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夏仁宗为什么推崇儒术 仁宗为推行儒术采取了哪些措施?

西夏仁宗为什么推崇儒术 仁宗为推行儒术采取了哪些措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226 更新时间:2024/2/28 12:35:06

大德五年(1139),崇宗去世。16岁的仁宗继位。仁宗亲临太学祭奠至圣先师孔子,并尊孔子为宣帝,下令各州郡立庙祭祀。中国自汉代独尊儒术,唐代以后,代有封谥,但将孔子抬高到帝的高位,西夏始开其端。

夏仁宗(1124~1193),名仁孝,崇宗长子,元德六年(1124)九月生,大德五年(1139)六月继位,次年改元大庆。

仁宗刚刚执政,国内就遭遇了大变故:夏州都统萧合达据城叛乱。

萧合达是辽国人。贞观五年(1105),辽国天祚帝与西夏联姻,嫁宗室成安公主为西夏皇后,萧合达护从公主来到西夏。他勇猛善射,深得崇宗乾顺喜爱,于是留在西夏。夏与、金交战频仍。萧合达出征多次立下战功。乾顺赐其国姓,并提升为夏州都统,对其倍加器重。

天祚帝败落后,西夏金国称臣。不久,成安公主去世。

萧合达派人远赴西域,期盼能够寻到辽国皇族耶律大石,没有能找到,就占据夏州,拥兵反叛。他联络到阴山和河东的契丹部落,企图拥立辽国的皇室后裔,再兴辽国。

大庆元年(1140),萧合达率领叛军进攻西平府,攻下盐州,直逼贺兰山阙。整个兴州府为之震惊。同年,仁宗命静州都统任得敬前往平叛。任得敬出师顺利,于十月间迅速克复夏州,继而进攻盐州。萧合达不敌,率部将逃奔至黄河时,被任得敬军诛杀。大庆二年(1141)六月,仁宗又诛杀了图谋叛投金国的慕洧、慕濬兄弟。

同年八月,西夏群臣为仁宗上尊号“制义去邪”。

仁宗在位的最初几年,西夏天灾人祸不断。随着叛乱被平息,国内又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物价飞涨,一升米竟卖到百钱,百姓苦不堪言。

大庆四年(1143)三月,西夏都城兴庆府发生强烈的大地震,震一月不止,官舍民房纷纷倒塌,数万人畜死亡。兴庆府余震尚未止歇,夏州又发生地裂,数丈高的黑沙从地下涌出,周边的林木、房舍全部陷落,损失惨重。

面对频发的地震、灾荒,百姓生活无以为继,纷纷起义反抗朝廷。

大庆四年(1143)七月,威州的大斌,静州的埋庆,定州的竾浪、富儿等部族人民,陆续揭竿而起,多者上万,少者有五六千人,他们攻劫州城县,各地连连告急。

仁宗采纳御史大夫苏执义的建议,对遭受地震、地裂灾害严重的兴庆府、夏州地区的百姓进行安抚:凡是家中因灾难死亡两人者免租税三年;死一人则免租税两年;受伤者免租税一年;房屋倒塌者,官府可以帮忙修复。大庆四年(1143)八月,仁宗再采纳枢密承旨苏执礼的建议,实行赈灾措施。对饥荒严重的地区,派诸州官吏前往视察,按灾荒轻重的程度,分发赈济抚恤。

面对揭竿而起的义军,仁宗派西平都统军任得敬用武装镇压和收买瓦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平定。这样,威州、静州以及定州竾浪、富儿等部落的起义先后被平息。

仁宗在位时,在注意保持与金朝的友好关系时,也努力发展与南宋的交往。

人庆元年(1144),仁宗派遣使者赴南宋朝廷祝贺天中节,贡献珠玉、金带、绫罗、纱布、马匹等物品,恢复了同宋朝中断了近20年的往来。同年十二月,仁宗又向宋廷进献了金酒器、绫罗、纱縠等物,逐步密切同南宋的关系。

人庆元年(1144)六月,仁宗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学校。进学的子弟多达3000人,比崇宗设立的“国学”人数增加了10倍。仁宗又在皇宫中设立“小学”,让宗室贵族7岁至15岁的子弟全部入学,接受先进的中原教育。他与皇后还经常去学校察看,督促训导。

人庆二年(1145),仁宗命乐官元儒,参照汉族乐书,结合西夏现行制度,重新修订国家乐律。新乐律编修成后,仁宗赐名《新律》。次年三月,仁宗尊汉人孔子为文宣帝,下令各州郡建立孔庙,祭祀孔子。不久,仁宗又仿照宋朝科举制度,正式策试举人,并设立“童子科”,逐步完善通过科举选拔官吏的制度。

西夏的印刷术也在不断发展。大量的文化与学术著作随之不断问世,如诗歌集《月月娱诗》,谚语集《新集锦合辞》、《圣立义海》,以及用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双解的辞典《蕃汉合时掌中珠》、韵书《文海宝韵》等,种类繁多,西夏的文化一步步走向繁荣。

在提倡以儒治国的同时,仁宗也注意到了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天盛年间(1149~1169),他专门组织人员编纂法典:在旧有法律的基础上,重新编修了20卷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这是一部参照唐、宋律令,结合了西夏实情,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经济法、军事法在内的综合性法典。新法典完成后,立即用西夏文刻印颁布通行。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任得敬篡权西夏为什么没有成功 任得敬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任得敬,原是北宋西安州(今宁夏海原西)的通判。元德八年(1126)九月,崇宗乾顺进攻西安州时,任得敬献城投降西夏。大德三年(1137),任得敬将17岁的女儿送给乾顺为妃。任妃美貌端庄,通情达理,入宫后,十分受宠。任得敬盼女儿早日成为皇后,便暗中贿赂朝中显贵及宗室掌权者,并买通了御史大夫芭里祖仁。芭里

  • 西夏崇宗继位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效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崇宗乾顺继位的时候,只有4岁,大权由梁乙逋和妹妹梁太后操控。在他正式亲政前的10多年中,任由梁氏家族穷兵黩武,连年对宋朝发动战争。梁太后被辽国毒死后,乾顺当政。在辽国的支持下,他对外与宋化干戈和解,亲附辽国;对内则削弱政敌,巩固嵬名氏皇族的势力。1.和睦宋辽崇宗即位后,曾上书向宋朝请求谢罪。宋神宗表

  • 西夏梁太后是如何专权的 西夏梁太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毅宗病逝后,年仅8岁的秉常继位。太后梁氏摄政,她和弟弟梁乙埋控制了西夏政权。梁氏是蕃化的汉人,顽固地坚守党项奴隶主的利益。于是,西夏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后族与皇族的斗争。对外,则与北宋交恶,经常发生激烈的冲突。梁太后执掌政权后,立即宣布废除汉礼,沿用蕃邦礼仪。同时,罢免了手握重兵的皇族成员嵬名浪遇,将

  • 西夏的文化是怎样的 西夏文明水平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党项族在内迁之前主要以畜牧和狩猎为生,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住所。随着民族融合的趋势,封建文明的耳濡目染,党项人学会了农业生产。农业渐渐成了党项社会中的主要生产部门。在汉唐以后,开始屯田,兴修水利;李继迁占领灵州时下令修筑黄河堤坝,开凿疏通汉唐旧渠,引水灌田;元昊建国,又修筑了自青铜峡至平罗的水利工

  • 蒙灭西夏:西夏灭亡的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仁宗去世后,西夏也开始步入了由盛转衰的时期。内乱不断,外患频频,国力衰弱,在强大的蒙古兵团的不断打击下,西夏终于灭亡了。夏仁宗于乾祐二十四年(1193)去世,长子纯祐即位,是为桓宗。桓宗即位后,大体遵循仁宗时期的大政方针,继续推行附金和宋的政策。桓宗在位的最后一年,天庆十三年(1206),铁木真带

  • 党项羌人是从哪里来的 党项羌人有什么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建立西夏王朝的主体民族——党项羌,是我国古代羌族中派生出的一支。“党项”一词,是中原汉族对这个少数民族的称谓,最早见于隋代的史书。吐蕃族称党项为“弭药”,党项羌族也自称“弭药”或“弭人”,北方的突厥族则称他们为“唐古特”(Tangut)。西夏辞书《文海杂类》中对“蕃”的解释为:“此者党项也,弭药也,

  • 李继迁是怎样扩大党项势力的 李继迁最终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继迁收复故土后,宋朝西北重镇灵州(今宁夏灵武市西南)成为宋、夏争夺的焦点。对李继迁而言,若占领灵州,则可“西取秦界之群蕃,北掠回鹘之健马,长驱南牧”,统一整个西北,与宋、辽抗衡。对宋朝而言,占有灵州则“犹足以张大国之威声,为中原之捍蔽”;如果失去灵州,则边缘诸郡都不可保。因此,双方对灵州都是志在必

  • 党项羌族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党项羌族与唐朝有什么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回顾中国的历史,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臣属关系总是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是由他们的利益所决定的,党项羌族与中原政权的关系也走不出这种特定的模式。党项羌虽居于西北高寒之地,但早在南北朝时期就与内地的北周政权发生关系。北周天和元年(566年),北周冀州刺史杨文思因党项羌叛乱而率兵平叛,这

  • 党项族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挫折 李继迁是如何重建党项政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崛起的党项拓跋部一方面逐渐成为分散于各地的党项羌诸部的核心,另一方面又高居于党项诸部之上,成为统治阶层,并迅速地汉化,开始与其他党项诸部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夏州割据政权一方面对唐朝基本上做到了“有征必至,无役不从”,唯朝廷马首是瞻,与唐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夏州政权的统治者还趁各藩镇在河南

  • 李德明和李元昊什么关系 李德明是怎样发展、稳固自身势力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继迁临终之前把政权托付给了谋士张浦和自己的儿子李德明,并再三嘱咐二人,一定要向宋朝请和归顺。因为李继迁认为自己虽已拥有灵、夏之地,但是力量还是较弱,不足以与辽、宋抗衡;儿子李德明刚刚继承王位,只要能保住祖先留下的基业,他就已经很满意了。李德明,小字阿移,于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出生,其母亲为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