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河曲之战:小国西夏居然击败大国辽帝国

河曲之战:小国西夏居然击败大国辽帝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774 更新时间:2024/2/8 12:00:08

河曲之战的起因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春,由于连年征战,西夏国国力已臻衰竭,元昊就乘机派出使臣上书宋国商谈和议。

宋仁宗密诏庞籍与元昊谈判,“元昊闻之大喜”。关键问题仍然是元昊称帝的问题,宋国坚持要元昊自削“僭号”。元昊恼怒,大言:“(我)如日方中,止可顺天西行,安可逆天东下。”经过拉锯谈判,元昊派使臣至延州上书,“自称‘男邦泥定国兀卒,上书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称臣”。虽不称臣,元昊以儿子自居,总算给了宋国一个台阶。

正当宋国准备答应与西夏国的和议,辽国派来使臣,要宋国不要与元昊讲和。两难境地下,宋国的礼部郎中吴育发表意见,顿解愁结:“契丹受恩,为日已久(指宋辽两国自澶渊以来一直关系友好)。不可纳一叛羌(西夏国元昊),而失继世兄弟之欢。今二番自斗(夏辽关系吃紧),斗久不懈,可观形势,乘机立功。万一吾朝速纳元昊,为臣恐契丹窥兵赵魏(河北),致使辽宋战事又起。”

接着,吴育又出主意,宋国可派使臣到西夏国,告诉西夏国要一如既往与辽国和好,宋国方许约和;同时,又派使臣去辽国,告诉契丹人,宋国已经命令元昊向辽国道歉,在此前提下,才接受西夏国的求和,否则,当再兴兵征讨。宋廷依计施行。果然,此举中规中矩,西夏国、辽国皆无借口向宋国发威,宋国总算在外交上取得一次成功。

辽国方面,早在1031年辽兴宗即位之初就把辽国的兴平公主(辽兴宗姐姐)许配给元昊,但夫妻二人关系一直不睦,完全是政治婚姻,政治婚姻带来的冷淡与疏隔。后来,兴平公主病重,元昊仍旧搂着别的美女狂欢,对公主不闻不问。直到公主病死,元昊才向辽国“汇报”此事。

辽兴宗闻讯大怒,当时就派人持诏“切责”元昊。元昊由于正忙乎攻宋,也低头装孙子,献贡献宝讨好辽兴宗。后来,辽国从宋国又讹诈每年多二十万“岁币”后,很是站在宋国方面说话,劝阻元昊不要伐宋。元昊恼怒至极。再往后,夏辽两国因边境地区的党项部落归属问题发生争执,最后发展到元昊劝诱辽国的党项人叛逃,辽国派使臣令元昊归还,元昊不从,双方翻脸。

既然与辽国闹僵,自然要加快与宋国的和议。公元1043年夏天,宋仁宗派使臣到夏州,答应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岁赐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虽然说是“赐”,文字游戏而已,实则是花钱买平安。大臣蔡襄上言,“元昊自称兀卒,有时又自译为‘吾祖’,以此侮朝廷,万万不可许和。”宋仁宗厌战,不听。并下诏召韩琦范仲淹还朝为官。

大臣富弼上言劝宋仁宗应留韩、范之中的一人守边,但当时执政晏殊等人“厌兵”,答应了元昊的一切要求。

转年,公元1044年五月,辽国内党项族叛乱,辽国派军前去镇压,元昊派兵救援,竟把辽国的招讨使也杀掉。大怒之下,辽兴宗在国内征调人马,准备亲征讨战西夏国。在此情况下,西夏国更急于与宋国讲和。最后,在元昊的加码要求下,宋国把“岁赐”提至“银、绮、绡、茶二十五万五千”,西夏国答应奉宋国为正朔,并在高平寨与保安军设立榷场。

其实,宋国使臣前往,西夏国只是在宥州“接待”他们,从来未到过兴州(银川),未到过兴州(银川),“元昊帝其国中自若也”,当年其父李德明还会在宋使来时把“皇宫”内的匾额暂时撤下来一会儿,元昊索性连这道手续也免了,根本不让宋使入“首都”。宋夏议成。当年十月,辽夏二国开始大打出手。

河曲之战的过程

辽兴宗本人怒气冲冲,连出三路大军,共十万精兵,渡过黄河,直朝西夏国境内杀来。大军一直前进四百里,未遇任何抵抗。最终,辽军在贺兰山北麓发现元昊部队,辽军纵兵进击昊部队,把夏军杀得大败。元昊与宋军打惯了胜仗,初遇和自己实力差不多的辽军,自然压力倍增,尤其是当他看到辽国源源不断的增援士兵,心中大惧。

于是,元昊又使缓兵计,派使臣向辽兴宗谢罪请降。辽兴宗想见好就收,其臣下韩国王萧惠等人不答应,劝辽圣宗,一鼓作气,扫平元昊,以免日后他再生祸患。思来想去,辽兴宗点头。于是,辽国的韩国王萧惠为前锋,又朝元昊西夏国军杀去。元昊见势不妙,边撤退,边坚壁清野,烧掉一路上凡有的粮草和居所,连撤一百里之遥。

这种焦土政策管用,辽国十万大军本来要以战养战,这样一来,后勤顿失保障,人粮马料皆成大问题。特别是辽国战马,因缺草料,病亡大半。元昊又恰如其分地派人“请降”。辽国君臣正在大营计议,元昊忽然发起猛攻,直袭萧惠大营。萧惠不孬,忙整军出战,把元昊又打得败退。

辽军正待追击,忽然天起大风,吹扑向辽军。古人迷信,契丹人更是信神信鬼,大风一吹,兵将皆心惊肉跳,一时军中大乱。元昊已经习惯了自己地盘上这种风沙乍起的天气,立刻命夏兵反攻,把辽军打得大败,俘获数十辽国贵族大臣,辽兴宗本人只与数十骑勉强逃脱,差点成为这位妹夫的阶下囚。

河曲之战的结果

此次大战,发生于河曲(今内蒙伊克昭盟),故称“河曲之战”。据《辽史?伶官传》所记,辽兴宗败后,苍惶逃命,其身边有个戏子名叫罗衣轻,生死关头还挺幽默,趁着辽兴宗驻马喘息时,刻意搞笑:“陛下您看看鼻子还在吗?”夏辽之间发生战争,夏人总爱把被俘的辽人鼻子割掉再放归,罗衣轻以此为笑乐想逗辽兴宗开心。

辽兴宗此时刚捡得一命,听罗衣轻如此说,怒上心头,叱命旁人(卫士无多)把罗衣轻宰了。时为太子的辽道宗赶紧解劝:“插科打诨的不是黄幡绰(有名的搞笑戏子)”罗衣轻顺口接声:“行兵领队的也不是唐太宗”,仍旧不肯服软,继续拿辽兴宗找乐。辽兴宗闻言也笑,知道此次大败全是自己该断不断。

1044年的河曲之战以李元昊的西夏完胜而告终。在辽国北军溃败之前,无所作为的南路军就已经坚持不住而先行后撤。至于漫无目的的中路军,也在得到战败消息后迅速东撤。辽国也因此遭遇了建国以来的重大失败之一。

然而,西夏并未获得决定性的胜利。除去因战败和后勤困难而死的数千士卒,辽军的主力依然健在。而且因为战争完全发生在西夏境内,对于辽国本身的生产没有任何影响。西夏人却因为大面积军队调动和焦土战术,损失了很多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对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小国而言,这样的胜利是非常具有危害性的。

辽军虽然被暂时击败,却在战斗中体现出超过西夏军队的战斗力。就连李元昊精心培养的铁鹞子具装骑兵,都无法抗衡辽国骑兵的打击,其他地方部队就更不可能在正面交战中获胜了。人口有限的西夏根本拿不出打长期消耗战的军队。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铁鹞子:虽死不坠马的恐怖西夏重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铁鹞子的介绍铁鹞子,西夏景宗李元昊所创立的重装骑兵部队。除了用它作为西夏最高统治者的护卫、仪仗外,后来发展成为西夏的主力军,作为冲锋陷阵、突击敌阵的“前军”。西夏以武立国,军队以骑兵和山地重步兵最为著名,骑兵中尤以重装铁骑平夏铁鹞子战斗力最强。铁鹞子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

  • 二战各国战死的最高将领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战死的最高将领是张自忠将军,在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轻率部队和日军交战,不幸中弹身亡。美国战死的最高将领是麦克奈尔中将。在诺曼底登陆时,这位中将亲自前往前线视察,结果被飞过头顶的美国轰炸机误以为是敌人,于是炸弹便往麦克奈尔中将的脑袋上招呼……苏联战死的最高将领是瓦杜丁大将。1944年2

  • 没藏讹庞:借刀杀人谋害李元昊的西夏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没藏讹庞的介绍没藏讹庞(?—1061),夏景宗李元昊宠妃没藏氏之兄。西夏权臣之一。夏国自李元昊死,三大将各拥强兵,讹庞犹知顾忌。此时独揽朝政,手握兵权,也不把年幼的谅祚放在心上。李谅祚即位时,年纪实在太小,西夏的大权掌握在他的生母没藏太后和舅舅没藏讹庞的手里。没藏讹庞掌权后派兵侵占了宋朝麟州西北屈野

  • 李煜降制示尊:向宋太祖示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降制示尊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屯兵汉阳,李煜非常恐惧,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遣其弟郑王李从善朝贡,上表奏请罢除诏书不直呼姓名的礼遇,太祖同意,但扣留李从善。同年,有商人告密,宋军于荆南建造战舰千艘,请求派人秘密焚烧北宋战船,李煜惧怕惹祸,没有批复。时国家形势紧迫,李煜忧心似

  • 五代十国到底有多乱 没有几个人可以了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而到了唐末,前面说过,各地节度使各自为政,唐王朝已经是名存实亡,契丹开始蠢蠢欲动,希望借着各藩镇混战之际能谋得些渔翁之利。在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首领后,契丹战士们更是摩拳擦掌,想要南下掠夺一番。然而阻隔在他们面前的还有一道天堑,那就是幽州。幽州古称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其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河北

  • 徐庶不愿意回来辅佐刘备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徐庶不回刘营有三条理由徐庶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次要人物,是为诸葛亮的出山作铺垫的,但他的形象被写的十分生动,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关于他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字元直,少时好学击剑,曾为人报仇杀人,被官府缉捕,逃脱后化名单福,折节学文,大成之后,刘备拜其为军师,小显身手,即退了来攻的曹

  • 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代十国在907年—979年之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的时期。在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960年,后周赵匡胤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同时在唐末、五代及宋初这个阶段,中原之外存在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

  • 历史上唯一被强行逼上龙椅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位的诱惑力不知道让多少人头破血流、魂断九泉,演绎了多少了惊心动魄的厮杀、肝脑涂地的夷戮和腥风血雨的战争,最终成功者甚少,失败者却不胜枚举,可见,为了做皇帝,得付出了一定的沉重代价。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位本是皇位继选者,但又自愿让位,不想做皇帝的人,后来被强行地逼上龙椅,做了皇帝,他

  • 揭秘五代十国和唐朝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属于较为出名的一次乱世,如果以唐朝覆灭为五代十国的历史起点,那么这场乱世的结束则是在七十年后的北宋时期。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便可以发现,这场被史书称为“大坏极乱”的乱世,有着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因为,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五代乱局同唐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五代乱局从

  • 闽国君主闽惠宗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延钧(?-935年),又名王鏻(又作王璘),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君主。王审知次子,王延翰之弟,原任泉州刺史。公元927年,杀兄王延翰自立。公元933年,王延钧称帝,改年号为龙启,国号"大闽"。公元935年,被其子王继鹏所杀害。死后谥号为惠皇帝,庙号太宗(一作谥号齐肃明孝皇帝,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