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是谁

三国时期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545 更新时间:2023/12/18 12:08:41

三国时代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是谁?并非诸葛亮原创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展开来写的重头戏,历史上仅仅那么一句“凡三往乃见”,小说的作者竟然妙笔生花写出了有声有色的三回故事,真让人佩服作者编故事的本事。

三国时代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是谁?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也就是曹操南下荆襄的前一年,刘备见到年轻的诸葛亮,他们的交谈涉及天下大事,被目为对策史称《隆中对策》。对策中的主要内容为两部分:一是分析形势,指出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也”;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往北,太强大,拿不下来,往东,那是人家经营多年的地儿,也别惦记。

指出了唯一的方向:荆州,益州,这一条线路。“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就是所谓的天下三分的基本论述。这在当时是预见,后经实践大体得到了证明,就因为此使《隆中对策》具有了很高的价值而千古传诵。但把他归功于诸葛亮的个人创见,不大公平。汉末中原大乱,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洛阳长安成为一片废墟,中原人士大量流寓荆州,史称“士之避难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荆州本身也是人才聚集之地。

一时间荆襄人才荟萃,如庞德公、司马德操、黄承彦徐庶庞统、诸葛亮等,都是云集荆州的士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关心政治经纬世事,研讨政局抨击当权,成为当时左右局势舆论的政治家集团。诸葛亮就是这集团中的一个成员,因此隆中对策,就不是诸葛亮一个人的杰作,而是荆襄士人集团集体智慧的产物。当时有识之士都有比较相同或比较接近的观点,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曹营的程昱指出“曹公无敌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

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作为曹营中的谋士,程昱有着清醒的头脑,对江东这块地方他的看法与其他人都不相同,别人认为,孙权必杀刘备,从而曹军可以承其弊,一举平定江南。他认为孙权据有江东,并不会自觉强大而恣意所为 “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因此会结外援,以加强自己的力量,他不会杀刘备,反而会扶助刘备。这是截然相反的看法,看法虽然不同,但对孙权的看法没什么不同:是敌对的一方,且有相当的实力,他们的看法是一致的。而刘备是为各方的利益及当时的形势所迫新产生的力量,主要作用是孙权的资助。

为了共同的利益两股较小的力量(刘备尤其小)联合起来,共同抗曹。 这种局面“难解势分”就是天下三分的结果。而第一个提出天下三分的是东吴的鲁肃,公元200年鲁肃见孙权进行了精辟的形势分析“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釁。”也是鼎足而立的看法。当曹操号称八十万众即将杀向江南,许多东吴的文臣武将都丧失了抵抗的信心,而此时鲁肃坚持抗曹的主张,同时提出和刘备结盟,资助刘备,以造成鼎足之势。他的主张被孙权采纳,并获得了成功。应该说鼎足之势的设想,虽然是当时杰出人物各自得出的结论,那也是他们共同看法而非诸葛亮的首创。

标签: 三国时期最早提出三分天下三国时代最早提出

更多文章

  • 在三国史中刘备真的有去东吴招亲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国史,刘备,真的,东吴,招亲,乐不思蜀,后的,古奇,刘备,根

    乐不思蜀背后的千古奇冤,刘备根本没有去东吴招亲,三国演义写刘备到东吴招亲,是发生在刘备得到荆州之后,周瑜为夺回荆州设下的“美人计”。周瑜想用此计谋把刘备囚禁起来,以便使人去见孔明讨荆州、换刘备。史事正好相反,刘备与孙夫人成亲在前,借荆州在后。所以事实上刘备根本去东吴,更没有乐

  • 徐庶投降到曹操麾下后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徐庶投,降到,曹操,麾下,后的,结局,如何,三国,军师,徐庶

    三国军师徐庶虽然在正史里并不是个主要人物,著名的三国志里也没有为其立传,但经过三国演义的艺术塑造后,徐庶在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家谕户晓的人物。而围绕在徐庶身边除了救母,还有一言不发,以及那乱了方寸的故事。《三国志》里介绍徐庶本是刘备的谋士,可是曹操却用计谋把徐庶的母亲骗到了曹营,把徐母当成人质。徐庶是有

  • 明朝奸佞宦官魏忠贤有没有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奸佞,宦官,魏忠贤,有没有,老婆,明朝,宦官,专权,于

    明朝宦官专权始于明熹宗继位之后,沉迷于木匠活的皇帝,信赖自己身边陪侍的宦官。因为过于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中,常常无暇政事,这个时候宦官作为能时刻面见天容的人,自然而然的权利就变大起来了。而闻名于后世,甚至还被排成多部影视剧的“九千岁”魏忠贤便是其中之最。那么这个一度成为一人之下,

  • 《后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后出师表,诸葛亮,写的,后出师表,许多,历史,学者,言它,主

    《后出师表》许多历史学者都言它假,主要是因为陈寿《三国志》没有采用,《诸葛亮集》也没有收录,另外文中个别词句意思与历史事实根本不符。《后出师表》出自《张俨默记》,“默记”的意思是凭记忆默写出来的,也可能有无意的疏漏,以讹传讹是难免的。但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就把《后出师表》当

  • 诸葛亮在南阳隐居了十年都做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南阳,隐居,十年,做了,什么,诸葛亮,著名,出师表

    在诸葛亮最著名的《出师表》里有这么一段话,中国人估计很少有不知道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那么诸葛亮于躬耕于南阳做什么呢?

  • 李肃是如何去劝降吕布的 谁杀了李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肃,何去,劝降,吕布,谁杀,三国志平话,作为,三国志演义

    《三国志平话》作为《三国志演义》的前身,在平话中,李肃为飞将军李广的后代且在董卓部下武将中与吕布齐名。曹操也称其有万夫不当之勇、无人可敌。他的出场并不多,但是因为突出的人物性格特点,也颇令人印象深刻。有人总结李肃:官欲重。理由:为升官,说吕布,不升而怨;为升官,杀董卓。那么,李肃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

  • 如何证明古代华山就是先民们神话传说所说的昆仑神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如何,证明,古代,华山,就是,先民,神话传说,说的,昆仑,神

    昆仑山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曾是一座非常著名的神山。比如《山海经》、《禹贡》、《水经注》对它都不只一次提到,其中描述往往带有极为神奇的色彩。它是“天帝的下都”,诸神的乐园;它方圆数百里,高插云表,雄峻巍峨。这里有西王母的瑶池,有结有珍珠和美玉的神树。它既是中国的神话之山,是中华民族

  • 朱载垕人物生平简介 明穆宗朱载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载垕,人物,生平,简介,明穆宗,怎么,死的,明穆宗,朱载

    明穆宗朱载后,年号,隆庆,世宗皇帝的三子,三十岁登基,是为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而不得父皇宠爱, 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明穆宗朱载后是幸运的,若不是两个皇兄早死,这皇位如何也轮不到他来坐。他的幸运不止表现在继承皇位上,在他统治期间,几

  • 明代“九千岁”魏忠贤的权势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代,九千岁,魏忠贤,权势,多大,魏忠贤,明朝,末年,著名

    魏忠贤,明朝末年著名宦官。入宫后,除忠义大太监王安,取代王安之位登上大太监之位。又与皇帝奶妈客氏客映月组成客魏集团,将大明王朝控制在自己手中。他与客氏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互相呼应,互为支持,最终将朝政大权玩弄于手中。客氏在内,祸乱宫廷,残害忠义嫔妃,在宫内各处安插耳目。魏忠贤在外,勾结小人,排除异己

  • 刘备因错杀了哪个人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因错,个人,下了,亡国,祸根,刘备,入蜀,错杀,个人

    刘备入蜀错杀了哪个人埋下亡国祸根,在这件事上竟不如粗暴的张飞俗话说“西蜀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众所周知人才凋零成为西蜀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早在杀张任时起就埋下了西川人士与西蜀刘氏离心离德的祸根。 四川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战火纷飞,刀兵四起的东汉末年一度远离战火。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