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弃疾为什么被罢官

辛弃疾为什么被罢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567 更新时间:2024/1/7 5:33:44

1170年,宋孝宗在临安延和殿召见了时任建康府通判的辛弃疾。为了这次召见,辛弃疾挑灯夜战,作了充分的准备。召见时,他向宋孝宗上了《九议》《应问》《美芹十论》等一系列治国强军的良策。特别是《美芹十论》,简直是一部句句精辟的军事专著,从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等10个方面,阐述了南宋对金是否可战以及如何战胜的军事方略。其中许多观点,都是南宋历代名臣名将从未提到过甚至还未曾想到过的,其识见的精当、准确、全面、深远,可以说当时无人能出其右。

辛弃疾虽然提出了如此切合实际的战略,然而,宋金刚刚议和,时机不允许;宋孝宗刚刚因北伐毁掉了仅有的一点兵力优势,他心存犹豫和畏惧;加上宋高宗虽然退位了,但他还想保持安逸的现状,不想拿他太上皇的帽子去作赌注。所以,辛弃疾一腔热血,浑身胆识,换来的只是一声叹息。

之后十数年,辛弃疾先后出任过滁州知州、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等职。在这些任上,辛弃疾作为地方官,薄征赋、招流民、教民兵、屯田地、平盗贼,所治之处,政绩不凡。

1180年,在湖南安抚使任上,辛弃疾以“湖南多盗”为由,开始白手起家创建军队。不久,一支2500人的“湖南飞虎军”组建成功。此军经过他的精心训练后,军纪严明,军备精良,军力强大,成为南宋地方武装中最著名的一支劲旅,《宋史》称其“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然而,辛弃疾直率果断的性格和对于北伐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对外胆怯、对内倾轧的政治氛围中,却成了别人眼中的“出头鸟”,关于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的议论甚嚣尘上,一些不满他的人开始在宋孝宗面前弹劾他,他旋即遭到罢官。

从1181年冬天遭到弹劾罢官到去世的20多年里,辛弃疾除了偶有三两年被起用到福建、浙东等地任安抚使外,其他时间基本都在江西上饶带湖边自己兴建的新家——“稼轩”,过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诗意栖居的生活。

诗意栖居,对于常人应该是一种美好,但对于辛弃疾,却是另外一番心境。辛弃疾并非天生的诗人,他天生是一个将士,对于一个手握宝剑时时准备跃马扬鞭上沙场的将士,有马不能驰骋疆场、有策不能行军布阵、有剑不能奋起杀敌、有志不能报效国家,这才是人生最苦闷和最痛苦的事情。

此后20年,朝朝暮暮,辛弃疾时刻都没有忘记北伐,“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这首《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就是他赋闲期间苦闷心情的写照。如果说《鹧鸪天》中所谓“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还只是他的自嘲或牢骚的话,那么那首《贺新郎》中的“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则简直是他浓缩了悲痛和愤懑如雷霆霹雳的呐喊!

在闲得无聊的漫长岁月里,辛弃疾最后真的迎来了一次北伐的机会。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宰相韩侂胄开始起用主战派人士,辛弃疾也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又被任命为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塞京口。

1205年,韩侂胄发动了“开禧北伐”。对这次北伐,辛弃疾虽然精神上为之一振,但此时他已经66岁,年迈体衰,疾病缠身,已经不可能杀敌于疆场了。而更让他忧虑的是,韩侂胄这次北伐主观上是为自己身上贴金,军事准备又不够充分,胜算太少。辛弃疾还因此创作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其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达的便是对北伐的担心。后来“开禧北伐”最后果然以失败告终。

1207年,辛弃疾因病去世,临死口中还在大喊:“杀贼!杀贼!”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1368年9月14日:中国元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368年9月14日(农历1368年8月2日),中国元朝灭亡。1368年9月14日,明朝军队浩浩荡荡开至元大都齐仕门外,攻城而入。元顺帝闻讯惊慌失措,带着他的妃嫔逃离皇宫,远走漠北。这一天,昔日横扫一切的蒙古铁骑沦为了惊弓之鸟。这一天,曾经盛极一时的元王朝轰然倒塌,走到了历史的尽头。1368年的9月

  • 庞吉在历史上真的是奸臣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庞吉是什么人?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我们经常能在各种电视剧中发现,很多的历史上的事情,剧组都会进行最大的程度,去还原这个真实的历史。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宋朝时期的有一个大臣,他所在的年代就是宋仁宗时期,国家安定,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祥和景象。在这个时期就出现了很多的文人能将,

  • 苏轼都有哪些朋友 大文豪的朋友圈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苏轼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巨匠辈出的时代。与其有着深入交往的前辈,如欧阳修、王安石等,都是名垂千古的文史大家。“他的交友非常广泛,既有名人高士,也有贩夫走卒比如酒坊的老板、西市卖药的人等等。”祝勇解释,苏轼和当时的很多文人名士都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除了老师欧阳修等人外,还有学生辈的黄庭坚、秦观等等,都

  • 岳飞死后被埋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142年(绍兴十二年)岳飞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秘密杀害在大理寺的牢狱之中。也是在这个寒寂的夜晚,小狱卒隗顺做了一个勇敢且疯狂的决定:他用布匹把岳飞元帅的尸骨包裹好绑在了自己的背上,在夜幕的掩护下,穿过了重重障碍,冒死翻过了临安城冰凉刺骨的城墙。长途跋涉令隗顺疲惫不堪,但他丝毫不敢懈怠,一口气从城墙

  • 红袄军起义事件始末 红袄军起义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金朝后期,外有蒙古军南侵,内部则孕育着大分裂,内外交困,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而金朝廷在山东、河北等地长期向汉人搜刮土地,腴田沃壤尽入权要势家,黑暗的统治激起广大人民愤怒的反抗,终于引发了较大规模的红袄军起义。红袄军不是一个统一的武装集团,而是多部独立作战且时有配合的民众武装。因成员主要来自自耕农、佃

  • 赵秉文简介:赵秉文仕途生涯怎么样 赵秉文有哪些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金朝的文学,承上启下,大家辈出。而赵秉文最为知名,执掌文坛30余年。而且他拥有中国文人的传统美德,主张学以致用,力行直言进谏,人品、文风皆为一代楷模。但是他早年的一次言行不谨,却令后人常常为他感到遗憾。赵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阳人。从小即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大定二十五年(1186),进士及第。调任

  • 完颜合周任宰相时为何被称作“雀儿参政” ?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金国末期,哀宗夙兴夜寐,一度颇有中兴气象。但他劝人进谏又不愿意别人指责自己的过失,而且没有知人之明,所提拔的大臣,多有昏庸腐朽之辈,最为后人唾骂的是白撒,其次则是宰相完颜合周。完颜合周是金国的宗室,在宣宗朝位至元帅左监军。他出身军伍,但喜欢充斯文,作诗用词粗俗,非但谈不上文采,往往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

  • 金朝灭亡跟白撒有什么关系 白撒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个王朝覆没的同时,会诞生很多力挽大厦于将倾的英雄,也往往会滋生出更多的误国奸臣。金国的灭亡,很多人便把它和白撒这个名字联系到一起。《金史》载:“内族白撒,名承裔,末帝承麟之兄也,系出世祖诸孙。”白撒自幼为奉御,累官知临洮府事兼本路兵马都总管等职,多次参与对宋和西夏的战争,担负金国西部防御几十年,依

  • 金末名将郭虾蟆:郭虾蟆的历史评价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金国最后一座城池的守卫者郭虾蟆,其善射和不屈的民族气节可谓彪炳史册,功照千秋。郭虾蟆(1192~1236),会州(今甘肃靖远南)人,一说名郭斌。他家世代为保护家园的射手。金宣宗时,他与兄禄大都以善射而应募从军。兴定初年(1217),禄大因军功卓著,被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进官一阶,赐姓颜盏,镇

  • 如何评价完颜承晖 完颜承晖为何选择以死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完颜承晖,字维明,本名福兴。从小勤奋好学,贯通经史。承晖出身富贵,但没有沾染贵族子弟的不良习气。他的居室整洁、朴素,经常悬挂着宋朝司马光、苏轼的画像。他常说:“我以司马先生为师,与苏公为友。”平章政事完颜守贞,敬重承晖年少有为,与之成为忘年交。如果一直生长在盛世,完颜承晖很可能成为一位杰出的文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