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末年贾诩的一个建议,竟改变了东汉历史

东汉末年贾诩的一个建议,竟改变了东汉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365 更新时间:2023/12/24 9:34:33

说起三国的谋士,很多朋友能够想起很多名字,比如诸葛亮、贾诩、郭嘉、程昱、荀彧、鲁肃等等,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在三国第一谋士这个称号的归属上,很多朋友的意见可能不一致,毕竟每个人的喜好和评价标注不一,尽管如此,很多人对于贾诩的智谋还是非常认可的。

《三国演义》中有个印象深刻的情节,那就是刘备在跟关羽、张飞认识的时候,曾哭着说自己一把年纪了还一事无成,而刘备出道的时候已经27岁了,在现代也是有些晚的,更不要说在当时了,而贾诩出道的时候已经45岁了,如果按照刘备的感叹,贾诩岂不是不用活了,都已经不惑之年了才出道,不过贾诩并没有气馁,还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

贾诩的角色总是在C位

贾诩最初出山的时候跟随的是董卓,对于董卓这个人,贾诩应该是没有什么好印象的,因此贾诩纵有天才,他也韬光养晦,并没有让求贤若渴的董卓发现,在追随董卓期间,贾诩并未献上任何一个计策。

有朋友说,你这个说法不对,董卓死了以后,贾诩曾经建议李傕郭汜杀回长安,为董卓报仇,而且他们真的这样做了,开了三国的潘多拉盒子,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如果贾诩真的是认可董卓的,不会不出一个计策的,只要有贾诩出谋划策,董卓也不会死,贾诩之所以劝李傕、郭汜打回长安,主要是为了自保。

董卓当政期间,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强迫一批人为自己服务,而这批人在董卓死后,遭到了王允的清算,也就是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都杀掉,贾诩是不可能回西凉的,因此借李傕、郭汜之手打破这个僵局,但是却打开了三国的潘多拉,这或许是贾诩也没想到的,也证明了贾诩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C位出道。

贾诩的第二次出手则是为张绣出谋划策,这次的出谋划策也足以改变历史,张绣反叛了曹操,杀死了曹操最喜欢的大儿子曹昂,当然还有爱将典韦,试想一下,这两个人如果没死,会不会对三国的走向产生更大的影响。

虽然干了这么件大事,但是贾诩后续还是劝张绣投降了曹操,并且张绣也没有性命之忧,而贾诩自然也就成为曹操的谋士,跟随曹操之后,贾诩干了四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官渡之战的出谋划策,在众人都不看好曹操的时候,贾诩却非常淡定的跟曹操说,袁绍撑不了多久,曹公抓住机会便可取胜,果然如贾诩所说,曹操以少胜多,消灭了袁绍。

第二件事情就是给曹操献离间计,离间韩遂和马超,使得战争还没开打,已经产生了内乱,曹操适时出击,打败关中联军,可以说贾诩出的计谋可以说非常的到位,洞悉人心,直击问题的要害。

第三件事就是定下曹操的世子之位,三国的电视剧太对了,对于曹植和曹丕争夺世子之位的事情耳熟能详,当然最终胜出的是曹丕,这其中也有贾诩的功劳,鉴于贾诩的智谋,曹丕曾经问计于贾诩,贾诩没有给曹丕出什么主意,只是建议曹丕磨炼自己的心性,不违背孝道就行了,曹丕也听从贾诩的意见,采取了不争是争的态度。

曹操也曾经询问贾诩对于世子的建议,贾诩的做法更加聪明,贾诩闭口不答,当曹操追问的时候,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曹操哈哈大笑,在当年立曹丕为世子。

第四件事情就是退隐,贾诩是中途加入曹操的阵营的,有张绣事件在前,曹操对贾诩并不能推心置腹,虽然很多事情上曹操会问计于贾诩,却并不是曹操的心腹,跟其他四个谋士不能比,于是贾诩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曹丕当上魏王也是如此,贾诩最终安度晚年,可以算得上三国谋士中的楷模了。

假如没有贾诩,三国会怎么样?

前文说到,贾诩劝李傕、郭汜杀回长安,固然是为了自保,但也同时开启了三国这个潘多拉盒子,其实董卓死后,东汉的局势还没有坏到军阀可以自立的阶段,当时的曹操还想做一个能臣,而汉献帝也是非常具有才干的一个人,皇帝也是还有部分权威的,后续可能权臣依然会存在,汉献帝有时间去运筹帷幄,汉献帝还是当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这个名头不靠任何人扶助,东汉也不至于会四分五裂。曹操迎汉献帝到许都,性质可就完全变了,到了许都,汉献帝的权威,衣食住行都靠的是曹操。

在《裴松之注三国志》,对于贾诩的蝴蝶效应也给出过精准的评价:

臣松之以为传称“仁人之言,其利溥哉”!然则不仁之言,理必反是。夫仁功难著,而乱源易成,是故有祸机一发而殃流百世者矣。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馀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

裴松之对于贾诩给李傕、郭汜出主意这件事情的评价非常到位,就是贾诩的这个劝说,才拉开了三国的大幕,可以说三国发生的一切都是从贾诩的这次劝说开始的,而贾诩这也是第一次出谋划策,便决定了东汉的命运。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贾诩就没有三国,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和现代人对于贾诩的评价很不同,古人评价贾诩多赞叹他的谋略,现代人也是如此,而贾诩对于国家的贡献都是持否定态度的,现代人由于是一个综合的历史观,因此关注的也多是贾诩的计谋,往往就忽略掉贾诩的不经意的劝说,开启了三国的历史,而贾诩近乎妖的谋略也让他在三国中有一席之地,最后还位列三公。

标签: 贾诩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明拥有大半个领土,却严重内耗18年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明,历史解密

    公元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统帅李自成率大顺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与此同时,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清军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带领下入关。在很多历史课本中,明朝的历史就此终结,大多数作家和读者都选择性的无视了南明,至于原因,网上一位答主的回答一直记忆犹新。想多活几十年的作者一般不愿意写南明,

  • “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快到土匪不敢打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电视剧里经常会出现八百里加急这种情节,送信的士兵在拿到紧急情报后,会像赶着投胎一样策马狂奔,长时间骑马式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一路上送信的士兵不论身体还是心理都会受到巨大的考验。抵达目的地时往往会疲惫的从马背上摔下来不省人事,有时甚至会直接猝死。因此古代人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时候,才会使用八百里加急传送信

  • 揭秘:韩信为什么离开项羽投奔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信,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项羽刘邦的楚汉之争非常精彩,刘邦原本处于弱势,被项羽分封在巴蜀之地,用四道封锁线牢牢捆住。但后期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步扭转了局势,最终垓下之围十面埋伏,逼得西楚霸王乌江自刎。刘邦总结他的成功关键是善于用人,尤其是用好了汉初三杰:张良、萧何与韩信。并指出项羽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有效笼络住人才。韩信原来

  •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有哪些轶事趣闻?关于她的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国作家,历史解密

    造访八路军1938年1月,她跋山涉水来到山西五台山八路军总部,采访了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等人。对于亲自跑来迎接她的总司令朱德,她描写为“一个满身尘土、灰蓝色打扮,朴素得像个农民的人”。斯特朗在八路军总部住了十天,每天与指挥员、普通工作人员一起进餐、交谈,向他们询问了解敌后抗战的情况。她根据这些

  • 朱元璋问刘伯温何时登基最佳,他为何说正月初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伯温,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有非常多的奇人异事,无论在任何朝代都有一些人出来辅佐君王。最后帮助帝王成就一番霸业。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最终,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可是在历史上还有另一个人也非常出名,人们经常拿他和诸葛亮相提并论,这个人就是明朝的.刘伯温,读过明史的朋友

  • 鸟居龙藏有着哪些成就?他在中国进行过考古活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鸟居龙藏,日本,历史解密

    鸟居龙藏在学术上的成就,表现于将考古学与人类学相结合;除了在日本国内从事考古工作外,还在西伯利亚东部、千岛群岛、库页岛、朝鲜及中国的内蒙古、东北、 云贵、 台湾等地进行调查发掘,研究东亚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古代历史和文化,晚年致力于中国辽代文化的研究。他是最早对中国少数民族进行调查研究的日本学者

  • 一只鸡引发一个王朝覆灭?如同龙卷风一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明崇祯四年,也就是公元1631年。大明王朝当时内忧外患,国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关外女真族强势崛起,不断割据关外的土地。那年那天的紫禁城,略显憔悴的崇祯皇帝拿起一封来自山东的奏章,上报说吴桥发生了兵变,崇祯皇帝就看了看简单批复了一下,毫不在意这事,毕竟那些年兵变、起义、旱灾等等天灾人祸太多了。但崇祯皇

  • 同样是挟天子,董卓失败了,曹操却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分三国开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各方势力此起彼伏,你方唱完我登场。也因此催生出一批令后世熟悉的历史人物,比如董卓,王允,曹操等。在这些人物中,刚开始称霸的并没有笑到最后,刚开始不被重视的后来却成为一方豪杰。历史如这些人物不一般捉摸不定,曾经废立东汉皇帝的董卓,权倾一时,令诸位大臣敢怒不敢言

  • 绳文人:日本绳文文化时代的人,制作绳文图案的陶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绳文人,日本,历史解密

    绳文人(Jomon people),是日本绳文文化时代的人,绳文时代是日本旧石器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2000年到公元前300年的时期。这一时期在日本列岛生活的人由于制作绳文图案的陶器,因此被称为绳文人。2012年11月,根据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的专业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的日本国的主体民

  • 樊哙作为吕家的女婿,他家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樊哙,汉朝,历史解密

    樊哙是吕后的妹妹吕媭的丈夫。从小应该也是刘邦的哥们儿,后来,跟着刘邦起义打天下,此后就一直跟随在刘邦身边。刘邦在打下咸阳后,便一头扎进秦宫里,躲在那些美人堆里不愿意再出来。都知道刘邦这样做不对,但是没人敢去说他。樊哙不信邪,冲了进去,看见刘邦躺在一个宦官的腿上,便哭着劝说。还对刘邦说,难道你忘了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