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京大屠杀战犯的审判

南京大屠杀战犯的审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570 更新时间:2024/2/14 21:06:35

1946年3月,在宣告投降后的日本,一百多名制造战争的日本甲级战犯已经锒铛入狱,由中国法官梅汝璈参与担任法官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已组建完成,引渡战犯谷寿夫来华受审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十多人规模的中国检查团抵达东京,誓要将这群制造灾难的恶魔,特别是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战犯们,血债血偿!

但是,1946年3月11日,东京明治生命大厦议事厅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全体检察官会议上,当中国检察官哲浚宣读完起诉书,要求将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凶手松井石根列入第一批战犯名单时,却是会场上起哄声嘘声四起,一些英美国家的检察官们竟然嘻嘻哈哈。一个美国检察官更是当面冰冰嘲笑:“法庭以事实为依据,请中国证人出示日军杀人放火的实证”。

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十四年抗战,罄竹难书的日军暴行,在这群英美“精英”眼里,居然就是“没有实证”?就是在这荒唐逻辑下,将松井石根列入第一批战犯的诉求,竟这样搁置了。

为什么会这样?正应了法官梅汝璈的一句悲愤回忆:“国弱被人欺啊”!

一:扭转乾坤的秘书

虽说中国是二战的战胜国,可占领日本的却是美国,在审判日本战犯的问题上,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早就双重标准大爆发,只盯着那些发动珍珠港事件的日本高层军官们?至于侵华日军战犯?板子没打到自己身上,自然全无感觉。而且自日本投降起,好些军官主义分子更是积极自救,卖力在美军中攀关系走门路,比如南京大屠杀的凶手谷寿夫,不但一度逃过牢狱之灾,还一名美国商人合伙做生意,空子钻的十分大。

如此形势,想把这群日本恶魔绳之以法,本就不是简单事,偏偏国民政府这边,又给日本战犯们来了个“神助攻”:军政部给中国检查团提供的证词,内容空洞无物,满篇都是空话套话,这才惹得现场的英美官员们嘲笑四起。更危险的事实是:如果在下一次会议上,中国检查官还是不能拿出确凿实证,那么松井石根,这位南京大屠杀的制造者,极有可能就轻松脱罪了。

迅速整理证据?这才是最难的事,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从1937年起,日本政府就是各种遮盖,投降前夜更大量销毁相关证据,对外从来咬牙不认。至于国民政府?这时心思更没在这事上。提供给检查官团的资料,好些都是严重注水。以检察官团首席顾问倪征燠的痛苦叹息说:“我担心国府不会有心思来顾及调查取证之事了。”

但就是在这个前景严峻的时刻,检查团里年轻秘书,却做出掷地有声的回答:“我要尽全力维护民族的气节,法律的尊严!”这个站出来主动请缨的人,就是青年律师裘劭恒。

裘劭恒,时年33岁的助理检查官,四十年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这位有胆有识的青年,这次不但挺身站住来,更要执行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艰巨任务:带着两名美国检查官回到南京,在一团乱麻的情况下调查取证,以最短的时间找出最有力的证据!

3月11日的开门黑后,3月12日裘绍恒就踏上了行程。当时的情况是,南京光复后不久,各方面工作都一团乱麻,调查取证更是其难。但斗志旺盛的裘劭恒,却采取了最单刀直入的模式,从毫无头绪的案卷资料里走出来,不辞辛劳深入民间,探查所有可以找到的第一现场,循着蛛丝马迹搜集人证物证,不到二十天时间,就成功取得重大突破。

于是,当4月1日,第二场全体检察官会议现场上,裘劭恒带回的两位证人伍长德与梁廷芳,以愤怒的控诉,揭开了日军在南京浩劫中的种种暴行。裘劭恒更出示了辛苦搜集来的多幅现场照片,铁证如山的事实,终于令先前满嘴起哄的英美检察官们哑口无言。美国法国萨顿更是当场发出一句打脸现场欧美“精英”的怒斥:日军的南京暴行,是这次大战中绝不仅有的!

眼看要逃过审判的松井石根,这次也在劫难逃,几乎被检察官会议全票通过,列入第一批战犯名单,并最终被送上绞刑架。加速他恶满盈之路的,就是33岁的裘劭恒,以智慧与勇气的取证逆袭!

二:粉碎劫狱阴谋的少尉

比起审判松井石根的波折,引渡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制造者日本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来华受审一事,似乎要顺利的多。虽说此人也躲了半天猫猫,还和美国商人合伙做买卖,却也很快露了马脚,终于在1946年8月被押送到上海警察局小南门看守所,即将接受南京军事法庭审判。

但是另一场阴谋黑手,也在悄悄袭来:营救战犯谷寿夫。谷寿夫的老部下,原日本第六师团少佐河野满,早就紧锣密鼓筹谋,不但拉了几个韩国籍特务,就连看押谷寿夫的上海小南门看守所副所长毕再清都被他买通,帮他给谷寿夫传递消息。接着谷寿夫就故意大呼小叫,连呼自己得了重病,然后被送到医院里紧急抢救,竟然没有救活,就这么“死”掉了。

如此凶残恶人,真死的这么容易?可医院里的报告写的清清楚楚,看押谷寿夫的特勤人员也无奈。但在最后一次对尸体例行公事的检查中,一位特勤组的成员却看出了端倪:少尉邢子健。这个细心的少尉突然发现,谷寿夫的尸体上,脚板竟变成了凹字形,而谷寿夫的脚是扁平足。死掉的人,根本不是谷寿夫!

原来,这就是河野满的偷梁换柱计谋,找一个像谷寿夫的尸体冒充谷寿夫,真正的谷寿夫则在服过昏睡药后藏进停尸房里,原本打算检查完毕后就浑水摸鱼逃跑,却被细心的邢子健少尉发现破绽,一把将真的谷寿夫揪出来带走!

但两个月后,当谷寿夫被押解到南京国防部小营战犯拘留所后,不死心的河野满竟继续跟了来,竟打算策动武装劫狱。先带着韩国籍手下劫持了一个特勤组成员,打算抢他的证章混进拘留所,却正劫持了邢子健少尉。

冷静的邢子健少尉临危不乱,先悄悄藏起了证章,叫河野满搜了两个小时才搜到,然后趁河野满带人去劫狱时,被捆起来的邢子健却巧妙挣脱绳索,将看押他的河野满部下击毙,接着火速找电话报告。叫嚣要劫狱的河野满,这下被两面夹击,部下尽数被击毙,自己被捕后被毒杀于牢狱中。

以邢子健为代表的特勤组成员们,这些默默无闻的忠勇军警们,以他们的忠诚睿智,让杀人恶魔谷寿夫,乖乖被送上审判台。

三:铁血法官

谷寿夫的罪行铁证如山,但是1947年2月6日起,对谷寿夫的开庭审判,却同样是压力山大。不但大量记录第六师团暴行的第一手照片资料都被焚毁。美国更出于战后美日关系的考虑,不停给国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国民政府从轻发落谷寿夫。甚至参与审判的两名美国法官,期间也在本国政府的授意下躲了猫猫。关于谷寿夫要被轻判的流言,也一度传播极广。

而在这场艰难审判中,起到绝对关键作用的,就是南京军事法庭五名法官中最年轻的一位:34岁的叶在增上校。

叶在增,出身福州叶氏的名门子弟,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高材生,投笔从戎的抗战青年军官,曾经在江西等地参加过多场浴血会战,更在岷山打了多年敌后游击。虽说年纪轻,却是实打实与日寇血拼过来的强硬人物。

而面对谷寿夫的各种狡辩,精通法律且行动力极强的叶在增法官,更是马力开动,在整个取证期间,他亲自主持在南京大屠杀遗址上,开了二十多次临时庭,走访了一千多名证人。

在艰难的庭审中,每当谷寿夫满嘴狡辩时,旁听席上期待的目光,都会投向叶在增法官。经是他慨然出示新的证据,将信口雌黄的谷寿夫打脸啪啪。以现场美国记者的记录,在叶在增法官不断展示的证据面前,起初镇定的谷寿夫满脸苍白,哆哆嗦嗦低下了头。

1947年3月10日,更成为叶在增人生里历史性的一刻:他亲自起草了谷寿夫的判决书,判决罪行累累的谷寿夫死刑。判决书中一句痛心的话语,更是至今为止,日本右翼势力无法否认的铁的事实:南京大屠杀被害总数达三十万人以上。

198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在南京揭牌,七十三岁的叶在增再度出席,在纪念典礼上向各国来宾沉痛回忆了这段历史。1994年4月2日,82岁的叶在增病故,墓碑上九个字,更足以涵盖他的历史贡献:伸人类正义的法官!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葛道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只要关于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悼念活动,不管在哪里,无论什么时间,我都会来参加。这段历史需要让更多人知道,需要我们去说。我不要传播仇恨,而是要做一个和平使者。”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年逾九旬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说。1927年出生的葛道荣,在南京大屠杀发生时已经10岁。本该快乐的童年记忆

  • 南京大屠杀前最后的血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2月10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正式下达向南京发起总攻的命令自这一日起战火自东向西向南京燃起中日两军在南京城垣四周展开了激战南京城墙作为古代军事防御设施,最后一次发挥军事作用,就是在这场南京保卫战里。12月9日光华门外光华门位于南京南线,是南京保卫战期间战斗最激烈的阵地之一。1937年,日军步

  • 南京大屠杀中的安全区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正如福斯特写给妻子的信中所说,马吉和福斯特留在南京的一个原因,是与其他20多名留守外籍人士合作,共同建立安全区,以便为难民提供一个避难场所。11月22日,由7位美国人、3位德国人、4位英国人和1位丹麦人组成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全区委员会”)成立,约翰·拉贝任主席,马吉也是成员之一。委

  • 南京大屠杀胶片再现的艰难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费奇离开南京的时间是1938年1月,而马吉的拍摄持续到了1938年4月,这4份拷贝并不是马吉拍摄的完整影片。但是,无论如何,马吉胶片上的南京真相,终于开始在世界各地艰难地传播。英国女传教士莱斯特小姐勇敢地把影片带到了日本,她天真地以为,如果日本的一些基督教和政治领导人能看到这些影片,可能会对停止暴行

  • 南京大屠杀影像的艰辛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底,当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在沦陷后的南京城内惨遭屠戮时,世界看到的却是一个“祥和”“平静”的南京。日军对南京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广播、电话、信件往来全都被切断,南京变成了一座黑暗的信息孤岛。12月16日,南京的最后一位西方新闻记者、美联社的叶兹·麦丹尼尔在日方的强制要求下离开。12月23日,

  • 南京大屠杀影像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位于南京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有一架16毫米的贝尔牌摄影机。通过这架摄影机镜头拍下的日军暴行影像资料,每天都在纪念馆里循环播放。这是留存至今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它的拍摄者是美国人约翰·马吉。整整80年前,亲历大屠杀的约翰·马吉,不仅像其他在宁外籍人士一样保护难民、用文字记

  • 南京大屠杀相关纪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为了纪念这场震惊世界的惨案,1985年,南京人民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现场遗址之一的江东门建立了一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在展厅陈列了大量的资料、文献、图表、照片和实

  • 南京大屠杀的真正元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朝香宫鸠彦王是日本天皇裕仁的“皇叔”,是南京大屠杀真正的罪魁祸首。早在1926年12月裕仁登基前,朝香宫兄弟三人就成为裕仁组织的好战小集团的骨干分子。长兄东久迩宫常驻伦敦,二兄北白川与朝香宫常驻巴黎,定期向裕仁报告英、法对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反应。后朝香宫与北白川驾车时发生车祸,北白川当场撞死,朝香宫

  • 南京大屠杀的最终责任认定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马吉与田伯烈在东京审判作证时,都认定大屠杀系在南京战地指挥官与东京统师帅部完全知悉与同意下进行的。贝德士在作证时更说:“在这秩序混乱的七个星期中,我们一次也没有看到或听到过惩办这些士兵犯罪行为的情况,更谈不上有人受到处分了。”按着上述东京审判所获的日军命令所说:“如果将参加过战争的军人一一加以调查,

  • 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8年2月中旬,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委托原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秘书、金陵大学美籍社会学教授史迈士对南京市区、郊县民众在日军暴行中人口伤亡与财产损失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调查工作从1938年3月上旬起至6月中旬止。根据家庭抽样调查,留宁市民财产损失约合法币4000万元,其中房屋损失约1300万,占损失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