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吴:五代十国时期亡于南唐的割据政权

杨吴:五代十国时期亡于南唐的割据政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877 更新时间:2024/1/29 15:12:53

杨吴的历史

发迹庐州

唐乾符年间(874年-879年),江淮群起而反,杨行密因参加造反被抓获,刺史郑棨以其相貌奇特,解绑放走。后来杨行密被庐州府募为州兵,在和秦宗权的战斗中经常立功,很快就被升为队长,不久又被派区戍守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

一年后期满回到庐州,都将因为不喜欢他要他再次出戍。杨行密杀都将,统率州兵,自号八营都知兵马使。庐州刺史郎幼复逃去,他占据庐州。唐中和三年(883年),杨行密被唐廷招抚,被封为庐州刺使。

淮南争霸

唐光三年(887年)四月,淮南都将毕师铎在扬州发动兵变,囚禁淮南节度使高骈,并召宣州秦彦进入扬州(今属江苏),杨行密欲救高骈却不能进入扬州,屯军于蜀冈。毕师铎率兵数万攻打杨行密,毕师铎大败,单骑逃回扬州城,并杀死高骈。杨行密进攻西门,秦彦及毕师铎逃奔到东塘,杨行密于是进入扬州。

秦彦及毕师铎还师东塘,与秦宗衡联合,杨行密闭城不敢出。不久秦宗衡被偏将孙儒所杀,孙儒攻破高邮,并杀死秦彦、毕师铎,合并他们的军队。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孙儒攻陷扬州,于是杨行密退到庐州。

唐龙纪元年(889年),杨行密攻下宣州,唐朝拜杨行密为宣州观察使。唐大顺二年(891年),攻取滁州、和州。唐景福元年(892年),攻取楚州;同年五月,杨行密在宣州城下,大破孙儒军,斩孙儒;同年八月,杨行密再入扬州,唐朝拜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

唐乾宁二年(895年),加拜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王。升州刺史冯弘铎前来归附。杨行密又分派人攻下淮河以南、长江以东各州。

徐氏专权

唐天祐二年(905年)冬,杨行密之子杨渥嗣位为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兼侍中、弘农王。但杨渥喜好游玩作乐,其亲信不断欺压元勋旧臣,将领们颇感不安。天祐四年(907年,此时唐已亡,吴不承认后梁,仍沿用唐年号),张颢、徐温发动兵变,控制军政,杨渥大权尽失。

天祐五年(908年),张颢杀杨渥,立其弟杨隆演为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同平章事、弘农郡王。张颢随即又被徐温所杀,至此杨吴大权尽掌握在徐温之手。天祐七年(910年),杨隆演加中书令、吴王。

天祐十六年(919年)晋吴国王,改元武义,自是与唐朝断绝法统。杨隆演个性稳重恭顺,徐温父子专权,不会显露出不平之色,因此徐温也很放心。但也因大权旁落,杨隆演建立吴国后并不快乐,于是放纵自己,以致生病卧床,第二年便去世了。

杨隆演去世后,徐温立其弟丹阳郡公杨溥为吴国王,改元顺义。顺义七年(927年),徐温去世,养子徐知诰继其权位。同年,杨溥称帝。

唐代吴兴

徐温死后,徐温义子徐知诰继任金陵府尹,操纵吴国朝政。933年,徐知诰采纳谋士宋齐丘建议,欲迁都金陵,于是修缮金陵府治为皇宫。935年,吴帝封徐知诰为齐王,次年,以金陵府为西都,广陵为东都。

吴天祚三年(937年),吴帝杨溥让位于权臣徐知诰,杨吴灭亡。知诰改国号为齐,次年,又自以唐室之后,复姓李,易名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历史遗存

杨吴城濠,在今南京市留存有东段。杨隆演主政时期,派徐温镇守金陵,徐温命手下陈彦谦重建金陵城。杨吴城濠即为金陵城人工开凿的护城河,明朝后被误认为是青溪,1949年后又被误认为是秦淮河。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分别是哪五代哪十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后周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的最后一个中原王朝,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建国,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至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共计历经三帝,享国10年。后周开国皇帝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受后汉高祖刘知远重任。郭威是刘知远临死时指定的顾命大臣之一,他奉后汉隐帝刘承祐

  • 玄奘法师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玄奘(公元602—664年),梵文音译名:摩诃耶那提婆,唐代高僧,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袆,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世称唐三藏,意谓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法相宗创始人,为我国杰出之经佛经翻译家、旅行家。13岁出家,遍读佛典。因觉得当时佛典多有出入之处,令人迷

  • 一行禅师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行禅师(公元683-727年),俗名张遂,法号敬贤,号大慧禅师,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唐代高僧,也称为沙门一行、一行阿阇梨,唐人还呼为“一公”。他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风水学家,真言宗将其列为传持八祖之一。一行精通梵文,熟悉印度的宗教文献,同时了解印度在数学与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一行

  • 鉴真东渡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鉴真(公元688-763年),唐朝僧人,江苏扬州江阳县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年),鉴真出生于扬州,俗姓淳于。702年,鉴真入扬州大云寺为沙弥,706年,受菩萨戒,7

  • 程咬金是什么历史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程咬金的经历倒是与演义有些相像,但他可没当过什么“混世魔王”。他先投靠李密,李密手下有八千勇士,分为四队,程咬金领一队。先是打败了王世充,待李密失败后又投靠了王世充。但他看出王世充并非人主,于是与秦琼一起投奔大唐。此后为大唐南征北讨,东挡西杀,以功封宿国公(演义中是鲁国公)。后被李渊猜忌,在著名的玄

  • 陈咬金后来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程咬金后来是怎么死的?程咬金的结局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程咬金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击其歌逻、处月二部落,斩首千余级。十二月,程咬金引军至鹰娑川,遇突厥强兵四万骑,其前军总管苏定方师五百骑驰迎冲击,西突厥大败,追奔二十里,杀获一千五百多人,缴获的战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胜计。

  • 程咬金为何被称为土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程咬金是为隋末唐初大将,其本名为程知杰,曾任内军骠骑,归顺唐朝后上阵杀敌甚是勇猛,镇压起义军,攻击突厥,因此被升职。程咬金年幼时正值隋末时期,隋末帝的荒淫无道和统治阶级的残暴残忍手段激起民愤,最终爆发了这大规模农民起义,年轻热血的程咬金便加入其中为义军,后入李密的部队,成为瓦岗军被器重。程咬金未曾做

  • 唐玄宗李隆基的才华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出生于洛阳,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睿宗第三子(故称李三郎),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李隆基工书,尤善八分、章草,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旧唐书·本纪》称李隆基“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书法工整、字迹清晰、秀美多姿

  • 历史上的宣华夫人生平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朝文帝杨坚有个妃子叫陈氏,是南朝时期陈宣帝的女儿。是陈宣帝最宠爱的公主,成为文帝的宠妃,连个正宫都没轮上,实乃不幸。后来,随着陈氏地位的提高,又成为凌驾于其他妃子之上的特权人物。然而最后她也没能逃脱“儿子”杨广的魔掌,落入红颜薄命的悲剧性结局。陈氏自小聪明伶俐,颇具倾国倾城之貌,故而深得父亲陈宣帝

  • 宣华夫人为什么能得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隋唐的史上有这么一首词,上阙是“红已稀,绿已稀,多谢春风著地吹,残花离上技。得宠疑,失宠疑,想象为欢能几时,怕添新别离。”下阙是“雨不稀,露不稀,愿化春风日夕吹,种成千万枝。思何疑,爱何疑,一日为欢十二时,谁能生死离。”而写下这首词的人是隋朝的隋炀帝杨广,因思念对宣华夫人所做的。宣华夫人就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