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宣宗为什么要迁都 怎样评价宣宗南迁?

金宣宗为什么要迁都 怎样评价宣宗南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80 更新时间:2024/1/24 4:59:54

金代宣宗迁都汴京的历史事件,史称贞祐南迁。金朝经过章宗短暂的盛世之后,经卫绍王,至宣宗,国势日趋衰弱,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成吉思汗统率蒙古军发动对金国的战争。为苟延残喘,宣宗遣使向蒙古军求和,并不顾群臣的反对,南迁汴京,使金国向灭亡的深渊又迈进了一步。

金宣宗完颜珣(1163~1224),女真名吾暏补,是世宗之孙,宣孝太子完颜允恭庶长子。完颜珣自幼受汉族封建教育,读儒家经史,喜作诗文。完颜珣性格“宽仁大度”,好学又善谈论,经常和文学之士交游,赋诗饮酒。18岁时,封温国公,加特进。大定二十九年(1189),进封丰王,加开府仪同三司,累判兵部、吏部,判彰德军(后升为府,今河南安阳)等职。章宗时进封翼王、邢王、昇王,赐名从嘉。

至宁元年(1213)八月,权右副元帅纥石烈执中(胡沙虎)和他的党羽发动政变,弑卫绍王。丞相徒单镒等人以昇王完颜珣是世宗长孙,劝执中立为帝。于是遣人迎于彰德府。九月,完颜珣至中都即帝位,改元贞祐,是为金宣宗。

金宣宗的性格和南唐后主李煜颇多相似之处,都是一个“合格的文人”,而非称职的君主。因其受儒家学说影响较深,往往成为后世“金因推行儒道而灭亡”的注脚。

金宣宗即位时,朝中权臣柄政,蒙古大军又进逼中都,他本人懦弱而无力整顿朝纲。对弑君乱国的纥石烈执中,不但不能果断处置,反而信任有加,拜为太师、尚书令兼都元帅,封为泽王,国政完全操纵在这位权臣手中。

贞祐元年(1213)十月,蒙古军兵临中都城下,元帅右监军术虎高琪率军迎战,两次战败。在出战前,纥石烈执中就曾警告过术虎高琪,作战失败将拿他问罪。术虎高琪知罪责难逃,于是铤而走险,自率乱军入中都,围执中于宅第,杀死纥石烈执中。对此畏罪犯上的奸臣,宣宗却不辨是非,不但赦免了他的罪责,还任为左副元帅,拜平章政事,后来还升官至尚书右丞相。

术虎高琪为相后,把持朝政,作威作福,依附自己的人就大加任用,与自己不和的就弃置不用,甚至加以谋害。如此擅权,却深得宣宗信任。所以宣宗屡称继世宗之志,其结果正是相反,金朝陷入更深的衰乱之中。可见他的“善谈论”,完全是赵括一样的纸上谈兵了。

面对蒙古军队的强大攻势,金宣宗放弃积极抵抗的主张,而是执行投降、逃跑的路线。他即位后,马上遣使向蒙古厚贿求和。贞祐二年(1214)三月,接受蒙古的条件:献纳童男女各500名,绣衣3000件、御马3000匹,大批金银珠玉,并以完颜永济之女为岐国公主归蒙古主。城下之盟的和议达成后,感到金国尚有较强防御能力的蒙古军暂时退兵,中都解围。

虽然解围,金宣宗认为中都离蒙古军太近,随时可能遭受攻击而深感不安,于是以国都破旧,资金和资源都太紧张,中都没法长期驻守为由,决定迁都于南京开封府(今属河南)。朝中的官员和太学生都力陈不可迁都,认为中都是金国的根本,放弃而南迁,北方诸城必将缺乏援助,兵力不足,同时士气大跌,都将无法抵御蒙古军的进攻。

如果要迁都,辽东和关中都比开封强,可以凭借险要的形势,做好防御的准备,然后徐图进取。然而宣宗一意孤行,认为大计已定,不可中止。五月十一日,下诏南迁。十八日金主与六宫仓促离开中都,南经涿州、易州,迁往南京。留尚书左丞相兼都元帅完颜福兴、尚书左丞抹撚尽忠辅太子完颜守忠守中都。南迁,极大地动摇了民心,也增大了蒙古主的戒心。七月,成吉思汗以金迁都违约,再度发兵南犯。

贞祐三年(1215)五月,蒙古军攻克中都,进兵袭南京。

金宣宗的南迁,仅以重兵屯驻河南以巩固汴京的防御,不顾北方州县的安危,因而大失人心。致使驻守在东北的金朝将领和汉族地主为了保存自己,与金朝分裂,降附蒙古。

贞祐二年(1214),锦州(今属辽宁)张鲸、张致兄弟聚众十余万叛金,杀节度使自称王,在木华黎率蒙古军攻入东北后投降蒙古。契丹人耶律留哥叛金,与蒙古军联结,自称辽王,成为蒙古军攻占东北地区的先锋军。贞祐三年(1215)女真人辽东宣抚蒲鲜万奴叛金独立,建立大真国,改元天泰,称天王。金朝在东北的统治随之分崩离析。

金宣宗在南迁以避蒙古军的同时,却盲目往南方扩张,连续发兵攻宋,企图通过剽掠南宋来弥补蒙古军造成的损失。这无异缘木求鱼的军事行动,不但分散了北面抵抗蒙古的兵力,而且进一步给南宋人民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完全失去了金宋携手抗蒙的可能性。哀宗时,宋拒绝金的和议,最终联蒙灭金就证明了此点。

南迁也加重了山东、河北等地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激化了矛盾,高举抗蒙抗金大旗的红袄军起义风起云涌,声势浩大。以山东杨安儿、李全等的起义军为中心,很快席卷河北、河南、山西等地。虽然在宣宗调集兵力的血腥镇压下,起义军屡屡遭受重创,但各地起义军前仆后继,连绵不断,使金朝在蒙古的压力下,仅余的一点较强兵力也消耗殆尽,难以再对蒙古军做出更有力的抗击。

元光二年(1224),金宣宗去世,金朝北方防线全面崩溃,蒙古铁骑轰然南下,国内统治阶层分裂还在加剧,农民起义不断削弱金朝的统治基础,金朝在内外交困下迅速走向衰亡。

《金史》评价宣宗南迁称:“再迁遂至失国,岂不重可叹哉!”可见这次南迁可谓哀宗迁蔡州的前兆,算是彻底关闭了金朝中兴的大门,开了灭亡的道路。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金战争有哪些战役 宋金战争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金国建立后,频频向外发动战争。继辽国灭亡后,又发起了对宋的攻击。金太宗天会五年(1127),北宋灭亡。随后,金为进一步掠取中原,从1127年起先后数次南下,向宋发起大举进攻。天会六年(1128),金军发兵直逼扬州。南宋高宗逃往江南,金军占领建康府。天会八年(1130),金军撤兵时,遭遇宋将韩世忠堵截

  • 如何评价完颜宗弼 完颜宗弼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完颜宗弼(?~1148),女真名为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曾多次参与灭辽、灭北宋的战争。皇统八年(1148)病逝。是宋金对峙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完颜宗弼作为金太祖第四子,在幼年的时候,即随从阿骨打起兵反辽。生长于乱世中的完颜宗弼,自小深受其异母兄宗峻、宗幹、宗望、

  • 西夏李元昊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元昊出生在灵州(今宁夏灵武)一个帝王之家。年幼时,元昊对父亲李德明的睦宋政策感到不解。有一次李德明遣使臣到宋用马匹换取物品,因得到的物品不太合他的心意,盛怒之下就把使臣给处死了。元昊觉得父亲的这种做法不妥,于是劝父亲:“我们军人原是从事鞍马的,你去交换那些并不急需的物品已不是聪明之举,

  • 黑水城之谜黑水城消失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北部边陲,历史上闻名的居延海南侧,有一座城墙保存完好的古城遗址,从城内市井建筑的颓垣断壁可看出昔日街巷的布局,从城外残存的田畦沟渠可想到当年农业的兴盛。这就是有名的黑水城,蒙古语称作哈拉浩特(意为黑城)。传说过去黑水城是西夏都城,最后一位君主号称黑将军。他英武盖世,所向无敌,在与汉族争霸中原

  • 西夏王朝简介:西夏是如何建国、灭亡的 西夏文化核心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其创建者为夏景宗李元昊。党项族原属于羌族的一支,居地在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曲一带。从唐末经五代到北宋,党项拓跋氏均以中原王朝节度使的身份统辖以夏州(今陕西横山)为中心的五州之地。经过李继迁(元昊之祖父)、李德明(元昊之父)两代人的艰苦努

  • 西夏毅宗谅祚即位后做了哪些改革措施 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毅宗谅祚亲政后,对西夏的政治、军事实行了加强汉化、整治军队等一些重要改革,不仅巩固了新政权,而且对以后各朝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改用汉礼没藏家族被铲除后,毅宗谅祚执掌政权。亲政后的毅宗,立即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的核心是改蕃礼用汉礼,即用中原汉族王室的礼仪制度,取代元昊建国时设立的制度。奲都

  • 党项族是如何发展来的 党项族是怎么样崛起的 ?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党项,又称党项羌,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羌族的一支。原居青海东南部黄河曲一带,公元7世纪中叶,党项向西北迁徙,各部分散居于广大的西北地区。从唐末、五代到北宋初,受到中原王朝所封的党项拓跋氏夏州藩镇割据势力不断增强。到北宋建立后,逐步脱离宋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西夏。公元7世纪初,党项仍处在

  • 宋夏战争有哪几次著名的战役:三川口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夏国建立后,元昊没有像中国历史上的开国之君那样,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为了能够掠夺到更多的邻国财富,转移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并迫使宋朝承认他所建立的大夏国,他发动了一连串的对宋战争。其中大战三次,使夏宋两国人民都遭受了深重的灾难。一、三川口之役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正月,元昊集中了10万优

  • 没藏氏专权结局如何 毅宗是如何平定没藏家族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夏王朝的建立,后族野利氏起了重要的作用。野利氏是西夏的名门望族之一,与当时的细封氏、房当氏、往利氏、米擒氏、费听氏、拓跋氏等都是党项族按姓氏划分的部落。野利家族中很多位尊权重的长者都是元昊的主要支持者,把持着西夏宫廷和军队的大权。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大臣野利任荣病死,景宗元昊悲痛欲绝,痛

  • 西夏仁宗为什么推崇儒术 仁宗为推行儒术采取了哪些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德五年(1139),崇宗去世。16岁的仁宗继位。仁宗亲临太学祭奠至圣先师孔子,并尊孔子为文宣帝,下令各州郡立庙祭祀。中国自汉代独尊儒术,唐代以后,代有封谥,但将孔子抬高到帝的高位,西夏始开其端。夏仁宗(1124~1193),名仁孝,崇宗长子,元德六年(1124)九月生,大德五年(1139)六月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