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如何应对雾霾 古人如何避免雾霾天

古代如何应对雾霾 古人如何避免雾霾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945 更新时间:2024/1/3 18:44:54

入冬以来,雾霾天断断续续地光临。天气预报中,空气污染指数不断在“轻度、中度、重度”之间变化,提示出门在外的人们需有必要的防护措施。那么,在遥远的中国古代,人们是怎么注重环保的呢?

很多人认为古代空气好,没有雾霾。其实,据史料记载,那时候也有雾霾,而且还不少。但那都是刮大风带来的漫天扬尘,现在咱们玩得“高档”了,不刮风才雾霾满天,刮风了空气反倒好了。在许多古装剧中,经常能看见战时焚烧大片山林农田,然后就是漫天烟雾的镜头,这就是当时的环境污染。比如电视剧《孙子大传》里,烟雾弥漫的场景真不少。现在就来看看古代怎么搞环保。

环保理念

管仲荀子都说不能过度向大自然索取

环保理念最初是由中国古人提出来的。战国时期的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人们,草木开花结果的时候,不能砍伐山林,践踏和破坏草木的生长。荀子虽是赵国人,但一直在齐国的稷下学宫任祭酒一职。“稷下学宫”属于齐国的一所高等学府,“祭酒”和今天的首席教授差不多。荀子的环保理念在当时先进的齐国得到了认可。

比荀子更早提出环保理念的人是齐国的上卿管仲,“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他的话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中算是尖端了,直接、犀利,意思是环保搞不好,老百姓幸福生活指数不高,是不能胜任管理国家这个岗位的,看来这和环保考核结果直接挂钩。史上记载,很多朝代如果出现了严重的雾霾,皇帝往往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过失。当然,这也和当时皇帝迷信天象有一定关系。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环保理念,比如“春禁”在现代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无杀伐,无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就是说春天不要杀伐,不开挖大丘陵,不焚烧大沼泽,不砍大树,不开凿大山,不放大火。比如,冬天没有降雪,来年春天又少雨水,天气异常干燥,雾霾这时心情特好,说来就来了,“天昏而难见日,路人皆掩面而行”。古人说,尘土像雨一般的下,一时很难消散。环保是民生的一部分,管仲这么卖力的倡导环保理念,齐国成不了“春秋五霸”之首,才怪呢。

“环保机构”

“环保部”是舜设的,第一任“环保部长”伯益很称职

最早的环保理念在中国,那么最早的“环保机构”也在中国,叫“虞”。“虞”,是机构名也是官衔名,他干的活儿和今天的环保部差不多,可能管理范围更大,山、林、川、泽等都是“虞”要过问的。虞是舜时期设置的。舜改革了行政机构,把责任细分到人。虞在新的行政机构“九官”中管得最宽。舜在位时,国号称“有虞”,历史上尊他为“有虞氏帝舜”。这个“虞”字到底怎么来的?估计和他设的“环保部”虞,有点儿关系。

环保部“虞”的第一任“环保部长”叫伯益,朱、虎、熊、罴4人为“环保部副部长”。伯益是舜直接委任的。传说,当时舜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问谁能帮他掌管山林、川泽、草木、鸟兽,大家一致推荐伯益。伯益是当时名气很大的环保专家,他带着四个助手常年坚持在一线勘测、考察,对环境保护做得头头是道。伯益还是治水专家

标签: 古代如何应对雾霾古人避免雾霾天入冬以来雾霾

更多文章

  • 曹操称他比荆州还重要的三国最牛间谍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他比,荆州,重要的,三国,最牛,间谍,刘表,称他,异度

    刘表称他:“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而曹操在获取荆州之时却感叹:“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他就是三国时期身在刘营心在曹的著名挺曹派人物蒯越。不过很神奇的是,蒯越在刘表手下时,为曹操夺得荆州立了大功,算得上是三国时期最牛X的间谍,而当蒯越真正跟随曹

  • 揭秘古代女子是如何走上皇帝的龙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揭秘,古代,女子,如何,走上,皇帝,龙床,古代,女人,如何

    古代女人如何嫁给皇帝,这恐怕是很多人好奇的事情,作为民间女子,想嫁给皇帝无疑是件难事,那么,如何做才能俘虏皇帝的心呢?今天,小编就从古代文化中为你揭秘皇帝如何娶老婆!感兴趣的朋友们也不妨一起看看吧!古代女人如何嫁给皇帝“三千佳丽”是形容中国古代的后妃宫女之多的最具代表性的词语

  • 三国名将吕布为何落下“三姓家奴”的恶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名将,吕布,为何,落下,三姓家奴,恶名,吕布,个人,大

    吕布这个人,大家是很熟悉,吕布自姓吕,后来拜丁原作义父,改为姓丁,后来又从董卓,又改姓董。于是便有了“三姓家奴”这个称号来讽刺他的反复无常。 《三国演义》是一部讲仁义的书,刘、关、张是作家罗贯中极力歌颂的仁义的化身。而吕布,却是袅情绝义、毫无主见的武夫,是刘、关、张的对立面,

  • 支撑诸葛亮成为历代丞相代表的精神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支撑,诸葛亮,成为,历代,丞相,代表,精神,是什么,诸葛亮

    诸葛亮六出祁山背后让人落泪的无奈 总觉得丞相只有一个,权利特大。以前看电视康熙大帝,上书房大臣都被称为某相,什么索相明相听着觉得挺别扭,感觉像是王总李总似的丞相大泛滥。想想也是,如果丞相都是只有一个,大权独揽,那谁还当皇上呀,这天下到底是丞相的还是皇上的呀。大概是因为奸相权臣被塑造的太多了,才会有这

  • 陆逊瞬间歼灭刘备几十万大军的背后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陆逊,瞬间,歼灭,刘备,几十万,大军,背后,真相,打黄,百胜

    打黄巾以五百胜五万,碰陆逊75万大军瞬间被灭,刘备到底能带多少兵 刘备涿郡起事的时候,得到张大户资助共搜罗乡勇500人。刘、关、张带领这500人前去涿郡助战,这时候正好黄巾程远志率5万兵来犯,不知道太守刘焉是真没兵还是想让刘备前去送死,竟然不助一兵一卒,就让刘备引这500兵出战5万黄巾军。也是刘备运

  • 一些证据史实告诉你刘备的江山不是哭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一些,证据,史实,告诉,刘备,江山,不是,出来,英雄,两种

    英雄有两种,华莱士那是一种,刘备是另外一种,是不是懦夫主要看你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免于一死,单纯求生,那么就是懦夫,刘备很显然不是 《三国演义》之故事,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所谓天下英雄属曹刘,然刘备“乱世之枭雄”之称,却多遭诽议。其皆言刘备“妇人之仁&rdq

  • 被称为是曹操伯乐的人是谁 死后曹操还曾为其痛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为是,曹操,乐的,死后,曾为,痛苦,他在,三国,历史,名气

    他在三国历史中名气并不大,却被称做曹操的伯乐,死后曹操不仅痛哭还悬赏为他找遗体 鲍信在三国时代的名气不小,但现代人他的却不是很多,因为他很早就死了,死在黄巾起义军的手中。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是东汉的人,不是三国的。说鲍信名气大,那是因为他跟曹操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最后为救曹操而死,曹操为他痛哭流泪。

  • 一代名相诸葛亮竟然抢夺刘备的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代名,诸葛亮,竟然,抢夺,刘备,功劳,三国演义,后的,冤案

    三国演义背后的冤案,诸葛亮到底从刘备身上抢了多少功劳提起刘备恐怕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哭和跑,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之下刘备是个除了仁义得近乎虚伪之外,简直是一无是处。一生东奔西跑的到处寄人篱下,自从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诸葛亮后,他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命运之神开始倾向刘备的了。赤壁曹操大败最大的得利者就是刘备

  • 揭秘历史中刘备的真面目 真实的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揭秘,历史,刘备,真面目,真实,是个,怎样,数年,徒守,空对

    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也许正是蔡瑁为了诬陷刘备而写的这首所谓的反诗正能完全反映出刘备的一生。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纵然不能流芳百世,亦要遗臭万年!刘备的形象,由于是在演义中作为正面角色来塑造的,而且又要与演义中曹操的奸诈作对比,所以给人一种仁德

  • 刘备临终托孤时是否有想过杀了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临终,托孤,是否,想过,诸葛亮,面对,刘备,白帝,托孤

    面对刘备白帝城托孤,假如孔明当时头脑一热,说一句什么“我怕干不好哦”之类的,他就出不了白帝城了。刘备白帝城托孤,不但托孤给诸葛亮,最后又把刘禅托付给赵云,可见刘备的内心的想法。 演义中的刘备被突出以“仁”,但却无帝王之才 首先,关羽命丧,执意东征,致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