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原来古代就有食品安全法了

原来古代就有食品安全法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619 更新时间:2024/1/7 9:45:58

食品安全是一个人们警钟长鸣的问题,不管什么时候,食品安全都是最重要的,我们常常说道民以食为天,吃当然是最重要的了。

一般人见面问的最多的便是“你吃饭了吗?,”其实,这句话包含着对朋友的深切关心,因为中国的古代非常贫穷,人们总是吃不饱穿不暖。所以见面问候一句“吃饭了吗”也是成为了人们的口头语。而且,食品安全其实在古代就有了,古代人有着自己一套的食品安全法。

大多数人认为古代人的饮食健康又安全,实际上古代人的菜市场也很混乱,不少人死于食物中毒,为了生存,各朝各代不得不亮出他们独特的食品安全措施。

周朝:要求不高,食品吃熟的就好。

《周礼》中也有一套肉类合格标准,足以看出周朝人对食材和生命的严谨的态度,这些都是日常食材的反面教材,如半夜嚷嚷的牛、质稀松不健康的羊、腿上毛杂乱,受过腿伤的狗、羽毛黯淡叫声刺耳的鸟、翻白眼状态异常的猪、毛色杂乱的马都不能拿起出来交易,违者罚款受刑。

春秋战国:生在乱世,吃得饱不如吃得香。

就拿游说四方的孔子来说,他对于饭局就是杰出的完美主义者。《论语·乡党》中记载孔子吃鱼的标准,口感不好不吃;闻着不香,做的难看也不吃;没有肉酱搭配就更不吃了,孔子代表了大多数有威望之人吃饭的要求。

之外的小民众们虽然没有这么多花样,但相比周朝,吃一顿饭也是很有讲究的。

孔子那个时代战乱纷繁,大家食不果腹,当时的小米、小麦大麦大多都不干净,沙粒非常常见,所以越是上层的人,吃饭越是讲究规格。

繁荣的唐汉:贩卖过期的、有毒的食物,犯罪程度和抢劫一样严重。

张骞到西域游走一番,带来了奇异的西域蔬果。

《礼记》中明确规定:“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用现代话讲,就是粮食和水果,都得吃成熟的,生涩的不允许拿出来摆摊。瓜果蔬菜方面规定都这么严格,就更别提肉类食品了。

西域蔬果这时各类假冒伪劣的案件就开始出现了,就拿当时盛行的脯肉为例,官府特地颁布食品安全条例,如果官府查到你违法,即使你同意烧毁有毒的脯肉,还是要杖责九十,打到你屁股开花;要是你知情还转卖有毒的脯肉,你就等着被处以绞刑吧。这就让奸商不敢再钻空子。

制度严格的清:经常吃到有翔的海鲜,不管奸商就活不下去。

宋朝商贸十分发达,饮食上却乱七八糟。城里人经常吃到被翔泡过的鱼虾,塞了沙子的鸡,吹足了气的鸭子等等,为了体恤民情,官府特地成立一个检查食物安全的组织:行会,它在各行各业都有分支,解决了不少问题。

清朝也有这样的操作,比如茶叶方面,就有专门负责抽查茶叶的官员,清朝还要求茶商办理营业执照,可以说很专业。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官员上朝迟到不仅会扣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现在人一般工作都不敢迟到,因为迟到了会扣掉自己的工资,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当然了,有的企业为了鼓励员工不迟到,也是纷纷设立了全勤制度,只要不迟到早退便可以拿到全勤奖。那在古代,在朝廷中,一般官员们迟到了会怎么办呢?是不是会和现在一样扣工资呢?所谓“上朝”,就是文武百官来到朝廷上觐见皇帝,奏事议政。

  • 周朝正统的诸侯国燕国为什么没能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都比较看重“正统”,名正言顺,认为这是祖上流传下来的,值得也必须尊重。只不过和平年代讲究正统倒无妨,一旦发生战乱,生存尚且困难,谁还会在意这些?东周时期的燕国,是战国时期最正统的周王朝的诸侯国,与周王室可是同宗,然而这样看似“主角光环”的加持,也没能维持它霸主的地位,最后还是败给了具有外族血统的

  • 中国的成文法是何时出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周朝以前,法律是秘而不宣的,实行临事制刑,礼刑不固定结合,对一定违礼行为施用何种刑罚全凭执法者的决断,断狱者必须用心体会礼的要求。春秋时期,争取法律公开成为推行社会改革的一项内容。公元前538年,郑国子产(郑穆公的孙子)把刑法铸在鼎上。这种用固定的法律维系社会秩序的做法遭到了保守贵族的批评。晋国大

  • 白起一生四大战役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长平之战,起首,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这两大强国之间的计谋死战。在这场战斗中,秦国一开始没有让白起批示秦军。不过,赵孝成王怕再拖下去对赵更加不利,遂弃用偏于戍守的名将廉颇,而升引赵括取代廉颇。对此,秦昭襄王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缺点,采纳了佯败撤除、诱敌离开阵地,进而盘据困扰、予

  • 盘点古代四大垂帘听政的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宣太后——中国最早垂帘听政的太后。公元前306年,十七岁的秦昭王继位,其母宣太后以儿子年幼为名,开始了长达41年的摄政生涯,并由此揭开了后宫参政的先河。­母后临朝摄政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根据史书记载,秦昭王的母亲“号宣太后,昭王立,年少,宣太后自知事。以同母弟魏冉为将军,任政,封为穰侯。太后摄政,始

  • 古代的粮草是哪些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粮草,我国古代的经典兵书《孙子兵法》当中曾用大篇幅介绍了关于粮草的内容,甚至就连运粮的次数都有精确限制,并且将军粮不足带来的影响都说的清清楚楚,这本起于先秦时代的兵书,不但是我国历代兵家必读读物,也被世界各国兵家公认为入门读物。这样一本兵书里如此重视粮草,可见这粮草还真是决定胜败的东西。拜古装电

  • 古代太监的工资待遇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等级的社会中,因为人们的身份与地位不同,所以承担与享受不同等级的义务与权利。即便他们付出劳动的等级不同,却能换来相应等级的回报。比如,为皇家效命,不管是皇室贵胄,还是公卿大员,都能领带属于自己的那份俸禄。那么,服务于内廷的宦官们会不会发工资呢?他们辛苦地位皇室操劳奉献,不会都是“义务劳动”吧?NO

  • 项羽自刎后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家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共同对项羽形成垓下之围,随后项羽在乌江自刎,楚汉战争终于以汉的胜利告终。项羽死后,曾经楚国的统治区域全都向刘邦投降,只有鲁国坚守不下,当刘邦命人向鲁国展示项羽的头颅之后,鲁国才宣布归顺大汉(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

  • 古代的官员要怎么请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现在人们请假的时候总是会想各种各样的理由,那么古代的官员要怎么请假呢?和现在一样,古代官员请假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除了生病需要请病假之外,家中有事或者亲人过世而请假。朝廷要员如果要请假需要亲自向皇上上疏,说明请假的原因,要等到皇上批准;中下级官员如果遇到事情需要请假,就要像自己的定投上司打报告。古代

  • 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有一类官员职权很大,地位极高,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朝政大权,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这一类官员,通常就是被人们称为“丞相”或“宰相”的人。但丞相和宰相又有何区别呢?很多人傻傻分不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首先,我们给大家来介绍一下丞相。“丞相”是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