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悼陵介绍

明悼陵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564 更新时间:2024/1/19 7:28:47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是北京昌平明十三陵的七座陪葬墓之一。位于袄儿峪。原葬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原配妻子孝洁陈皇后。后来陈皇后迁葬永陵,悼陵成为明世宗其他三位妃子的墓所。

墓葬简介

世宗三妃墓(悼陵),位于六妃二太子墓稍南,俗称大宫。坐北朝南,北偏东35度。陵园呈长方形,南北长169米、东西宽86.30米。

陵园园墙保存基本完好,享殿、左右庑基址柱础石俱存。园内松柏茂密,郁郁葱葱。陵墙南面全部用大城砖垒砌,东、西、北三面下部平砌城砖,高1.10米;上部以山石填抹灰泥垒砌,里外墙皮抹沙子白灰,并涂成红色。墙宽1.10米、高3.70米,顶部用四层平砖铺砌出檐。陵门外左为神厨,右为神库,基址长33.40米、宽21.70米。

神库北墙残存一段,厚0.65米、高2.35米。

陵门宽18.90米,门三道。享殿距陵门40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基长29.60米、宽16.20米。左右庑各三间,长14米、宽5.80米。殿后置石供案,束腰形,长2.51米、宽1.23米、高1.07米。上部雕串枝莲纹,下部雕卷草纹,束腰上下雕仰覆莲纹,中间为云头飘带纹。坟堆残高4.40米、直径约15米.相比之下,悼陵是十三陵七座妃子木墓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

墓主简介

陈皇后(1508年-1528年)元城人.嘉靖元年册立为皇后,七年十月,因嘉靖皇帝发怒,受惊悸,堕胎而死,初谥"悼灵"。建陵于袄儿峪,八年三月安葬,号“悼陵”。嘉靖十五年,改谥曰"孝洁皇后"。隆庆元年三月葬世宗于永陵,同时迁葬孝洁肃皇后合葬永陵。

沈贵妃(?--1581年),嘉靖十年三月册选的“九嫔”之一,封僖嫔。晋宸妃、晋贵妃,十九年正月封皇贵妃。未生育,抚养曹端妃的第二个女儿宁安公主。万历九年病死,年60多岁,谥曰庄顺安荣贞静皇贵妃。

文贵妃,入宫时间不详,初封敬妃,后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世宗六十大寿前二日(一说前三日)晋封贵妃,与尚寿妃同时册封。其父加封指挥同知。于万历年间去世,谥曰恭僖贞靖贵妃,葬悼陵。资料见《万历野获编卷29、卷30》。

卢靖妃,嘉靖十年三月册选的“九嫔”之一,封和嫔。十六年(1537年)生景恭王朱载圳,晋靖妃。她在万历年间以高龄去世,葬于悼陵。

陪葬墓

明十三陵的陪葬墓共有8座,其中7座妃子(太子)墓,1座太监墓。

分别是:东井、西井:一说是明成祖十六妃殉葬墓,一说是明成祖昭献贵妃王氏和昭顺贤妃喻氏的陪葬墓。

万娘坟:即“万贵妃墓”,葬明宪宗皇贵妃万氏。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葬明世宗的皇贵妃沈氏、文贵妃、卢靖妃。

世宗贤妃墓:即“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葬明世宗的郑贤妃、皇贵妃阎氏、皇贵妃王氏、周贵妃、杨荣妃、马贞妃、哀冲太子、庄敬太子。

郑贵妃墓:葬明神宗的皇贵妃郑氏。

神宗四妃墓:葬明神宗的皇贵妃李氏(即李敬妃)、李顺妃、周端妃、刘昭妃(即宣懿太妃)。

王承恩墓:葬明思宗崇祯皇帝的心腹太监王承恩。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彭祖的延年益寿秘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彭祖到商代末年,已有767岁(一说有800余岁),尽管这么大年纪,可他仍不显衰老。他自幼喜好恬静,不追求名誉,不汲汲于世事,不刻意打扮自己,终日以养生修身为事。商王请他作大夫,他推托不了,只好应诺,却常常以有病为由,不上朝听政。他精通补导之术;常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角散。平日沉默寡言,从不夸耀自己

  • 彭祖为什么是厨行的祖师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彭祖因为善于调制味道鲜美的雉羹(野鸡汤),献给帝尧食用,被帝尧封于大彭。中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写道:“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这艺术地反映了彭祖在推动我国饮食文化进步方面所作出了贡献。汉代楚辞专家王逸注曰:“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

  • 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先秦时期的道路历史发展到原始社会传说中黄帝炎帝和尧舜禹担当部落首领的时候,各地的交通有了明显的进步。到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时期,可以说我国道路已经初具规模。周武王姬发灭商后,除都城镐京(今西安附近)外,还根据周公姬旦的建议,修建了东都洛邑(今洛阳),以便于控制东方新得到的大片疆土,

  • 告老还乡背后的真实故事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告老还乡”,又称“告老还家”,“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到家乡,“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事实上,在我国古代主动要求“告老还乡”提前退休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回避权力斗争此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史记

  • biangbiang面的传说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传说,一位集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贫困潦倒饥寒交迫于一身的秀才来到咸阳,他路过一家面馆时,听见里面“biang——biang——”之声不绝于耳,一时饥肠辘辘,不由得踱步进去。只见白案上摆满了和好的长条状面块儿,师傅拎过一块儿,扯住两头,顷刻间摔打成裤带般宽厚扔进锅里,顷刻间摔打了好几块儿,顷刻间从锅里捞出

  • 臊子面的历史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臊子面历史悠久,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鸡蛋等,做法简单。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对于陕西人来说,臊子面的配色尤为重要,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相关的起源有三种说法。说法一古时,周人由豳(bīn)(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迁至岐之周原(今陕西宝鸡岐

  • 馄饨有哪些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馄饨是起源于中国北方的一道民间传统面食,相关的说法有以下三个。汉朝匈奴之说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

  • 古代人竟然也会为买房焦虑做房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约从21世纪以后,“买房”就成为了令人爱恨交织的复杂难题。结婚要买房,家里人多要买房,孩子大了,也要买房。然而纵观古史,其实古代人也为买房问题深深困扰,就拿大文豪苏轼来说,曾经就为了买房“倾其所有”。宋代史料《梁溪漫志》中便有记载:邵为坡买一宅,为缗(mín)五百,坡倾囊仅能偿之。大概就是说,苏东

  • 对于养老问题古代社会福利制度竟不输现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养老问题从古时候开始就特别重视。现代人只要缴纳足够年限的养老保险,在达到退休年龄后,就能按时领取养老金。如果是条件比较好的家庭,能选择的养老方式也更多。那在古代,当时没办法继续劳动的老人们,他们又是如何养老的呢?中国人历来对“孝”这个字非常尊重,不孝就是大不敬,我

  • 对越自卫反击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二战结束后,越南国内政权分离严重,美国趁虚而入对越南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入侵战争,最后以越南战胜不可一世的美军而结束战役,越南终于实现了国内政权统一,获得独立自由。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我国大力无私的支持。在越战期间,我国不仅无私军事支援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给越军,而且还出兵17万人帮助越南打击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