、鄂托克斯的巴音陶亥乡和查布苏木也聚居着一部分归附于成吉思汗的党项族后裔。

第二种是移居内地的西夏遗民。元代的西夏遗民移居内地主要是通过随军东征南下和入朝为官两种方式进行的。居于河北地区的西夏昔里钤部就是在随元军征战后,留居于此地,世袭大名路达鲁赤花一职,其家族在元代为官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罕见的。

在河南北部濮阳地区有一支姓西夏遗民也是因征战而后居于此地的。安徽的西夏遗民有居住在庐州的那木翰家族、昂吉儿家族、氏家族,其中那木翰家族和昂吉儿家族都是随军征战后留居当地,而后又世代为官的。昂吉儿家族中的昂吉儿为步入元朝官场的佼佼者。

余氏家族是以入朝为官的方式留居于安徽的。四川地区也有一部分西夏遗民,这部分西夏遗民与安徽地区的余氏家族属同一族系。在云南地区,有西夏斡氏家族的后裔生存繁衍,他们也是世代为官,对云南地区的影响较大。

第三种是生存于青藏高原上的西夏遗民。青藏高原上的西夏人分布在四川的木雅地区、中尼边境一带和西藏地区。在西夏灭亡前后,一些西夏人沿着唐时的北迁路线,遁亡到四川的木雅地区,其中一部分在木雅地区定居,另一部分继续南迁,经过藏北、拉萨两条路线进入后藏的萨迦地区,又辗转迁到后藏和尼泊尔,成为中尼边境上的西夏遗民。

另外,西夏王室中的一部分贵族,在西夏灭亡前就定居于西藏的昂仁,西夏灭亡后又有部分西夏人沿着去拉萨佛教圣地朝觐路线,遁往西藏,居于昂仁地区。

第四种是迁徙于中亚的西夏遗民。这部分西夏人主要是在西夏灭亡前就迁居中亚的。

西夏遗民在元朝的社会地位还是较高的。当时,元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而采用分化政策,制造民族歧视和民族矛盾。他们把各族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其中色目人包括西夏人、维吾尔人、回回人、西域人和留居中国的部分欧洲人,由于他们归附蒙古较早,所以最得信任,其政治、经济地位仅次于蒙古人。

元朝政府中比较重要的官职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汤开建先生据元明史料列出《元代西夏人物表》,在元朝廷和各地方做官的唐兀人有370多人,而且他们中有部分人在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整个元朝时期,党项上层人士有的在中央政府身居要职,有的在省、路、府总制一方,有的在西夏故地为元朝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还有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党项人士在发展蒙元时期的文化方面颇有建树。这些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此时的党项羌族的民族文化无论是语言文字方面,还是宗教习俗方面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历经元、明,党项羌族的后裔逐渐被当地的汉族及其他民族所融合,最终走了消亡,而西夏文明也被一同带进了历史博物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贞观玉镜》的内容是什么 《贞观玉镜》有什么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贞观玉镜》是西夏贞观年间(1101年~1113年)颁行的军事法典,以西夏文书写。该法典出土于我国内蒙古黑水城遗址,属于20世纪初俄国的科兹洛夫在黑水城发现的众多文献中的一部分,今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这一文献最初被归类于西夏文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在经过苏联西夏文学者整理

  • 夏崇宗通过哪些措施来推行汉学 佛教为何在西夏能广泛传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惠宗李秉常卒,他的儿子乾顺继位,年仅3岁,为崇宗。崇宗年幼,大权又操纵于其母梁氏(昭简文穆太后,是梁乙埋的女儿)和梁乞逋手中。因此在西夏历史上梁氏一族接连出了两位皇后,而且是连续性地把持西夏政权,西夏母党专权的局面又维持了十多年。在这期间,梁氏仗着“一门二后”的威势,迫害李秉常的亲信和老臣。但是,这

  •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是怎样创制的 有什么特点及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法律历经了至少3000年的发展,有着独立发展、脉络清晰而自成体系的传统,每个朝代的统治者出于争夺政治上正统地位的考虑,一般在开国之初总要制定律典来安定人心,稳定政治局势。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政权的立法活动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曹魏于229

  • 仁宗是怎样平定任得敬叛乱的 两人分别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仁宗时西夏虽进入了全盛时期,但是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太平盛世的背后正酝酿着一场篡权分国的政治斗争。以任得敬为首的后党与以仁宗为首的帝党之间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围绕着皇权进行的权力之争,实质上仍是西夏社会落后势力与封建进步势力之间的斗争。说到任得敬,其实他是个汉人,原

  • 好水川之战:文学家范仲淹人生中的第一场败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好水川之战的介绍好水川之战是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西夏军进攻宋泾原路,在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地区,击败宋军的一次伏击战。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李元昊率兵10万从折姜南下,直抵好水川地区。李元昊为发挥骑兵优势,采用设伏围歼的战法,将主力埋伏于好水

  • 西夏灭国后西夏后裔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夏后裔的历史记载公元1038年,党项族在中国西部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西夏立国190年,传10代帝王,先后与宋、辽、金鼎足而立。1227年西夏国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所灭,其典籍、文书付之一炬,文物、古迹毁坏殆尽。在中国二十四史里,辽有《辽史》,宋有《宋史》,唯独没有西夏史,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难解之

  • 河曲之战:小国西夏居然击败大国辽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河曲之战的起因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春,由于连年征战,西夏国国力已臻衰竭,元昊就乘机派出使臣上书宋国商谈和议。宋仁宗密诏庞籍与元昊谈判,“元昊闻之大喜”。关键问题仍然是元昊称帝的问题,宋国坚持要元昊自削“僭号”。元昊恼怒,大言:“(我)如日方中,止可顺天西行,安可逆天东下。”经过拉锯谈判,元昊派

  • 铁鹞子:虽死不坠马的恐怖西夏重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铁鹞子的介绍铁鹞子,西夏景宗李元昊所创立的重装骑兵部队。除了用它作为西夏最高统治者的护卫、仪仗外,后来发展成为西夏的主力军,作为冲锋陷阵、突击敌阵的“前军”。西夏以武立国,军队以骑兵和山地重步兵最为著名,骑兵中尤以重装铁骑平夏铁鹞子战斗力最强。铁鹞子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

  • 二战各国战死的最高将领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战死的最高将领是张自忠将军,在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轻率部队和日军交战,不幸中弹身亡。美国战死的最高将领是麦克奈尔中将。在诺曼底登陆时,这位中将亲自前往前线视察,结果被飞过头顶的美国轰炸机误以为是敌人,于是炸弹便往麦克奈尔中将的脑袋上招呼……苏联战死的最高将领是瓦杜丁大将。1944年2

  • 没藏讹庞:借刀杀人谋害李元昊的西夏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没藏讹庞的介绍没藏讹庞(?—1061),夏景宗李元昊宠妃没藏氏之兄。西夏权臣之一。夏国自李元昊死,三大将各拥强兵,讹庞犹知顾忌。此时独揽朝政,手握兵权,也不把年幼的谅祚放在心上。李谅祚即位时,年纪实在太小,西夏的大权掌握在他的生母没藏太后和舅舅没藏讹庞的手里。没藏讹庞掌权后派兵侵占了宋朝麟州西北屈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