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书生真的很穷吗 为什么有房子不住偏偏喜欢荒山古寺呢

古代书生真的很穷吗 为什么有房子不住偏偏喜欢荒山古寺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133 更新时间:2023/12/8 17:34:14

在很多古代小说中有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书中的书生才子们不好好在家待着,偏爱到荒郊野外的深山古寺中读书,最后惹来一番风流韵事。为什么书生们这么喜欢在荒山古寺中读书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寺庙一般都建在荒山野岭之中,寺庙之中都是修行之人,没有俗世中的喧嚣显得格外的清净。古代的书生才子们读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考取一番功名,那当然是选择寺庙这种清幽之处读书,才好心无旁骛。

朝时期的大范仲淹就曾经在寺庙中埋头苦读,直至考中进士。范仲淹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他经借住在山上的一处寺庙中读书。寺庙里的主持十分的善良,每日里让小沙弥熬一大碗粥送给范仲淹。范仲淹就等这个粥凉了以后用刀子划成三块,每餐吃一份粥块充饥。靠着寺院供给的这碗粥,范仲淹心无旁骛,用功读书最终成为人人敬仰的一代文豪。

不光是范仲淹,宋朝时期大名鼎鼎的包拯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在寺院中埋头苦读。包拯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一生清廉刚正不阿,人们都尊称他为包公。他年少的时候和一个姓的同学一起在寺院借宿,包拯当时虽然还很年轻,但是文采出众才思敏捷,在泸州城中已经非常有名了。

包拯和他同学白天去书院上课的路上,都要经过一位有名的富商门前。有一天这个富商就给包拯和他的同学下了一封帖子,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包拯的同学接到帖子后非常高兴,恨不得马上就去赴宴。然而包拯却专心读书没有丝毫想去的样子。看到包拯不愿意去赴宴,他的同学就很疑惑的问包拯,这个富商在城内十分出名,专门赏光请我们吃饭,为什么你却不愿意去呢?包拯回答说,倘若吃了人家的饭,以后要是考取了功名被朝廷安排到家乡做官,要是这个商人犯了什么事情来求情,就不好秉公执法了。他的同学觉得很有道理,便也没有去赴宴。多年以后,包拯和他的同学果然先后都当过泸州知州。从这么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得出来,少年时期的包拯对自身的要求就已经十分的严格了。

古代的书生们选择在荒山野寺中读书,通常都是对自身有着严格要求的。他们在寺庙中埋头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至于像古代小说笔记中所描写的狐妖、女鬼跟书生之间发生的种种孽缘,不过是作者脑洞大开的结果罢了。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人物,年轻时候都曾经在寺庙中埋头苦读,也没见哪个真被狐妖、女鬼给迷住过。

标签: 书生寺庙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洋军的战斗力为什么会越来越弱?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北洋军,清朝,历史解密

    北洋军是袁世凯打江山时的主要力量,但这只军队在民国时期却越来越弱。在后来围剿白朗起义军的战斗中,北洋军一再出洋相,而白朗起义军不过几千人,很多人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北洋军先后抽掉了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后勤足,奖励多,却在剿灭了两年后,白朗军依然活跃在豫鄂陕甘四省之间。冯玉祥曾有两个营截击白朗

  • 诸葛亮生前的“棺材南抬,绳断便葬”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诸葛亮去世不久,刘禅第一次去了都江堰,被秀丽的风光迷住了,大发一顿感慨,面对此情此景,本来想吟诗一首来的,可是腹中墨水不足,干憋了半天一个字也没憋出来,最后来句:“我X,真美!”言归正传。诸葛亮临死之前,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看星星。孔明在姜维的搀扶之下,来到了营帐之外,然后拔出宝剑,指向夜空中最不

  • 唐朝的风气怎么样?到底有多开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开放,风气,唐朝,历史解密

    纵观历代封建王朝,能够超越唐朝的几乎是没有。唐朝是封建社会的巅峰,尤其是在开元年间。万国来朝,天下太平,长安城里来来往往的行人中,很多人都是外国人。文化开放,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政治清明,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可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这些都瞬间灰飞烟灭,自此再也看不到这种盛世。唐朝是个包容的时代,西方

  • 战国后期,诸侯列国有多少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在前天的文章中,海叔分析战国后期,诸侯列国的军队总人数是500万。当时诸侯列国推行的都是人口扩张政策,尤其鼓励人们到自己的国家来繁衍生息,为的是有着更多的人口发展生产,为频繁发生的战争提供充足兵源和粮食。那么,要从500万军队总人数,来分析战国后期的人口总数,我们应该怎么来看呢?《帝王世纪》:“计秦

  • 禅让制和世袭制相比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禅让制,上古,历史解密

    你知道禅让制和世袭制哪个更先进吗?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吗?下面小编就给你分开介绍。要想“家天下”,你得先有“家天下”的能力。要把整个天下变成自己的私产,光靠个人能力是不够的。独裁者要管理一村一县的地方,这很简单,所有事情都由他一个人处理就是了。但要是管理好几个省那么大的地方,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把

  • 三国乱世是谁造成的?是宦官外戚还是士大夫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宦官,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大家都把东汉灭亡的根源算在了一群宦官头上,特别是灵桓二帝人用的这些小人,导致了大汉基业的灭亡。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其实东汉衰亡另有原因。世家大族为首的文人们到东汉末年已经拥有完全的实力了。他们拥有选拔官员的权力,依靠这个权力,他们选拔自己的门生,提拔自己的子弟进入权力中枢,形成了一个接着

  • 刘邦离世前的重大纰漏,江山差点让给别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邦,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刘邦离世前的重大纰漏,江山险些改名换姓,但汉朝却后来因祸得福说起刘邦可能大家都很难对他有一个非常公允的评价,毕竟在他当皇帝之前,有太多的荒诞行为了,他所作出的那些举动,完全不能够证明他像是一个贤明之君,很多文人墨客说当年刘邦之所以能打下天下,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有一个真正的英雄豪杰,当然这个说话其实是

  • 春秋小国滑国在夹缝中生存,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滑国,春秋,历史解密

    一般认为,滑国是西周初期建立的姬姓诸侯国,为伯爵,《左传》中有提到“滑伯”。由于缺乏史料记载,后世对西周滑国的历史知之甚少,其首封君不可考。关于滑国的具体地望有不同说法,有的说在今河南滑县,有的却说在今河南睢县西北,后来迁国于费(今河南偃师县南),这三个地方虽然都在河南,却相距甚远。但不管怎么说,春

  • 李陵李广利都被招为驸马,为什么只有李陵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陵,汉朝,历史解密

    李陵和李广利都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都投降了匈奴。投降匈奴后,匈奴单于对两人都很看重,都把女儿分别嫁给了他们。但是,李广利在匈奴第二年就被匈奴单于杀掉了,李陵在匈奴却呆了二十多年直到老死。同样是投降匈奴,同样是当驸马并受到优待,为什么两人的结局竟然有这么大的不同呢?要讲他们不同的结局,就要讲到另外一个

  • 范增一心都想杀刘邦,项羽为什么还怀疑他叛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范增,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项羽死后,刘邦春风得意的时候自问自答的告诉手下,自己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而项羽却失去的天下的原因在于:自己有萧何、张良、韩信这样的英才协助,但是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而且不能用。因为刘邦这句话,范增英名垂青史,成为了不被重用的姜子牙、诸葛亮,而项羽则成为了不能够识别英才的鲁莽霸王。三国名臣蒋济曾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