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方腊起义是被谁镇压的

历史上方腊起义是被谁镇压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827 更新时间:2024/1/26 10:53:33

方腊是睦州青溪人,漆园雇工出身。为人豪爽仗义,在乡间很有号召力。因北宋末年宋徽宗酷爱奇花异石,以朱勔为首的贪官污吏为投其所好,趁机大肆搜刮,搜求浙中珍奇花石进献。并在苏州设应奉局,靡费官钱,百计求索,勒取花石,用船从淮河、汴河运入京城,号称“花石纲”。这种搜刮和无休止的徭役让百姓不堪其扰,生灵涂炭,中产家庭都纷纷破产。

在这种背景下,方腊借助当时流行的民间宗教“摩尼教”的宗教理论,组织群众,在“花石纲”祸害最为严重的睦州帮源发动起义。以诛杀朱勔为号召,自号“圣公”,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江浙一带百姓纷纷响应。起义烽火迅速席卷浙江江苏安徽一带。部众发展到近百万,威震东南。相比之下,梁山宋江起义不过区区几十人的规模而已。方腊计划划江而守,渐图进取,十年内推翻宋王朝。

然而当时的江浙地区商业繁华,已经成为了北宋的经济命脉所在。朝廷不可能坐视方腊在这一地区坐大。于是宋徽宗以童贯为宣抚使,率军十五万对方腊起义展开镇压。童贯这个人宦官出身。虽然历史上和以《水浒》为代表的小说中都把童贯脸谱化成了一个不学无术,操弄权柄的奸臣。但就史实而言。童贯的军事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可以说,在宦官这个行列中,武力值最高的除了三宝太监郑和,就数童贯了。

童贯少年时投在宦官李宪门下。性情乖巧。从入宫伊始,就善于揣度圣意。预先奉承。得到了皇帝的宠爱。宋徽宗即位,在杭州置金明局,童贯以供奉官的身份主管此事,开始和蔡京沆瀣一气,其保举蔡京进京任官。蔡京升任宰相后又投桃报李,向宋徽宗推荐童贯为监军。但童贯在监军任上并没有掣肘主帅,反倒是违背皇帝旨意,命主帅王厚出兵交战,一举收复四州。童贯的军事能力可见一斑。童贯不仅攻打西夏,平定方腊,还主导了北宋联金伐辽。虽然伐辽失败,但这并非童贯一人之过。而是宋朝军事整体实力使然。童贯能在宋朝军事实力孱弱的情况下,屡克外敌,平复内乱。其军事能i还是值得肯定的。

方腊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其主要原因是基于宋朝的军队设置,地方军队也被称为厢军,多为老弱病残,毫无战斗力可言。在这样的军队面前,农民起义军自然能够凭借人数优势摧枯拉朽,风卷残云。然而宋朝军队的主力是中央禁军。也就是《水浒》中豹子头林冲任枪棒教头的那个“八十万禁军”。虽然北宋的对外战争屡屡失败。但是中央禁军的战斗力还是有的。并且远远不是一支农民武装所能抗衡的。

虽然方腊借助宗教和农民对朝廷的反抗情绪组织起了政权,但是其组织并不严密,也缺乏明确的政治纲领。对所俘虏的地方官吏不分青红皂白,定要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用各种办法折磨他们,讨还血债,以解心头恨。这种残酷的报复手段使得方腊起义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上一个武力值爆表的太监童贯,方腊起义的失败也就是可以预期的了。宋徽宗宣和三年,方腊派部将方七佛率六万任攻打秀洲。秀州统军王子武据城固守。不久,童贯大军到来,里应外合,杀退起义军。方腊不得不退守杭州。童贯率军乘胜追击,水陆并进,很快收复了杭州和其他起义军占领的城池。宣和三年四月,方腊及其妻儿等被俘。宣和四年三月,方腊余部被全部剿灭。童贯从出兵镇压到班师回朝前后用时仅四百五十天。童贯也因剿灭方腊起义之功被迁为太师,改封楚国公。

历史上真实的方腊起义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梁山的宋江起义。而且方腊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自身又出身贫苦,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他还参与传教,吸收了大批教徒,这些人后来成为起义军的骨干力量。摩尼教主张“是法平等,无分高下”,信教者都是一家,同时还主张吃素断荤,节省钱财,教友中实行互助。在起义军内部,政治上彼此平等,不分上下尊卑,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经济上凡钱财物用一概公共享受使用,没有你我之分。方腊的政治觉悟也不是宋江之流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而且自始至终,方腊始终没有接受过朝廷的招安。就这一点来看,方腊的格局和政治抱负也远在宋江之上。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为什么分成南宋和北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本身并无南北宋之分,只是前一个宋朝被金灭亡了,原宋朝的皇室亲戚在杭州登基,划江而治,宣布继续是宋朝的政权,因为在长江以南,史称南宋,原来的那个被灭亡的宋朝史称北宋。公元1126年底,金兵攻破宋都城汴京(即今开封),公元1127年四月。金掳走了宋皇帝宋钦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宋灭亡。到此为北宋。公元1

  •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会将将殿试制度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落第书生在皇宫门外喊冤,惊动赵匡胤,影响中国古代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北宋开宝六年(973年)三月的一天,东京开封的皇宫门前一阵喧哗,一位书生挥动手中的木槌,奋力敲击着一面大鼓,同时高声喊冤,声震宫阙。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胆大包天的书生,居然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古代历史,长达九百

  • 赵匡胤为何要处死自己的结义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重赟这个名字却很少被人知道,甚至在很多书籍中不一定是真的历史事实又是怎样的呢?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石守信、韩重赟等禁军将领的支持下,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皇位,建立北宋王朝。可是七年后一天,宋太祖赵匡胤龙颜大怒,在没有弄清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居然下旨想处死自己的结义兄弟、北宋的开国功臣韩

  • 961年8月22日: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961年8月22日(农历961年7月9日),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得后周政权后,有鉴于唐中叶以来藩镇割据,武将拔扈,不利于中央集权,乃与宰相赵普密商,决定削夺大将兵权。在结束五代十国局面的过程中,北宋统治者着重考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

  • 宋朝最有名的两位皇帝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史学家陈寅恪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认为赵家开创的宋王朝是华夏文明的巅峰。南北两宋绵延三百一十九年,历经十八帝,最有名的皇帝当属第一位和第八位(按顺位排序)。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原属后周重臣,陈桥兵变登基为帝。赵匡胤利用卓越的军事才干南征北战,基本统一全国

  • 1121年8月24日: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在汴京就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121年8月24日(农历1121年7月10日),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在汴京就义。方腊(?-1121年),又名方十三,歙州(今安徽歙县)人,一说睦州青溪(今浙江杭州市淳安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相传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加上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自身又出身贫苦,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他

  • 宋朝皇帝为什么不称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对皇帝的称呼也有很多种,像唐太宗,明成祖,乾隆,这都是不同时代对不同皇帝的称呼。而对于宋朝来说,对皇帝的称呼可谓是特别的别致。别人家都称陛下表示尊贵,而宋朝却称皇帝为官家,这是什么原因呢?宋朝称呼皇帝“官家”的原因,与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很大的关系,赵匡胤一开始只是后周的大将,后来经过陈桥兵变

  • 1453年6月30日:元朝张士诚率起义军攻陷泰州及兴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453年6月30日(农历1453年5月24日),元朝张士诚率起义军攻陷泰州及兴化。张士诚(1321年-1367年),元末明初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元末泰州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人;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的说法。张士诚小名九四,出身为为运盐工,由于不

  • 包拯为什么不救杨家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到包拯相信很多人都对他并不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很多影视剧都喜欢拿他作为题材进行拍摄,而他额头上那个月亮形状的标记也成为了他的标志,除了包拯这个历史名人以外,北宋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人物,那就是杨家将,只不过他们的结局并不是很好,因此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当时包拯不救杨家将呢。包拯(99

  • 金兵为何没动宋仁宗墓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宋朝末年的时候,金兵占领了中原,逼得北宋朝廷南迁。我们都知道,宋朝是一个十分重文轻武的朝代,国家鼓励工商,十分富有,皇帝的陵寝自然肯定也是陪葬品很多。在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之后,对当时的北宋皇家陵寝进行了大肆的洗劫。但是在这些被洗劫的陵寝之中,唯独宋仁宗的陵寝金兵敬而远之,不敢动它,这是为何呢?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