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历史上杀功臣的大多是布衣天子

为何历史上杀功臣的大多是布衣天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178 更新时间:2024/1/25 23:06:05

人常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似乎成为了帝王对待功臣的常态,然而纵观中国历史,却很容易发现一个极为有意思的巧合,出身越低的皇帝对功臣越狠,例如刘邦、朱元璋;而出身越高的皇帝反而对功臣大多宽容,例如李渊赵匡胤,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出身高低决定了功臣身份落差

对于布衣天子来说,由于他们出身较低,因此在打江山时与文臣武将,尤其是嫡系亲信,更多是一种称兄道弟的关系。而出身较高的天子,却在起兵之时便已经建立了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君臣身份早已明确。

出身较低的皇帝,在打天下时笼络文臣武将的一个重要手段便是情义,然而一旦他们荣登帝位,曾经的“兄弟”情义便迅速宣告破裂,剩下的便只有“君臣”这一层关系。

然而,曾经出则同马、入则同塌的“好兄弟”,突然变成有着明确界限的君臣,一个高高在上、一个却见面就要跪拜,对于这种巨大的身份落差,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

此外,正式由于这种曾经的“兄弟”关系,很容易让功臣滋生出居功自傲的情绪。

与之相对应的,出身较高的帝王便不存在这种情况,他们的出身决定了在起兵之日起,便已经明确了上下级关系,建立起了上下尊卑的制度,这种天然的关系,使得功臣很容易适应之后的君臣关系和身份。

原因之二:帝王出身高低决定了功臣出身

这同样是个共性问题,由于古代阶层固化极为严重,因此出身越低的帝王,他的功臣群体出身也普遍偏低,这便是大家常说的,例如刘邦和朱元璋的功臣之中,便有相当一部分人来源于曾经的同乡、好友、亲戚。

正是由于出身较低的缘故,这些人对于官场之事本就不太懂,在处理君臣关系方面将会显得极度生疏,而一旦君臣名分已定,如果还以之前的“兄弟”之情来处理君臣之事,便极容易碰触到皇帝的逆鳞,为自己惹下杀身之祸。

同样由于出身较低的缘故,这些功臣在打江山时的确能够忍受常人难以忍受之苦,勇猛无畏、悍不畏死,然而在功成名就之日,在突然获得高官厚禄之时,却同样有相当部分的功臣会就此变得骄奢淫逸,这种情况下便难以避免的会触碰到律法。而即使再念旧情的君王,对于功臣为非作歹会容忍一时,也不会容忍一世。

而对于出身较高的帝王,在长期上下尊卑观念的影响下,臣子本就养成了谨小慎微的习惯,因此即使在功成名就之日,也很少有人会因此犯禁。这里有个典型,那便是李世民麾下的尉迟敬德,也曾屡屡犯禁,直到被李世民教训一顿之后这才收敛。

原因之三:出身高低决定了自信心强弱

这是一种极为奇怪但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的现象,即使是现代也仍然存在,那便是出身越低的成功者,往往在成功之后对于权威和尊严看的更重,似乎生怕他人因为出身而看轻自己。而出身较高的帝王却不存在这种情况,毕竟曾经的显赫身份摆在那里。

出身较低的帝王之所以会对尊严和权威看的极重,很大程度源于自信心的不足,即使是从不避讳曾经要饭,也拒绝了大臣为自己攀附显赫宗祖的朱元璋,也对君臣大义看的极重,就更不要说那些一旦功成即使造假,也要为自己找个显赫先祖的人了。

然而,对于出身较低的帝王来说,却存在一个极为尴尬的问题,那便是由于曾经的关系过于亲密,他们的很多私事都无法瞒过那些功臣,而这些事情却很容易成为身为帝王的逆鳞。若是有功臣仗着曾经的关系,拿着个作为资本炫耀,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同样的,出身较高的帝王却不存在这种问题,即使是在艰苦的创业阶段,身份上的差距也使得他们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的隐私,再加上长期作为上位者养成的自信心,他们对于尊严和权威反而看的没有那么重要。

原因之四:出身高低决定了有无杀功臣必要

对于帝王来说,什么最为重要?自然是江山的稳固和皇位的传承。

古代皇权社会,尤其是在皇权尚未高度集中的明清以前,帝王为了维护统治,往往需要借助宗族势力,而出身较低的帝王,宗族势力显然要弱的多。

如果帝王的出身较低,自然也就导致宗族势力较弱,亦或者宗族人员水平普遍较低,很难起到维护皇权统治,成为皇位屏障的作用。

例如刘邦,异姓诸侯王韩王信叛乱之后,刘邦便曾分封兄长刘仲为代王,结果这位仁兄在匈奴南侵时,直接便弃国逃亡了。再如朱元璋,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曾大肆分封自己儿子为实权藩王,其实也并非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由于出身较低的帝王宗族势力普遍偏弱的缘故,相对应的便显得功臣集团的势力太过庞大,作为帝王自然难以安心,为了江山的稳固、皇位的传承,这时候皇帝便难免会狠心削弱功臣集团的势力,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朱元璋。

出身较高的帝王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的宗族势力不仅普遍较大,且学识能力普遍较高,因而能够很好的起到屏障作用。但也有因此将自己玩死的,例如曹魏的曹丕,由于宗族势力过大,他称帝后对宗族进行严格限制,结果导致这种屏障作用消失,最后被司马氏篡了江山。又如西晋司马炎,称帝之后为削弱地方势力而增强宗族势力,结果酿成了“八王之乱”。

如上所述,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帝王屠杀功臣血淋淋的事实,却很少能够看到他们背后的无奈,帝王出身的高低不仅决定了帝王的心态,而且决定了功臣集团结构和朝廷势力的平衡等各方面,而功臣被杀也并非是一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所能简单解释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马顺:明朝最窝囊的锦衣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锦衣卫是明朝最恐怖的特务权力机构,上面没有任何机关,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赋予锦衣卫逮捕权,可以不经过批文就直接逮捕官员,甚至皇亲国戚,就连审判过程也可以私下进行。虽然权力重大,但也意味着要干最累的活儿,承担最重大的责任。作为没有权力制约的机构,难免办了糊涂事引发众怒,这时锦衣卫头子就要被牵出来溜溜,

  • 乾隆为什么愿意为什么自动禅位嘉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皇帝于勤政殿召集皇子皇孙、王公大臣等宣示恩命: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以明年丙辰,建元嘉庆元年。也就是说,在皇位上稳稳坐了六十年之久,当时依然稳固掌握皇权的乾隆皇帝,准备应践阼之初“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的默祷,主动禅位让贤了。对于乾隆皇帝的决定,包括皇

  • 历史上真的有李君羡这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至尊红颜》这部电视剧很受好评,其中男主李君羡是一个有才又有情的人,事实上,李君羡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是一位很出名的将领,但最后由于流行的传言被皇帝处决了,并且一定程度上是武则天导致的,这其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李君羡出生于隋朝年间,与影视剧不同的是,他并不是李建成的后人,真实的他与李

  • 钟会:有小张良之称 手握20万重兵造反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我国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历代以来皆有多多少少的叛乱或起义,抛开他们的出发点是否正义不谈,除了一些无名小卒发动的小规模叛乱之外,大都叛乱或起义会让当权者头疼不已,甚至成功推翻当时的政权,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度。然而,在汉末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将谋略过人,有小张良之称,又手握20万重兵,可他起兵造反仅三天就失

  • 朱元璋为什么放过了刘伯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古帝王多无情,凡称帝者,皆不凡之辈,于群狼环伺之中脱颖而出,这注定他们不会和人心照神教,性格都是手段凶狠,不计情谊之辈。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艰难时期和兄弟食同灶,寝同床,推翻前朝统治之后,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也为了给子孙留下安稳的江山,不念以往将跟随自己白手起家的兄弟几乎杀尽,然而有一人却

  • 郭况:富可敌国却不能保得一家老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郭况,真定槀(今属河北石家庄藁城区)人,生于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第一任皇后郭圣通的弟弟,家世显赫,父亲郭昌是河北富豪,母亲刘氏是汉景帝七世孙真定恭王刘普的女儿。郭况为人低调,行事小心谨慎,颇为光武帝赏识,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任命郭况为黄门侍郎。建武二年(26年),郭贵人被

  • 皇帝为何不担心贴身侍卫会杀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封建社会为了争夺皇位,他们干尽丧尽天良之事,而且历来发生最多的地方就是皇宫,皇帝被称之为是当年最高危的职业。不仅要防着后宫佳丽,还要防着自己的亲生儿女,所以皇帝这个职业说提心吊胆也不为过。一般来说,皇帝身边都要有一个贴身侍卫,他们的任务就是不能够让皇帝受伤,并且能够担任此重大任务的人,必须要有两

  • 古代天牢和地牢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人细说:天牢就是天上的牢,把你吊起来;地牢就是在地上挖的牢房,把你埋起来。真的是让人忍俊不禁。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一起了解下这天牢和地牢的区别吧。1、天牢 天牢,常指设置在京由朝廷直接掌管的牢狱。与地牢(地面以下的牢房)相区别,指地面以上的牢房,是关押重刑犯人的地方,因监狱里暗无天日,故称为「天牢」

  • 汉朝和唐朝哪个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现在的人们一提到古代的盛世,首先想到的或许就是“汉唐”这个词,其中包含了汉朝和唐朝两个朝代,的确,汉朝出现了中央集权国家统一之后的第一个盛世,而唐朝又一直都是以盛世而闻名,但是这两个朝代之间,究竟哪一个朝代才是更加名副其实的盛世呢?汉朝和唐朝到底哪个朝代要更厉害一些?说到我们中国古代的封建朝代,那么

  • 汉朝和唐朝隔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和唐朝相隔398年。汉朝220年灭亡,唐朝618年建立,所以两者间相差了398年。1、汉朝汉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百、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2、唐朝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