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两国之间处理外交的方式

春秋时期两国之间处理外交的方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073 更新时间:2024/1/23 1:13:51

不仅仅是现代社会有外交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这么一群人,但那时还未曾有“外交”一说,他们也仅仅被称为“说客”,不过神奇的是,手无缚鸡之力,只逞口舌的他们,仅凭两片薄唇,竟能比得上千军万马,看看这些说客是如何挥斥方遒的吧。

一、晏子使楚、不辱王命

春秋时期,周天子影响力不足,大国诸侯逐鹿中原,小国只得俯首称臣,暗自蓄力。自齐桓公首霸以来,诸侯之间对于霸主的地位可谓是摩拳擦掌,然而齐国自从齐桓公身亡后,却没能再出一个复兴霸业的国君,霸主的地位拱手让人不说,国内局势又时常动荡不安,仅仅能自保,逐鹿中原成了一个破灭的梦想。

继齐桓公后又过了好几代,齐景公即位了,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景公也基本成熟了,政治经验日益丰富,在一批忠贞之士簇拥下,齐景公为重复霸业,制定了“联楚抗晋”的策略,“晏子使楚”的经典故事便是就此开始的。

所谓“弱国无外交”,为了抗衡晋国,晏婴受命出使楚国,但此时的齐国是桓公百年之后的齐国了,齐国称霸的盛世已过,而楚国作为新贵,自从庄王一鸣惊人以后,迅速跃居五霸之列,国力日强,骄横日甚。

在楚强齐弱的态势下,晏子代表齐国使楚,受到楚王三番戏弄嘲讽,然而晏子面对楚国故意引他从狗洞入城、刁难齐国无人、故意找来一个犯了盗窃罪的齐人的戏弄,以“使狗国者从狗门入”、“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既回应了楚王“无礼”的刁难,又维护了自身与本国尊严,一番争辩下来,楚王不得不认输,赔笑说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二、夜缒而出、智退秦师

晏子使楚,虽是楚强齐弱,楚王有盛气凌人之势,然而齐国作为临海大国,趁鱼盐之利,雄风犹存,在诸侯争霸中,仍处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朝楚暮晋”的郑国却没有这么好的命,昔日晋楚争霸,郑国站错了边,城濮之战中楚军大败,援助了楚国的郑国预感大事不妙,妄图与晋国修好,晋文公倒也大度,“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看似两个重修盟好。然而还未等郑国高兴太久,“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事实证明“弱国无外交”,盟约不过是一纸空文,为求和,年迈的烛之武夜缒而出,只身入秦。

秦国答应晋国一同攻郑不是没有道理的,晋国与楚国争霸实则是争夺对外扩张的机会,秦国也要争霸,也要对外扩张,不属于两国同盟的郑国便是最好的筹码。

而且秦晋素来交好,郑国既然无礼于晋,作为晋文公的老丈人,秦穆公也不会袖手旁观,因此两人一拍即合,发兵攻郑“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见秦穆公后,以“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等说明亡郑、利晋之弊,最终使得秦穆公与晋文公双双退兵,“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得以广为传唱。

三、横成秦帝、纵则楚王

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战国时期,诸侯的争霸战争转变成了兼并战争,强国愈强,弱国覆灭,曾经有百余诸侯国的春秋,到了战国便只剩下十几个国家。

正是这样的背景下,为纵横家们提供登台演出的机会,乱世搅局,他们反复无常,自己利益为大;自成两派,他们互相诘难,各有胜负;他们奔走列国,动以利害、巧辞服人,可以说是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合纵派的苏秦与连横派的张仪了。

合纵鼓吹者苏秦辗转六国,倡导“合众弱以攻一强”,以山川地缘、政治姻亲等原因为凭,借山东六国的合力抑制秦国势力的扩张,以此挽救和维护原有的均势,效果极佳。

而连横倡导者张仪也不甘示弱,看出合纵之弊后以“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的连横策略拆散合纵联盟,在秦惠文王的支持下张仪继续以“横强”游说六国,凭借两瓣薄唇竟说服六国纷纷臣事秦国,要不是秦惠文王早逝而秦武王不喜张仪,使得六国又背弃连横盟约,估计秦国能更早统一六国了。

我国历史中有名的“外交家”不乏少数,能参与到同外国的交流,想必他们一定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策略已经其他的过人之处。

然而国家之间的外交是危险的,稍有不慎可能会给本国带来毁灭性打击,甚至在面对强权主义与霸权政治时,他们还要竭力维护国家尊严。想必“帅气迷人”的背后,是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原则的坚守,“国之兴盛,与有荣焉”。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楚国历代国君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鬻熊:商末,鬻熊为周文王火师。熊绎:楚国始封之君。周成王授封熊绎,约公元前一千年出头。(熊绎后历五代六君至熊渠。)熊渠:国势由弱转强。伐庸、杨越、鄂。“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立三子为王,后自去其王。熊挚红(熊渠二子)、熊延(熊挚红之弟)、熊勇、熊严、熊霜(熊严长子)、熊徇(熊严少子)、熊咢。熊

  •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总共有多少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分裂时期,史学家们把这段时期称之为春秋时期,这个时期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乱”。为什么会乱呢?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郑、秦、晋等诸侯国的护卫下把国都从镐京迁到了洛邑,东迁之后的周王室衰弱到了极点,统辖的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

  • 春秋战国十大名将排行榜 第一名实至名归!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十大名将No.5 孙膑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华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

  • 春秋战国时期怎么打仗 打仗还有那么多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的战争需要先下战书,约定时间地点,并且战书的用词谦虚恭敬。双方都会优待敌军使者,要举办宴会迎接,宴会上一定有奏乐和赋诗,使者作为客人也会答谢。1、春秋时代的战争不允许平民和奴隶上战场,他们参战但不作战,主要担任扛行李、喂马、做饭这些后勤工作。担任作战任务的是士,也就是最低一等的成年贵族男子,

  • 楚国八百年为什么起源于淅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楚国王族先祖原为周天子帝师,因教化之功而受封于南阳盆地西南。楚熊氏带领楚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在中原政权与九黎族交界的荒蛮之地(今淅川和西峡)开宗立国,在今淅川建立了始都丹阳。楚政权从为天子镇守南方的一方诸侯逐渐壮大,因姓氏高贵、久居边陲,后擅铸鼎器、自立为王,与中原诸侯分庭抗礼。楚国800多年的历

  • 楚国八百年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楚国八百年》是由中央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央视纪录频道和湖北卫视联合摄制,张晓敏执导的人文纪录片。该片共分为《初生》《觉醒》《受挫》《称霸》《歧途》《劫难》《变革》《涅槃》八集,第一次完整地讲述楚国800年的历史和楚文明。该片于2014年2月24日至3月3日,在CCTV-1、CCTV-9

  • 楚国为什么没有统一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强盛的诸侯国之一,是当时中国疆域最大的诸侯国。楚怀王时期,楚国吞并越国,势力达到了巅峰,楚国占据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霸占了半个南中国,面积高达上百万平方公里。由于当时的亚历山大帝国已经崩溃,孔雀王朝刚刚兴起,楚国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国”。楚国疆域辽阔,物产丰富,

  • 楚国为什么打不过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才取用范围差异秦国:惠文王他不仅重用王族公室的嬴华、赢疾(樗里疾)等秦人,也重用了大量的外籍能臣。诸如公孙衍、张仪、魏章等……秦国唯才是举,秦国强大基本上都是引进的国外人才缔造的,前有商鞅(卫国),现有张仪(魏国),后有魏冉(楚国)、范雎(魏国)、李斯(楚国)楚国:楚怀王并不昏庸,但其可选用的人才

  • 楚国为什么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往古来今天来跟大家说说楚国作为诸侯国为什么要称王?成王时封楚为子爵,封地位于江汉区域,中原诸侯一直视楚国为蛮夷之地,并不待见楚国。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此时中原混乱,楚君熊通趁势攻伐姬姓诸侯随国(随国是侯爵)。随国不敌于是求和。因为西周那会儿楚国出了一个叫熊渠的大佬,他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

  • 楚国八百年观后感1000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部恶补楚文化历史的纪录片。“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作为一个湖南人,这应该是我关于楚国最直接、也最深刻的印象。央视播出《楚国八百年》完全刷新了我对于楚国的所有想象,除了为后人熟知的屈原,原来这个“王朝绵延了800年”,原来“楚人一直是以中原之民自居”,原来“老子与楚国还有关联”,原来“伍子胥与楚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