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党项羌人是从哪里来的 党项羌人有什么习俗?

党项羌人是从哪里来的 党项羌人有什么习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827 更新时间:2023/12/14 8:15:43

建立西夏朝的主体民族——党项羌,是我国古代羌族中派生出的一支。“党项”一词,是中原汉族对这个少数民族的称谓,最早见于隋代的史书。吐蕃族称党项为“弭药”,党项羌族也自称“弭药”或“弭人”,北方的突厥族则称他们为“唐古特”(Tangut)。

西夏辞书《海杂类》中对“蕃”的解释为:“此者党项也,弭药也,番人之谓。”有关“党项”一词的含义,学者们众说不一。有的认为是“高寒平旷之地”,有的认为是“荒野”或“二水之交”,有的认为是“广大草原”“野蛮人的原野”,也有的认为是“黑色的党项”之意。这些说法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党项羌族的起源。

羌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长期生息、繁衍、活动在祖国的西部地区。早在汉代,羌族就已发展到150多个部落。西羌曾大量内迁于河陇及关中等地,这一时期的羌族在吐谷浑的东边建立了两个小政权:宕昌和邓至,但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政权。

魏晋以后,羌族逐渐衰弱,有的被吐谷浑所征服,有的逃居于川蜀西部的深山野谷中,有的从青海进入西藏。党项羌应该是由汉魏后居于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的西羌各部发展而来的,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居住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

隋唐时期,党项羌族居住的地域逐渐扩展至今青海河曲到四川松一带的草原山岭中。“其界东至松州(今四川松潘),西接叶护,南杂春桑、迷桑诸羌,北连吐谷浑,处山谷间,亘三千里”,说的就是这一时期党项羌族的势力范围。

党项羌族在唐周边的少数民族中仍然是一个力量相对弱小的民族,一直受到唐朝的保护和支持,特别是在唐朝与吐蕃势力争夺西域的控制权中,党项羌是唐朝着意争取和笼络的对象,是唐朝羁縻政策实施较为成功的一例。

以游牧为生的党项人皮肤黧黑,在黎黑皮肤的衬托下,牙齿显得雪白,他们眼睛深陷,身材高大,剃秃发,耳环,穿戴毡、毛布和兽皮做成的衣服、皮靴,住的是毛毡帐篷,这样的帐篷便于随时拆迁。

党项羌族是一个骁勇劲悍的民族,“好勇善猎,日以兵马为务”。在党项羌族的文化习俗中崇尚武力,西夏流传的本民族谚语是这样赞美他们的尚武精神的:

宁射苍鹰不射兔,宁捕猛虎不捕狐。

与明相伴不会暗,与强相伴不会弱。

弓无力莫放箭,说话不巧莫张口。

人有智不迷俗处,箭有功敢入深山。

心怯也别趴下,箭尽也别投降。

肠淌缠裹腰际,腹穿用草塞填。

美人穿上皮袄,也不会变丑。

勇士坐在人后,也不会变弱。

党项羌人的复仇心理也十分强烈,“若仇人未得,必蓬头垢面,跣足蔬食,要斩仇人而后复”。实在没有能力复仇的人,就会请邻里帮忙完成复仇计划。如果双方的仇怨得以和平解决,就要举行盟誓仪式,并发毒誓。

在婚姻方面,党项人保留了原始的收继婚制度和原始的性爱自由的习俗,即氏族内的妇女在丈夫死后,允许被丈夫的兄弟或侄子娶为妻子。“凡育女稍长,靡由媒妁,暗有期会,家之不问。”爱到情深,两人可以身殉情,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党项人死后实行火葬,这一丧葬习俗一直保留了很长时间。

“气候多风寒,五月草始生,八月霜雪降”,是对早期党项羌族居住地的生动描述。由于所居地气候恶劣、干燥,党项人过着不懂农耕,不种庄稼,逐水草而迁徙的原始游牧生活。他们的生存状况较差,生产力水平低下。

他们养殖牦牛、马、驴、羊,以供食用;居住在随时可拆卸的帐篷中;没有文字;没有历法,只依靠一年一度的草木枯荣来计算年岁日月。他们以姓氏或居住地作为部落的名称,“大者万骑,小者数千骑”,其中同姓部落又分为一些大小不一、不相统一的部落。

在众多的部落中,主要有8个规模较大、势力较强的部落,即“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其中拓跋氏势力最强,他们就是后来建立西夏王国的党项拓跋氏的先祖。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继迁是怎样扩大党项势力的 李继迁最终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继迁收复故土后,宋朝西北重镇灵州(今宁夏灵武市西南)成为宋、夏争夺的焦点。对李继迁而言,若占领灵州,则可“西取秦界之群蕃,北掠回鹘之健马,长驱南牧”,统一整个西北,与宋、辽抗衡。对宋朝而言,占有灵州则“犹足以张大国之威声,为中原之捍蔽”;如果失去灵州,则边缘诸郡都不可保。因此,双方对灵州都是志在必

  • 党项羌族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党项羌族与唐朝有什么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回顾中国的历史,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臣属关系总是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是由他们的利益所决定的,党项羌族与中原政权的关系也走不出这种特定的模式。党项羌虽居于西北高寒之地,但早在南北朝时期就与内地的北周政权发生关系。北周天和元年(566年),北周冀州刺史杨文思因党项羌叛乱而率兵平叛,这

  • 党项族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挫折 李继迁是如何重建党项政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崛起的党项拓跋部一方面逐渐成为分散于各地的党项羌诸部的核心,另一方面又高居于党项诸部之上,成为统治阶层,并迅速地汉化,开始与其他党项诸部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夏州割据政权一方面对唐朝基本上做到了“有征必至,无役不从”,唯朝廷马首是瞻,与唐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夏州政权的统治者还趁各藩镇在河南

  • 李德明和李元昊什么关系 李德明是怎样发展、稳固自身势力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继迁临终之前把政权托付给了谋士张浦和自己的儿子李德明,并再三嘱咐二人,一定要向宋朝请和归顺。因为李继迁认为自己虽已拥有灵、夏之地,但是力量还是较弱,不足以与辽、宋抗衡;儿子李德明刚刚继承王位,只要能保住祖先留下的基业,他就已经很满意了。李德明,小字阿移,于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出生,其母亲为野

  • 李元昊简介:李元昊建西夏前做了哪些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代诗人谢启昆作《元昊》一诗写道:戎幕千山百万师,雄豪嵬理自开基。旋风纵击驼鞍炮,盘鸽惊挥鲍老旗。畜牧皮毛轻锦绮,银牌铁骑召熊罴。统传五代西平贵,二百年来霸业垂。这首诗道明了李元昊创帝业、南北征战的戎马一生。李元昊生于1004年,小名嵬理。西夏语“嵬”是“惜”的意思,“理”是“富贵”的意思。史书记载

  • 李元昊有多少个妻子 她们结局如何 李元昊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文韬武略能称帝,却因酒色早身亡。”李元昊戎马一生,建国立业,但却因贪图女色引发了一场儿子弑父的历史悲剧。李元昊一生取妻八个,第一妻为卫慕氏,是他的生母惠慈敦爱皇后的娘家侄女,也就是李元昊舅舅的女儿。广运元年(1034年),因皇太后卫慕氏的弟弟山喜密谋杀害李元昊的事泄露,李元昊便将卫慕氏全族斩草除根

  • 毅宗李谅祚是怎样平定没藏氏专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元昊死后,没藏讹庞以谋叛为由,将太子宁令哥杀死。李元昊临终时曾立下遗嘱,让从弟委宁令哥继承帝位。但没藏讹庞却联络亲信共举自己的亲外甥谅祚为西夏新皇帝(毅宗),尊没藏氏为宣穆惠文皇太后。大臣们因畏惧没藏讹庞的权势,只能同意。因毅宗李谅祚继位的时候年仅周岁,所以,西夏的朝野大权完全被没藏氏兄妹独揽。没

  • 毅宗李谅祚怎样进行汉化改革的 汉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谅祚是个崇尚汉礼的人,他亲政后,为了巩固西夏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核心内容是改蕃礼为汉礼。李元昊在建国时,大力提倡党项羌族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为的是体现出民族独立性,与中原王朝抗衡。实际上,在西夏境内存在着大量的汉民族,在西夏的国家各机构中也存在大量的汉族官员。西夏统治区域内的凉州、甘州、兴

  • 西夏梁太后为什么能专权独断 梁太后发动了哪些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拱化四年(1066年),宋与西夏之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大顺城(今甘肃庆阳县马铺寨)之战。大顺城是宋西夏边境上的要地,当年九月,李谅祚亲自率军5万包围了大顺城。在作战中,宋朝一员小将用箭射中了李谅祚的眼睛,第二年(1067年),毅宗李谅祚因箭伤而去世,终年21岁,在位20年。其谥号“昭英皇帝”,庙号

  • 西夏都有着哪些宗教 西夏为什么佛教影响最为广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党项羌人在其社会发展的早期就有着集体性、共同性的原始信仰,这些原始信仰制约着党项羌人的心理、思维、行为和习惯,也贯穿于党项羌人社会发展的过程。党项羌人的早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他们过着游牧狩猎、居无定所的生活,生存之衣食住用完全依赖于自然界,所以,党项羌人对自然界有着巨大的亲和性和敬畏性。同时,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