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后期,诸侯列国有多少人口?

战国后期,诸侯列国有多少人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133 更新时间:2024/1/3 23:28:21

在前天的文章中,海叔分析战国后期,诸侯列国的军队总人数是500万。当时诸侯列国推行的都是人口扩张政策,尤其鼓励人们到自己的国家来繁衍生息,为的是有着更多的人口发展生产,为频繁发生的战争提供充足兵源和粮食。那么,要从500万军队总人数,来分析战国后期的人口总数,我们应该怎么来看呢?

《帝王世纪》:“计秦及山东六国,戎卒尚有五百余万,推民口数,当尚千余万。”这里推测战国后期列国军队总人数在五百余万,而户籍人数则千万,是以一家有两人则一人出征来计算的,如此算法当然不够准确。史书中关于齐国都城临淄人口,有“临淄之中七万户,户不下三男子”的说法,就是说临淄城中每户人家至少有三个男丁当兵出征。假若每户只有一个女子,最少算来临淄城也是有近三十万人。七国皆有如此大城,即便只是每个诸侯国有两座这样的城池,那也是有四百多万人口了,且不说秦楚宋魏等豪富之国。

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先秦是 “按五人出一兵”,这个算法就跟《帝王世纪》不同,海叔是否认可呢?若是按照昨日海叔之说,战国后期军队总人数有五百余万,那么当时之总人数即可能超过了两千五百万。那么,这种可能有吗?

《史记》载:“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可见齐威王时代,齐国至少就有七十二座县城了。所谓“大县二万家,中县万五千家,小县万家”,临淄城每户不下三男子。李悝说“五口之家,百亩之田”,孟子说“八口之家,勿夺其时”,勾践攻打吴国时“有兄弟四五人者”,可见春秋战国时代,各大诸侯国中,每户人口超过五人的情况大大存在。即便以此推算,就是齐国的七十城池全部是小县城,那齐国的七十座城池也是有三四百万人口了,七大诸侯国人口累加恰也在两千万人口以上。

而齐国实际上可能根本不止这些人口,《管子》有云“万乘为耕田百万顷,为户百万户,为开口千万人,为当分者百万人,为轻车万乘,为马四万匹。”可见在更早的齐桓公时代,就多半有大国超过千万人了。齐国又是不断的开疆拓土,到战国时代齐国多半也能达到管仲所认为的“千万级”大国了。那么,战国后期纷争不断,导致人口凋零,就是齐国没有了一千万人口,即便还有几百万人丁,也是很正常的。

当然齐国为七国中的大国,战国后期受燕国攻占而后,人口大幅度减少,才是可能从千万人口级诸侯国降级为四百万级诸侯国,但终究还是大国,跟鲁国、卫国、韩国等小国相比,其人口数量还是有着巨大优势的。而燕国后来虽被反攻,丧失了占领的齐国疆域,但是其本身在东北地区就是强国,而且疆域也是相当辽阔,虽是苦寒之地,但与列国交战频繁,其人口也不会少,还能与齐国正面对抗,人口总数或与齐国相当,也在三四百万左右。

春秋战国大多十五岁以上男子皆能服兵役,而若国家没有遭遇重大动荡,即正常的在六十岁左右男子即可退役返归故乡,也即是在说在这四十多年时间里,这些离家出走的男子,就不可能为家中的老父老母尽孝,不能为家中妻子儿女尽到丈夫的养家糊口之职责。中国本是农耕文明之国,每家每户都必须要有人从事农耕劳作,老父老母在家,男子外出征伐,留下妻子儿女,正常的家庭之中若是养育一子,也即一户为五口人,那么但凡有大战,男子一人服兵役也是符合常理的。范文澜的 “按五人出一兵”,应对此有所考虑。

秦楚两国号称百万雄师,按“五人出一兵”,则两国累加也即有千万人口。这在更早的数百年前的春秋时代,管仲心目中的大国已经拥有千万人口。而跟燕齐两国相当的魏赵两国,能够发动数十万大军对秦国对抗,也即说国内人口也当在数百万级别。其中战国后期,由于韩国国力衰败,其人口呈现锐减状态,《史记》 “韩北有巩、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商阪之塞,……地方九百馀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拔宜阳,斩首六万。”对宜阳如此重地,韩国人也仅派遣有六万大军驻守,可见韩国人口在战国后期当属最少。

但韩国毕竟位列战国七雄,跟卫鲁宋等国相比,国力上还是较强的。至于那些边缘部族国家,与韩国则亦不能相比,韩国据传有三四十万兵力,即便全员参展,人口也当近百万以上。只是说秦楚两国人口相加已是有千万,就算以最保守的算法来看,其余五国相加也当有千万人口,因此战国后期的人口总数,两千万以上是没有问题的。所谓“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试想战国后期,在那些蜿蜒河流旁,在那些巍巍山峦边,若无战火硝烟,人们在城邑中安居乐业,是何等快乐场景!

标签: 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禅让制和世袭制相比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禅让制,上古,历史解密

    你知道禅让制和世袭制哪个更先进吗?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吗?下面小编就给你分开介绍。要想“家天下”,你得先有“家天下”的能力。要把整个天下变成自己的私产,光靠个人能力是不够的。独裁者要管理一村一县的地方,这很简单,所有事情都由他一个人处理就是了。但要是管理好几个省那么大的地方,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把

  • 三国乱世是谁造成的?是宦官外戚还是士大夫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宦官,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大家都把东汉灭亡的根源算在了一群宦官头上,特别是灵桓二帝人用的这些小人,导致了大汉基业的灭亡。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其实东汉衰亡另有原因。世家大族为首的文人们到东汉末年已经拥有完全的实力了。他们拥有选拔官员的权力,依靠这个权力,他们选拔自己的门生,提拔自己的子弟进入权力中枢,形成了一个接着

  • 刘邦离世前的重大纰漏,江山差点让给别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邦,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刘邦离世前的重大纰漏,江山险些改名换姓,但汉朝却后来因祸得福说起刘邦可能大家都很难对他有一个非常公允的评价,毕竟在他当皇帝之前,有太多的荒诞行为了,他所作出的那些举动,完全不能够证明他像是一个贤明之君,很多文人墨客说当年刘邦之所以能打下天下,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有一个真正的英雄豪杰,当然这个说话其实是

  • 春秋小国滑国在夹缝中生存,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滑国,春秋,历史解密

    一般认为,滑国是西周初期建立的姬姓诸侯国,为伯爵,《左传》中有提到“滑伯”。由于缺乏史料记载,后世对西周滑国的历史知之甚少,其首封君不可考。关于滑国的具体地望有不同说法,有的说在今河南滑县,有的却说在今河南睢县西北,后来迁国于费(今河南偃师县南),这三个地方虽然都在河南,却相距甚远。但不管怎么说,春

  • 李陵李广利都被招为驸马,为什么只有李陵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陵,汉朝,历史解密

    李陵和李广利都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都投降了匈奴。投降匈奴后,匈奴单于对两人都很看重,都把女儿分别嫁给了他们。但是,李广利在匈奴第二年就被匈奴单于杀掉了,李陵在匈奴却呆了二十多年直到老死。同样是投降匈奴,同样是当驸马并受到优待,为什么两人的结局竟然有这么大的不同呢?要讲他们不同的结局,就要讲到另外一个

  • 范增一心都想杀刘邦,项羽为什么还怀疑他叛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范增,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项羽死后,刘邦春风得意的时候自问自答的告诉手下,自己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而项羽却失去的天下的原因在于:自己有萧何、张良、韩信这样的英才协助,但是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而且不能用。因为刘邦这句话,范增英名垂青史,成为了不被重用的姜子牙、诸葛亮,而项羽则成为了不能够识别英才的鲁莽霸王。三国名臣蒋济曾经评价“

  • 此人为过一把皇帝瘾,结果却搭上一家人的性命?头被几天几夜挂在国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朝,历史解密

    宇文化及,此人也是被载入史册的一号人物。这一人物从来都没有什么好的名声,人们对他的冠词第一反应便是隋末叛军的首领,李密曾将其称为“斯乃赵高、圣公之流”。实际上他造反的原因,和他所处的政治环境及性格有着莫大的联系。宇文化及少年时说好听点,也算是“鲜衣少年”一枚。祖上是匈奴人,姓破野头,骨子里就流淌着一

  • 民国历史故事 汉奸缪斌是怎么被蒋介石灭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蒋介石,缪斌,历史解密

    说起汉奸都会想到汪精卫,这个着实是个大汉奸。然而在那时候的战乱年代,汉奸可真不止一两个这么简单啊,包括张爱玲的前任丈夫胡兰之都是个大汉奸,尽管像汪精卫这样长得特别帅的人都去当汉奸了,可见那个年代不是刷脸的年代。当然,胡兰之也很帅。但是今天kk历史网(www.kklishi.com) 的小编不是讲关于

  • 安史之乱的平定为什么会给中晚唐的颓败埋下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安史之乱,唐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王朝盛世可以说并不多见,因为一个王朝若想要孕育出盛世景象,往往需要数代人的累计。当然,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受制于古代的生产关系外,还受制于农业、科学技术等等诸多方面。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王朝众多,但盛世局面却并不多见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我们细数古代历史上的王朝盛世,便会发现,历史上鲜有如

  • 鱼保家为武则天设计铜匦,成为第一个因之而丢掉性命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对于女皇武则天,历史上人们的评价争议很大,有人觉得她的政治才能杰出,突破了女性的局限性,有很大的贡献,也有人觉得她滥杀无辜,任意妄为,对政治秩序和伦理道德起了很大的破坏。尤其是她的铜匦制度的实施,造成了告密盛行,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而铜匦的设计者鱼保家却成为第一个被告密的人,成为第一个因之而丢掉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