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十大历史悬案,至今都是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十大历史悬案,至今都是未解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82 更新时间:2024/2/14 20:49:32

我们通过历史资料,找到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古墓;我们通过一些文学书籍,找到了古人曾经生活的轨迹。不过,我们毕竟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所以有很多问题仍然是个迷,只能通过推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直到今天都没有解开的十大历史悬案,至今都是未解之谜!


中国历史十大悬案NO.1 西周九鼎

九鼎,是中国的代名词,以及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周显王时,九鼎没于泗水下。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权利象征与意义,亦曾屡次重铸九鼎,武则天 、宋徽宗也曾铸九鼎。

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关于九鼎的下落,史家众说纷坛,不一而足。

司马迁在他撰著的《史记》一书中,对九鼎的记叙,就有出入,前后不一。如:在周、秦二“本纪”中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周赧王死,秦从雒邑掠九鼎入秦。但在《封禅书》中说:“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由后者分析,九鼎在秦灭周之前,即“宋之社亡”时,已经不见;那么,前者所述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秦从雒邑掠九鼎归秦,岂不是自相矛盾,令人费解!

司马迁之后,东汉的著名史学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汉书》中,对九鼎之下落,采取兼收并蓄之法,收录了司马迁的上述两说,同时,又补充了一条史料,说是在周显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泗水之下。后来秦始皇南巡之时,派了几千人在泗水中进行打捞,毕竟是江水滔滔,无从觅处,只得徒劳而返。

到了清代,九鼎之下落更加难以考察寻觅。后代史家只能随意加以揣测了。王先谦在《汉书补注·郊祀志》中认为:东周王室在衰落的过程中,已无力量保护自己。而战国时期各个实力雄厚的诸侯国,却虎视眈眈,力图统一中国,取周而代之。

因此,象征王权和“天命所归”的九鼎,自然成为各诸侯必欲夺之的稀世国宝;加之此时周王室财政困难,入不敷出,于是销毁九鼎以铸铜钱,对外则诡称九鼎已不知去向,甚至说其中一鼎已东飞沉人泗水之中,免得诸侯国兴兵前来问鼎,自找麻烦,王光谦的说法虽似有理,但提不出任何一点史料加以证实,因此,是使人难以置信的。

后世帝王亦曾屡次重铸九鼎,以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和宋徽宗崇宁三年两次最为有名。

纵观中国历代史籍,关于九鼎下落的材料虽多,但往往自相矛盾,提不出充分可靠的依据,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在地下埋藏的古物中,九鼎今天究竟是否还存在?

在历史上,根据历代史书记载,它确实曾作为夏、商、周三代的镇国之宝,传承了二千年;并且,从未发现过古人关于它已销毁的历史记载。因此,九鼎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或许,今后会有揭破这个千载之谜的一天,那可能也是九鼎重见天日之时。


中国历史十大悬案NO.2 太平天国宝藏

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本身是带着所有被压迫阶级的希望,但最后却失败了,实在是让人心痛。但此次运动中,巨额的奇珍异宝全部无影无踪,这也同样让人感到惋惜。

天京被攻陷之后,清军找遍了整个城池,都没有发现这批奇珍异宝。很多人都说,太平天国的珠宝非常多,大部分都被埋在地下,可是无论曾国藩对李秀成用什么样的酷刑,李秀成都没有说出这些财宝的具体位置。

后来有人悄悄进入他们的住所,将后花园里的水放干,挖地三尺也没有找到财宝在哪,至今宝藏埋在哪里都是一个谜。


中国历史十大悬案NO.3 古墓里的长明灯

字面意思就是一直亮着的灯。最早关于这灯的传说是普罗米修斯将它偷偷带到人间的,传闻这灯里燃烧的是天宫里的火。

古墓里都是密不透风的,而且里面的宝物几千年后都是完好无损的。按理说,古墓在地下长年见不到光,应该是漆黑一片啥都看不见,可有时古墓里却挂着一盏长明灯,飘忽忽的火焰让人毛骨悚然。

为何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它还能燃烧?更奇怪的是它可以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燃烧,从来不灭。没有氧气,它是用什么能量燃烧的呢?

如果是油灯,几千年来又是如何供给燃油的呢?如果是电灯,那必须的有发电的工具,而且要做到这么长时间的发亮,必须要使用太阳能发电才行,这些都只是我们的推测,如果想知道它一直保持亮着的原因,还得进一步去探索。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的人口贩卖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口贩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至少有四千年历史。被贩卖者,最早是罪犯、战俘、欠债的平民以及奴隶,他们因为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像商品一样卖来卖去。到了封建社会,买卖人口仍然很猖獗,屡禁不止。古代人口的贩卖分得很细,有的贩卖是国家允许的,遇到特殊的年代,甚至皇帝下诏支持。但对于国家不支持的贩卖,古代的打击

  • 六扇门发展史:六扇门名称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六扇门是三法司衙门的别称,在《商子》中有记载:“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在不同的朝代,三法司衙门有不同的指代。例如在汉朝时,指的是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等到了唐宋两朝时,指的都是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后来到了元代,三法司衙门指的就是大宗正府、刑部和宣政院

  • 宫刑与自宫:解密古代宦官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阉割术的存在无疑为宦官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技术方面的前提,而阉割术的长盛不废,则是与宫刑及宦官制度的长期延续相辅相成的。宫刑作为一种刑罚方式,大约出现于夏商时期。在奴隶制时代的所谓“五刑”之中,它是仅次于死刑的惩罚方式,所惩治的对象起初主要是男女之间的淫罪。宫刑是基于维护夫权制婚姻制度的需要而出现的,并

  • 盘点历史上五大皇位篡夺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嬴胡亥作为中国封建皇权历史上第一个篡位者,嬴胡亥并未给人留下老谋深算富于心计的印象,除了一颗勃勃野心之外,他似乎一无是处。也许这唯一和其父皇相同的一点,让他得到了始皇帝的欢心,得以随侍左右,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篡位良机。这是嬴胡亥本人的大幸运,也是他的兄长嬴扶苏的大不幸,更是两千万秦朝人民的大悲

  • 古代三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公元4世纪到13世纪,这千年间,中国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第一次大规模北人南迁,发生在东西晋之交。司马晋“乳糜血”,五胡入主中原。司马家的后代子孙,渡过长江,跑到南京“复国”。随着汉族政权南迁,北方汉人不甘受异族政权压迫,也纷纷南下移居。从此,偏安江南,就成为汉族弱王朝的常见历史景观。而

  • 中国历史上哪个皇帝生儿子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多子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有福气的象征,在民间,子孙满堂、多子多福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但这到了明争暗斗的第一家庭,却往往成了血雨腥风的来源。一切只是因为,皇帝的宝座只有一个,在这些兄弟中,最终只有一个人可以登上权力的巅峰,皇帝的儿子自是再多也不愁养,但愁的是怎么选出这唯一的继承人。为此兄弟手足之间往往争个

  • 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原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太武帝1、盖吴在陕西杏城领导农民起义军反抗北魏统治,规模达十万之众,魏太武帝在领兵讨伐起义军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寺庙与起义军有联系,竟然帮起义军藏着兵器,这自然不能被帝王所容忍;2、寇谦之的新天师道得到太武帝的推崇,魏太武帝从信仰上就偏向道教;3、鲜卑贵族信仰佛教,宰相崔浩为了实现用儒家思想治国的理

  • 古代武状元们都干什么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有近三百位武状元,按理说他们都是不世出的人才,但考中状元后,其人生经历往往令人唏嘘。郑冠,唐朝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文武双科状元,可谓文武全才式的人物,只做了个户部郎中,既无德行、功勋传世,也无一言半语示人,只知其书法不错,但也并非大家;朱虎臣,南宋孝宗时代人,九岁就当了武状元,射十箭有九箭射

  • 三武一宗灭佛和道教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其实有四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当时的皇帝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被称为“三武一宗”。三武一宗灭佛,主要有三个原因,根本原因是佛教与封建统治发生冲突矛盾,间接原因则是道教和儒家的抵制。第一,当时佛教急剧发展,甚至过滥、失控,僧尼数量玉石俱增,寺院经济膨

  • 汉朝和唐朝的政治制度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汉朝和唐朝是比较强盛的两个朝代,素有“强汉盛唐”的称呼。两个朝代政治制度对比,到底孰优孰劣?一般简单的总结如下:汉随秦制,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负责行政事务,实权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有做大的可能,有时可能会威胁到皇权。直到汉武帝时,设置内朝架空丞相,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