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七七事变29军大刀队:英勇杀敌浴血奋战

七七事变29军大刀队:英勇杀敌浴血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36 更新时间:2024/1/14 22:22:31

1937年7月7日夜,守卫北平西南卢沟桥的第二十九军遇到日军挑衅和进攻,当即奋起还击,这次史称的“七七事变”开始了中国的全面抗战。消息传来,全国群情激昂,音乐家麦新在事变三天后便创作出著名的《大刀进行曲》——

“大刀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这首歌最初的词句,是以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夜袭日军的事迹鼓舞该部抗战,后来,随着它雄壮的旋律响彻全国军队和民众之中,“二十九军的弟兄们”便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初期的二十九军的大刀队

在全国可谓如雷贯耳。二十九军的前身最早是冯玉祥的起家部队北洋第十六混成旅,后来发展成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该部长期驻扎在贫寒的西北地区,装备差,士兵成分却比较淳朴,冯玉祥也特别强调肉搏训练。在1930年的蒋冯阎大战中,西北军被蒋介石打败,冯玉祥的基本部队被南京政府收编,给了一个第二十九军的番号,但在待遇和供应补给方面一直受到歧视。1933年初长城抗战开始,二十九军担负了喜峰口的阵地防御任务,当时部队情况是“火力弱,有兵无枪,有枪缺弹,只是每人大刀一把,手榴弹六枚”。面对日军以空、炮协同的猛烈火力攻击,中国官兵只能依托长城抗击,部队守在工事里被动挨打伤亡很大。

宋哲元奉命防守冷口迤西至马兰关的长城关口

7日,二十九军接防喜峰口,凌源、平泉战败退兵喜峰口一带的万福麟部,无力再战。9日,日军步骑联合部队和伪军一部,乘万福麟部和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交接阵地之时,向喜峰口外约20里的一个前哨据点孟子岭发起猛攻。傍晚,日军占领高地,控制了口门。长海团以半天时间,前进100多里,从遵化赶到喜峰口。

日军先头部队已占领口外东北方长城制高点,并有敌步骑500名向喜峰口方面冲击。王团天黑时,潜登山头,以大刀砍杀一批日军,将制高点夺回。当夜,一0九旅旅长赵登禹、何基沣二人商议后认为应以夜袭反击敌军,便组织起500人大刀队,于1933年3月11日夜幕降临后直扑日军宿营地。。

大刀勇士们攀垣越墙分头入村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抡起大刀横砍直劈。骄狂的敌兵根本没想到国民党军队敢来偷袭,都在呼呼大睡,不少人梦中便做了刀下鬼。随后支援日军包围而来,双方短兵相接,大刀队边战边撤,喊杀之声震撼大地。当时报道是“夜杀敌千余”肯定有所高估,不过日军的确伤亡不小,参加夜袭的500名大刀队员也大部分壮烈牺牲。

10日凌晨3时,国民党军队乘黑夜出敌阵烧毁敌行李车数十部,歼敌约500余人

这一仗后,二十九军大刀队名震天下,成了全民族抵御外侮的偶像。何香凝曾赋诗一首称赞:杀敌何须更渡海,数万倭奴引颈待。钢脚夜眼青龙刀,捷音传来齐喝彩。二十九军民族光,挞汝倭国军阀狂。国仇重重何日忘,誓到东京饮琼浆。

抗战后期,原二十九军系统部队在国民党最高当局排挤下编制不断缩小,靠着喜峰口、卢沟桥等荣誉才勉强保留下番号。抗战结束后,第五十九、第七十七军只剩下四旅八团,人数不过2万,该部官兵又对蒋介石将他们推上内战前线极为愤怒,长期在徐州以北防地消极避战。1948年11月,在分别于1929年、1938年便秘密加入了共产党的张克侠、何基沣率领下,这两个军于淮海战役开始时宣布起义,加入了人民解放军,从而迎来光明的前途。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七七事变中宋哲元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2月初,日本林铣内阁上台,立即宣扬不尚武的新政策。日本商界则频频伸出橄榄枝,派团访华,只谈经济,不谈政治。4月,日本外务省通过了《第三次处理华北纲要》,表示要"采用公正的态度...形成日中间的友好关系。"华北驻屯军也一反常态,主动和冀察当局改善关系,不仅史无前例地赠送二十九军十几门山炮,还

  • 七七事变历史影响及后世纪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 七七卢沟桥事变29军伤亡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的东北三省。为了进一步发起全面侵华战争,日军陆续运兵入关。1936年,日军从东面、西面和北面包围了北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附近的卢沟桥发动进攻,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日军进攻北平早有周密的军事计划,他们将目光瞄准了北平的南大门——

  • 七七事变宋哲元29军溃退:对日军抱有幻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七七抗战 1937年7月7日,驻守丰台的日军河边正三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进行夜间演习,当晚以丢失士兵为借口寻衅,二十九军军部下令死守阵地,8日驻守芦沟桥的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冯治安)步兵一一○旅(何基沣)二一九团(吉星文)第三营(金振中)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9日蒋介石电宋哲元积极准备,谈判

  • 七七事变平津沦陷:李文田发起天津保卫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文田(1894—1951)字灿轩,1894年生于河南浚县,国民党二级上将、原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幼丧父,生活十分困难,由舅家供养。高中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于六期步科。李文田参加西北军后,曾任滦河兵工厂总监、团长、旅长等职。西北军失败后,坚持在山西练兵,拥护宋哲元重组二十九军,是八名共

  • 七七事变蒋介石下令全面抗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卢沟桥事变发生时,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正在江西庐山。1937年7月8日上午,他收到了宋哲元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电报。蒋介石的第一个反应是:全面战争可能真的来了。蒋介石复电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匆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此间已准备随时增援。无法确切地知道,至少在名义上是中国军政

  • 七七事变最大汉奸小人潘毓桂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华北巨奸潘毓桂,抗战胜利后遭国民政府逮捕。潘毓桂原本一审判处无期徒刑,但潘毓桂不服判决,提起上诉。1948年3月18日上午11时15分,南京高等法院刑事一庭庭长金世鼎,推事申屠宸、胡连云,书记员曾鸣秋开庭宣判。判决书认定潘毓桂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处死刑。褫夺公权终身,全部财产除酌情留给家属生活必

  • 七七卢沟桥事变整体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日军挑衅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

  • 七七卢沟桥事变简介:抗日战争打响第一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为了缓和危机,继续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卢沟桥位于北京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是北京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从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军几乎每天都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7月7日,日军借口一

  • 七七卢沟桥事变历史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