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洋军的战斗力为什么会越来越弱?原因是什么

北洋军的战斗力为什么会越来越弱?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133 更新时间:2023/12/8 11:19:25

北洋军是袁世凯打江山时的主要力量,但这只军队在民国时期却越来越弱。在后来围剿白朗起义军的战斗中,北洋军一再出洋相,而白朗起义军不过几千人,很多人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北洋军先后抽掉了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后勤足,奖励多,却在剿灭了两年后,白朗军依然活跃在豫鄂陕甘四省之间。

冯玉祥曾有两个营截击白朗军,战斗中用了二十万发子弹,然而打死的白朗军官兵却不到两百人。最后还是在段祺瑞的统一指挥下,北洋军才终于消灭了白朗军,但知晓内情的兵家已经发出了“谁说小站兵力足以威令天下”的慨叹。

有民国第一军事家之称的蒋百里给袁世凯上了一个条陈,认为原因还在于北洋军队暮气太重。要消除北洋军的暮气,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起炉灶,编练新军。过去淮军继湘军,小站继淮军,走的都是同一条路子。不过从小站练兵起,为了建立北洋派系,政策上都是重用武备生,屏除士官生,并由此形成了北洋历来的用人传统。如今要形成新势力,就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蒋百里条陈中所说的:中级军官用士官生,下级军官用武备生。

蒋百里建议在统率办事处之下,设立模范师筹备处,模范师以德国军事方法进行训练,先练两师。他的条陈也得到了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的欣赏和极力赞同。这位袁家大公子年轻时曾留学德国,非崇拜德国,蒋百里重视德国军事的思想正好与之合拍。有袁克定在耳边吹风,袁世凯对建立模范新军的兴趣更加浓厚,但是他认为蒋百里最初设计的规模太大,不容易操作。

重新建立两个师,兵力已经快抵得上一个军了,北洋旧将会怎么想?他们只会另生事端,老谋深算的袁世凯早想到了,便将建军规模缩小到一个团,名为一团,其实不过是个混成旅。具体方案为:从北洋现部队中抽调下级军官充当团的士兵,以中上级军官及武备生充任团的下级军官,以士官生充任团的中级军官。

袁世凯计划分五期训练模范团,半年为一期。一期结束后,该期官兵就全部派往各普通师做高一级军官。五期的训练,他们就能培养出十个师的中高级军官,可以满足对北洋旧部的很好控制。

标签: 北洋军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生前的“棺材南抬,绳断便葬”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诸葛亮去世不久,刘禅第一次去了都江堰,被秀丽的风光迷住了,大发一顿感慨,面对此情此景,本来想吟诗一首来的,可是腹中墨水不足,干憋了半天一个字也没憋出来,最后来句:“我X,真美!”言归正传。诸葛亮临死之前,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看星星。孔明在姜维的搀扶之下,来到了营帐之外,然后拔出宝剑,指向夜空中最不

  • 唐朝的风气怎么样?到底有多开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开放,风气,唐朝,历史解密

    纵观历代封建王朝,能够超越唐朝的几乎是没有。唐朝是封建社会的巅峰,尤其是在开元年间。万国来朝,天下太平,长安城里来来往往的行人中,很多人都是外国人。文化开放,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政治清明,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可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这些都瞬间灰飞烟灭,自此再也看不到这种盛世。唐朝是个包容的时代,西方

  • 战国后期,诸侯列国有多少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在前天的文章中,海叔分析战国后期,诸侯列国的军队总人数是500万。当时诸侯列国推行的都是人口扩张政策,尤其鼓励人们到自己的国家来繁衍生息,为的是有着更多的人口发展生产,为频繁发生的战争提供充足兵源和粮食。那么,要从500万军队总人数,来分析战国后期的人口总数,我们应该怎么来看呢?《帝王世纪》:“计秦

  • 禅让制和世袭制相比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禅让制,上古,历史解密

    你知道禅让制和世袭制哪个更先进吗?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吗?下面小编就给你分开介绍。要想“家天下”,你得先有“家天下”的能力。要把整个天下变成自己的私产,光靠个人能力是不够的。独裁者要管理一村一县的地方,这很简单,所有事情都由他一个人处理就是了。但要是管理好几个省那么大的地方,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把

  • 三国乱世是谁造成的?是宦官外戚还是士大夫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宦官,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大家都把东汉灭亡的根源算在了一群宦官头上,特别是灵桓二帝人用的这些小人,导致了大汉基业的灭亡。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其实东汉衰亡另有原因。世家大族为首的文人们到东汉末年已经拥有完全的实力了。他们拥有选拔官员的权力,依靠这个权力,他们选拔自己的门生,提拔自己的子弟进入权力中枢,形成了一个接着

  • 刘邦离世前的重大纰漏,江山差点让给别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邦,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刘邦离世前的重大纰漏,江山险些改名换姓,但汉朝却后来因祸得福说起刘邦可能大家都很难对他有一个非常公允的评价,毕竟在他当皇帝之前,有太多的荒诞行为了,他所作出的那些举动,完全不能够证明他像是一个贤明之君,很多文人墨客说当年刘邦之所以能打下天下,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有一个真正的英雄豪杰,当然这个说话其实是

  • 春秋小国滑国在夹缝中生存,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滑国,春秋,历史解密

    一般认为,滑国是西周初期建立的姬姓诸侯国,为伯爵,《左传》中有提到“滑伯”。由于缺乏史料记载,后世对西周滑国的历史知之甚少,其首封君不可考。关于滑国的具体地望有不同说法,有的说在今河南滑县,有的却说在今河南睢县西北,后来迁国于费(今河南偃师县南),这三个地方虽然都在河南,却相距甚远。但不管怎么说,春

  • 李陵李广利都被招为驸马,为什么只有李陵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陵,汉朝,历史解密

    李陵和李广利都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都投降了匈奴。投降匈奴后,匈奴单于对两人都很看重,都把女儿分别嫁给了他们。但是,李广利在匈奴第二年就被匈奴单于杀掉了,李陵在匈奴却呆了二十多年直到老死。同样是投降匈奴,同样是当驸马并受到优待,为什么两人的结局竟然有这么大的不同呢?要讲他们不同的结局,就要讲到另外一个

  • 范增一心都想杀刘邦,项羽为什么还怀疑他叛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范增,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项羽死后,刘邦春风得意的时候自问自答的告诉手下,自己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而项羽却失去的天下的原因在于:自己有萧何、张良、韩信这样的英才协助,但是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而且不能用。因为刘邦这句话,范增英名垂青史,成为了不被重用的姜子牙、诸葛亮,而项羽则成为了不能够识别英才的鲁莽霸王。三国名臣蒋济曾经评价“

  • 此人为过一把皇帝瘾,结果却搭上一家人的性命?头被几天几夜挂在国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朝,历史解密

    宇文化及,此人也是被载入史册的一号人物。这一人物从来都没有什么好的名声,人们对他的冠词第一反应便是隋末叛军的首领,李密曾将其称为“斯乃赵高、圣公之流”。实际上他造反的原因,和他所处的政治环境及性格有着莫大的联系。宇文化及少年时说好听点,也算是“鲜衣少年”一枚。祖上是匈奴人,姓破野头,骨子里就流淌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