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搞暴力拆迁:违者立斩不赦 3天打造沿海无人区

康熙搞暴力拆迁:违者立斩不赦 3天打造沿海无人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651 更新时间:2023/12/12 16:26:12

康熙皇帝曾被世人称颂为“一代圣主”。有历史学家甚至称其为“汉文帝以来的第一个好皇帝,亦是一部二十五史中,惟一了解西方文明、尊重科学精神的一个皇帝”。当然如何全面评价康熙其人,不在本书叙述的范畴。但是,如果从海洋的角度来讲,特别就其“迁界”留给国家、民族的后遗症而言,这个评价就该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诚然,康熙坚持收复台湾,实现江山一统,应当高度肯定。1683年,他派遣施琅率领战舰300艘,精锐水师2万人,大举进攻澎湖。经过7天激战,逼退了郑经部署在澎湖的兵力。不久,郑经的儿子郑克塽派人前来乞降,清军顺利进驻台湾。清政府同时接受施琅建议,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隶属福建省,在清朝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密切了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与此同时,康熙遏制沙俄扩张,亲征新疆准噶尔,击败噶尔丹,使蒙古土尔扈特臣服清朝,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也功不可没。

但认真回顾一下,台湾、澎湖当年的丢失,根子即在明朝政府对海洋的背弃。自文、宣之后,所有的大明皇帝,既对海上滚滚而来的巨大商机不闻不问,也闭眼不看从海上步步逼近的严重威胁,西方殖民主义者赶走这个来了那个,这个抢走这个岛屿,那个抢走那个岛屿,全都没当一回事儿。待荷兰人将偌大一个台湾岛从眼皮底下夺走,朱元璋的这些灰孙子们才傻了眼,然国运式微,已经没了脾气,只能以崇祯吊死在煤山的一株歪脖子树上作了结。照理说,以康熙之精明,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该很好反思前朝丢失台湾的深刻教训,认真思索老对手郑成功在海上与其长久相持的奥秘,从中好好领悟背海而衰、向海而兴的治国之道。敢于学习和汲取对手的长处,那才是名副其实的圣者。

说也奇怪,康熙有宽大胸襟肯定郑成功对前朝的忠诚,留下一副脍炙人口的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但他却无开阔视野去接受这个老对手重视经营海洋的成功战略,而且反其道而行之,郑成功爱海他恨海,郑成功视海路为活路,他视海路为绝路。他在与郑家军多年的征战中,居然听了郑氏降将黄梧的馊主意,不但杀郑芝龙坚定了郑成功反抗到底的决心,还继续秉承明朝禁海杜绝民船通匪的败招,进而坚持实施长达20余年的“迁界令”,像赶鸡鸭一样,将世代久居海边的百姓全部撵走,制造了空前绝后的沿海无人区。现在冷静下来分析,清朝开国之初在东南沿海颁布“迁界令”,无论从军事还是政治、经济的角度,似乎都找不出像样的理由来。惟一的解释,就是出身游牧的满清皇室贵胄,因对大海的陌生而产生了对大海的恐惧;或者是太过相信自己在兴安岭、长白山围猎的本领,以为只要有了沿海无人区,就好比在一片草原上张开了大网,逮郑成功会像逮围网中的狍子、兔子。康熙和乃父顺治被深山老林锁住的脑袋瓜怎么也想不到,你把大海当藩篱它就是禁锢你的藩篱,你把大海当通衢它就是任你纵横驰骋的通衢。

标签: 康熙暴力拆迁违者立斩不赦3天打造沿海无人区

更多文章

  • 隋炀帝杨广曾经聪明多才为何却成了大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炀帝,杨广,曾经,聪明,多才,为何,成了,昏君,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其实不见得个个都是昏庸之辈。乐不思蜀的阿斗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毕竟是少数;其他即使如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也就是心思没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论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他们中间的某些人,恰恰是因为太聪明了,结果倒成了昏君,而且是比上面提

  • 解析三国谋臣司马懿是如何一步步篡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解析,三国,谋臣,司马懿,如何,步步,篡位,司马懿,如何,篡

    司马懿如何篡位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虽然三国时期曹魏一族的政权很大,但是从史实来看,司马懿一族统一了三国。了解司马懿的生平经历后,那么司马懿为什么能篡位呢。如今,在很多史书资料中,都有讲述司马懿为什么能篡位的缘由。司马懿剧照事实上,从历史资料来看,篡位的并不是司马懿,而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

  • 古代选妃通过什么方法来验明处子之身?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选妃,通过,什么,方法,验明,处子,之身,历史上,早的

    历史上最早的婚前裸检是东汉建和元年汉桓帝刘志册立皇后期间的事。据《汉杂事秘辛》记载:东汉建和元年四月丁亥(公元147年5月26日),汉桓帝刘志继位快一年,正忙着册立皇后事宜。刘志能够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他和大将军梁冀的妹妹梁莹订有婚约,只是还未正式成婚。质帝刘缵驾崩后,梁氏兄妹就把刘志推出来继承了皇

  • 揭秘:解忧公主是如何拖垮整个匈奴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揭秘,解忧,公主,如何,拖垮,整个,匈奴,匈奴,多年来,一直

    匈奴多年来一直是汉朝的心腹之患,从高祖开始,到武帝,到宣帝,为了这个恶邻操碎了多少心,牺牲了多少生命,耗费了多少民财。而匈奴,也未必好过。这种对抗,在一个女人的努力下,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这个女人,既不是吕后,也不是名声更大的嫁到匈奴的王昭君,而是嫁到乌孙国的解忧公主。和亲其实并不像期望中的作用影响

  • 当年韩信如果反刘邦 成功率倒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当年,韩信,如果,刘邦,成功率,倒底,多大,当年,韩信,如果

    当年,当年韩信如果听蒯通之言,楚汉争霸时自立,反刘邦,韩信谋反成功的可能性成功率倒底有多大?我个人认为百分之九十以上。基本上是可以成功的。为何?理由非常简单,看一看韩信手中的兵你就知道了,刘邦惨败于项羽后,闯韩信军营夺韩信帅印,留下多少汉兵给韩信?二千人,仅仅只有二千人,而之后韩信手中有多少人,三十

  • 韩信其实不是刘邦杀的 杀害韩信真正的凶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韩信,其实,不是,刘邦,杀害,真正,凶手,韩信,死后,刘邦

    韩信死后,刘邦的表现是“且喜且悲”,喜是真的,悲也是真的。刘邦对韩信的情感也是真的。如果认为刘邦会去杀韩信,那就真没理解透刘邦这个人,刘邦这个人,很记仇,王陵对大汉够忠心吧,但因为归汉的时间晚,最终很晚才封侯。但是要记住,刘邦也是实际主义者,对自己有威胁的,除之而后快,对于自己没有威胁的,往往视情况

  • 雍正如何提高行政效率:让军机大臣们跪着承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雍正,如何,提高,行政,效率,军机,大臣,跪着,承旨,紫禁城

    紫禁城的乾清宫广场西侧,靠近隆宗门,有一排简陋的平房。与金碧辉煌的宫殿相比,它颇显寒酸,游客们也大多会忽略它。然而,别看它不起眼,它却是大清帝国一百八十余年的决策中枢——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起因于一场战争,军机处为清朝独有,首创者乃雍正帝。雍正为何要设立这么一个机构?根本原因是想有效发挥君主集权的优

  • 汉初赵王两毒死两自杀 还有一个竟被饿死在家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初,赵王两,毒死,自杀,有一个,饿死,家中,汉初,为了,拱

    汉初,为了拱卫王室,刘邦继承了周朝分封制,将自己儿子分封在全国各地,组建封国。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我们今天的要讲的这个赵王。这里的赵王,并不指人,而是指封号。赵王这个封号在汉初可谓凶名赫赫,汉初,所有被封为赵王的人,无力例外,皆不的善终。最初的赵王,我们姑且称之为赵王一代,姓刘名如意,他是刘邦与戚夫人

  • 项羽没烧阿房宫竟为了和虞姬的欢乐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项羽,没烧,阿房,宫竟,为了,虞姬,欢乐,唐代,杜牧,名篇

    唐代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篇《阿房宫赋》成了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的证据。《史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寝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中并没有记载项羽火烧阿房宫,史记中只提到“........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然而,

  • 刘邦做的这三件事情 注定了他和韩信水火不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邦,三件,事情,定了,韩信,水火,不容,刘邦,建立,西汉

    在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的过程中,淮阴侯韩信可谓是就杰出、最重要的军事统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大汉王朝。然而,在他们合作的过程中,刘邦对韩信做出的三件事情,注定了他们之间的隔阂和最终的分崩离析。刘邦被封为汉王的第三年,他趁项羽远征齐地的空隙,率领五十六万大军突袭了项羽的老巢——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