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巴黎和会不签字的后果

中国巴黎和会不签字的后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504 更新时间:2024/1/23 19:53:37

中国不签字在利益层面上并没有作用,只是政治博弈和民族自尊心的结果况且真要说起来的话,在和约上签字能获得的利益反而更多。但是决定拒绝签字的不是北京政府,而是外交代表团。那么为什么代表团决定不签?

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国内的民意和全权代表中反对签字居多,因为国内的政治斗争,和约的签订与否其实已经脱离了正政治程序,不再是政府权衡的行为。和约问题争论的关键在于日本对于德国本在山东利益的继承问题。日本表示中国原先与德国签订的铁路合同后来改为与日本签署,那么日本就从德国那里获得了山东的路权,而中国则表示不存在继承问题,中国对德宣战后所有条约作废,中国与日本的签订的是新条约。

本身这件事在道理上是中国占优势,但因为威尔逊日本妥协使得日本获得和约上的胜利,要求中国让步,将德国在山东权益过渡给日本,这才导致和约签署与否的争论。其实更重要的是,这里出现了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山东问题的责任,是否签字只是前者的附带立场而已。国内除了五四运动民众要求拒签外,更多的是总统世昌、段祺瑞和他的安福系、梁超和研究系、以及南方的军政府,顺便提一下,孙当时在上海,已经和军政府没什么干系了。

中国不签字主要是由于,不能承认日本人的二十一条,不能把山东权益拱手让给日本但是不签字就造成了两个大问题:1、中国当时还处在对德宣战状态,你不签条约,代表你和德国没有停战。这个问题后来由中德两国交涉就解决了2、中国不签这个条约,就是不承认日本在山东的利益,即使你日本人在山东驻军。

当时的情况是:日本在亚洲玩的太过了,美英等列强都看日本不大顺眼,美国还比较同情中国,虽然你日本实际上占有着山东的利益,但是我中国就是不承认,这样在国际社会上,日本就很没有面子,大家不要小看这个面子,任稍微有点影响力的大国,都很在意这点面子,所以后来反倒是日本很被动,一个劲的要和中国就山东问题进行直接交涉。中国呢?分两派,一派主张坚决不和日本交涉,另一派觉得交涉也无妨,后来前者占占优。等于这个山东问题就一直拖着。

作为弱国外交官,顾氏对于拒约可能导致的两个后果,即中国能否加入国联问题,以及妨碍协约国对德国的统一立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采取了实际的防范措施,最后,既实现了拒约,又避免了因拒约而可能引发的对一个弱国的损害。别忘了山东利益早在大清国手里丢了,通过一番操作几乎全部拿回来,可以说这一次外交成功到几乎没有任何可指责之处。巴黎和会期间中国虽然一直玩悲情,但其实是比较强势的一方,在谈判中一直是进攻而不是止损。不签字也是获取更大利益的手段,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不签字是对的。除了开了丘九门下克上成功的先河之外,可以说操作的近乎完美。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四平战役国民党战败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驻东北苏联军队北撤归国,使东北之争失去了外交制衡,国共军队爆发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战火由南向北终于蔓延到扼守着东北腹心的咽喉要地四平街,并在这里缠绕成战争的死结。四平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在沈阳、长春之间,是连接东西南北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枢纽,又是粮谷集散地,所以历来为兵家

  • 四战四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战四平是东北解放战争期间,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街(今吉林省四平市)的四次作战。第一次作战为四平解放战,是东北民主联军为了夺取战略要地四平,同驻守在四平的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战斗。第二次作战为四平保卫战,是国民党新一军全面进攻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

  • 四平保卫战共产党指挥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平保卫战共产党的前线最高指挥官是林彪,最高决策者当然是毛主席;国军方面的前线最高指挥官是杜聿明,最高决策者当然是蒋介石。这场战役实际是国共双方争夺东北地区控制权的一场战役,最终以我军保卫四平失利,全面撤退告终,但这只是双方上半场的一次较量,在东北战场笑到最后的仍是我军。全面抗战期间,中国绝大多数地

  •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屈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00年前,中国作为参战国凭劳工支援不仅对协约战胜同盟国起到关键作用,换来的一战后巴黎和会的地位,更使中国融人到国际体系之中,成为国际新秩序中的一员。当听到协约国胜利消息时,蔡元培曾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振臂高呼“劳工神圣!”“劳工万岁!”。然而,在巴黎和会上,日本借美、法、俄等国的支持,以强盗逻辑强

  • 张学良与九一八事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在南满拥有铁路特权的日本和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的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了。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9月6日张学良又致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

  • 九一八事变事件整体经过:起于日本挑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日军挑衅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

  • 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过去长期以来都说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之所以不抵抗,是因为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以张学良部下为主的一些人在回忆录中也多次提到这点。但是随着海峡两岸各种史料的披露,尤其是当事人张学良晚年自由时开口说话,可以发现,这些所谓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达不抵抗命令的说法多是空口无凭且经不起史料验证的。1991

  •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政府中央。他是在获得自由的情况下谈这一问题的。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采访张学良时,张学良说: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令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

  • 九一八事变三大社会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

  • 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的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外交努力 1931年9月19日,中国驻国际联盟的全权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报告事件,请国联主持公道;1931年9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正廷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严重抗议;9月21日施肇基正式向国联提出申诉;1931年9月23日,中国政府就此事照会美国政府,希望对方“深切关怀”。内部决策和应对 九一八事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