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皇帝接手的是怎样的一个烂摊子?

崇祯皇帝接手的是怎样的一个烂摊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518 更新时间:2023/12/11 23:31:16

崇祯皇帝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汉人帝王,这位汉人皇帝的下场极其悲惨,吊死煤山后,与衣衫不整的周皇后尸体一起被扔在东华门外。生前被人山呼万岁,死后被陈尸当道,怎一个惨字了得。崇祯非亡国之君,却当亡国之实。那么他在上台前,接手的是怎样一个帝国?

土地高度集中

明朝末年,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发展了一千多年了,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上层建筑已经腐朽不堪,社会生产关系遭到极大的破坏。

地主阶级疯狂掠夺土地资源,如万历皇帝朱翊均的皇庄占地214万亩。此外,皇室宗亲、割据地方的督抚、总兵和外戚的庄田也极具增多。明末秦王在西安的庄田就在14万亩以上,大权阉魏忠贤占地也达到了100亩以上。

一般的地主也是多者千顷,小者亦不下五七百顷。随着土地的高度集中,大批农民沦为佃农和奴仆。就连有“天下膏腴”之称的江南地区也是“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

地主阶级掠夺了农民的生产资料,导致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在崇祯皇帝还没上台之前,全国就爆发了几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肆意加派赋税

农民起义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是,生产停滞,出现经济危机。封建政府为了筹措军饷镇压起义,对百姓的压榨也越来越重,这是一个死循环。

从万历四十六年起,明王朝为了对付关外的满清势力,向民间加派了“辽饷”。之后又加派“剿饷”和“练饷”,共加派约达1670万两,比政府的正赋还超出一倍。地主为了将负担转嫁给小农,无所不用其极,造成了“中农家破,小农人亡”的惨剧。

元年起,又向各省商贾征收百分之二的矿税,这项矿税,等于公开地抢劫。

天灾

从万历到崇祯年间,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由于名政府残酷的经济压榨和野蛮的政治压迫,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的破坏,面对洪水、旱灾、蝗虫和瘟疫,人们无力抵御。

位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和河南东部等地的农村十室九空,一些灾情严重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母烹其女,父子兄弟夫妻相食”的人间悲剧。

吏治高度腐败

自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失败后,神宗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深居内宫,纵情声色。在后宫没事数数钱,抽抽鸦片,肆意挥霍民脂民膏。仅神宗皇帝的儿子们结婚一项,就从太仓取银2400万两。而当时整个明朝一年的“赋税”总额只有400万两。这等于用国家近七年的收入给儿子们办婚礼。

上行下效,于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贪污腐化成风,没有两袖清风,只有一心捞钱。“文官贪财不要命,武将爱钱又怕死”成了明末官场的一大特色。

万历皇帝为了解决财政赤字问题,采用了裁撤基层公务员,缩减开支的方法。没人干活了,自然就不用发工资了。这导致许多衙门缺少主管长官,政事积压无人处理。如户部无人向边境各部发放军饷;各地押解来的饷银找不到人签收;六七百外国来使在礼部安排的宾馆里一住就是大半年,无人过问;刑部大牢“狱囚积至千人,莫为问断”,很多人还没等到判决结果下来,就死在了牢里。而这种结果完全是统治者决策失误造成的。

农民起义与地方性政权崛起

由于地主阶级的疯狂剥削与压迫加上天灾人祸不断,农民开始站起来反抗了。崇祯皇帝登基伊始,农民起义遍及湖广、浙江、福建、江苏、山东。各地佃农抗租,以及城市的反矿、税监的斗争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内忧重重的同时,明政府还面临着外患。明朝后期,封建中央政权对地方的统治力日益衰落。建州女真人努尔哈赤崛起于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这个强大起来的地方性政权,成了明王朝的心腹大患。

“阉宦”魏忠贤当道

熹宗死后,因为没有儿子,由其弟弟信王朱由检继位。崇祯皇帝在继位前,就他个人而言,还面临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宦”势力。

崇祯皇帝刚入宫时,他甚至不敢吃宫里的饭,只得在衣袖里藏馒头,趁四下没人的时候,拿出来啃两口,跟做贼一样。这是因为这时候的国家大权,皇宫事务全都掌握在魏忠贤的手里,他怕魏忠贤会害死他。

魏忠贤曾经试探过未继位的崇祯皇帝,就是信王。年仅16岁的信王掩盖了对他的厌恶,瞒过了老奸巨猾的魏忠贤。

崇祯皇帝就是在这种社会和政治条件下继位的,社会弊病和前朝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已积重难返,崇祯皇帝上台时只有17岁,也采取过一些励精图治的措施,如杀掉权势显赫,祸国殃民的魏忠贤,但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哪个封建王朝后期都会出现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尖锐,吏治腐败等问题,这是一个谁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诚然,崇祯皇帝自身也有诸多毛病,优柔寡断且刚愎自用,但这些缺点不足以致命。他虽然称不上一代雄主,但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还是合格的。

标签: 崇祯皇帝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明内阁首辅丁魁楚投敌却被灭门 搜刮得来八十四万两黄金全部被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丁魁楚,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许多读书人出仕做官,有些人忠义爱民,但也有些人书读得很多,礼义廉耻却记不住,贪污受贿投降叛变比谁都在行。丁魁楚,字中翘,河南永城市马牧乡丁老家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由于他“善事权要”,崇祯七年任户部侍郎,九年官至河北巡抚。1644年,马士英、史可法等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

  • 中国历史上谁最懂明哲保身?五代史的冯道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冯道,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初识冯道,是因为一本《荣枯鉴》,然后才去搜集他的相关资料。冯道字可道,号长乐老,出生耕读之家,文采斐然,主要活动在五代十国时期,经历四朝十帝而不倒,更曾多次任职将相,三公,三师之职,进退有据,深谙明哲保身之道。此人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不过在于勤俭修身方面,却是大家都认可的。例如由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 如果李渊没有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玄武门之变还会不会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无论封不封,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间终将会有一场血腥的争斗,李唐王朝的半壁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而且最早太原起兵的时候就是李世民提出来的,再则李世民手下的精兵强将太多,有这样的一个人物在,即便太子李建成顺利登上皇位,他心里能安心吗?李世民经多年征战手下有了一整套班底,文臣武将云集,房玄龄 杜如晦 尉

  • 明世宗时期选秀排在前三的女子,最后结局都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世宗,明朝,历史解密

    在明朝历史上,明世宗算是一个幸运的皇帝。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藩王,但因为明武宗正德没有儿子,也没有亲兄弟,皇位从天而降,砸在他的头上。他即位的第二年,改元嘉靖,此时只有16岁的少年天子,就开始了天下选秀。以往的天家选秀,皇帝大多年迈,也有了不少后宫佳丽。这一次的天子,却是初婚,所以百姓非常踊跃。一时

  • 辽国灭亡之后 契丹人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辽国,宋朝,历史解密

    电视剧《天龙八部》中对于萧峰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萧峰是契丹人,他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产生了无限的好奇。在中国历史上,这个民族曾轰轰烈烈地拓创了二百余年的辉煌,这个民族奇迹般地留下一个个惊奇、一个个谜团后,突然消失得杳无踪影。那么,这个曾经创造了众多文明的优秀民族到哪里去了呢?对于大辽,我前

  • 宋代商人是什么样的地位?南宋的商税制度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商人,宋朝,历史解密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文宋之称,其特色在于重文轻武,可以说是很多文人骚客最向往的朝代之一。当然宋朝还有一个特色在于,在古代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之下,宋朝虽然依旧是走着重农抑商的路线,但相对来说其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历朝历代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宋朝商品经济的发达,跟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诸如宋朝初期,在雍

  • 揭秘:唐朝为何不惜代价都要消灭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高句丽,历史解密

    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扶余人建立的一个国家。从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征伐高句丽开始, 到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灭高句丽为止,在长达24年的时间里,唐朝不断讨伐高句丽,付出巨大代价,最终将其灭亡。唐朝为何如此不依不饶,非要灭掉高句丽不可?这有许多原因。第一,是为了拯救汉民。隋朝时期

  • 《封神演义》,纣王真的如那么残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商朝,历史解密

    电视剧《封神演义》正在热播。其中,商纣王在剧中格外耀眼。下面,笔者就谈谈他。在中国历史上,商纣王被认为是荒淫无道的暴君,大多数人也都认同着这个观点。但其实这是片面的,有抹黑的成分。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究竟是怎样的?首先,介绍下商纣王的生平经历。帝辛(约公元前1105-公元前1045年),子姓,名

  • 刘封和马谡为什么都因一人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蜀国,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最有代表的人物估计就是孙权、曹操还有刘备了,其中曹操的势力远在孙刘二人之上。那么曹操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成就,除了他重视人才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命好,长寿。曹操对于人才方面真的很珍惜,虽然他这个人天性多疑,而且怪毛病也非常多,但是在对待人才方面,他确实是真心实意的。也因为如此,许多有能之士都愿意跟

  • 灭亡后晋的第一功臣,为什么被辽太宗下令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后晋,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开运二年(公元946年)3月,后晋北面行营(北方军团)取得阳城大捷,击溃契丹八万铁骑,虏酋耶律德光“慌不择畜”,骑着骆驼逃回幽州。时任行营马军左厢都排阵使(骑兵左翼前敌总指挥)的张彦泽战绩彪炳,和李守贞、符彦卿等人同为一等功臣。战后,少帝石重贵擢升他为彰德节度使,出镇恒州(河北正定)。第二年九月,张