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明上河图隐藏了哪些危机

清明上河图隐藏了哪些危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973 更新时间:2024/2/20 16:34:42

到《清明上河图》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幅北宋时期著名的画作,在绘画史上也是占有非常高的地位的,至今一直都是研究宋朝时期历史的重要的依据。但是在欣赏画作之,很多人也发现了在画作当中,隐藏着的一些秘密,而且是一些关于北宋灭亡的真相的一些秘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图中到底暗示了哪些灭亡前的危机?

谈起《清明上河图》,众人脑中第一浮现出的比是北宋汴京以及其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华盛景。是的,看图说话是人的本能,透过《清明上河图》,直面而来的就是北宋都市的繁华气息。但如若细致观察,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你从中便会有不同的获得,不同的感悟。那么这幅绝世佳作在表露北宋繁华的同时,又对其社会现状中所存在的弊端有揭示呢?

1.盛世之下的民生国情

画卷作品对于我们研究古代民俗风情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将张泽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进行划分,又可分为汴京城郊自然风光、汴河两岸繁华场景以及汴京城内街市的盛世状况。在这三部分图示中,都有着共同便是“人”。《清明上河图》的全,又表现在其中所刻的主体,那画的社会各阶级的社会群体,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阶下平民,其在里面皆有展现,形象的刻画入木三分。

进入画卷,走进汴京都市。眼前浮现的既有鳞次栉比的建筑,恢宏壮阔的街道景观,人流如麻的市井街道、宏伟华丽的城楼、彩楼。除此之外,当然也有让人把不容忽视的简陋屋舍,而在这些简陋屋舍之中,茅屋又多于瓦屋。其实对于这一显现的存在,也并不是多奇怪,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二八定律似乎都存在,贫富差距也尤为明显。

而这一点也是张择端的高超之处,不为过分彰显北宋都市的繁华而将一些细节略去。在《清明上河图》中,我还注意到张择端所集中刻画的四个乞丐。在汴京城门东面的护城河桥段如此繁华的一段,张折端对四个乞丐的集中刻画,显然是对当时期乞讨现象的真实显露。

第一个乞丐,他是一个残疾人。他就这样静静的坐在离城门不远处的地上,以祈求行去匆匆的路人能够驻足一会儿,对其施以微薄补助。眼光移至这位乞丐的周边,旁边各色行人,又挑担的,有赶路的、也有驻足停留的。其中都不乏有同情之人看着他,而一位骑驴戴帽远去的妇女也不忘回头回望他一眼。

第二个乞丐与第三个乞丐,他们是两个一大一小的孩子。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渴望,并不时伸出双手栏杆外观景之人乞讨,好在一位好心的观景之人侧身递给了大孩子一些钱。

第四个乞丐,是一位失去双臂的之人。此刻的他正身处骑驴老者与一辆牛车之间,似在说话,或是无言相对。当然,这也只是我的观后所想,具体还有待考证。

行乞现象不管在哪朝那代,都存在有。但从宋朝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繁华程度而论,在繁华的汴京街头仍大量存在行乞形象,和积贫现象却值得深思。对于张泽端在此处的特写,有人说,这是一种“画柬”,以画为书,将社会尚存弊端加以反馈,同时也是对统治阶级安于享乐,不问民间疾苦的讽刺,针对宋徽宗蔡京等“丰亨豫大”的讽刺。

清明上河图隐藏了宋朝的危机,究竟有什么秘密?

2.城中管理松弛

汴京之繁华,大家有目共睹。透过《清明上河图》密密匝匝的人流映入眼帘,人潮汹涌,街道之人都是擦肩而行的。再将目光转向造型独特、犹如一弯长虹的汴河虹桥。我想看过《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人对这座桥都会深有印象。为何呢,首先,它是一座木桥;其次,便是这座木桥上的人流量。

在众人眼里,一听到木桥,首先要怀疑的就是它的坚实度,和承载能力、抗震性等问题。说实话,我在得知它是一座木质桥的时候就被吓了一跳。在我的概念里木桥自是没有石拱桥来的坚固。所以我很是怀疑,如此多的人集在如此一座木桥上真的不会有安全问题吗。后来在考据了《渑水燕谈录》后也就被古代工匠们的智慧所折服了。

但在这里,我们要着重讨论的是此时汴京城内的人流量管理问题。此刻汴京城街头内的人流量已经超出预算,但显然,我们并没有在图中看到有官府人员在城中维持秩序。众所周知,在城中人流量密集之处,极易出现幺蛾子,比如斗殴或是踩踏事件等都不是不可能发生的,若没有专门的官府人员在周边进行秩序维护,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3.城中治安问题

将目光转至城门,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城楼之中空无一人,也没有任何防守,城门打开,城内和城外之人都是可以自由进出的。这在古代来说可谓是大忌,假若来的是刺客、间谍或其他不法分子那后果可想而知。

4.官兵懒散税务重

在画卷中的军酒输送站旁边是一家税务局,而在这税务局的门前,有四个车夫正在交税,但从细节观看,他们看起来似乎特别苦恼。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晖解释说,他们显然是嫌当时的税额过高了。原由便是当时的统治者宋徽宗开凿运河,在这劳民伤财的情况下,国内的税额蹭蹭的往上飙,人民简直苦不堪言。

出了城后,也许你会发现怎么有一匹马在院子里懒散的卧着呢,而门口则有九个人或坐或斜躺,旁边也同时放有类似于公箱的东西。也许你会质问,这些人究竟是干嘛的,从公文箱来看,不会是传送文件的官兵吧。

没错。《隐忧与曲柬》中解释说,他们其实是一队专门给朝廷传送文件的队伍。而他们在门口呈现这种状况,其实是在等他们的顶头上司,由于等了好久,上司都没见出来,所以就就地坐卧了。由此可见,北宋官员的办事效率还是让人哭笑不得。

总而言之,每一幅古代画卷其对于现今人们参考古代人文生活,风俗民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其中不管是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都是不可估量的,而其中所包含的内涵和所刻画的北宋汴京城之繁华盛世的同时,也通过细微之处将北宋汴京繁华面纱下的弊端揭露无疑,对于我们后人考究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等情况提供了巨大的借鉴意义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庚戌之变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庚戌之变”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元朝灭亡之后,残余势力逃亡漠北。此后遁避漠北的蒙古势力和统一中原地区的明王朝之间冲突不断,双方不断爆发战争,难以建立持续的和平关系。在元朝时期,蒙古人统一了中国,享受到中原地区丰富的物资供给,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在北遁漠北之后,由于失去了这些物

  • 苏辙是怎样解决回河之争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任制置三司条例

  • 澶渊之盟的具体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澶渊之盟的具体内容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但辽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

  • 苏辙为何要反对青苗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青苗法,亦称“常平新法”,是中国宋朝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由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施行。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时,王安石为相,与陈升之管三司条例司,命苏辙入三司条例司。吕惠卿依附王安石,苏辙和他讨论时多有抵触。王安石拿《青苗书》让苏辙仔细议论,说

  • 辛弃疾为什么被罢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170年,宋孝宗在临安延和殿召见了时任建康府通判的辛弃疾。为了这次召见,辛弃疾挑灯夜战,作了充分的准备。召见时,他向宋孝宗上了《九议》《应问》《美芹十论》等一系列治国强军的良策。特别是《美芹十论》,简直是一部句句精辟的军事专著,从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等10个方

  • 1368年9月14日:中国元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368年9月14日(农历1368年8月2日),中国元朝灭亡。1368年9月14日,明朝军队浩浩荡荡开至元大都齐仕门外,攻城而入。元顺帝闻讯惊慌失措,带着他的妃嫔逃离皇宫,远走漠北。这一天,昔日横扫一切的蒙古铁骑沦为了惊弓之鸟。这一天,曾经盛极一时的元王朝轰然倒塌,走到了历史的尽头。1368年的9月

  • 庞吉在历史上真的是奸臣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庞吉是什么人?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我们经常能在各种电视剧中发现,很多的历史上的事情,剧组都会进行最大的程度,去还原这个真实的历史。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宋朝时期的有一个大臣,他所在的年代就是宋仁宗时期,国家安定,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祥和景象。在这个时期就出现了很多的文人能将,

  • 苏轼都有哪些朋友 大文豪的朋友圈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苏轼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巨匠辈出的时代。与其有着深入交往的前辈,如欧阳修、王安石等,都是名垂千古的文史大家。“他的交友非常广泛,既有名人高士,也有贩夫走卒比如酒坊的老板、西市卖药的人等等。”祝勇解释,苏轼和当时的很多文人名士都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除了老师欧阳修等人外,还有学生辈的黄庭坚、秦观等等,都

  • 岳飞死后被埋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142年(绍兴十二年)岳飞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秘密杀害在大理寺的牢狱之中。也是在这个寒寂的夜晚,小狱卒隗顺做了一个勇敢且疯狂的决定:他用布匹把岳飞元帅的尸骨包裹好绑在了自己的背上,在夜幕的掩护下,穿过了重重障碍,冒死翻过了临安城冰凉刺骨的城墙。长途跋涉令隗顺疲惫不堪,但他丝毫不敢懈怠,一口气从城墙

  • 红袄军起义事件始末 红袄军起义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金朝后期,外有蒙古军南侵,内部则孕育着大分裂,内外交困,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而金朝廷在山东、河北等地长期向汉人搜刮土地,腴田沃壤尽入权要势家,黑暗的统治激起广大人民愤怒的反抗,终于引发了较大规模的红袄军起义。红袄军不是一个统一的武装集团,而是多部独立作战且时有配合的民众武装。因成员主要来自自耕农、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