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宰相对秦国统一影响最大,并非吕不韦、范雎、李斯,竟是魏冉?

宰相对秦国统一影响最大,并非吕不韦、范雎、李斯,竟是魏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550 更新时间:2024/1/15 17:00:00

《大秦帝国》这部剧在前几年大火,该剧讲述的是在战国时期秦国由商鞅变法,逐渐变强,终以一统天下的这一过程,加之由孙俪主演的《芈月传》,名字虽然是“传”却有不少的虚构内容。于战国时期被秦国崛起的这段历史,也被观众所熟知。

秦孝公在位24年主持商鞅变法,秦惠文王在位27年力争秦国东出,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秦国争霸天下时在位最长的国君,也是秦国国力最强的时候,从这一点来说,秦昭襄王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也毫不为过。

秦昭襄王

尤其是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帅,在长平之战一战坑杀赵国四十五万人,在军事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外交方面采取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而形成战国后期秦国的外交政策。

秦昭襄王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君主,被有些观众当作秦国统一过程中居功至伟的人,翦伯赞说,昭襄王末年"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然而,真实的历史确实如此吗?纵横今天就以独特视角来看一看这段历史,并且发掘一个被历史埋没的人物。一生四任秦相的魏冉,给人的印象为何那么差

关于魏冉的记载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尽管秦昭襄王在位56年,但是前面四十年都是宣太后垂帘听政,而魏冉是宣太后的亲信,很多人因此认为魏冉是一个玩弄权术的政客,自然而然对魏冉有天生的厌恶感。

魏冉

为什么魏冉会给人这种印象呢?宣太后是秦惠文王的妾室,魏冉是宣太后的弟弟,秦惠文王死的时候,立嬴荡为秦王,是为秦武王,嬴荡在位四年年纪轻轻就死了,没有留下子嗣,因此嬴荡的兄弟相争,当时嬴稷正在燕国坐人质,魏冉在赵武灵王的支持下,拥立嬴稷为秦王,是为秦昭襄王。

魏冉对于嬴稷的登基起着重大的作用,嬴稷登基后,宣太后与魏冉的联合下,剿杀了反对秦昭襄王的各种势力,从而稳定秦国的政权。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魏冉也大力扶持自己的势力,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白起,白起出身平民,以他的身份想要在当时已经强大起来的秦国干一番事业是十分困难的,正是魏冉主持推广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保举了白起,才让白起有了一个平台。

还是那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白起

当然,对于魏冉评价如此之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魏冉主政期间,一直试图联合三晋(赵、魏、韩)和燕国一起来攻打齐国。因为魏冉的封地陶邑就在齐国的边上,很多人认为魏冉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封地才这样做的,范雎劝说秦昭襄王,说宣太后在宫廷内专权,魏冉在外事上专权,而一直把秦王当作傀儡。

秦昭襄王因此免掉了魏冉的相国职务,并且将魏冉迁到封邑去,宣太后也被废掉。魏冉主政下的秦国挫败三秦,击败齐楚

魏冉对秦国崛起过程当中的功劳是显著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魏冉的评价:“魏冉,秦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天下皆西乡稽首者,魏冉之功也!”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说:“魏冉援立秦昭王,除其灾害,荐白起为将,南取鄢、郢,东属地于齐,使天下诸侯稽首而事秦。秦益强大者,魏冉之功也!“

资治通鉴

连史学二司马都对魏冉有如此评价,可见魏冉对秦国的功劳。

秦昭襄王在位56年,前40年都是宣太后和魏冉在主政,在魏冉主持下,秦国连续击败三晋和强楚,并且策划五国伐齐击败齐国,东方六国,除了秦国的盟友燕国外,剩下的都让白起打了个遍。

当时的三晋和楚国都十分强大,结果多次被秦军击败,在伊阙之战中,白起击败韩魏联军,斩首24万余人,在对楚国的战争中,更是将楚国的都城都打下来了。

范雎实名举报魏冉的伐齐策略,在我看来更是魏冉主政期间最大的成就。

秦昭襄王初期基本是秦、齐、楚三国争霸的局势,而到了秦昭襄王十九年的时候,因为三晋已经被削弱,楚国被打败,只有齐国能够和秦国并立。

战国中期

因此,魏冉前往劝说齐闵王与秦国联盟,形成“东西二帝”,然后瓜分其他五国,魏冉的打算借机是联合三晋攻打齐国,结果齐闵王先去了帝号,组成合纵之势开始伐秦。五国伐齐最终确立了秦国在战国中后期独霸的地位

齐国在当时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战国第八强国的宋国被齐国一下就吞并了,而第七强国燕国也差点被齐国灭国。齐国除了是当时最强的国家,也是山东六国的盟主,嚣张得很。

魏冉最终也意识到,历来山东合纵伐秦的战争策源地都是齐国,如果不能给齐国致命一击,那么早晚都是秦国称霸的障碍。

公元前284年,曾经差点被齐国灭掉的燕国联合三晋和秦国发动对齐国的战争,是为五国伐齐,秦国能够参加五国伐齐,完全是魏冉的主张,他认为这是击败齐国最好的机会,燕国本身就是秦国的盟友,所以能够看出在伐齐这方面上,秦国虽然表面不热衷,内心却很狂热。

五国伐齐

经历五国伐齐,齐国从此一蹶不振,元气大伤,基本告别了战国后期的历史舞台,此后已经没有实力与其他国家争雄。

五国伐齐的规模与长平之战相比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在战国诸多战役中也是不值一提,然而,纵横认为这却是战国中期变为后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开了秦国独霸的历史。范雎带来的“远交近攻”策略真的神策吗?

魏冉和宣太后为秦国的崛起做了那么多的功劳,最后还是被秦昭襄王驱逐,难道秦昭襄王真的是白痴吗?秦昭襄王不是白痴,但是脑回路明显不够,尤其是在性格上极不成熟。

范雎来到秦国后,只对秦昭襄王说了一番话就让他驱逐了宣太后和魏冉,然后拜范雎为相,可见其做事的随意性,范雎只是一句话戳中了秦昭襄王的软肋,范雎在拜见秦昭襄王的时候说:"秦国哪里有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

范雎

没有太后和穰侯,还会有昭襄王吗?

范雎取代魏冉后秦相后,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一时间被捧为军事外交神策,范雎认为攻打齐国必然是兴师动众,认为伐齐性价比不高,然后拿齐国衰败的事情说事,认为齐国向南攻打楚国,结果连寸土都没有得到,最终遭至五国伐齐,让三晋得到好处。

实际上这就是诡辩,齐国挨打并不是因为伐楚(楚国本身也跟齐国接壤),也不是因为伐秦,而是因为吞并了身边的宋国,攻打燕国,假如齐国坚持近交远打,不去吞并宋国,真正挨打的就是秦国了。

外交策略是根据局势变幻的,秦国的远交近攻在五国伐齐之前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不把齐国打败,你想交齐,齐国会跟你交吗?

什么远交近攻,其实根本就是扯淡,没有近交远打败齐国,哪来的远交近攻。秦昭襄王和范雎将秦国“履不测之险”

在五国伐齐击败齐国之后,秦国就是一副好牌,四个二和俩王,怎么出就看心情了。

然而秦昭襄王和范雎把这一手好牌打得是稀巴烂啊!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非常自负,一个当了四十年的傀儡的人,当然十分想要证明自己,在《廉颇蔺相如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年轻的秦昭襄王在与赵国的外交事件“绳池之会”“完璧归赵”中,秦昭襄王是颜面扫地啊!

李斯评价两个人的组合是: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实际上这个评价并不准确,昭襄王和范雎采取的并不是蚕食诸侯的策略,而艘大肆对外扩张,魏冉执政时期秦国采取的才是蚕食的政策,既能扩张,又不引起各国紧张。

很明显,李斯是把魏冉的功劳算到了范雎的身上,范雎乃小人之计,在秦国也没有待多久,根本谈不上使秦成帝业。

范雎

前文已经说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魏冉是肯定的,那么他对范雎的看法呢?

司马光说:若雎者,亦非能为秦忠谋,直欲得穰侯之处,故搤其吭而夺之耳。遂使秦王绝母子之义,失舅甥之恩。要之,雎真倾危之士哉!

就是说范雎为了得到魏冉的地位,给昭襄王说坏话,挑唆秦国高层之间的关系,差点让秦国陷入危难。

果然秦昭襄王主政不久就爆发了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很多人都将长平之战看作是秦昭襄王的杰出之作,实际上秦国崛起本来不需要发动这样赌上国运的战争就能完成统一的事情。

长平之战大家都是了解的,平心而论秦国虽然占据一定优势,然而并非全胜的把握。假如赵国不是赵括急于决战被打败,而采取廉颇坚守的策略,秦国也必然伤及国本。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国运之争

在后来的邯郸之战中,秦国更是将多年东出的结果全部付诸东流,以昭襄王和范雎之流率领下的秦国,至少延误秦国统一进程十年!

对于战国后期,秦国能够崛起统一六国,秦昭襄王一朝,起到最大作用的还是魏冉,以秦昭襄王的个性,如果早一点亲政,或许秦国的下场跟齐国没有什么区别。

标签: 秦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萧涤非有着哪些著作理论?生平事迹又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萧涤非,文学家,历史解密

    萧涤非(1907年-1991年)原名忠临,江西临川湖南乡茶溪村人。著名中国文学史家、杜甫研究专家。萧涤非家境贫寒,过早地失去了父母。曾在村上三益小学读书,后随哥哥辗转于外地,先后在开封留美预备学校、南昌心远中学、南京江苏省立一中读书。他十分聪明,又勤奋好学,在伯父和叔父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1926年

  • 异人的行情是怎么水涨船高的?华阳夫人为什么要收他作义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上次说到,异人与赵姬生下了一个儿子,名为“赵政”。春秋战国时期,姓和氏是两码事。异人的儿子自然是嬴姓,由于在赵国出生,便为赵氏,因此可以称为赵政,当然也可以称为赢政。吕不韦告辞之后,陪同来访的阳泉君留了下来。阳泉君对华阳夫人说:“姐姐不如将异人收为义子吧!”这个提议有点突儿,因为从法律上讲,华阳夫人

  • 她的美倾国倾城,春秋时期让两个国君折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姜,春秋,历史解密

    提到春秋战国齐国的文姜,喜欢历史的人没有不知道她的,文姜跟她姐姐宣姜是一对姐妹花,她俩的所作所为,不仅在《诗经》和《史记》等都有记载,甚至还影响了几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但这里就有个疑问,由于齐襄公、鲁桓公和文姜的关系,最终两个男人都因文姜死了,她后来又咋样了呢?网络上有说文姜在出嫁前就跟哥哥诸儿鹊桥暗

  • 盘点:清朝三种堪称“铁饭碗”的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在现在的社会中,有一份好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现在大家普遍将公务员看成好的工作,虽然待遇和收入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它的优点就是稳定,可以说是铁饭碗。公务员的工作和休息是现在人们最向往的。其实不仅是在现在,在古代的各行各业中,也有很多让人羡慕的工作,也有很多铁饭碗,比如清朝就有三个职位是让人们羡慕的铁饭

  • 五胡十六国时期政权:后秦的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后秦,十六国,历史解密

    后秦(384年-417年)是十六国时期羌人贵族姚苌建立的政权。传三世共三帝,历经三十四年。前秦苻坚淝水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羌人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万年秦王",都北地(今陕西耀县东南),次年擒杀苻坚。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称帝于长安(今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

  • 樊城之战,关羽用了一条什么阴毒诡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关羽,三国,历史解密

    关羽是三国时期最厉害的猛将之一,在小说中关羽诛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当世无敌,然而却给人一种赳赳武夫的形象,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关羽,不仅武功盖世,他的计谋同样厉害,最能展示关羽计谋的当属樊城之战,当时诸葛亮、刘备都不在他身边,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打赢了樊城之战。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从荆州出发,率

  • 光绪皇帝的墓被专家挖开后看了一眼,却发现慈禧的一段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在民国,因为那时候的动荡不安,各大军阀都想征募兵士来扩张军队。由于沒有充足的钱,这时候,军伐孙殿英就萌发了盗墓的想法,特别由于战争,因此盗墓也较为流行。孙殿英随后制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盗墓事件,他跑去盗了清朝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墓,孙殿英在慈禧太后的墓中偷走了很多宝藏,其中包括慈禧太后嘴里

  • 911事件中的英雄 美国华裔空姐邓月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美国,华裔,历史解密

    邓月薇(1956年2月5日—2001年9月11日),祖籍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小海村委会龙安村,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美国华裔空姐,生前是美国航空公司的乘务员。2001年9月11日早上,邓月薇在美国航空公司第11号班机上值勤,该航班起飞后不久即被恐怖分子劫持。大约8时20分,邓月薇向地面控制中

  • 兵马俑为何一律不戴头盔?其中隐藏着秦军战斗力惊人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头盔,现如今已经成为保证大家安全的首选,甚至还成为高危岗位的标配,虽然看似十分笨重,但在危急时刻,却无时无刻保护着我们的。想必大家会在古装剧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将士们身着笨重的盔甲和武器,在战场上殊死搏斗。1974年3月,秦始皇兵马俑在陕西省临潼县得以重见天日,由于规模宏大、栩栩如生,兵马俑被称为世

  • 申包胥哭秦庭:国破之际幸好得援军回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申包胥哭秦庭,春秋,历史解密

    春秋末年,原楚国大臣伍子胥为报楚平王杀父兄之仇,辗转来到吴国,助公子光登上吴王宝座。之后,吴军在伍子胥和兵圣孙武的带领下,五战五捷,最终攻破楚国郢都,伍子胥将楚平王从坟墓中挖出来,亲自鞭尸泄愤。吴军占领楚国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吴王等高层也公然强抢楚王妃嫔,楚国士大夫的夫人等,给所有楚国人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