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官员上朝迟到不仅会扣工资

古代官员上朝迟到不仅会扣工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83 更新时间:2024/1/10 9:52:48

现在人一般工作都不敢迟到,因为迟到了会扣掉自己的工资,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当然了,有的企业为了鼓励员工不迟到,也是纷纷设立了全勤制度,只要不迟到早退便可以拿到全勤奖。

那在古代,在朝廷中,一般官员们迟到了会怎么办呢?是不是会和现在一样扣工资呢?

所谓“上朝”,就是文武百官来到朝廷上觐见皇帝,奏事议政。

在古代,文武百官还是很辛苦的。别的不说,就拿上朝来说吧,简直就是“起得比鸡早”。这是因为,古代上朝时间一般都很早,大约为卯时(5—7点)。现在民间有“上班点个卯”的说法,就是源自这里。

为了赶到卯时准时上朝,文武百官必须得在3点多种就起床了。整理仪容,吃完早点,这就出门上朝去,风雨无阻。他们路程近的走路,路程远的乘轿,目的就是一个:朝廷。

现代人上班,迟到的话会被单位处分。那么在古代,文武百官上朝迟到,会受到什么样的处分呢?

轻微一点的,会被扣工资。

以唐朝时为例,唐玄宗时,“文武官朝参,无故不到者,夺一季禄。”唐肃宗时,“朝参官无故不到,夺一月俸。”唐文宗时,“文武常参官,朝参不到,据料钱多少每贯罚二十五文。”

以清朝时期为例,康熙十二年定例:“官员接驾不到及常朝之日不朝……皆罚俸一月。官员诈称上朝者,罚俸一年。捏供同上朝之官,罚俸两月。”乾隆三十年再定例:“该朝之时托故旷阙者,照失误朝贺例罚俸一月。”

比较严重的,会被打屁股。

以明朝为例,明朝规定,文武百官上朝缺勤一天笞20小板,每再满三天加一等,满20天杖打100大板。

这100大板下去,不打个半死,也得皮开肉绽了。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就曾经因为上朝迟到被打屁股。当时,赵孟頫担任兵部郎中,是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领导干部了。时任丞相桑哥对上朝的考勤抓得很严,规定凡是上朝迟到者一律打屁股,由掌刑政狱讼的断事官执行。

断事官是一个蒙古人,他向来瞧不起汉人,对于汉人犯事一向不讲情面。一天,赵孟頫上朝迟到了,立即被这位蒙古断事官打了一通屁股。赵孟頫哪受过这种委屈?立马去找尚书右丞叶李哭诉。桑哥知道后,有些慌了。因为赵孟頫那段时间正受皇帝宠幸。于是亲自看望慰问赵孟頫,将他送回去疗伤。

对于古代那些读过圣贤书的文武百官来说,打屁股事小,承受的侮辱事大。所以,他们为了不迟到,每天匆匆忙忙地奔波于家里和朝廷之间。

魏忠贤当权时期,他曾经规定,紫禁城不准点灯,还禁止文武百官上朝时骑马乘轿。这样以来,文武百官就被迫将前往朝廷的时间提前,每天黑灯瞎火地往朝廷赶。

一次,一位距离紫禁城比较远的官员,上朝时晚了一点。为避免上朝迟到被打屁股,他一路小跑。巧的是,那几天下了雨,路上比较滑。他一不留神掉进河里,竟然被活活淹死。

那么,古代有没有装病不上朝的呢?

唐宣宗时期,就经常有文武官员捏造生病等理由,不去上朝,在外宴游作乐,以至于御史台专门打报告,建议皇帝“准常条已倍书罚”。

宋仁宗期间,右巡使张亿打报告,一口气弹劾户部郎中、史馆修撰石中立等33人托词生病不上朝。宋仁宗很生气,下诏警告文武百官,对于称病缺席上朝者,朝廷要派医官进行检验核实。

毕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啊。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朝正统的诸侯国燕国为什么没能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都比较看重“正统”,名正言顺,认为这是祖上流传下来的,值得也必须尊重。只不过和平年代讲究正统倒无妨,一旦发生战乱,生存尚且困难,谁还会在意这些?东周时期的燕国,是战国时期最正统的周王朝的诸侯国,与周王室可是同宗,然而这样看似“主角光环”的加持,也没能维持它霸主的地位,最后还是败给了具有外族血统的

  • 中国的成文法是何时出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周朝以前,法律是秘而不宣的,实行临事制刑,礼刑不固定结合,对一定违礼行为施用何种刑罚全凭执法者的决断,断狱者必须用心体会礼的要求。春秋时期,争取法律公开成为推行社会改革的一项内容。公元前538年,郑国子产(郑穆公的孙子)把刑法铸在鼎上。这种用固定的法律维系社会秩序的做法遭到了保守贵族的批评。晋国大

  • 白起一生四大战役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长平之战,起首,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这两大强国之间的计谋死战。在这场战斗中,秦国一开始没有让白起批示秦军。不过,赵孝成王怕再拖下去对赵更加不利,遂弃用偏于戍守的名将廉颇,而升引赵括取代廉颇。对此,秦昭襄王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缺点,采纳了佯败撤除、诱敌离开阵地,进而盘据困扰、予

  • 盘点古代四大垂帘听政的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宣太后——中国最早垂帘听政的太后。公元前306年,十七岁的秦昭王继位,其母宣太后以儿子年幼为名,开始了长达41年的摄政生涯,并由此揭开了后宫参政的先河。­母后临朝摄政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根据史书记载,秦昭王的母亲“号宣太后,昭王立,年少,宣太后自知事。以同母弟魏冉为将军,任政,封为穰侯。太后摄政,始

  • 古代的粮草是哪些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粮草,我国古代的经典兵书《孙子兵法》当中曾用大篇幅介绍了关于粮草的内容,甚至就连运粮的次数都有精确限制,并且将军粮不足带来的影响都说的清清楚楚,这本起于先秦时代的兵书,不但是我国历代兵家必读读物,也被世界各国兵家公认为入门读物。这样一本兵书里如此重视粮草,可见这粮草还真是决定胜败的东西。拜古装电

  • 古代太监的工资待遇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等级的社会中,因为人们的身份与地位不同,所以承担与享受不同等级的义务与权利。即便他们付出劳动的等级不同,却能换来相应等级的回报。比如,为皇家效命,不管是皇室贵胄,还是公卿大员,都能领带属于自己的那份俸禄。那么,服务于内廷的宦官们会不会发工资呢?他们辛苦地位皇室操劳奉献,不会都是“义务劳动”吧?NO

  • 项羽自刎后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家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共同对项羽形成垓下之围,随后项羽在乌江自刎,楚汉战争终于以汉的胜利告终。项羽死后,曾经楚国的统治区域全都向刘邦投降,只有鲁国坚守不下,当刘邦命人向鲁国展示项羽的头颅之后,鲁国才宣布归顺大汉(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

  • 古代的官员要怎么请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现在人们请假的时候总是会想各种各样的理由,那么古代的官员要怎么请假呢?和现在一样,古代官员请假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除了生病需要请病假之外,家中有事或者亲人过世而请假。朝廷要员如果要请假需要亲自向皇上上疏,说明请假的原因,要等到皇上批准;中下级官员如果遇到事情需要请假,就要像自己的定投上司打报告。古代

  • 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有一类官员职权很大,地位极高,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朝政大权,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这一类官员,通常就是被人们称为“丞相”或“宰相”的人。但丞相和宰相又有何区别呢?很多人傻傻分不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首先,我们给大家来介绍一下丞相。“丞相”是中国古

  • 中国古代的冠军杯是什么奖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现代体育比赛中的得胜者,经常会发放奖杯或者是奖牌,而在中国古代,也有奖杯的例子。鲜卑人在北方建立了政权,史称北魏。他们崇尚骑射,不管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会经常举办关于骑射的比赛。根据《北史·魏宗诸室列传》的记载,北魏孝武帝元脩曾经在洛阳都城御花园的华林园中举办了一场射箭比赛,也就是所谓的“戏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