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平战役国民党战败原因

四平战役国民党战败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060 更新时间:2024/1/29 16:03:43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驻东北苏联军队北撤归国,使东北之争失去了外交制衡,国共军队爆发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战火由南北终于蔓延到扼守着东北腹心的咽喉要地四平街,并在这里缠绕成战争的死结。四平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在沈阳、长春之间,是连接东西南北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枢纽,又是粮谷集散地,所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四平战役期间,虽然说国共双方在这里来来回回打了四个回合互有胜负,但最终国民党在四平战役失败。这就导致在三大战役之一的辽沈战役开打前,国民党只是占据了沈阳、长春、锦州等大城市,只有被包围歼灭的份;而解放军完全占据北满,而且与东北国军兵力不相上下,形成了战略主动。

四平战役如此重要,为国民党在战役过程中取得优势后,选择休战固守,而不是乘势追击永除后患呢?现在很多说法是国军在松花江边停止追击是因为蒋介石要停火,而蒋介石又说是美国人让停火。从这一点来看,国民党对当初停止追击颇有些后悔。到现在还有人批评了蒋介石当时穷寇不追,以致养虎贻患,丢掉东北且殃及整个大陆沦陷。其实蒋介石在四平取得优势后不追击进剿,原因很简,就是兵力不足。

当时国民党内部不少人士都认为,想要军事进剿东北民主联军,就必须在东北增兵后才可以实行,因为在军事追击进剿的同时,还是要保证南满后方不乱。白崇禧就曾给蒋介石说:“为争取时机消灭共党退据北满之武力,似宜增调精锐国军三军,加强进攻力量,并确保南满收复地区之安全”。换言之,国民党在占领四平后,不追击东北联军永除后患,主要是担心东北兵力不足,害怕部队急追过江不仅达不到歼敌目的,反而使南满不保。从这点看,国民党根本就没有追击的军事力量。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当初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撤退之时,身在南满的共产党武装发动了“鞍海战役”,歼灭了留在南满后方的国军,并重新占领了鞍山、海城等地,给了国民党极大的震动,深怕后路抄。于是蒋介石只好把北满的主力部队由火车紧急调南满应付。

那么蒋介石为什么不赶快增兵东北呢?国民党的军队都去了哪里了呢?这就要说蒋介石心太大,一手好牌打了个稀烂。当时蒋介石的军事策略从重点进攻变成了全面进攻,也就是全面打内战,首先就是蒋介石增兵到了山东,在山东发动了对中原解放区的围攻,山东打起来了,本来要增援东北的国军也就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去了山东。同时蒋介石还要拿出兵力防止中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蒋介石顾此失彼,一手拿着东北,一手拿着山东,眼里还要看着陕北和刘邓大军,想要一口吃个大胖子,速战速决,赢得最终的胜利。可是英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把目光直接放在了东北,因为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随后辽沈战役打响,结果就是国民党丢了东北。所以说,四平战役影响了国共两党在东北战场上的最终结局,甚至影响了此后国共两党的政治命运。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四战四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战四平是东北解放战争期间,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街(今吉林省四平市)的四次作战。第一次作战为四平解放战,是东北民主联军为了夺取战略要地四平,同驻守在四平的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战斗。第二次作战为四平保卫战,是国民党新一军全面进攻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

  • 四平保卫战共产党指挥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平保卫战共产党的前线最高指挥官是林彪,最高决策者当然是毛主席;国军方面的前线最高指挥官是杜聿明,最高决策者当然是蒋介石。这场战役实际是国共双方争夺东北地区控制权的一场战役,最终以我军保卫四平失利,全面撤退告终,但这只是双方上半场的一次较量,在东北战场笑到最后的仍是我军。全面抗战期间,中国绝大多数地

  •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屈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00年前,中国作为参战国凭劳工支援不仅对协约战胜同盟国起到关键作用,换来的一战后巴黎和会的地位,更使中国融人到国际体系之中,成为国际新秩序中的一员。当听到协约国胜利消息时,蔡元培曾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振臂高呼“劳工神圣!”“劳工万岁!”。然而,在巴黎和会上,日本借美、法、俄等国的支持,以强盗逻辑强

  • 张学良与九一八事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在南满拥有铁路特权的日本和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的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了。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9月6日张学良又致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

  • 九一八事变事件整体经过:起于日本挑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日军挑衅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

  • 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过去长期以来都说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之所以不抵抗,是因为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以张学良部下为主的一些人在回忆录中也多次提到这点。但是随着海峡两岸各种史料的披露,尤其是当事人张学良晚年自由时开口说话,可以发现,这些所谓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达不抵抗命令的说法多是空口无凭且经不起史料验证的。1991

  •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政府中央。他是在获得自由的情况下谈这一问题的。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采访张学良时,张学良说: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令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

  • 九一八事变三大社会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

  • 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的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外交努力 1931年9月19日,中国驻国际联盟的全权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报告事件,请国联主持公道;1931年9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正廷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严重抗议;9月21日施肇基正式向国联提出申诉;1931年9月23日,中国政府就此事照会美国政府,希望对方“深切关怀”。内部决策和应对 九一八事件发

  • 九一八事变的过程:东北接连沦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一八事变的过程: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由於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